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采取妇乐片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观察实际疗效。方法 对我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间收治的9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n=47)与对照组(n=47)。对照组采取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妇乐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5.74%)较对照组(80.85%)更高(P

  • 标签: 妇乐片 抗菌药物 慢性盆腔炎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骨科Ⅰ类切口在围术期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效果监测。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间入院的100例骨科Ⅰ类切口患者。均在围术期进行抗菌药物治疗。随机数字表分组,甲组予以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管理,乙组予以常规管理,对比合理用药情况。结果:甲组术前0.5至2h与术后24h以下的用药占比高于乙组(P<0.05)。对比组间的二代头孢与克林霉素使用率有差异(P<0.05)。甲组的合理用药几率高于乙组(P<0.05)。结论:合理用药管理能够提升抗菌药物用药时间的规范性,减少二代头孢与克林霉素的使用情况,同时可提升用药合理性。

  • 标签: 骨科Ⅰ类切口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学干预方式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接诊的抗菌药物治疗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参照组与实验组均为41例,分别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药学干预,将2组效果予以对比。结果:实验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95.12%)高于参照组(75.61%),不合理率(4.88%)低于参照组(24.39%),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患者的药物认知水平(92.12±3.69)分、用药依从性(94.52±1.66)分均高于参照组(84.96±4.28)分、(86.13±4.12)分,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4%)低于参照组(17.07%),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抗菌药物应用中使用药学干预,可以明显提升药物使用的合理率,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菌药物 临床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药学干预应用在抗菌药合理使用管理中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观察时间段设置为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选择的观察患者为我院抗菌药治疗240例,选择的分组方法为随机分成药学组与非药学组,选择管理方法分别是药学干预和没有使用药学干预,对照两组干预方法效果。结果:(1)药学组和非药学组抗菌药不合理使用发生率比较,药学组是14.16%,非药学组是1.66%,(x2=16.302,p=0.002),结果有差异。(2)药学组和非药学组抗菌药使用时间、使用满意度比较,药学组是9.35±0.87(d)、87.45±8.93(分),非药学组是16.23±1.45(d)、71.25±7.10(分),(t=5.669,p=0.013),结果有差异。结论:药学干预应用在抗菌药合理使用管理过程中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菌药 合理用药
  • 简介:纳入标准:(1)文献类型以研究型论文、综述,政府机构公开的有关文件及制度;(2)以抗菌药物管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标准为主。排除标准:(1)硕博论文,会议摘要、报纸、书籍等;(2)抗菌药物研发,生产,治疗效果等。

  • 标签: 抗菌药物管理 政策 干预 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物干预对临床合理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医院接受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的300例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继续使用常规药物,观察组在用药期间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进行药物干预。比较两组药物使用有效率、喹诺酮类抗生素不合理使用、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用药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7%(χ2=14.945,P

  • 标签: 药学干预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学干预方式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接诊的抗菌药物治疗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参照组与实验组均为41例,分别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药学干预,将2组效果予以对比。结果:实验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95.12%)高于参照组(75.61%),不合理率(4.88%)低于参照组(24.39%),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患者的药物认知水平(92.12±3.69)分、用药依从性(94.52±1.66)分均高于参照组(84.96±4.28)分、(86.13±4.12)分,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4%)低于参照组(17.07%),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抗菌药物应用中使用药学干预,可以明显提升药物使用的合理率,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菌药物 临床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药学干预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中的作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间我院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50例,以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药物干预,25例;对照组,常规用药指导,25例)。比较抗菌药物知识掌握度、用药依从性、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知识掌握度评分、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药学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减少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和滥用,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药学干预,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

