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凯普泰冷敷凝胶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短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收集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的儿童AD患者60例,最终56例完成随访,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试验组前3 d早晚外涂地奈德乳膏,中午外涂凯普泰冷敷凝胶,后11 d早中晚外涂凯普泰冷敷凝胶,对照组前3 d早晚外涂地奈德乳膏,中午外涂安慰剂,后11 d早中晚外涂安慰剂,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 3)d及治疗(14 ± 3)d随访,记录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研究者总体评分(IGA评分)、皮肤生活质量评分(DLQI评分)等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时,试验组1例(3.57%),对照组1例(3.57%)有效;治疗2周时,试验组12例(42.86%)有效,对照组2例(7.14%)有效;经秩和检验,治疗1周和2周时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4.318、-5.474,均P < 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EASI、VAS、IGA、DL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非参数Friedman检验,两组EASI评分随治疗时间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5.720,P < 0.05)。经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治疗1周后,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0.738,P = 0.002),IGA、DL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066、0.804,P = 0.135、0.374);治疗2周后,两组间VAS、IGA、DLQ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67.313、38.949、51.503,均P < 0.001)。研究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发生1例不良反应事件,均表现为外用药物部位刺痛感或刺激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短期应用凯普泰冷敷凝胶联合地奈德乳膏可有效治疗儿童AD,且与安慰剂比较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儿童 敷料,水胶体 地奈德 抗菌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咪唑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选择8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成40例/组。对照组应用咪唑汀治疗,观察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比症状积分、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炎症因子指标中,观察组IgE、IL-4水平低于对照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值<0.05)。 结论: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应用咪唑汀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疾病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也较高。

  • 标签: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咪唑斯汀 复方甘草酸苷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麦尔斯布里格类型指标(MBTI)量表实施分组授权赋能管理模式对骨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利用MBTI量表对浙江医院骨科46名护士进行人格类型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并对护士分组实施授权赋能管理措施。比较改进管理前后骨科护士对领导者评分、护士心理赋能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采用MBTI量表对纳入的46名骨科护士人格类型进行分组,其中以ISFJ、ISTJ、ENFP、ESFJ 4种人格类型最常见。实施授权赋能管理后,护士对领导者评分、护士心理赋能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较改进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BTI量表对骨科护士进行分组授权赋能管理,能发挥护士核心优势,提高护士自我管理能力及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管理研究 骨科护士 麦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 授权赋能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巴汀、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吡嘧司特钾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从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共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7例。对照组实施依巴汀、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吡嘧司特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LFS评分,IFN-γ、IL-4、IgE指标,GQOL-74评分。结果治疗2周、4周后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33±0.34)分比(1.78±0.43)分、(1.11±0.17)分比(1.56±0.22)分],治疗2周、4周后研究组LF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31±0.23)分比(1.76±0.34)分、(1.21±0.23)分比(1.61±0.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IFN-γ高于对照组[(15.56±3.43)pg/ml比(12.11±2.23)pg/ml],IL-4、IgE低于对照组[(10.23±2.56)pg/ml比(16.78±5.21)pg/ml、(32.11±6.34)IU/ml比(43.55±7.21)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76.21±5.45)分比(64.42±6.45)分、物质生活(81.34±5.32)分比(65.54±5.56)分、躯体功能(78.22±5.33)分比(66.43±6.11)分、社会适应(82.56±6.21)分比(70.54±7.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可采取依巴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吡嘧司特钾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依巴斯汀 复方甘草酸苷 吡嘧司特钾 慢性荨麻疹
  • 简介:摘要报道3例以中枢性尿崩为首发表现的朗格汉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诊断过程和治疗反应。3例患者早期均以中枢性尿崩症起病,垂体磁共振成像(MRI)均表现为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正常高信号消失。2例患者表现为孤立性下丘脑-垂体病变,1例表现为垂体和甲状腺多系统受累。病理结果显示典型的朗格汉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示S-100、CD1a、Langerin阳性。LCH临床表现呈现明显的异质性,容易误诊和漏诊。确诊依赖病理结果,孤立性下丘脑-垂体病变活检难度较大,建议积极筛查其他器官增加活检概率。LCH导致的神经垂体损害通常需要终生激素替代治疗。

