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与前列腺癌(PCa)预后因素的关系及BMI与睾酮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6月至2007年3月间302例P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确诊PCa时的年龄、身高、体重、术前PSA及治疗前睾酮水平、前列腺体积、活检穿刺阳性比(percentageofpositivebiospies,PPBs)、活检及手术标本的Gleason评分、手术切缘阳性率和淋巴结转移等指标,进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别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患者的BMI的差异,分析BMI与若干PCa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及BMI与睾酮的关系。结果①302例PCa患者BMI高于正常人群(其中210例身高体重资料齐全的患者的BMI呈正态分布),175例患者治疗前测量了睾酮值,不同个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BMI与PCa预后因素的关系:经校正年龄因素,不同临床分期之间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P〉0.05),但不同病理分级之间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协方差分析,P〈0.01),特别是Gleason评分为8~10组患者的BMI显著高于Gleason评分分别为2~4、5~6及7的其他3个分组(P均〈0.01),BMI≥24患者的穿刺活检阳性比(秩和检验,P〈0.05)及前列腺肿瘤切缘阳性率(χ2检验,P〈0.05)均高于BMI〈24者。BMI与治疗前血清总PSA及前列腺体积无明显相关。③BMI与治疗前睾酮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52。结论可初步认为在PCa患者中,BMI较高者睾酮水平较低且预后不良。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预后 身体质量指数 睾酮
  • 简介:目的近年发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bloodcelldistributionwidth,RDW)与慢性透析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膜透析患者RDW的特点及其影响闳素。方法纳入我院103例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根据患者开始腹膜透析时的年龄分为3组:年龄〈40岁组(37例);年龄40-59岁组(47例);年龄≥60岁组(19例)。比较各组腹膜透析前以及腹膜透析1、3个月的临床指标(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RDW、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等)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对RDW的影响。结果女性患者中RDW≥14.6%的患者所占比例在基线及腹膜透析1、3个月(13.5%、15.4%、17.3%)均高于男性患者(9.8%、7.8%、13.7%)。≥60岁年龄段的基线RDW较其他两个年龄组显著增高(P〈0.05)。年龄与基线RDW、腹膜透析1个月的RDW呈正相关(r=0.320、0.242,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校正相应体质量指数后分析发现,女性(β=0.025,P〈0.001,95%CI^-0.001~0.953)和年龄较大(β=0.025,P〈0.001,95%CI0.010~0.040)的患者基线RDW相对较高,同时年龄与腹膜透析1个月的RDW具有显著相关性(β=0.015,P〈0.05,95%CI0.001~0.029)。进一步校正同期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或残肾肾小球滤过率)后发现,年龄与基线RDW(β=0.027,P〈0.001,95%CI0.011~0.042)及腹膜透析1个月的RDW(β=0.017,P〈0.05,95%CI0.003~O.031)仍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RDW是影响透析患者预后的重要闪素;老年是RDW的影响因素,这为改善老年透析患者预后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腹膜透析 年龄
  • 简介: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异常(CKD-MBD)是指慢性肾脏病导致的矿物质与骨代谢异常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出现钙、磷、甲状旁腺素(PTH)或维生素D代谢异常、骨骼病理改变及血管和软组织钙化等一项或多项改变。骨活检为其诊断金标准。随着透析患者生存期的延长,CKD-MBD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2007年的DOPPS调查研究显示国外CKD-MBD发病率达40%~50%,而国内发病率更是高达60%~70%[1]。

  • 标签: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低钙血症 相关因素分析 切除术后 骨代谢异常 慢性肾脏病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累及全身多脏器的免疫性疾病,SLE并肾衰竭,是SLE致死的重要原因.目前有关SLE并肾衰竭者(氮质血症),是否该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予以治疗,观点还不一致,报道也不多.笔者以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SLE并肾衰竭(氮质血症)22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肾衰竭 激素冲击治疗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初诊女性狼疮性肾炎(1upusnephritis,L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35例女性健康者为对照组(A组),68例女性初诊LN患者按B超所测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分成两组,即B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LN35例)、C组(颈动脉粥样硬化LN33例),用SPSS13.0进行三组间资料的比较分析。