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为进一步推进国内外对森林文化的研究,使森林文化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北京林业大学将与浙江林学院联合召开第三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有3个主题:森林文化、林业史及森林与环境法律问题,详细内容如下:一、森林文化1)森林生态文化,如森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如何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森林行为文化,包括当代如何促进森林文化的教育、传播、认可及交流。3)森林动植物文化,包括森林中的动物文化、植物文化、花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等。4)森林游憩文化,包括通过旅游等体验活动,人们所感知的森林之美,如森林美学与文学研究。5)森林民俗文化,包括各地如何通过建立乡规民约来约束大众对森林的利用及其这种规范对森林保护的意义。6)森林利用文化,包括森林、植物、动物、木材在园林、建筑、家具、用具中的应用文化。二、林业史1)生态资源史,包括我国及世界历史上森林资源和湿地的分布与变迁,以及这种变迁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2)林木管理培育史,包括我国及世界历史上对林木的培育管理、相关的林业法规和赋税等内容。3)森林利用史,包括我国及世界历史上的木材采伐运输、竹木加工...

  • 标签: 召开森林 文化学术研讨会 森林文化学术
  • 简介:钱穆对于中国文化有“天下太平与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天人合一、文化与自然合一的最高信仰”、“宗教、政治、伦理、艺术、人生一体化的人生观念”的概括,而施韦泽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钱穆的见解相当一致;这种文化现象启示我们去反身重新认识自身文化传统的优秀价值,以确立对待自身和外国文化的合理立场。

  • 标签: 施韦泽 钱穆 中国文化观
  • 简介:浙江省淳安县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充分开发竹文化生态旅游对发展淳安地方特色的竹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淳安县竹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竹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竹文化生态旅游的对策.

  • 标签: 资源优势 竹文化 生态旅游 淳安县
  • 简介:2009年10月21—23日,由北京林业大学、浙江林学院主办,亚洲绿色文化国际交流促进会协办,木文化网为会议支持媒体的全国第三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临安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是继2005年北京的第一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2007年武夷山的第二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后,来自各个研究领域的学者对森林文化问题展开的更深层次的讨论。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浙江林学院 森林文化 临安 北京林业大学 国际交流
  • 简介: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被定位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为福建省发展竹文化生态旅游带来了机遇。文章在分析福建发展竹文化生态旅游的优势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竹文化生态旅游的对策,旨在为福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全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区提供借鉴。

  • 标签: 一带一路 生态旅游 竹文化 建议 福建
  • 简介:江西省九江市是一座具有22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位于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境内拥有庐山等众多风景名胜,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森林及湿地资源,"九派浔阳郡,分明是画图",是自古以来九江的对外形象。

  • 标签: 九江市 江西省 山水文化 森林 样板 中国
  • 简介:“没有文化的城市是空洞的,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苍白的。”文化景观是一个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城市风景区作为城市自然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播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徐州云龙山风景区为例,在分析城市文化与城市风景区建设关系的基础上,从城市风景区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及哲学审美等方面,研究探讨城市风景区建设中文化特色挖掘、彰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研究,不仅为云龙山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直接、有效的借鉴和推动,更为城市风景区建设中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开辟一条新径。

  • 标签: 城市文化 风景区 云龙山风景区 徐州
  • 简介:文化记忆认同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变迁中的世界性课题,拯救与活化普遍存在于保护名录之外的富有集体记忆、维系地方文化认同感的乡村场所,急需当下景观设计研究者的重视与研究。以与乡村生活区为邻的贵州省贵阳市大塘湿地景观设计项目为例,以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注重乡村文化记忆传承的“记-探-寻-悟-忆”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对乡村文化记忆的保护与传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乡村文化记忆 保护与传承 景观设计
  • 简介:2009年12月22日上午,海南省林科所定安苗木科普示范基地、海南定安花木科技文化观光园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定安龙州举行,所长王东明率所领导班子成员及全所副科以上干部职工参加了揭牌仪式。

  • 标签: 科普示范基地 揭牌仪式 科技文化 海南省 观光 花木
  • 简介: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以天人关系为基础的人生问题,具体说是在“天人合一”立场上人的价值选择问题。以“法天象地”为自我安放起点,先民找到了“天人相通”的可能性路径,这就是“天道”的“生生之德”及以此为基础人的道德价值取向。“天人合一”因此获得了仁爱道德的伦理意义。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特质及其蕴含的“主客统一”的思维方式,使人与自然在文化源头上获得了内在的和谐关系。这种智慧虽产生于农业文明,却能为现代社会的环境伦理提供合理视域。

  • 标签: 天人关系 天人合一 环境伦理 主客统一
  • 简介: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提高全社会对人与自然和谐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理解森林的作用,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北京林业大学和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在充分总结2005年成功举办首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召开第二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倡议,得到了全国各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响应。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森林文化 武夷山市 福建 人与自然和谐 北京林业大学
  • 简介:本文分析了日本东京都城市规划绿地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分析,通过与我国首都北京的比较,利用城市统计数据,对城市绿地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日本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参考意义。

  • 标签: 城市绿地 公园 中国 日本 比较研究
  • 简介:文章从区域文化景观资源整合的角度研究古村镇的整体性保护与发展问题,提出构建自然生态修复网络和文化遗产保护网络相叠加的复合型绿道网络,针对沁河中游古村镇文化景观集群分布及其整体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宏观尺度的区域性绿道、中观尺度的阳城县绿道规划,以及以郭峪村为例的村镇绿道节点设计.

  • 标签: 复合型绿道 整合 生态修复 文化景观保护 古村镇
  • 简介:以北京市紫竹院公园八宜轩景点为例,阐述了竹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5种表现形式:竹的自然特征、园林楹联匾额、建筑构件、竹画、景观小品;分析了竹文化在八宜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所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 标签: 紫竹院公园 竹文化 园林设计 表现形式
  • 简介: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部,西拉沐沦河北岸的阿鲁科尔沁旗,蒙语译为“北方弓箭手”,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农牧结合的民族聚居地区,总土地面积1.4277万平方公里,人口29.6万人。林业用地面积910.9万亩,森林覆盖率31.45%。作为生态建设的参与者、生态安全的捍卫者,阿鲁科尔沁旗森林公安局就戍守在这方生机勃勃、绿色和潴的土地上。

  • 标签: 阿鲁科尔沁旗 内蒙古自治区 森林公安局 文化建设 森林覆盖率 农牧结合
  • 简介:根据对云南省金平县马鞍底乡部分哈尼村寨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哈尼族的传统自然生态观及传统文化习俗与森林资源管理、利用的关系,总结他们对森林资源的认知体系、森林资源的利用形式和集体森林资源管理制度等森林管理经验.

  • 标签: 少数民族 传统文化习俗 森林资源管理 云南 金平县 马鞍底乡
  • 简介:基于当代乡村地理学、文化生态学、新考古学等理论,以聚落地理学为契入点,从人类文化与空间特质的视角对贵州省务川县仡佬族聚居地的环境背景、聚落形态、农田景观进行探析。在仡佬族村寨整体大环境背景下,对颇具典型性的务川县龙潭民族文化村的景观构成、空间要素、路网格局、民居样式等异质性景观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发现仡佬族村寨景观的研究价值及诸多严重制约村寨的保护及发展的现存问题。由此对龙潭村的村寨景观开展了遗存保护与旅游发展控制性统筹规划,为寻求山地民族村落景观与农业观光适宜性发展实施的应对策略提供参考,探索一条地域性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之路。

  • 标签: 聚落地理 仡佬族 山地 村寨形态 农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