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病变部位、肺癌的病例型、肺癌与肺结核之间的关系作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30例纳为观察组,再将同期收治的肺结核患者30例纳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作对比分析,包括其病例特点及其他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均值(58.36±5.09)岁高于对照组(40.90±3.32)岁,吸烟率80.0%高于对照组43.3%,肺结核病史率63.3%高于对照组36.7%,P<0.05。观察组患者均表现为盗汗、胸痛以及咯血、胸闷或者憋气、声音嘶哑与体质量降低等方面不良症状,其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但两组患者咳嗽及咳痰、发热等情况发生率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两组患者影像学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与肺结核呈多方面高相似度,临床诊断时需深度鉴别,避免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保证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标签: 肺结核 肺癌 病理分型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探讨其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辨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银屑病的诊断及纳入标准,将纳入患者通过填写调查表,进行中医体质型与中医辨证型,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多见,中医症候以血热风盛证多见,血热风盛证患者中阴虚质为易感体质,血瘀肌肤证患者中瘀血质为易感体质,血虚风燥证患者中气虚质为易感体质。结论在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风盛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除以清热凉血祛风为主要治疗法则外还应该佐以滋阴之品;对血瘀肌肤证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活血祛瘀为主;对血虚风燥证的患者治疗应以益气养血为主;以上治疗方法将有望提高银屑病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寻常型银屑病 中医体质类型 中医辨证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孟鲁司特钠对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6及IL-12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42例应性鼻炎病例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评估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和血清IL-6及IL-12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流涕、喷嚏、鼻痒以及鼻塞等应性鼻炎症状表现评分更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用药后两组症状总积分、血清IL-6与IL-12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用药后观察组症状总积分以及IL-6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血清IL-1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应性鼻炎患者效果满意,同时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抑制体内炎症发展,提高抗炎因子表达水平,建议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糖皮质激素 孟鲁司特钠 白介素-6 白介素-1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创钢板接骨术与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Neer四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老年Neer四部骨折的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肱骨头置换术,实验组患者实施微创钢板接骨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都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Neer四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钢板接骨术进行治疗,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帮助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但是肱骨头置换术比较适合治疗粉碎性以及比较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

  • 标签: 微创钢板接骨术 肱骨头置换术 老年患者 Neer四部分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幽门螺杆菌抗体型检测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接收的体检者1500例进行研究,均行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幽门螺杆菌抗体型检测,并进行检验结果的分析。结果幽门螺杆菌阳性与阴性血清胃蛋白酶原比值、胃泌素-17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龄段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检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幽门螺杆菌抗体型检测结果与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较大的关联,且加强对其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胃部疾病筛查的有效指标。

