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感冒属于临床上一种极为常见的病症,是诸多病毒病菌交叉感染最强的病症,具有发病率高、可自愈、药物疗效不显著等特点。感冒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应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自然生物降解素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抗菌作用,能改善人体免疫系统,可用于辅助治疗各种疾病。本研究就自然生物降解素对感冒的医治作用进行探讨与分析,见如下综述。

  • 标签: 自然生物降解素 感冒 医治作用
  • 简介:摘要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史中,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青霉素的发现到一系列抗生素的产生与应用,开始时人类因为医学的进步而喜悦,但是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抗生素过敏、滥用及不良反应。抗生素经过漫长的使用,耐药菌逐渐增多,再加上现在癌症、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高发,人类不得不再次开发新药。自然生物降解素是我公司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药品的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抗菌效果,可以调节人类免疫系统,对各种疾病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为了广大医学界能够更详细的了解该药的用途及效果。

  • 标签: 抗生素 自然生物降解素 干扰素
  • 简介:摘要目的生物反馈治疗功能便秘的护理体会。方法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直肠肛门测压记录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时间,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结果(1)功能便秘患者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时间,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与正常值比较均明显增高。(2)而治疗后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时间,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降低。(3)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直肠肛门压力到达治疗便秘的目的。

  • 标签: 功能性便秘 生物反馈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细菌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方法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将44例儿童细菌腹泻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疾病的回顾和系统的分析。并且在这过程中,将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以帮助患儿促进其自身健康的恢复。结果根据研究人员所进行研究显示,44例细菌腹泻患儿中共检出39株病原菌,其中一共有16株志贺菌(41.03%),12例弧菌属(30.77%),以及11例气单胞菌(28.21%)。并且在这之中,志贺菌占据着其中较高的比例。同时,根据研究人员所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菌等病原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结论通过对儿童细菌腹泻的患儿进行研究治疗工作之后发现,志贺菌是儿童细菌腹泻的常见病原菌,并且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因此为了减少临床耐药情况,在对患儿进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进行疾病的治疗工作,从而促进患儿治疗效果的改善,促进患儿身体健康的恢复。

  • 标签: 细菌性 腹泻病原微生物 检验
  • 简介:摘要:眼科植入材料主要是指应用于眼科器质损伤手术中的生物医用材料,理想的眼科植入材料应具备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较好的生物相容。义眼台植入术是当前眼科植入手术方面的主要术式,义眼台材料主要包括羟基磷灰石、硅凝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水凝胶等,而义眼台植入时均需包裹物,常用的包裹材料主要有胶原蛋白海绵、巩膜、羊膜、脱细胞真皮等。义眼台及其包裹物的生物相容是决定其是否能够有效治疗的关键,故本文着重对义眼台及其包裹物的生物相容进行分析,进而对眼科植入材料的生物相容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眼科植入材料;生物相容;义眼台;羟基磷灰石   眼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与眼部的美容保健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眼部的美容保健与治疗往往需要采用生物医用材料,尤其是眼科器质损伤,往往需要植入人工材料,以替代眼部组织的相关功能。理想的眼科植入材料需具备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良好的生物相容、良好的组织耐受,并且不应引起抗原反应、排斥反应、刺激、不适感等,而其中生物相容主要是指宿主机体组织对植入材料产生反应的一种性能,其决定了眼科植入手术后的预后效果,因此,生物医学方面对眼科植入材料的研究应更加深入。目前,眼科植入手术最为常用的植入物为义眼台,常用的义眼台材料有羟基磷灰石、硅凝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水凝胶等,而义眼台植入时均需包裹物,常用的包裹材料主要有胶原蛋白海绵、巩膜、羊膜、脱细胞真皮等,本文就义眼台及其各种包裹物的生物相容进行了分点阐述,借此对眼科植入材料与宿主之间的生物相容进行探讨。现综述如下。   一、义眼台材料   义眼台植入术实质上与眼球摘除术是同一个手术,在医学技术不发达时期,多采取眼球摘除术,这类患者多因严重外伤或恶疾而必须摘除眼球,在眼球摘除后无法进行人工义眼台的植入,导致手术后患者的眼球缺失。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的出现使义眼台植入术成为可能,通过植入义眼台,可使患者眼部活动时带动义眼台进行活动,从而有效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眼球摘除矫正或眼睑凹陷畸形。常用的义眼台材料主要包括羟基磷灰石、硅凝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水凝胶等,具体如下:    1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   羟基磷灰石是最为常见的义眼台材料,属于人工合成材料,也可取材于天然的珊瑚,其主要是模仿人体骨组织间的网状多孔微细结构而成,孔与孔之间往往互相连通,组成基本与人体骨组织的组成相似,能够有效促使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的血管化进程,促使纤维血管及骨细胞再生,并避免形成假囊。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眼眶后,眼眶中的受体纤维结缔组织及新生的血管纤维往往会沿着义眼台中的微孔进入到义眼台中,进而促使羟基磷灰石义眼台逐渐完成纤维血管化的进程,这些新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往往是从义眼台的边缘孔隙逐渐向义眼台的中心生长,当纤维血管化进程完成后,义眼台可与眼眶及周围组织有效融合,而非纤维包裹,此时,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的生物相容对义眼台植入术的效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影响宿主与植入材料之间的生物相容的因素包括植入材料表面的完整、电性质、化学特性、本体机械特性以及生物降解,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和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具有无毒、生物相容良好等优点,但在采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时,仍存在并发症风险,这可能和羟基磷灰石材料本身、材料制作工艺、患者个体性差异以及手术技术有关。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义眼台暴露,其暴露原因主要和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① 纤维血管生成延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的血管化进程推迟或未充分,无法起到有效抵御感染的作用; ② 植入物表面坚硬对周围组织产生机械性刺激,导致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反应,而适当的对羟基磷灰石义眼台进行包裹可有效减少炎症细胞的出现; ③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由同种异体巩膜包裹,植入后包裹物发生溶解和坏死; ④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的大小不适合,或患者存在眼科疾病史,或患者在术前接受过多次手术治疗或化疗。    2 硅凝胶   硅凝胶具有极强的热稳定性,其透光率较高,具有稳定的物理机械性能,可反复延伸,且具有较好的耐受、绝缘、通透、疏水性以及生理惰性,其表面张力较好,被作为义眼台的主要材料之一。但硅凝胶同时也存在着较多局限性,由于硅凝胶较为柔软,其抗机械损伤的能力较弱,容易在机械损伤下出现脱位或形态改变等情况;硅凝胶的抗撕力、抗拉力作用均不够理想,容易被漂白;硅凝胶表面容易产生静电,容易吸附眼内代谢产物,导致透光率减弱。   二、义眼台包裹物   由于石义眼台植入后可能会导致植入物周围组织发生炎症感染,故包裹材料的使用极为重要,通过对义眼台进行包裹,可有效提高义眼台植入物的抗感染能力。理想的包裹材料需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强效的抵御感染能力,还需容易获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生物反馈治疗功能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6年9月接受治疗并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梗阻型便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实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不同的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6.74%),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生物反馈治疗功能便秘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整体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生物反馈 功能性便秘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重要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医学微生物检验的病例200份,以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科室要求、样本内容与不合格原因对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依照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相关理论开展诊断与治疗工作,所收到的实验效果符合预期。结论经调查研究发现,加强临床沟通与交流对于改善医学微生物学检验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为具体的诊断与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与技术支持。