  • 标签: 中枢性尿崩症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垂体柄 朗格汉斯细胞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白热合剂联合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 将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白热合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7.67%vs81.40%),差异显著(P

  • 标签: 白癜风 白热斯合剂 308nm准分子激光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宾浩”遗忘曲线在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锻炼中的效果评价;[方法]:以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进行基于“艾宾浩”遗忘规律的认知功能训练。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学生和教育研究者的视角,在课程设置、教学对象、课程形式、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几个方面,分析了同济大学医学院与美国内布拉加大学医学中心系统整合课程改革前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情况,发现两校在课程的形式和卫生系统科学课程的内容方面各有特点。通过总结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设计应当以深入践行胜任力为主导理念,同时应加强多学科合作、加强教学意识和教学梯队建设,发挥附属医院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建立适合我国复杂医疗环境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体系。

  • 标签: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胜任力 整合课程 同济大学 内布拉斯加大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联用富马酸依美丁滴眼液和氟米龙滴眼液治疗62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5月期间医院收治的62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富马酸依美丁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联用富马酸依美丁滴眼液和氟米龙滴眼液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患者的为77.4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中,联用富马酸依美丁滴眼液和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可以快速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富马酸依美斯丁滴眼液 氟米龙滴眼液 过敏性结膜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朗格汉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征,分析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LCH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肿瘤专科2013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LCH患儿的临床特征,其中有39例患儿完善BRAF V600E基因检测,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病灶活检组织及骨髓液/外周血BRAF V600E基因突变,分析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LCH的相关性。结果1.临床特点:60例患儿年龄(4.08±0.45)岁;男43例,女17例;年龄≤2岁、危险器官(RO+)、中枢神经系统(CNS)危险部位受累患儿主要集中于多系统累及(MS)组(P<0.05)。2.初始诱导治疗疗效影响因素:60例患儿,评估治疗有效28例(41.7%),无效32例(53.3%);控制治疗方案分层因素的影响后,年龄≤2岁(OR=4.944,95%CI:1.601~15.275,P=0.005)、MS(OR=6.855,95%CI:2.077~22.622,P=0.002)是初始治疗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对于JLSG-02治疗方案患儿,RO+是初始治疗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OR=8.250,95%CI:1.617~42.090,P=0.005);而在CCHG-LCH-2019治疗方案患儿中,RO+对初始治疗疗效无影响。3.BRAF V600E基因突变情况:病灶活检组织的BRAF V600E基因阳性率为70.3%(26/39例),BRAF V600E基因突变阳性与初始治疗疗效、发病年龄、性别、MS、RO+等临床特征无相关性,但MS、CNS危险部位受累患儿BRAF V600E阳性率较同因素阴性者高,分别为76.0%(19例)比57.1%(8例)和74.1%(20例)比58.3%(7例);8例患儿完善骨髓液BRAF V600E基因检测,3例阳性,其中2例MS、1例多发骨侵犯;5例患儿完善外周血BRAF V600E基因检测,1例阳性,为MS伴肝脾器官受累。结论年龄≤2岁、MS、RO+的LCH患儿初始治疗反应差,临床上需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病灶BRAF V600E基因突变发生率高,提示LCH是一种克隆性疾病;LCH患儿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MS、CNS危险部位受累存在较大的相关性,部分患儿存在骨髓/外周血BRAF V600E突变阳性,提示该类患儿发病机制不同,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BRAF V600E基因 危险因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结构拼图观察糖尿病(DM)患者全视网膜光凝(PRP)前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SNP)和朗格汉细胞(LC)的变化,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4─11月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准备行PRP治疗且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的2型DM患者,选择病情较重的眼为治疗眼,对侧眼为对照眼,分别于PRP治疗前、每次光凝后1周和PRP完成后1个月行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涡状结构及其周围2~3 mm区域SNP和LC的变化,并测量涡状区神经纤维长度(NFL)值和LC密度。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观察时间点LC密度和NFL值,并采用SAS软件的MIXED模型分析重复测量的NFL值和LC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者49例。治疗眼接受PRP后部分患者出现SNP神经纤维变细,伴有不同程度的涡状区神经结构缺失的神经损伤表现;各观察时间点NFL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39,P=0.004),且PRP治疗前NFL值[(15.5±3.7)mm/mm2]与第2次光凝后1周[(15.0±3.5)mm/mm2]、第3次光凝后1周[(13.4±4.3)mm/mm2]和第4次光凝后1周[(13.5±4.1)mm/mm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治疗眼LC密度增加,并以涡状区为中心聚集,成熟LC浸润区伴有SNP神经结构的缺失;各观察时间点LC密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0,P<0.001),且PRP治疗前LC密度[(40±54)cells/mm2]与第3次光凝后1周[(79±91)cells/mm2]、第4次光凝后1周[(98±126)cells/mm2]以及PRP完成后1个月[(87±102)cells/mm2]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治疗眼第4次激光后1周LC密度与其基线水平呈正相关(r=0.674,P<0.001);且重复测量的NFL值与LC密度呈负相关(=-0.041)。结论:PRP多次光凝可以导致LC密度增加;成熟LC可以导致SNP神经结构破坏。

