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我院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分析。方法按随机化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二年间病历中2400份,其中1033份C组,933份B组,434份A组。分别对其进行统计、阅读。结果我院大部分医生在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都能够做到用量、用法规范,谨慎认真,无三药以上或三药联用。选择抗菌药物品种基本合理,大部分都单用,且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结论我院选择抗菌药物品种基本合理,但是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药剂人员、医护人员去努力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品知识,建立临床耐药性概念,减少预防用药,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多做药敏试验,规范用量用法。治疗方案按照患者的病情变化来做及时调整,将抗菌药物耐药性控制好,为患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 标签: 抗菌药物 分年龄段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医院感染病原耐药性的效果 。 方法: 于 2018 年 10 月 -2018 年 11 月,选取我院的 90 例坑菌类药物感染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并将其以是否进行抗菌药物联动管理干预 分为对照组(未进行 抗菌药物联动管理干预 )与研究组(进行 抗菌药物联动管理干预 ) 。结果: 研究组检出的病原菌共有 46 种,其中耐药菌有 9 种,耐药率为 19.56% ;对照组检出的病原菌共有 63 种,其中耐药菌有 21 种,耐药率为 33.33% ,对这两组的耐药率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显著, P < 0.05 。研究组患者的白色假丝酵母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 0.05 ,其他细菌相比差异不显著, P > 0.05 。 结论: 抗菌药物联动管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降低细菌对抗菌类药物的耐药性,保障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值得推广。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医院感染病原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观察银涂层超滑抗菌导尿管在预防导管相关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指导临床选择更合适的导尿管.[方法]将200例留置尿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100例使用银涂层超滑抗菌导尿管,对照组100例使用普通硅胶导尿管,两组均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留置,并在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分别留取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观察两者所致的原路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留置尿管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6%,8%,14%,18%;观察组中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1%,1%,3%,3%;其中置管后第1天和第3天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0、14天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涂层超滑抗菌导尿管可以显著降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率,尤其适用于3天以上留置尿管的患者.

  • 标签: 银涂层抗菌导尿管 尿路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药剂师干预对呼吸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的影响情况。方法 以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在医院进行诊疗的120例呼吸科患者,作为该次调研对象,通过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不予以药剂师指导干预)和实验组(n=60,予以药剂师指导干预),并详细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率及用药不合理情况。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不合理用药总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药剂师干预 呼吸内科 抗菌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其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剖宫产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评价,2011年01月~12月共收集病历4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2012年01月~09月按同样条件再次收集剖宫产出院病历40份,评价干预效果。结果2011年有225%的患者用药不合理,2012年用药再评价仅有75%的患者用药不合理,不合理用药率大幅下降。结论2011年药物利用评价结果示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问题,通过临床药师用药干预,不合理用药情况改进。

  • 标签: 剖宫产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 简介:近期,国家卫生部发布《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办法》,规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办法》规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分级原则,对医疗机构抗菌药品种品规数量进行了规定,并首次要求全国医疗机构将抗菌药物按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进行分级管理。

  • 标签: 分级管理原则 抗菌药物 国家卫生部 临床应用 医疗机构 限制使用
  • 简介:摘要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的结构,对细菌DNA螺旋酶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一类药物。按其发明先后和抗菌作用的不同,分一、二、三、四代。第一代以萘啶酸为代表,因抗菌谱窄,口服吸收差,不良反应多,现巳不用。第二代主要应用品种为吡哌酸,抗菌活性强于萘啶酸,临床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当前应用最多的是氟喹诺酮类,即第三、四代,此类药物发展迅速,为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