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知行一致在德育实践中被视为具有因果关系的逻辑,存而不论。然而从道德心理角度出发,个体对道德规则的不同认知水平、道德认同、道德责任分散和服从的心理都会导致知行一致的各种心理异化。本文从道德心理角度对这一德育目标的不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可能的应对思路一消解对道德知行一致与否的考察,转向系统化分析途径。

  • 标签: 知行一致 道德心理学 异化
  • 简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企业文化管理经历了一个引进、学习、模仿、改进、创新的过程,相比之前,自然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现阶段,我国的企业文化管理总体上依然显得步人后尘、照搬照抄,没有形成本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独特的企业文化。

  • 标签: 企业文化管理 中国化 “器” 解码 力量 传承
  • 简介:马克思等人对黑格尔唯心矛盾观的解构和对唯物矛盾观的深化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中国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建构了一个完整的矛盾学说体系,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创新是一个不断解构与建构的过程,是一个从唯心到唯物、从抽象到具体、从分散到系统、从系统到升华不断扬弃的过程。不断的解构与建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创新路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唯物矛盾观 创新路径 理论建构
  • 简介: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继承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创新的结晶,是马克主义中国的最新成果。这个“新”主要表现在:它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之新;它所面临的任务之新;它产生的时间之新;它的内容之新等。从它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实践等都说明它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照搬照抄,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最新理论体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成果
  • 简介: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两大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思想,内容的涉及面及其应用和影响十分广泛。比较两大理论蕴含的方法论思想之间存在的异同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两大理论蕴含的方法论在理论基点、政治基础和形成机制上存在相同之处,同时在形成背景、理论主题和理论特色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对二者既有相同的方面,又有不同之处的比较,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解读两大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及其相互间的传承关系,而且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继承、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方法 共同 差异 启示
  • 简介:中国梦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坚持、继承、发展和创新,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进程的认识更加坚定和清醒,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更加自觉和深化.

  • 标签: 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逻辑 实践建构
  • 简介:多元文化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MCT)认为:心理咨询和治疗在本土过程中必须与本土文化传统结合起来,从而摆脱发源于西方白人主流文化的局限。传统的儒道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思想。儒道文化在出世入世思想、空间时间存在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甚至是对立,但却没有影响二者结合对心理咨询的积极影响。儒道互补的人性观、人生目标、价值取向等内容对于心理咨询有积极意义,而将儒道文化引入中国心理咨询本土尚存在思辨性过强、集中于认知调整领域等问题。

  • 标签: 儒道互补 哲学内核 心理咨询本土化 MCT 理论咨询目标
  • 简介:作为从价值维度来思考和调适人与自然关系的环境伦理学,常常被共通性话语或普遍性价值准则来标示,环境伦理学中国的发展也是如此。然而,缺乏一种基于本土建构视角的环境伦理学往往难免与现实生活世界产生隔膜或疏离,一方面表现为理论范式的缺乏,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实践效度的弱化。基于此,本文提出中国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实现应当以范式确立和强化效度为价值圭臬。

  • 标签: 环境伦理学 本土化 范式 效度 实践理性
  • 简介:中国马克思主义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指使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内在要素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推动当代大学生内化中国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外化践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构建“五平台”,形成“五位一体”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有效路径。

  • 标签: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 爱国主义 党和国家重大纪念活动
  • 简介: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最新理论成果的接受状况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未来。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最新理论成果的接受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最新理论成果的总体接受性高,但不接受或基本接受的现象仍存在,具体理论的接受性存在差异。针对当代大学生在接受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高校内部齐抓共管、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以学生为幸体篓方而桌转到锯津问额的右赫徐摔

  • 标签: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 接受状况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二级学科存在的,学者们对之开展了广泛的且深入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学科建设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基础理论、科学内涵、学科特点、建设原则、研究领域等内容,涉及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内容:一方面需要通过学者不断的研究形成产生更为广泛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现实情况不断结合,形成更为贴近中国现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思想。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学科建设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首先,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二级学科,它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与马克思主义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横向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中国现实状况、中国发展规律相结合,在纵向上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其不断地发展与实践。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级学科 基础理论
  • 简介:《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经验的“范本”。全国各级出版发行机构通过研究资料、参考资料和教学方法的翻译出版,确认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正当性。增进了俄国马克恩主义的通俗化,推动了苏联学习经验的普及和转化,拓展了中共理论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启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出版发行
  • 简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和发展的百年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历史过程.百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场域和动态时空中得到与时俱进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了中国民族的特征、时代的特色和实践的特点.中国共产党人紧扣马克思主义中国这条逻辑主线,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不断保持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使中国现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有机契合,在良性互动中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作了系统阐述,更加坚定理论自信、坚持理论创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演绎历程 理论创新 逻辑主线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根本目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神动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为规范的有机整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继“三个代表”以来的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新的飞跃。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地位
  • 简介: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工商管理学不仅注重对现象的研究,更注重对工商管理世界的文化关怀。人类学作为对文化具有独特且深刻研究的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其研究方法对于工商管理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正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商管理世界。

  • 标签: 管理 民族志 工商人类学 本土化
  • 简介:2002年以来,国内院校研究快速发展,影响力显著提升,院校研究中国取得明显进展。基于2002-2011年间期刊论文发表的统计分析,追溯近十年国内关于院校研究的研究轨迹,探讨院校研究中国进程的阶段划分、院校研究的基本内涵,并对院校研究的定义、基本特征、中国特色及其驱动力量等若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

  • 标签: 院校研究 院校研究中国化 发展阶段 基本内涵 行政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