  • 标签: 血清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护士预检诊准确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门诊于2016年1月实施品管圈活动,选定活动主题,并拟定计划、根据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影响因素拟定对策,并根据计划实施,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门诊护士预检诊的准确率和护士的综合水平。结果与活动前比较,活动后护士预检诊准确率明显提高,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团队精神以及自信心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提高门诊护士预检诊的准确率,提高分诊护士的综合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门诊 预检分诊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不同年龄应性鼻炎患者使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35例应性鼻炎患者分为A、B、C三组,均给予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评估三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VAS评分在用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6月时相比,三组用药后12个月、24个月时鼻炎症状和药物评分差值明显更高(P<0.05),三组12个月、24个月时鼻炎症状和药物评分差值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随访观察,三组VAS评分、鼻炎症状评分以及药物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应性鼻炎远期效果显著,其疗效不受年龄影响和限制,建议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粉尘螨 免疫疗法 年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组α-2b干扰素栓配合LEEP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患者7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模式分为两个组别,甲组采用单一LEEP刀宫颈锥切术予以治疗,而乙组则采用究重组α-2b干扰素栓配合LEEP刀宫颈锥切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乙组经过治疗干预后,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甲组,而复发率则相比较甲组更低,组间差异显著,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上皮内瘤患者中,采用重组α-2b干扰素栓配合LEEP刀宫颈锥切术予以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而且能够有效减低患者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重组&alpha -2b干扰素栓 LEEP刀宫颈锥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2017年06月份~2017年12月份诊治的应性鼻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式分析,设置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我院将单纯性的通窍鼻炎颗粒治疗设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颗粒进行治疗设置为观察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结果在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明显不良反应,数据具有可比性。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应性鼻炎的效果显著,未见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 通窍鼻炎颗粒 变应性鼻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颈上皮内瘤患者行子宫颈环型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复发率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将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研究组行子宫颈环型电切术治疗,并将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宫颈癌患者经子宫颈环电切术治疗的治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为3.3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颈上皮内瘤患者行子宫颈环型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子宫颈环型 电切术 子宫颈 上皮内瘤病变 临床效果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股骨颈骨折型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均进行相应的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分析,并进行Garden的标准型。结果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显示股骨颈骨折Ⅰ型有21例,Ⅱ型有17例,Ⅲ型有11例,Ⅳ型11例,根据Garden的标准型进行分析,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显示股骨颈骨折型的诊断率为96.7%。结论在股骨颈骨折的诊断中应用螺旋CT及三维重建,可全面、清晰、直观的将股骨颈骨折的具体情况显示出来,对股骨颈骨折型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对于其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 股骨颈骨折分型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宫颈锥切术(冷刀)与Leep刀宫颈锥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4例宫颈上皮内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患者给予Leep刀治疗,对照组22例患者给予冷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时间以及愈合用时(21.11±6.99)min、(3.61±2.10)d、(37.36±1.9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1.31±9.47)min、(7.84±2.24)d、(43.32±8.13)d,术中出血量(13.90±6.14)mL显著低于对照组(26.71±11.1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646、4.7301、3.3437、6.461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098,P<0.05)。结论Leep刀切除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比冷刀更具优势,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愈合,且术后并发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冷刀 Leep刀 宫颈锥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人端粒酶RNA组分(humantelomeraseRNAcomponent,hTERC)基因是端粒酶的组成成分之一,其作用是作为端粒酶延长的RNA模板。鳞状上皮内瘤是指鳞状上皮结构和细胞的异常,属于癌前病变,而子宫颈和食管是发生鳞状上皮内瘤最常见的部位。子宫颈癌是全球第二大妇科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年轻化的趋势[1],其中鳞状细胞癌占80%~85%。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

  • 标签: 人端粒酶RNA基因 人端粒酶RNA基因 鳞状上皮 子宫颈 食管 上皮内瘤变
  • 简介:摘要目的普通胃镜活检(CFB)是筛查胃上皮瘤形成(GEN)的最常用的方法。我们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胃镜活检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诊断低级别上皮内瘤的准确性。方法71名确诊胃上皮瘤形成患者在我院接受ESD治疗。我们回顾性的评估CFB和ESD病理结果特征。结果CFB和ESD样本之间的总体病理结果一致率为71.83%。51例行ESD治疗术后病理结果与内镜常规活检病理结果一致,16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4例诊断为早期胃癌。结论内镜活检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时,其可能进展为高级别上皮内瘤,甚至有些可能转变为癌的可能,这部分患者应采取积极的随访和治疗措施。

  • 标签: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ESD 普通胃镜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对非插管内镜手术病人CO2的影响,探求对CO2影响最小的最适丙泊酚维持浓度。方法选取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治疗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丙泊酚的不同给药维持浓度随机平均分为三组A组(5mg/kg﹒h-1)、B组(7.5mg/kg﹒h-1)、C组(10mg/kg﹒h-1)。记录患者手术开始(T0)、手术5min(T1)、手术10min(T2)、手术15min(T3)四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指脉氧饱和度(SPO2)、经皮二氧化碳压(tcpCO2)、经皮氧分压(tcpO2)。记录患者体动及追加丙泊酚次数。结果A组患者体动5例,B组体动1例、SpO2下降1例,C组重度二氧化碳升高6例、SpO2下降1例、低血压2例。在T2、T3时刻点,C组tcpCO2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cpO2在T1、T2、T3时刻点均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以7.5mg/kg﹒h-1持续泵入维持麻醉时对经皮二氧化碳的影响最小,更适合非插管内镜门诊手术病人的麻醉。

