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封闭式吸引与常规换药在骨科创伤感染治疗当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在本院2016年2月到2018年1月间收治的患者当中进行筛选,选取68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换药的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的是封闭式吸引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以及临床效果等等。结果在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之后,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仅仅为69.44%,治疗组达到了94.44%,χ2检验为6.2318,P<0.05,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在当前的临床治疗当中,骨科创伤感染患者在确定治疗方案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封闭式吸引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的降低感染的创面,同时极大的缩短患者的愈合时间,为患者临床效果的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着很强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吸引 常规换药 骨科创伤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育龄期妇女吸引术前压力知觉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通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门诊就诊的育龄期妇女,在吸引术前一周采用压力知觉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其测试。结果育龄期妇女吸引术前压力知觉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压力知觉总分与积极应对得分呈负相关(r=-0.48,P<0.05),与消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0.65,P<0.01)。其中失控感与积极应对得分呈负相关(r=-0.53,P<0.05),与消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0.41,P<0.05);紧张感与消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0.69,P<0.01)。结论育龄期妇女吸引术前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能改善紧张、消极的压力知觉,有效缓解有压力引起的系列性情绪,坦然面对和顺利渡过手术。

  • 标签: 压力知觉 应对方式 负压吸引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吸引与传统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科住院期间收治入院的糖尿病足的病人,2012年间的患者采用传统的方法治疗,2013年的患者采用吸引的方式治疗及护理,两组患者对比研究疗效,采用统计学方法得出结论。结论吸引(vsd)在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方面疗效较好。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 负压吸引(VSD)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制双套管持续冲洗加吸引治疗消化道瘘的效果。方法对17例消化道瘘患者采用自制双套管持续冲洗加吸引治疗的效果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经7~52d治疗,瘘口全部愈合.随访3-24个月,无相关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自制双套管持续冲洗加吸引治疗消化道瘘,愈合时间短,治愈率高,且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制双套管 消化道瘘 冲洗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吸引方法治疗肠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13年9月在本科住院治疗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27例采用自制双套管连接低持续引流,B组24例采用传统单腔引流管,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最高体温、引流液量、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再手术率及痊愈时间。结果A组住院天数、痊愈时间短于B组,引流液量少于B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再手术率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发生肠瘘应立即采用自制双套管及持续低冲洗,较传统治疗方式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双套管 引流术 肠瘘 腹腔灌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米索前列醇片在人工流产(以下简称人流)吸引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人流吸引术患者,随机选取术前未使用米素前列醇药物干预的患者60名为对照组;术前予以米素前列醇药物干预的患者60名为观察组。米索前列醇片给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前用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术中与术后的情况,并展开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后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宫缩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方面情况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吸引术前,配合使用米索前列醇片,能使宫颈快速软化,宫颈扩张器顺利进入,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减少,提高手术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米索前列醇片 负压吸引术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封闭式吸引在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6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起开引流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封闭式吸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WBC,CRP,PCT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吸引 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阴茎短小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复查的尿道下裂术后0.5年的57例患儿,均符合小阴茎诊断标准,年龄4~14岁[(7.91±2.89)岁]。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物理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未经治疗的患儿列入对照组。其中物理治疗组21例,使用阴茎康复治疗仪,辅以中药(丹参)药浴,30 min/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药物治疗组20例,局部涂抹睾酮霜,3次/d,10 d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阴茎松弛长度、牵伸长度及龟头横、纵径。对照组16例,分别测量10 d前后相关指标并与治疗组比较。结果1.物理治疗组阴茎松弛长度从治疗前的(25.48±6.13) mm增至(30.72±6.49) mm,牵伸长度从治疗前的(34.90±7.71) mm增至(41.08±8.43) mm,龟头横径从治疗前的(14.81±3.40) mm增至(16.57±3.42) mm,纵径从治疗前的(13.94±3.15) mm增至(15.82±3.5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药物治疗组阴茎松弛长度从治疗前的(21.07±4.26) mm增至(31.32±4.72) mm,牵伸长度从治疗前的(31.94±7.96) mm增至(45.39±7.24) mm,龟头横径从治疗前的(13.38±1.77) mm增至(16.64±2.10) mm,纵径从治疗前的(13.09±1.77) mm增至(16.62±1.86)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对照组阴茎松弛长度、牵伸长度、龟头横径及纵径10 d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物理治疗组阴茎松弛长度、牵伸长度、龟头横径及纵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长,2组增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药物治疗组阴茎松弛长度、牵伸长度、龟头横径及纵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长,两组增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药物治疗组中阴茎松弛长度、牵伸长度及龟头横、纵径的增长均大于物理治疗组,增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吸引和睾酮霜外用治疗尿道下裂术后阴茎短小均有显著疗效,但睾酮霜较难获取,而吸引治疗方法简便,无创、无痛、无不良反应。

