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真皮联合美国KCI公司吸引装置在头皮恶性肿瘤术后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创面中的修复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整形外科对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47~75岁,平均63岁)头皮恶性肿瘤术后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患者采取人工真皮联合KCI吸引装置治疗。结果18例患者一期创面愈合良好,人工真皮完成肉芽化时间10~14 d,平均12.1 d。二期植皮术后皮片存活率100%,色泽形态均一、富有弹性、无明显瘢痕增生、挛缩。术后随访6~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植皮区皮肤形态良好,抗摩擦力强,患者满意。结论人工真皮联合KCI吸引装置修复肿瘤术后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创面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头皮 皮肤肿瘤 人工真皮 负压创面治疗 颅骨外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吸引球皮下埋植引流装置在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产妇共计86例,依据随机字母表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产妇各43例,给予对比组产妇常规切口缝合,给予研究组产妇吸引球皮下埋植引流装置,对比两组产妇的各项术后恢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产妇的关腹时间、拆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均低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分析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对比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研究组低于对比组,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吸引球皮下埋植引流装置在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可给予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负压吸引球皮下埋植引流装置 剖宫产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腺术后切口内吸引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乳腺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引流专业护理,比较这两种方法对甲状腺乳腺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甲状腺乳腺术 负压吸引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乳腺术后切口内吸引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本院甲状腺乳腺手术患者4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吸引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和引流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37)。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引流时间,引流量,住院天数三个指标的计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甲状腺乳腺术后切口内进行吸引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引流时间,降低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乳腺 术后切口 负压吸引
  • 简介:摘要:根据护场理论指导下评估疮清创时机,进行清创,待清创完成后有效控制感染,并联合简易吸引治疗难愈疮,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痛苦,降低治疗费用,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护场理论 负压吸引治疗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封闭式吸引在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6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起开引流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封闭式吸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WBC,CRP,PCT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吸引 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层流手术间行开放手术中术野暴露时进行固定式持续吸引对手术室烟雾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2019年7—12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手术室开展的120例直肠黏膜环切术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两组均使用手术室层流吸引系统,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助手持吸引方法进行吸引,观察组在手术切口旁开5 cm、高度10 cm处应用固定式烟雾吸引装置实施持续吸引。比较两组手术切口垂直高度10、20、40 cm共3处采样点的电刀烟雾中粒径≤3.0 μm的颗粒(PM3.0)浓度变化。结果持续使用电刀3~5 s时,观察组10、20、40 cm处采样点电刀烟雾PM3.0浓度分别为(5 802.03±2 268.36)、(3 487.98±1 807.94)、(3 224.28± 2 022.35)μg/m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735、11.886、5.634;P<0.01)。停止使用电刀5 min后,观察组3处采样点电刀烟雾PM3.0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手术使用高频电刀时,在暴露术野实施固定式持续吸引能有效吸引电外科烟雾,降低层流手术间手术区域电刀烟雾浓度。

  • 标签: 烟雾 开放手术 负压吸引 电外科 PM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联合超声吸引术治疗肾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肾周脓肿患者的病例资料。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59(51~76)岁。脓肿位于左侧4例,右侧7例。脓肿最大径平均11.2(8.1~19.2)cm。患者均有发热、腰痛、腹部肿块表现,伴有膀胱刺激征6例,肉眼血尿5例,腹胀、恶心、纳差3例。合并2型糖尿病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同侧肾输尿管结石6例。11例中6例有尿路感染病史,1例有上呼吸道感染史,1例为外伤后肾破裂肾周血肿继发感染,3例为经皮肾镜术后肾周血肿继发感染。11例均由单一术者行局麻下经皮肾镜联合超声吸引术。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抽出脓液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1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行单通道8例,双通道2例,三通道1例。手术时间平均44(20~7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10~20)ml,术中抽出脓液量平均325(200~500)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8(6~12)d,术后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平均0.9(0.5~2.0)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6(7.0~14.0)d。出院前复查CT均显示肾周脓肿基本消失。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平均4.4(3~8)个月,均无脓肿复发。结论经皮肾镜联合超声吸引术治疗肾周脓肿,创伤小、恢复快、引流彻底、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有效。

  • 标签: 脓肿 肾周 经皮肾镜 超声负压吸引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置管引流联合吸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采取置管引流联合吸引治疗的3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术后创面一期愈合率70.00%(21/30),创面平均愈合时间(47.42±18.37),9例患者术后三个月仍未愈合实行了二次手术,其中6例愈合,3例好转,整体愈合率为90.00%(27/30)。结论:置管引流联合吸引治疗对高危复杂性肛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置管引流 负压吸引治疗 高位复杂性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封闭引流技术(VSD)进行持续吸引联合创面冲洗治疗重症毒蛇咬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72例重症毒蛇咬伤患者,以随机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研究组接受VSD持续吸引联合创面冲洗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二期缝合/植皮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并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变化和疼痛程度盖上情况。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无死亡情况出现,且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44%,远高于对照组77.78%(P<0.05)。研究组二期缝合/植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水平、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水平、VSP评分均比治疗降低(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血清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水平、VSP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VSD持续吸引联合创面冲洗治疗重症毒蛇咬伤效果好,可明显缩短二期缝合/植皮时间和住院时间,尽快减轻患者疼痛。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持续负压吸引 创面冲洗 重症毒蛇咬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油田生产中,生产井及长停井需要监测井底压力,掌握压力数据,管控风险。为了控制压力,采取对罐放措施,特别是长停井,输油管线及设施流程不全,无法对系统进行放,因此采用罐车放装置进行收油。本文主要是对罐车放管控的技术和特点进行详细的解析,从而进一步提升罐车放安全管控。

