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常导致瓣膜钙化及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我们报道1例血液透析患者因瓣膜钙化导致重度主动瓣狭窄病例,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治疗后,患者心脏超声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 标签: 肾透析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 简介:腔内修复(EVR)治疗主动夹层动脉瘤,是将支架人工血管经股动脉导入,利用支架弹性扩张将人工血管无缝合固定于裂口两端的正常动脉壁。通过封闭夹层裂口而使高速、高压的动脉血流与扩张薄弱的动脉瘤壁隔离而达到预防夹层动脉瘤破裂的目的。我院2000年10月-2006年6月为101例降主动夹层动脉瘤的病人实施腔内修复,现将手术配合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手术配合 治疗 夹层动脉瘤破裂 人工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经导管主动瓣置换(TAVI)是近来研发的一种全新的微创置换技术,TAVI的问世给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和手术风险极高的AS患者提供了新的、安全的有效的治疗选择。在路径的选择上,目前最常见的是股动脉路径。有资料显示,80%左右的TAVI是经股动脉路径完成,但由于股动脉、髂动脉的钙化、狭窄、扭曲或主动瘤者等原因导致有些患者无法经股动脉路径完成TAVI.本科于2016年5月成功实施了一例由颈动脉途径经导管主动瓣置入,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TAVI 颈动脉路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合并主动夹层的围期护理内容。方法随机抽取20例妊娠合并主动夹层患者,病例选择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7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归纳患者围期护理内容。结果20例患者经过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并无显著并发症出现,并顺利分娩出胎儿。结论对妊娠合并主动夹层患者予以护理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确保母婴安全。

  • 标签: 妊娠 主动脉夹层 围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胸主动瘤腔内隔绝麻醉。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行腔内隔绝治疗的20例胸主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全身麻醉和使用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分析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支架释放前、支架释放时、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患者的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均比较平稳,手术过程均比较顺利,毕患者的苏醒效果比较良好,患者支架释放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分别为(85.49±3.32)mmHg、(43.35±3.52)mmHg、(67.51±2.67)mmHg、(58.68±6.01)次/min,与麻醉诱导前的(135.56±9.56)mmHg、(69.68±9.28)mmHg、(89.15±7.58)mmHg、(68.57±8.52)次/min相对比,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行腔内隔绝的胸主动瘤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和使用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

  • 标签: 胸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主动夹层患者的围期管理方法。方法收集2013-2016年6例妊娠合并主动夹层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妊娠早期1例,妊娠晚期及产褥期5例;既往有马凡氏综合症者3例,高血压史者1例;主动夹层分型采用Stanford分型标准,A型3例,B型3例。StanfordA型患者均采取以Bentall为基础的手术治疗,2例产妇及围产儿均存活,1例产妇存活围产儿死亡,1例患者因术后出现心室纤颤及心排量综合征死亡。StanfordB型患者行主动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2例产妇及围产儿均存活,1例产妇存活围产儿死亡。结论妊娠合并主动夹层患者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快速评估及明确诊断,加强围期精心的监护,做好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是手术治疗成功及维护母婴安全的关键。

  • 标签: 妊娠 主动脉夹层 马凡氏综合征 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夹层腔内隔绝(EVGE)治疗的方法及手术时机,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2例行EVGE治疗的主动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为StanfordB型,2例为StanfordA型。结果2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移位及扭曲,破口封堵满意。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无内漏,无死亡病例。结论带膜支架EVGE治疗主动夹层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夹层 主动脉 支架 腔内隔绝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为急性心肌梗死导致泵衰竭后,合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用主动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针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低血压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患者,安装主动内球囊反搏泵进行治疗,记录观察与护理全过程。结果通过主动内球囊反搏治疗,能明显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减轻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脏作功及耗氧,增加心排血量及有效循环血量。结论加强患者的术后护理特别是股动脉穿刺处及球囊反搏导管的护理,有效管理机器运转、各项参数指标,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保留主动瓣的根部替换治疗主动根部瘤的临床经验。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20例主动根部瘤患者接受再植法保留主动瓣的根部替换。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35.6±15.8)岁(12~63岁)。其中马方综合征11例,主动瓣二瓣化畸形5例,二次手术1例。术前升主动直径(40.6±9.7)mm,主动窦直径(52.2±9.2)mm,主动瓣环径(27.1±3.6)mm,术前主动瓣无反流或轻度反流10例,中度反流5例,重度反流5例。全组患者采用再植法保留主动瓣的根部替换,选择人工血管为:26、28和30 mm直血管(例1、3、6),26和28 mm带窦人工血管(例4、6)。中行主动成形6例,游离缘折叠4例,钙化清除1例,融合脊切除缝合1例。结果全部患者无住院死亡,无二次开胸止血。中体外循环(171.0±25.6)min,阻断(134.0±23.2)min。术后复查主动瓣无反流12例,轻度反流8例。随访(15.1±9.8)个月(4~33个月)。随访期间主动瓣中度反流2例,余患者为无或少量反流。暂无再次手术患者。1例随访期间出现回旋支栓塞,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再植法保留主动瓣的根部替换治疗主动根部瘤安全有效,早中期随访结果满意,可以避免抗凝相关并发症,适用于年轻患者。

