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结肠肿瘤肠梗阻应用腹部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收集近一年来130例患者到院接受腹部CT检查结肠肿瘤肠梗阻,经过检查后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的诊断方式检测肠肿瘤肠梗阻,分别为X线和CT检查。检查后CCT检查准确率、肠绞窄检测率、位置检测率均高于X线检查,同时CT检查的舒适度显著优于X线检查,(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结肠肿瘤肠梗阻患者采用腹部CT进行检查准确度更高,能够检测出肠狡窄、位置、对患者伤害小。

  • 标签: 结肠肿瘤性肠梗阻 腹部CT检查 腹部x线检查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化脓中耳炎的针对治疗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 2016年 5月至 2018年 5月收治的 54例慢性化脓中耳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用针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慢性化脓中耳炎及早明确诊断,及时采取针对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几率,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临床表现 诊断 针对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补中益气加减 治疗肿瘤发热的效果及安全进行分析。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90例肿瘤发热患者设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均为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 45例患者,分别给予 补中益气加减 治疗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进行观察和研究。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 39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86.66 % ,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 4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88 % ;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 26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57.77 % ,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 1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4.44 % , P < 0.05. 结论: 对肿瘤发热患者采用 补中益气加减 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有效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

  • 标签: 补中益气加减 肿瘤性发热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择我中心2016年3月-2017年10月期间收到的652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6520份标本中,240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69%,其中110份为公共卫生用具标本,占45.83%,80份为一次消毒餐具标本,占33.33%,34份为水质检验标本,占14.17%,16份为空气检验标本,占6.67%;同时,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采集过程错误,其次为实验室环境、质量出现问题以及检测程序不当等。结论影响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通过加强质量控制,能够降低标本不合格率,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

  • 标签: 质量控制 检验标本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且对病原菌耐药性情况进行研究。方法将2018年5月到2019年1月我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的102例患儿的相关检验报告作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研究所有患儿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状况,并且对患儿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对检验报告的分析总结而得出,检验结果准确的检测报告92例,检验结果错误的报告10例;对导致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存在检验人员因素2例,标本因素4例,操作因素2例,其他因素2例;对于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调查,大肠埃希菌标本56例,耐药青霉素0,耐药头孢噻吩18例,耐药氨苄西林3例,耐药红霉素0,4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药青霉素44例,耐药青霉素42例,耐药头孢噻吩39例,耐药氨苄西林28例,耐药红霉素29例。结论当前检验科的微生物检验质量会受到检验人员、检验标本、检验操作等相关因素的干扰,因此应针对这些因素强化相关检验工作,降低差错事件的发生;此外我市妇幼保健院的大肠埃希菌主要对头孢噻吩具有耐药性,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普遍存在耐药性,临床干预时应予以控制。

  • 标签: 检验科 微生物质量检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检验科各项微生物检验的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和病原菌耐药性的相关研究。方法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通过随机选取的方法,选取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送到我科室进行微生物检验的550例检验材料。微生物检验的内容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病,病原菌培养,脑脊液试验,蛋白定量等等。本次研究主要对这些检验材料的检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所有检验材料中总共分离出了575株病原菌,在所有病原菌当中大多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最多,所占的比例远高于另外两种致病菌(P<0.05)。经过统计得出的结论是,金色葡萄球菌大多数都对青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这三类抗菌药物有比较明显的耐药性;而大肠埃希菌主要对头孢肟克,阿莫西林和头孢噻吩这三类抗菌药物有比较明显的耐药性。结论在检验科进行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工因素和标本因素,但是操作规范因素等等也会对微生的几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在检验科的日常工作当中,这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范的检验程序进行各项操作。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检验科微生物检验的质量。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影响因素 病原菌耐药性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在临床免疫检验的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常规管理模式下收治免疫检验患者计 100 例为对照组,另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质量控制下收治免疫质量检验患者计 100 例为实验组,对比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与误诊率。结果:实验组在加强质量控制后其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免疫检验患者在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与准确,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卒中高龄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的安全及有效观察。方法选择 2014年 12月 ~2019年 2月在本中心行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卒中患者 198例 ,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 (年龄≥ 80岁 )35例和非高龄组 (年龄 <80岁 )163例 ,回顾分析收集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相关数据 ,用改良的 Rankin量表 (mRS)评分评价 90d预后 ,mRS评分≤ 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高龄组年龄、高血压 (88.6%vs67.5%)、心房颤动 (77.1%vs51.5%)比例明显高于非高龄组 ,基线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 CT评分 [8.0(8.0,8.0)分 vs9.0(8.0,10.0)分 ]明显低于非高龄组 ,2组 TOAST分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P<0.01)。有效指标中 ,高龄组与非高龄组血管成功再通和预后良好比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77.1%vs81.0%,34.3%vs46.0%,P>0.05),高龄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 (42.9%vs24.5%,P=0.028)。安全指标中 ,高龄组与非高龄组术后颅内出血转化及出血性脑梗死型和脑实质内血肿型比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1.4%vs23.3%,14.3%vs14.1%,17.1%vs9.2%,P>0.05)。高龄不是影响 90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调整 OR=1.368,95%CI:0.528~3.550,P=0.519)。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卒中高龄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和安全

