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4 个结果
  • 简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文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文物保护工作 中国 管理机制 以人为本
  • 简介:近代科学不是西方文明独有的产物,而是不同文明特别是东西方文明间相互融合、共同创造的成果。在历史上,古代希腊科学没能直接发展成近代科学,而东方文化对西方科学中过度的理性主义传统却起到了纠偏、涵化和升华的作用,对其疏离价值、缺少人文关怀的“先天不足”作了适当的“培补”和“修复”。这些不仅体现在东方科学文化所给予的大量科学思想启迪中,而且表现在西方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嬗变中。没有东方文化的这种影响,近代科学(革命)是不可能发生的。

  • 标签: 东方文化 近代 科学革命 历史影响
  • 简介:博物馆学的研究,对我们来说,尚是一门新兴学科,而遗址性博物馆则更为年青.半坡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距今也只有二十六年的历史.因此,对遗址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应该如何进行,也是一个新的课题.现结合秦俑博物馆的情况,对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 标签: 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事业 博物馆学 半坡博物馆 建筑博物馆 历史博物馆
  • 简介: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总的看法和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和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 协调发展 发展模式 科学的发展观 发展战略
  • 简介:伴随着边疆形态的演变,中国边疆学经历了由“文化范式”“疆域范式”到“民族范式”的转换,未来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区域范式”。在“区域范式”下的中国边疆学建构中,“腹地—边疆—周边”的观察视角和“大—中—小边疆”的层次划分构成了“硬核”。中国边疆的典型事实构成了相应的“保护带”:地广人稀、人口年轻、财政转移、第一产业发达,边疆县在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中表现突出等。通过运用正面和反面启发法,将为中国边疆学的学科建构提供支持。

  • 标签: 中国边疆学 科学哲学 范式 硬核 典型事实
  • 简介:本文详尽分析了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古建筑的构造特点、损毁规律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保护修缮方法;评议了文物修缮中存在的思想僵化和教条主义倾向,提出了保护我国文物古建筑的十项原则。

  • 标签: 中国木构建筑 构造特点 损毁规律 科学保护
  • 简介: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再次强调了科学发展观,并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增强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来。在新的历史时期,方志工作者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第二轮修志,为编修精品良志做出贡献。一、方志工作者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 标签: 方志续修 科学发展观方志续
  • 简介:在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863计划”是向世界科技顶峰进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86年3月3日,王大珩与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四位科学家给邓小平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科技。这封信得到了邓小平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 标签: 863计划 邓小平 科学家 世界科技 科技发展史 王淦昌
  • 简介:任鸿隽(1886-1961)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卓越的科学活动家,科学社创始人之一。1909—1911年留学日本,1913—1918留学美国。留美期间曾任《留美学生季报》总编辑,并于1914年发起成立中国科学社,创办《科学》月刊。1918年10月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1923年参与“科学与玄学”论战,

  • 标签: 科学活动 任鸿隽 社会意义 《留美学生季报》 新文化运动时期 中国科学社
  • 简介:前几年就听说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周卫荣先生和他的助手在进行古代银锭相关课题的研究,这是一项相当浩大的工程。2016年年中去北京出差,顺道拜访中国钱币学会时就收到了周馆长赠送的由其本人与杨君、黄维合著的《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一书。周馆长的课题研究主要针对古代银锭铸造技术的问题,而出版专著则并非将课题研究成果罗列出来那样简单,还必须解决古代白银使用、银锭出现和使用、古代银锭的保护和鉴定方法等诸多问题,要具备完整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所以,从课题研究到专著的呈现,是一个进阶的过程。周卫荣等先生将古代银锭铸造的研究成果在较短时间里化作一本理论创新的专著,让人敬佩。

  • 标签: 中国钱币博物馆 科学研究 银锭 古代 课题研究成果 述评
  • 简介:2000年4月5日,在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博士的桑梓合肥市,中国科技大学的校园里,迎来了一位安徽籍女院士,她是前来参加原中科大副校长钱临照院士的铜像揭幕仪式的.活动结束后,我走过去和她交谈,沐浴着明媚的春光和她漫步在校园的林荫道上.

  • 标签: 副校长 校园 铜像 诺贝尔物理奖 科学 院士
  • 简介:民国《鄞县通志》,张传保、赵家荪修,慈溪陈训正、定海马瀛纂。创修于民国22年(1933),至民国26年(1937)大体完成。自民国24年(1935)起即陆续付铅印,中因抗日战争一度停辍,民国37年(1948)起复继续付印,至1951年印竣。

  • 标签: 体例创新 《鄞县通志》 中国 民国时期 编纂方法 浙江
  • 简介:世界上创造过灿烂文化的民族和国家不少,不止中国一家,他们都曾对人类文明做出过贡献。随着历史的前进,有些文明古国没有继续发展下来,中途衰落了。当年曾代表先进文化的中心,转移到另外的地区。人类文明不会中断,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表现文明的中心舞台经常随世运而转移,也是历史事实。唯有中华民族的文化,五千年来一脉相承,历久而弥新。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世人的关注。

  • 标签: 历久而弥新 通汇 中心舞台 总序 世运 古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