  • 标签: 尿道下裂 小阴茎 治疗 负压吸引 睾酮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动吸引人工流产术终止早期妊娠疗效进行观察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8月我院收治的162例要求终止早期妊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两组。其中对照组81例以电动吸引术进行人工流产终止早期妊娠,实验组采用手动吸引术。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手动吸引人工流产的实验组患者在疼痛程度上低于采用电动吸引人流手术的对照组,但在疗效上高于对照组。结论手动吸引人工流产术终止早期妊患者疼痛程度轻、术后出血时间更短疗效显著,有推广意义。

  • 标签: 早期妊娠 手动负压吸引 人工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RET)对育龄期妇女吸引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门诊就诊的育龄期妇女,在吸引术前一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情绪状态评估,选取258例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失眠、食欲差等症状的育龄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130例为实验组,采取RET干预,128例为对照组,采取心理疏导。一周后再次进行评估。结果RET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情绪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情绪疗法(RET)能有效改善育龄期妇女术前消极情绪,使患者心理、生理都处于配合手术的最佳状态,顺利跨越性情绪的暗礁。

  • 标签: RET 负压吸引术 情绪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ICU气胸患者行持续吸引联合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ICU接收的气胸8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随机、均等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实施传统粗硅胶管闭式引流治疗对照组,实施持续吸引联合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研究组,比较观察经不同方法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对ICU气胸患者实施持续吸引联合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其治疗效果良好,既能避免穿刺部位感染情况发生,而且还能使并发症的发生降低。

  • 标签: ICU 气胸 持续负压吸引 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引对于预防跟骨骨折术后皮瓣坏死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55例跟骨骨折患者的资料。术后采用吸引或皮片虹吸引流。对患者术后出血量,皮瓣坏死率进行记录。结果骨折术后进行吸引组,有2例出现皮瓣坏死,坏死率为3.4%,平均引流量为(203.15±30.52)ml。结论跟骨骨折术后吸引进行引流,可以预防术后皮瓣坏死。

  • 标签: 跟骨骨折术后引流 负压吸引 皮瓣坏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层流手术间行开放手术中术野暴露时进行固定式持续吸引对手术室烟雾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2019年7—12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手术室开展的120例直肠黏膜环切术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两组均使用手术室层流吸引系统,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助手持吸引方法进行吸引,观察组在手术切口旁开5 cm、高度10 cm处应用固定式烟雾吸引装置实施持续吸引。比较两组手术切口垂直高度10、20、40 cm共3处采样点的电刀烟雾中粒径≤3.0 μm的颗粒(PM3.0)浓度变化。结果持续使用电刀3~5 s时,观察组10、20、40 cm处采样点电刀烟雾PM3.0浓度分别为(5 802.03±2 268.36)、(3 487.98±1 807.94)、(3 224.28± 2 022.35)μg/m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735、11.886、5.634;P<0.01)。停止使用电刀5 min后,观察组3处采样点电刀烟雾PM3.0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手术使用高频电刀时,在暴露术野实施固定式持续吸引能有效吸引电外科烟雾,降低层流手术间手术区域电刀烟雾浓度。

  • 标签: 烟雾 开放手术 负压吸引 电外科 PM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吸引( VSD )技术促进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恢复的效果。 方法:研究资料共 92 例,均为本院于 2017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随机分组各 46 例,对照组行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行 VSD 技术治疗,评价两组疗效、创面恢复效果。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 95.65% 、 80.44% ,差异显著, P < 0.05 ;观察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针对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行 VSD 技术治疗可加快创面恢复速度,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治疗价值较高。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 骨科创伤 感染创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将墙式装置换药应用在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中患者的恢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共4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分组,研究组给予墙式装置换药,参照组给予纱布普通换药。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墙式装置换药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恢复情况,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密闭式负压换药 胃肠外科 伤口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吸引术后即时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行吸引术的健康孕妇146例,其中观察组术后常规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Ⅱ及消炎药、促宫缩药,95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口服消炎药、促宫缩药,51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2周子宫内膜厚度及出现组织残留、阴道出血量大于月经量、宫颈宫腔粘连及盆腔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出血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2周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组织残留、出血量大于月经量、宫颈宫腔粘连及盆腔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吸引术后即时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Ⅱ可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减少术后出血时间及出血量,使月经规律复潮,降低并发症。

  • 标签: 负压吸引术 屈螺酮炔雌醇片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