  • 标签: 全视网膜光凝 朗格汉斯细胞 角膜共焦显微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抗苗管激素(AMH)及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水平对快进展型青春期(RPP)女童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因乳房发育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就诊的750例女童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1年,剔除失访、早期治疗、不满足各组入组标准的病例,将剩余的138例女童按照入组标准分为中枢性性早熟组(CPP)32例、RPP早期(EP-RPP)组33例、慢进展型青春期早期(EP-SPP)组32例及RPP组41例。同时选择同期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健康体检、年龄为8~9岁的未发育女童3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的血清IGF-1、DHEAS、AMH及BMP-6水平,并比较各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血清IGF-1、DHEAS、AMH及BMP-6在预测RPP中的价值。结果1.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峰值在EP-SPP组、EP-RPP组和RPP组分别为15.10(13.86~19.80) IU/L、11.99(9.18~16.16) IU/L、和11.43(9.37~15.63) IU/L;血清FSH/黄体生成素(LH)峰值比在EP-SPP组、EP-RPP组和RPP组分别为3.20(2.44~4.58)、1.86(1.05~3.16)和0.76(0.49~0.99);EP-SPP组血清FSH峰值、血清FSH/LH峰值比均高于EP-R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RPP组与RPP组对比,在FSH峰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血清IGF-1水平在健康对照组、EP-SPP组、EP-RPP组、CPP组和RPP组分别为166.00(126.50~188.00) μg/L、199.00(170.50~262.50) μg/L、252.00(233.00~291.50) μg/L、288.00(252.00~376.00) μg/L和382.00(264.00~499.50) μg/L;EP-SPP组、EP-RPP组、CPP组和RPP组的血清IGF-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P-RPP组高于EP-S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青春期的快速进展,血清IGF-1水平进一步升高,在RPP组最高,RPP组与EP-RPP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血清DHEAS水平在健康对照组、EP-SPP组、CPP组、EP-RPP组及RPP组分别为41.65(14.80~59.88) μg/L、42.50(30.15~79.83) μg/L、52.32(43.08~98.54) μg/L、63.30(34.00~81.55) μg/L和70.89(51.85~100.02) μg/L;其中健康对照组、EP-RPP组和RPP组的血清DHEAS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在RPP组最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SPP组、CPP组和EP-RPP组血清DHEA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AMH、BMP-6水平在EP-RPP组、EP-SPP组、RPP组、CPP组及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IGF-1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65,Cut-off值为232.5 μg/L,该界值的特异度为83.30%,敏感度为75.00%;血清FSH峰值与血清FSH/LH峰值比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795。结论血清FSH峰值与血清FSH/LH峰值比联合、血清IGF-1可作为早期预测早青春期女童青春期进展快慢的有效指标之一;血清DHEAS虽然不能作为预测RPP的早期预警指标,但是对青春期启动和进程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其水平高低可能与Tanner分期有关。