结果:女性初诊LN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高达48.53%,而在正常女性健康者中未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患者的CCA—IMT值与肾小球滤过率(CFR)呈负相关(P〈0.01),与24h尿蛋白总量(UTP)和血尿酸(UA)呈正相关(P〈0.01和P〈0.05);A、B、C三组,CCA—IMT值呈渐进性增高,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诊女性LN患者已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GFR、UTP、UA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干预危险因素,防治冠心病。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肾周脂肪厚度在预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1aparoscopicpartialnephrectomy,LPN)围手术期相关因素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由本中心同一位外科医生完成的LPN90例,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肿瘤大小、R.E.N.E.L.评分等)统计分析术前影像学检查测量的肾周脂肪厚度与围手术期参数(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后30d并发症情况)的相关性。结果90例中术前影像学资料完善的共84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43.93±60.11)min,平均热缺血时间为(24.44±7.68)min。84例中23例(27.4%)在术后30d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ClaveinⅠ-Ⅱ级并发症共17例(20.7%),6例(6.7%)为Ⅲ~Ⅳ级并发症,无Ⅴ级并发症发生。肾周脂肪厚度于不同手术时间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3);广义线性模型回归分析,肾周脂肪厚度是手术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而非LPN热缺血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肾周脂肪厚度对于预测LPN手术时间具有价值,对热缺血时间、术后30d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肾周脂肪 手术时间 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慢性肾脏病(CKD)的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伴有CKD的心房颤动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对其随访1年,根据是否出现出血副作用,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比较两组可能危险因素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伴有CKD的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出血的发生率26.98%(34/126)。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年龄、性别、抗凝时间、抗凝达标时间、INR、CKD分期、肾病类型、贫血、脑卒中病史、肝病、使用阿司匹林和肾衰宁胶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NR、抗凝达标时间、CKD分期、贫血、肝病、使用阿司匹林和肾衰宁胶囊均为伴有CKD的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出血的独立危险。结论:INR、抗凝达标时间、CKD分期、贫血、肝病、使用阿司匹林和肾衰宁胶囊均为伴有CKD的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出血的独立危险。

  • 标签: 心房颤动 慢性肾脏病 华法林 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使用高危因素数目说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治疗临床T3b/4前列腺癌患者的结果。瑞士、美国、意大利、德国和比利时5国6家机构协作,回顾性分析EMPaCT资料库临床T3b/4NXM0前列腺癌行扩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患者资料,辅助性/挽救性治疗按各机构要求进行。按规定间隔时间随访时行PSA测定,生化检查表明治疗失败或出现症状时行影像学检查。使用Cox单元和多元分析及Kaplan-Meier方法,分析其全组和亚组增加的不利高危因素(PSA〉20ng/ml,Gleason评分≥8)数目与临床无复发生存率、癌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是否相关。结果显示1988年至2011年,8家中心外科手术治疗临床T3b/4292例,平均随访时间102.8个月(中位时间92.2,SD±73.2)。研究群体中仅是临床T3b/4的患者占61.6%,临床T3b/4+PSA〉20ng/ml者12.7%,临床T3b/4+Gleason评分≥8者19.5%,同时具有3个高危因素者6.2%。单元和多元分析发现高危因素组合与临床无复发生存率、癌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相关(全部P值〈0.01),单独临床T3b/4组10年临床无复发生存率(81.3%)明显高于+PSA〉20ng/ml(72.8%)或+Gleason评分≥8对照组(64.0%),但这些亚组间癌特异性生存率无显著差异(80.1%-84.6%),全部+高危因素的组合均与恶化的结果相关,5年临床无复发生存率和癌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24.5%和59.0%。认为非常高危的前列腺癌表现有多种多样的组合,具有全部3项高危因素者其癌相关死亡风险最高。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扩大根治性 高危因素 临床 GLEASON评分 无复发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