  • 标签: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高龄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 安全性 有效性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免疫检验的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常规管理模式下收治免疫检验患者计100例为对照组,另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质量控制下收治免疫质量检验患者计100例为实验组,对比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与误诊率。结果实验组在加强质量控制后其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免疫检验患者在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与准确,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检验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肺源呼吸困难的针对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老年肺源呼吸困难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予以针对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21例,有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3%,35例患者及家属均对护理表示满意,即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中,显效13例,有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5.7%,24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8.6%。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老年肺源呼吸困难的治疗效果,减轻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通畅,缓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肺源性呼吸困难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提高细菌阴道炎患者治疗依从的效果。方法研究进行的时候选择了30例细菌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15人。病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期间。其中对照组单纯使用阴道冲洗上药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以及疾病复发几率。结果观察组的总依从度为93.33%,对照组的总依从度为86.67%,观察组患者的依从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的疾病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也要明显降低,差异显著。结论健康教育提高细菌阴道炎患者治疗依从的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健康教育 细菌性阴道炎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对肿瘤发热患者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临床意义以及安全。方法随机抽选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肿瘤发热患者,根据病床单双号分为两组。研究组(n=29)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n=29)应用西医治疗。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疗效、药物副作用、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药物副作用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的复发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肿瘤发热患者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可缩短退热时长,改善临床症状,且复发性较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肿瘤性发热 补中益气汤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肺源呼吸困难的针对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 2014年 4月~ 2017年 10月收治的 70例老年肺源呼吸困难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予以针对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 21例,有效 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94.3%, 35例患者及家属均对护理表示满意,即护理满意度为 100%;对照组中,显效 13例,有效 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65.7%, 24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 68.6%。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采用针对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老年肺源呼吸困难的治疗效果,减轻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通畅,缓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肺源性呼吸困难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讨论针对系统红斑狼疮肾炎患者,综合护理措施的运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前来我院治疗系统红斑狼疮肾炎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产生概率仅为12.5%,较对照组(34.38%)更高,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达到100%,较对照组(68.75%)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人员针对系统红斑狼疮肾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提高细菌阴道炎患者治疗依从的效果。方法:研究进行的时候选择了 30例细菌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 15人。病例选取时间为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4月期间。其中对照组单纯使用阴道冲洗上药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以及疾病复发几率。结果:观察组的总依从度为 93.33%,对照组的总依从度为 86.67%,观察组患者的依从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的疾病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也要明显降低,差异显著。结论:健康教育提高细菌阴道炎患者治疗依从的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健康教育 细菌性阴道炎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和有效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微柱凝胶和凝聚胺配血法同时对临床血样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阳性结果用传统抗球蛋白试验鉴定比对,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微柱凝胶技术具有更高的检出配血不合不完全抗体的敏感性,与传统抗球蛋白配血法有更高的符合。结论微柱凝胶技术应用于临床输血工作中具有更多优势,适合各级医院广泛使用。

  • 标签: 微柱凝胶技术 交叉配血 不完全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