  • 标签: 重要性分析 临床 微生物学检测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中对于手术治愈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妇产科手术中,大部分患者要求手术后不留瘢痕或者缩小其面积。作为生物材料的可吸收缝合线现已被广泛应用在临床阴侧切手术中,具有无毒、无刺激特点,并且具有良好的相容,可以在机体内吸收与代谢,无需进行拆除缝合线,减少拆线给患者的疼痛,手术后瘢痕面积较小,起到一定的美容效果。本文分析了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

  • 标签: 可吸收缝合线 体外降解 妇产科临床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功能锻炼对压力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例压力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生物反馈电联合盆地功能锻炼治疗,连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尿垫实验和膀胱排尿日记等,通过KHQ健康问卷判断治疗方法对病人日常生活的影响。结果患者治疗后尿垫重量和漏尿次数与治疗前对比显著减少,腹部漏尿点压力显著上升,KHQ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提高,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地功能锻炼治疗压力尿失禁疗效确切,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 标签: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地功能锻炼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目的构建犬动静脉瘘动物模型,对新型可降解镁锌合金材料植入动静脉瘘动物模型后生物相容及安全进行研究。方法实验用比格犬10只,构建犬髂内动静脉瘘动物模型,分为实验组(镁锌合金材料植入动静脉瘘)5只和对照组(仅动静脉瘘造模)5只,比较两组实验动物饮食、活动及切口反应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4、8及12周检测血清肝肾功电解质(肌酐、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尿素氮及血镁锌浓度)生化指标,按照计划在术后12周处死实验犬,取出动静脉瘘标本及肺肝肾心等重要脏器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两组实验动物饮食、活动正常、切口未见明显感染迹象。术前及术后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尿素氮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镁浓度在术后1周、血锌及肌酐浓度在术后1、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时间点血镁锌及肌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HE染色示实验组动静脉瘘处动脉内膜较对照组稍增生,未发现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和间质未出现异常形态、肿胀及明显炎症反应;肺泡结构和功能完整,未发现明显血栓形成;肝、心细胞未出现水肿及坏死。结论新型可降解镁锌合金材料植入犬动静脉模型后,对血液生化指标及重要脏器结构功能无明显影响,可作为动静脉瘘的理想封堵材料,具有良好的前景及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镁锌合金 可降解 动静脉瘘 生物相容性 安全性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发展以及“走出去,引进来”等相关政策的实施,同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科技研究理念以及各种科技产品的大量地涌入,我国对其进行了择优选择,这有力地促使我国科学技术与医疗研发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生物医学逐渐出现在生活中并为人们所应用,生物医学影响着人们的生、老、病、死,可以改变人类的文明进程,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对生物医学应用的前景探析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