  • 标签: 丙泊酚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无痛胃肠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形态型与流式细胞术检测抗原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健康体检者50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利用骨髓涂片染色观察两组各形态的分析,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形态型与流式细胞术检测抗原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分析研究患者中患者应用CD45/SSC配合CD38+/CDl38+设门证实可疑瘤细胞比例为1.0%~75.4%。CD38(100%)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均值为88.91%,CD56(54.0%)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均值为68.72%,CD138阳性表达率均值为69.43%。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形态型会影响预后的效果,由于骨髓瘤预后影响因素比较多,需要分析患者其他临床指标从而进行评估预后。经过相应技术表明,细胞形态与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结合在一起,对诊断有好处,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临床中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形态 流式细胞 抗原表达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性盆腔3DT2WI(VISTA)序列对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诊断和型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100例女性苗勒管发育异常患者进行3DT2WI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1)100例患者20例原发性闭经、15例子宫发育不良、10例弓形子宫、20例宫角残留、10例T形子宫、25例纵隔子宫。(2)患者的3DT2WI整体图像质量评分、卵巢显示评分,与2DT2W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3DT2WI诊断的运动伪影分值是(1.16±0.38)低于2DT2WI的(1.76±0.8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T2WI扫描的时间短,且可获得高质量的图,能够对各类型的苗勒管发育异常展开诊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生殖系统 发育异常 VISTA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小儿哮喘合并应性鼻炎的疗效及早期生活环境因素分析。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应性鼻炎患儿42例,经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比较患儿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哮喘症状评分、VAS(哮喘+鼻炎)评分、ACT/C-ACT和PEF%,远期疗效为观测治疗1月后、3月后、6月后和12月后哮喘症状评分和VAS(哮喘+鼻炎)评分。并纳入同期同年龄的非哮喘和应性鼻炎的儿童共50例为对照组,调查两组儿童的生活环境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儿治疗1月后哮喘症状评分、VAS(哮喘+鼻炎)评分、ACT/C-ACT和PEF%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1月后、3月后、6月后和12月后哮喘症状评分和VAS(哮喘+鼻炎)评分对比无差异,各时间点评分两两对比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或学校临近大马路、暴露于烟草烟雾地区、毛绒玩具是支气管哮喘合并应性鼻炎的危险因素。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降低患儿的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环境因素是小儿哮喘合并应性鼻炎的的影响因素,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避免儿童暴露于烟草及污染的环境中。

  • 标签: 特异性免疫治疗 儿童 支气管哮喘 变异性鼻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患椎邻近椎体退和骨折的影响。方法此次实验3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所选对象均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患椎邻近椎体前缘、θ角和中柱压缩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与术后疼痛评分分别是(7.15±2.48)和(1.72±0.82),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在θ角、中柱压缩率和前缘压缩率方面,术后要比术前高出许多,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虽然取得了显著效果,改善了患者疼痛程度,但是加快了患椎邻近椎体退变速度,所以需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折 退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外初诊时外周血细胞及骨髓原始细胞对伴有NPM1及FLT3-ITD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评估预后影响。方法以“NPM1”或“FLT3”和“acutemyeloidleukemia”检索词,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数据库,以“NPM1”或“FLT3”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检索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所有收录关于NPM1及FLT3-ITD基因突变的AML患者预后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始,截止到2018年01月31日,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5.3软件对所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篇文献,总纳入患者24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NPM1+/FLT3-ITD+组与NPM1-/FLT3-ITD-组的AML骨髓原始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8.22,95%CI=(3.28-13.16),p=0.001。结论NPM1+/FLT3-ITD+组的AML骨髓原始细胞(%)水平高于NPM1-/FLT3-ITD-组。

  • 标签: 骨髓原始细胞(%) NPM1突变 FLT3-ITD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