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瓣膜置换术后护理。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本院就诊治疗的经导管主动瓣置换(TAVR)患者30例进行研究,对比护理干预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功能变化。结果:手术后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主动瓣面积 ,跨瓣压差,LVEF均有所改善,其中主动瓣面积和跨瓣压差指标明显优于术前(P<0.05)。

  • 标签: 经导管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导管主动瓣植入治疗重度主动瓣狭窄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23年3月30日起在我院进行为期一年治疗的重度主动瓣狭窄患者5例纳入研究,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案,并观察患者经导管主动瓣植入治疗后的术前、术后超声参数与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后,患者的超声参数中Vmax(最大流速)、maxPG(最大压力梯度)、meamPG(平均压力梯度)较手术前有所下降,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手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重度高危主动狭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的恢复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预后,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度高危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术后护理
  • 作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1-22
  • 机构: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 北京市 1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导管主动瓣植入治疗重度主动瓣狭窄的护理措施。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重度主动瓣狭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好转,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主动瓣狭窄患者实施经导管主动瓣植入治疗时,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护理干预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升主动加全主动弓替换加象鼻支架植入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将选取我院收治采取升主动加全主动弓替换加象鼻支架植入患者60例为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法随机分为2组。结果:观察组术后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升主动脉 全主动脉弓替换加象鼻支架植入术 术后护理 干预效果 研究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经股动脉入路行经导管主动瓣膜置换患者实施规范化介入护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76例在我院经股动脉入路行经导管主动瓣膜置换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规范化介入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可构成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可构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规范化介入护理应用在经股动脉入路行经导管主动瓣膜置换患者可以降低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患者更为满意,可推广。

  • 标签: 规范化介入护理 经股动脉入路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生活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股动脉入路行经导管主动瓣膜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规范化介入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1-2023.12这一时间段接收的经股动脉入路行经导管主动瓣膜置换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规范化介入护理模式,结合临床治疗时间指标和生活质量情况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在院居住时间均比对照组用时短(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股动脉入路行经导管主动瓣膜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规范化介入护理模式,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快速治疗恢复出院,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规范化介入护理模式 经股动脉入路行经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规范化介入护理在经股动脉入路行经导管主动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为研究病例时间段,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0例经导管主动瓣膜置换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规范化介入护理,对比心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接近正常范围,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经导管主动瓣膜置换患者护理工作中通过予以规范化介入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其并发症,并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对其病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借鉴及推广。

  • 标签: 规范化介入护理 经股动脉入路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主动腔内隔绝的DSA技术配合策略。方法:2022.05至2023.05,以接受主动腔内隔绝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共为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DSA技术配合,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过程,探讨治疗效。结果:60例主动腔内隔绝患者均完成覆膜支架置入,共置入60枚,术后随访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通过主动CTA复查,未发现支架移位、渗漏发生。结论:主动腔内隔绝的DSA技术配合,有助于提高患者总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DSA技术 配合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接受介入室内行腔内隔绝的腹主动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介入室内行腔内隔绝的腹主动瘤合并高血压患者32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1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手术;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事件发生概率具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介入室内行腔内隔绝的腹主动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密切留意患者的体征变化,在围手术期给患者提供全面而细致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防止患者中出现相关并发症,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动脉瘤 腹主动脉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报告1例主动窦部成形+CABG术后患者并发脑梗死患者术后为误吸高危患者的护理过程,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表现及具体情况,针对评估的临床表现及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前提是在不违背大血管与搭桥患者术后护理的整体方向上,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及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护理过程中注意在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皮肤、营养状况的基础上,针对患者误吸高危状态,实施个性化护理,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通过给予1例主动窦部成形+CABG术后患者并发脑梗死患者术后为误吸高危患者的个体化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加速了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明显。

  • 标签: 大血管术 搭桥术 误吸高危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集束化护理在经导管主动瓣置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接收的40例经导管主动瓣置入术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患者使用集束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集束化护理在经导管主动瓣置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经导管主动脉瓣 置入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A型主动夹层围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8例A型主动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围期指标、基础体征指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ICU停留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心率、SBP、DBP和T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患者SBP和DBP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低于对照发生率23.5%(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A型主动夹层围期能有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保证血压稳定,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A型主动脉夹层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PTRA)在治疗肾动脉狭窄中的中长期效果。方法:研究采用对照试验设计,研究对象为2020年6月-2023年6月患者40例,通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患者将接受传统的常规治疗,在实验组患者将接受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治疗,观察患者的血压控制、肾功能改善、复发率、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血压控制、肾功能改善、复发率、生活质量和并发症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因此,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肾动脉狭窄的方法。

  • 标签: 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 肾动脉狭窄治疗 中长期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护理主动干预在主动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2月,纳入对象:在我院进行手术诊治的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46例,研究方式: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主动干预),对两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结果:相较于对照组(73.92%),观察组在护理后的有效率(95.65%)明显更高(P<0.05); 且相较于对照组(26.08%),观察组在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4.35%)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于主动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实施护理主动干预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护理效果,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采纳。

  • 标签: 护理主动干预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在腹主动瘤腔内隔绝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8例腹主动瘤腔内隔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护理风险管理策略。经过统计分析,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内漏、肾动脉闭塞、感染、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3.45%、0、6.70%、3.45%,而对照组则为6.70%、3.45%、10.34%、10.34%。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在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28.29±2.54小时和6.97±1.32天,对照组则为34.35±2.62小时和8.45±1.56天,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79.31%,两组间这个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在腹主动瘤腔内隔绝期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策略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并发症发生率 下床活动时间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予以主动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患者优化护理配合的效果及满意度情况。方法:遴选本院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诊治的62例主动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信封法分成两组,包括参照组(31例)、观察组(31例)。观察组采取优化护理配合,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参照组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参照组短,心率、平均动脉压较参照组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主动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患者开展优化护理配合具有重要价值,可稳定机体生命体征,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同时还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介入手术 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