  • 标签: 生物医学 应用前景 创新适用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与生物相容。方法选择75例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B组采用经皮微创入路,C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三组修复术前、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矫正效果。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术后2周与随访1年时病人的疼痛情况,并随访观察病人发生的不良事件等。结果三组病人术后即刻与随访1年时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手术前,后凸角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但三组之间相互比较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C组(P〈0.05)。B组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卧床时间显著低于A组(P〈0.05)。三组病人术后2周和随访1年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是,三组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2个月未发现明显不良事件。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微创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相当,均能体现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矫形效果好的特点。

  • 标签: 胸腰段骨折 椎弓根螺钉 入路 微创 疗效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目的:评估miRNA生物合成过程中Gemin3基因位点rs197412的单核苷酸多态与患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风险及预后的相关。方法:在230名NHL患者组和120名健康对照者组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进行MiR-SNP基因分型。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曲线,曲线之间的比较采用对数秩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结果:rs197412基因分型在NHL组及对照组中分布无差异。患者携带rs197412TT基因型比患者携带CC+CT基因型生存时间长(P=0.007)。此外,该rs197412SNP也被确定为NHL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相对危险度:2.138;95%可信区间:1.303-3.508;P=0.003)。结论:miRNA生物合成通路中Gemin3基因位点rs197412的单核苷酸多态与患NHL风险无关,但可能影响NHL的生存。

  • 标签: MiR-SNP rs197412 Gemin3 非霍奇金淋巴瘤
  • 简介:背景:目前骨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生物力学性能都不尽满意,后续的材料降解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材料、方法、技术以及医学研究相结合,可以使骨组织工程中支架的外形与结构、生物相容降解速率都有很好的改进.目的:通过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nano-hydroxyapatite/polylacticacid,nHA/PLLA)复合物的支架构建以及与成骨细胞的相容研究,旨在开发由2种材料复合而成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方法:采取冷冻快速成型法制备nHA/PLLA复合物,BET法测定孔隙率,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miscroscopy,SEM)观察材料内部结构等进行物理性能表征,X线衍射(X-raydiffraction,XRD)表征材料物理学特性.SEM观察成骨细胞在nHA/PLLA内生长、黏附、增殖情况;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并计算细胞在该支架材料内的存活情况;MTT实验测定nHA/PLLA复合物对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结果:制备的nHA/PLLA复合物,通道孔径为(164±52)μm,介孔率为89.3%±1.4%;干性和湿nHA/PLLA复合支架的压缩模量分别为(1354.6±53.7)kPa和(1012.8±61.3)kPa.MTT实验结果表明,nHA/PLLA复合物对成骨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黏附在复合物表面及介孔中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结论:nHA-PLLA复合物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制备简单、外形及内部结构符合组织工程支架要求、与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好等优点.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物 生物相容性 组织工程 成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关联。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间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诊治的8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阴道及宫颈的分泌物,检测HPV、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假丝酵母菌及细菌阴道病(BV)。结果864例患者中,HPV阳性患者262例(30.3%)。262例HPV阳性患者中,高危型115例(43.9%),可能高危型40例(15.3%),低危型76例(29.0%),未知危险型31例(11.8%)。通过对比分析生殖道常见病原微生物情况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情况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T、UU及BV为HP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通过对生殖道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分析,发现CT、UU及BV感染的患者其HPV感染率较高,因此,一旦在临床上发现CT、UU及BV感染后,则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疗,以降低HPV感染的发生,减少宫颈癌的发生。

  • 标签: 生殖道 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 人乳头状瘤病毒 关联
  • 简介:摘要: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由理学、工学、医学三门学科结合而成的边缘类学科,同时也是多种学科向生物医学渗透的产物。生物医学其内涵是揭示生命的运动规律,并以多种方式维持、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生物医学的兴起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医学科技的进步,二是医疗器械发展的需要。有志之士认为,在新世纪里,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前景将不可估量。

  • 标签: 生物医学 特点 现状 前景
  • 简介:摘要随着当今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断加深,现代生物制药行业已经逐渐改变了传统制药的格局,通过在病理分析、药理分析、药物设计与合成等方面做出的革新,应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将制药行业的研究发展流程彻底改变,也将新药的发现与生产变成了可视化、可操控、可监管的进程。本文将从病理分析、药理分析、药物设计与合成三方面对现代生物制药新技术发展做综述。

  • 标签: 现代生物制药 新技术 多学科
  • 简介:摘要药品微生物检查是药品质量控制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安全指标,非无菌制剂的药品在临床使用前必须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无菌制剂的药品则必须进行无菌检查。按有无抑菌原则,药品可分为无抑菌药品和抑菌药品两类。当部分抑菌药品受到微生物污染后,虽然微生物会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却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存活一段时间,人体服用了此类药品后,一旦体内环境满足了微生物适宜的生长条件,微生物会立即恢复活性并进行快速繁殖。此外,微生物还会对抑菌药品产生适应和耐药性,不但影响药效还会对病人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有效的药品微生物检验质控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被污染微生物的抑菌药品不流入市场。

  • 标签: 药品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