  • 标签: 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 再植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主动腔内隔绝的DSA技术配合策略。方法:2022.05至2023.05,以接受主动腔内隔绝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共为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DSA技术配合,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过程,探讨治疗效。结果:60例主动腔内隔绝患者均完成覆膜支架置入,共置入60枚,术后随访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通过主动CTA复查,未发现支架移位、渗漏发生。结论:主动腔内隔绝的DSA技术配合,有助于提高患者总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DSA技术 配合策略
  • 简介:摘要腹主动分支重建是处理主动疾病的挑战,开放手术、杂交技术、开窗/侧支支架、平行支架等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复杂主动疾病的治疗指征。不同技术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根据病变特点、者临床经验和不同技术的适应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分支重建策略。

  • 标签: 腹主动脉 分支重建 腔内治疗 开放治疗 开窗支架 侧支支架
  • 简介:摘要主动夹层是指主动内膜撕裂,血液经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壁造成正常主动壁分离,形成真假腔的一种凶险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尽管发病率低,但发病突然,且病死率极高。主动夹层的诱因错综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与主动壁结构异常、血管壁炎症反应和血流动力学有关。该文重点整理了炎性细胞和主动固有细胞在主动夹层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夹层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炎性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主动夹层Ⅱ期经假腔隔绝(false lumen endovascular occlusive repair,FLEVOR)促进主动重构的早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本中心收治的主动夹层Ⅰ期近端修复术后Ⅱ期行FLEVOR手术的患者,观察其临床转归、假腔血栓化以及主动重构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例患者,年龄(51.3±14.9)岁。4例既往因Stanford A型夹层行开放手术,8例B型夹层近端行胸主动腔内修复,距近端修复的时间范围为3个月至16年。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未观察到内脏缺血、截瘫或院内死亡。中位随访时间16.7个月,3例患者假腔存在血流灌注,8例患者假腔完全血栓化,72.7%的患者腹主动最大径减小。结论FLEVOR手术能够有效经假腔隔绝血流,诱导假腔血栓化,促进主动重构,同时保护脊髓和内脏动脉血供,减少Ⅱ型内漏返血。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管内手术 远端瘤样扩张 主动脉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主动CTA检查方法在主动夹层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主动夹层动脉瘤病人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重组、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表面遮盖成像等后处理方法。结果按DeBakey分型,表现为Ⅰ型16例,Ⅱ型8例,Ⅲ型26例。重要分支血管受累12例。结论主动CTA扫描方法可以明确主动夹层分型;详细评估主动及重要分支血管情况,器官受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详细影像学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CTA 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主动腔内修复(TEVAR)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A型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58例TEVAR术后再发A型夹层患者的资料。男性40例,女性18例,年龄(57.0±6.7)岁(范围:31~71岁)。术后再发A型夹层距TEVAR的时间[M(QR)]为37 d(72.8个月)(范围:1 h至14年)。48例急诊手术,9例亚急诊手术,1例转运至手术室途中因夹层破裂死亡。57例手术患者均行主动根部处理。54例于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行全弓置换,3例(年龄>65岁)于浅低温下行弓部去分支吻合+升主动置换+弓降部覆膜支架植入。结果手术时间(445±32)min(范围:382~485 min),主动阻断时间(103±19)min(范围:89~133 min),心肺转流时间(189±27)min(范围:162~221 min),中出血量(665±343)ml(范围:450~1 750 ml)。术后ICU停留时间5(6)d(范围:2~27 d),术后住院时间14.0(4.5)d(范围:2~36 d)。死亡3例,包括严重脑部并发症2例,严重肝功能不全合并消化道出血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随访0.5~7.0年,1例术后3个月发生左冠状动脉吻合口漏,行再次手术,2例再次行胸腹主动置换,其余患者CT血管造影未见吻合口漏和支架扭曲膨胀不全。4例随访期间死亡,1例术后2年突发脑梗死。结论TEVAR术后再发A型夹层多数与支架移植物相关,积极的外科手术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主动脉 血管内手术 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升主动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夹层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应用升主动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夹层患者16例,男性1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7(30-67)岁;其中急性主动夹层12例、慢性夹层4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结果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4例。行主动弓置换及“象鼻”支架2例,升主动及全主动弓置换1例,升主动及全主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13例,其中同期行Bentall2例、主动根部成形8例。心肌阻断时间59-137(104-31)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7-57(29-11)min。术后肾功能衰竭2例,1例经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另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5例患者出院,随访1个月至1.5年,1例患者于术后约1个月双下肢肌肉坏死,在外院施行了截肢手术,8例患者不同程度恢复工作,无晚期死亡或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升主动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管假体置入 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