  • 标签: 油田 监测 管控风险 罐车放压收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吸引在严重胰腺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收治的33例严重胰腺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3.1岁。16例手术后采用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吸引纳入联合组,17例采用直接关腹及传统引流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体温、心率、腹内、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腹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手术后3 d腹内压分别为(11.7±2.6)mmHg(1 mmHg=0.133 kPa)、(11.1±3.2)mmHg、(10.2±3.7)mmHg,均低于对照组(18.1±5.3)mmHg、(15.6±6.2)mmHg、(15.0±6.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住院总时间(29.2±17.8)d、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7.1±3.2)d,均少于对照组(49.5±26.3)d、(11.8±7.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体温降低(-0.1±0.9)℃、心率降低(18.2±17.2)次/min,均高于对照组(-1.2±0.7)℃、(-5.9±17.2)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8%(3/16),低于对照组52.9%(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4,P=0.041)。结论严重胰腺损伤患者手术后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吸引在控制腹腔压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严重胰腺损伤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伤口闭合技术 伤口负压治疗 胰腺损伤 腹腔内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伤口吸引技术在老年慢性伤口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医院收入的老年慢性伤口患者(40例)为分析样本,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以随机数字表法来分组,其中参照组(20例)实施传统清创换药术,分析组(20例)实施改良伤口吸引技术+居家护理。结果:分析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参照组,检验值P<0.05。结论:改良伤口吸引技术应用在老年慢性伤口患者居家护理中,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 老年慢性伤口患者 居家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部手术后肺复张应用持续低吸引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2019年10月-2021年4月,选62例胸部手术后肺复张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n=31),持续低吸引护理,对照组(n=31),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提高(P

  • 标签: 胸部手术后肺复张 持续低负压吸引 临床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鼻吸引法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患儿64例,均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其中实验组32例,实施常规治疗、鼻吸引法辅助治疗,另外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情况、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后睡眠质量均明显改善,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睡眠质量,P>0.05。结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鼻吸引法辅助治疗的效果理想。

  • 标签: 鼻负压吸引法辅助治疗 儿童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圆拱形装置和敷料型装置吸引区皮肤的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探讨受吸引区皮肤的改变方式及机制。方法2018年3—5月,在广州南方医院动物实验中心用已建立的动物模型,将54只小鼠均分为3组:对照组、圆拱形装置组、敷料装置组。分别在吸引处理后1、3、5 d取材,在皮肤组织HE切片上直接测量比较皮肤真皮层厚度,用分光光度法比较局部皮肤组织胶原蛋白含量,用ELISA法比较局部皮肤组织中MMP-1和TGF-β表达量。结果圆拱形装置组与敷料装置组均能增加真皮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处理5 d时,对照组:(71±8) μm;圆拱形装置组:(351±9) μm;敷料装置组:(267±12) μm, P<0.05]。圆拱形装置组和对照组相比,真皮层中胶原蛋白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处理5 d时,对照组:(30.9±4.3) mg/g;圆拱形装置组:(72.7±3.6) mg/g, P<0.05]。圆拱形装置组的TGF-β含量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比敷料装置组和对照组显著增加(处理5 d时,对照组:[0.24±0.1) ng/ml;圆拱形装置组:(0.78±0.08) ng/ml;敷料装置组:(0.39±0.18) ng/ml, P<0.05]。而MMP-1分泌则呈现为逐渐减少趋势,敷料装置组TGF-β和MMP-1分泌在全实验过程中变化不大。结论圆拱形吸引装置界面通过造成成纤维细胞空间形变,更有效激活成纤维细胞,促进TGF-β和胶原蛋白分泌,增厚皮肤组织。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 小鼠 皮肤 成纤维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1 负压吸引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窗、吸引、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对比。方法:93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者(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随机分为甲组31例,乙组31例,丙组31例。甲组采用开窗引流术治疗。乙组采用开窗减压术后7天采取吸引。丙组采用刮治术。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后2、4、6个月囊肿体积减少率、治疗效果、手术指标。结果:同乙组和丙组对比,甲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更少(P

  • 标签: 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 开窗 负压吸引 刮治术 治疗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普遍采用伤口治疗手段治疗各类很难愈合性的创面。然而,临床中,在治疗当中,确定值大小,不同研究人士有着不一致的观点。本文阐述伤口治疗内涵、值大于-200 mmHg的应用、值-100~-200mmHg的应用、值小于且等于-100 mmHg的应用、治疗特殊群体伤口,以期提供借鉴,利于更有力发挥伤口治疗的价值。

  • 标签: 负压治疗 负压值 选择 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