  • 标签: 抗菌药物 临床合理应用 药学干预方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效果,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降低耐药性发生率。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在围术期抗菌治疗给予常规治疗,未行药学干预,观察组进行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效果、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因此,加强临床药学干预,对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围术期 抗菌药物 临床药学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两个月收治的使用抗菌类西药患者1597例为研究对象,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合理性。结果:所有患者使用的抗菌类西药种类20种,其中7种抗菌类西药发生了不良反应情况,头孢美唑钠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为8.86%,尤其是皮疹现象居多。其次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为注射用头孢噻肟钠针,占比7.69%,不良反应发生率第三的为克林霉素针。占比3.77%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均为1%左右。1597例患者中用药合理患者1385例,合理性为86.73%,其中适应证合理率较高,药物配伍合理率较低。结论:当治疗疾病涉及到使用抗菌类西药时,应按照规定规范合理使用,并加大抗菌类西药使用的监管力度,减少抗菌类西药对患者的伤害,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抗菌类西药 药理药性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对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对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记录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原来的75.6%下降到56.4%,人均抗菌药物使用频次也由(21±0.2)次减少到(15±0.61)次;人均抗菌药物的费用也有所减少;在特殊类、非限制类、限制类抗菌药物使用频次也比干预前要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对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有巨大的影响,它的实行能够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提高门诊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 门诊 应用 影响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了解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FBGT)病原菌的培养分离方法及常用抗菌药的体外抗菌活性,得出结论FBGT的病原菌为痤疮丙酸杆菌,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并与其他疗法联合治疗FBGT。

  • 标签: 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 痤疮丙酸杆菌 抗菌药物 最低抑菌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学质量监控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于抗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5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实施临床药学质量监控后)和对照组(实施临床药学质量监控前)各75例,对比两组的抗菌治疗效果,评价其药学服务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67%>82.67%)和药学服务质量(处方调配、处方审核、处方书写以及药品管理)相对更高(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4%<10.67%)和用药差错发生率(1.33%<9.33%)相对更低(P<0.05)。结论加强临床药学质量监控,对于提高抗菌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临床药学质量监控 抗菌治疗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呼吸系统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在我院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选取100名呼吸科病人,在此期间服用了碳青霉烯类药物,并以本中心临床药学干预的起始时间为截点,将100名病人分成两组: A组50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常规管理; B组50名,临床药学干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结果:与 A组相比,B组的不合理用药比例为2.00%, A组为14.00%, P

  • 标签: 呼吸内科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呼吸内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药学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对比法,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100例接受呼吸内科治疗且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患者。其中,50例接受了临床药学干预(干预组),50例没有接受干预(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了多种临床药学干预措施,如评价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给药途径和剂量的合理性,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对照组则按照常规临床操作进行治疗。结果:在干预组中,经过临床药学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符合指南建议和临床实践规范的比例明显提高(P

  • 标签: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抗菌药物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7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应用胃酸分泌药物铋剂,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抗菌药物,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36/38(94.74%)]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28/36(77.7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将抗菌药物应用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之中可以提升疗效,值得推荐。

  • 标签: 抗菌药物 幽门螺杆菌 铋剂 消化性溃疡 疗效
  • 作者: 彭玮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2-16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35期
  • 机构:乐山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收治的妇科、产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50例。对比组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未进行药学干预,研究组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给予药学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率、用药合理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感染率低于对比组、用药合理率高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围术期患者在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期间,采取药学干预可有效降低感染率,促使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提高,可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围术期 抗菌药物 药学干预 干预效果
  • 简介:目的:榄绿粗叶木水提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运用药敏实验和最小抑菌浓度(MIC)检测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枯草牙胞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和MIC值。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水提物高敏感,枯草牙胞杆菌为中敏感,而铜绿假单胞菌为低敏感。水提物对以上四种细菌的MIC分别为12.5mg/ml、12.5mg/ml、50mg/ml、100mg/ml。结论:榄绿粗叶木水提物对其中4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

  • 标签: 榄绿粗叶木 水提物 药敏实验 MIC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药学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8月-2019年8月,取本院收治的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200例进行研究,以是否开展药学干预为分组依据,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不行药学干预,实验组开展药学干预,对比合理用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合理用药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配合药学干预,既能提高合理用药率,又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药学干预 合理用药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