  • 标签: 快进展型青春期 青春期启动和进程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硫酸脱氢表雄酮 抗苗勒管激素 骨形态发生蛋白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尔滕大鼠肉瘤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KRAS)突变亚型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和2(PD-L2)的表达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KRAS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5例,通过测序检测KRAS基因组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印迹检测PD-L1和PD-L2的表达。使用成簇的规则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基因编辑(CRISPR/CAS9)技术构建KRAS缺失型A549细胞,在敲除株中过表达KRAS野生型和突变型,检测其对PD-L1和PD-L2的表达影响。将KRAS野生型和突变型过表达的KRAS敲除人肺泡上皮细胞549(A549)细胞株与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群集行列式蛋白3阳性(CD3+)细胞的凋亡水平。使用t检验比较连续变量。使用Mann-Whitney检验分析KRAS突变型患者PD-L1和PD-L2。Chi-square检验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KRAS突变型和KRAS野生型的临床特征。结果纳入KRAS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5例,KRAS野生型31例、KRAS突变型64例;其中KRAS第12位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G12D)13例、突变为缬氨酸(G12V)12例、突变为半胱氨酸(G12C)25例、突变为丙氨酸(G12A)14例。KRAS突变型患者PD-L1和PD-L2的mRNA表达水平(1.062比1.834,U=38;1.062比1.668,U=70;1.062比1.544,U=111;1.062比1.479,U=89,P<0.05;1.067比1.798,U=68;1.067比1.595,U=86;1.067比1.527,U=171;1.067比1.680,U=34,P<0.05)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KRAS野生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KRAS敲除A549细胞株中,相较于KRAS野生型,KRAS突变型更能够促进PD-1配体PD-L1和PD-L2的表达同时,将KRAS-G12D,KRAS-G12V,KRAS-G12C,KRAS-G12A质粒混合在一起作为RAS野生型(KRAS-MT)与KRAS突变型(KRAS-WT)分别转染KRAS敲除A549细胞株,KRAS-MT依旧可以促进PD-1配体PD-L1和PD-L2的表达。在KRAS敲除A549细胞株中过表达KRAS-MT与KRAS-WT后,KRAS突变亚型不能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但是可以激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通路。AKT抑制剂处理后,KRAS-MT与KRAS-WT转染KRAS敲除A549细胞株的PD-L1和PD-L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转染了KRAS-MT或KRAS-WT的KRAS KO A549细胞株与DC-CIK以1∶1的比例共培养,随后检测DC-CIK细胞的凋亡水平,发现KRAS-MT能够显著增加DC-CIK细胞中CD3+细胞亚群的凋亡(F=1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KRAS突变亚型能够显著增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PD-1配体PD-L1和PD-L2的表达,并且能够促进免疫细胞DC-CIK细胞中CD3+细胞亚群的凋亡。

  • 标签: 肺癌 突变 非小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朗格汉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收治的1例应用干扰素、IL-2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的复发难治LC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应用干扰素、IL-2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获得完全缓解,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IL-2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复发难治LCH患者有效且不良反应小,可作为治疗复发难治LCH的一种新选择。

  • 标签: 组织细胞增多症,朗格汉斯细胞 复发 沙利度胺 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