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护理中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共选取76例在医院中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患儿,治疗时间为2019年11月份至2020年11月份,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962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年龄、性别、疝类型、手术时间、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96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采用自制带丝线克氏穿刺针经皮内环口结扎法施术,无中转开放病例,其中7例患儿加用辅助钳辅助手术,3例为大网膜粘连于疝囊,4例为疝囊巨大,输精管处折叠借助辅助钳分离输精管。手术时间6~18min,平均(14.3±4.2)min。术后3例复发,行二次手术治愈;术中对侧探查无异常,但术后再次出现腹股沟疝4例,接受二次手术治愈。无副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临床效果显著,不解剖腹股沟管,损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术后康复快,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可靠选择。

  • 标签: 腹股沟 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腔镜检查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辅助双钩疝针在小儿腹股沟疝治疗的应用价值以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应用单孔腹腔镜辅助经皮穿刺并于腹膜外行疝内环口结扎术的448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221例采用腹腔镜下双钩疝针内环口结扎术(双钩针组),227例腹股沟疝患儿采用腹腔镜下单钩疝针内环口结扎术(单钩针组)。2组腹股沟疝患儿手术均由同一手术者操作完成,对比2组患儿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双钩针组、单钩针组单侧手术平均耗时分别为(12.42±1.60)min、(18.32±2.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手术时间分别为(18.17±2.50)min、(24.39±4.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5±0.69)d、(2.63±0.7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钩针组回访至今无并发症,未见复发。单钩针组有1例患儿在术后6个月出现穿刺部位线结反应,另有1例患儿同侧腹股沟疝术后1年复发。结论双钩疝针用于治疗儿童腹股沟疝不仅具有手术操作方法简单,能够注水分离腹膜组织,不会结扎腹壁组织或者遗留局部的腹膜间隙等优点,而且完全能够保证在腹膜外间隙行结扎内环口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儿童 单钩针 双钩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无头加压螺钉以及微型钢板对掌、指骨发生行或者螺旋形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所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笔者从我院在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月,一年时间内收治的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出 40例患者,进行试验研究,将其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化方法分成两组,每组由 20例患者组成,一组患者通过微型钢板进行治疗,叫做观察组,一组患者无头加压螺钉进行医治,叫做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发生概率进行研究比较,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以及术后的愈合时间的长短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 19/2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70.0%( 14/20),两组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所以我们认为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有 1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术后 7天后发生愈合,对照组患者有 4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术后 12天后愈合,两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所以 P< 0.05。结论:掌、指骨发生行或者螺旋形骨折的患者通过无头加压螺钉或者微型钢板进行治疗,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微型钢板的治疗效果更加优良,术后感染率更低,愈合时间更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广泛应用。

  • 标签: 掌指骨骨折 螺旋形骨折 无头加压螺钉 微型钢板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原发性单侧腹股沟疝的临床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120例原发性单侧腹股沟疝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微创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各60例。开放手术组患者使用传统的经正中线切口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微创手术组患者使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疼痛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微创手术组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开放手术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与开放手术组患者(P〈0.05),VAS评分优于开放手术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股沟 腹腔镜检查 正中线切口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将 2012年 2月 -2016年 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的患者选取 88例,将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病情况。 结果:对照组对侧隐匿性疝发现率、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差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7%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 29.5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 P<0.05)。 结论:对小儿腹股沟疝的患者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更加确切可靠,创伤小,疼痛轻,而且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有利于对侧隐匿性疝的发现,减少二次手术几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 传统手术 小儿腹股沟斜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中应用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临床干预措施具体效果。方法:从我院2021年1月-12月收治且接受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中择取50例进行对比研究,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与实验组(25例,采用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干预措施合理应用到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临床治疗中,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实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无张力修补术 以护理结局为导向 干预措施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功能锻炼在患者肢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康复训练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模式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乳腺癌功能锻炼促进患者的康复。结果研究组患者皮下积液、肩关节功能及肌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患者锻炼前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对比差异P>0.05。锻炼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为(81.6±4.4)分,对照组为(69.8±4.8)分,数据对比P<0.05。结论采用乳腺癌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乳腺癌 功能锻炼墙 功能锻炼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婴幼儿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121例患儿行改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孔组术中出血量平均(3.2±1.4)mL,手术时间平均(13.0±3.7)min,术后平均住院(1.2±0.4)d;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平均(5.7±2.3)mL,手术时间平均(30.0±5.5)min,术后平均住院(5.7±0.8)d,单孔组优于开放组,且术后术区局部肿胀、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结论:改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可靠,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疤痕小,较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股沟 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腔镜检查 单孔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估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与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实施在腹股沟疝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此文计算数据来自本医院纳入手术治疗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选取时间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分组法是随机数字表法,试验组(n=35)实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对照组实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计算两组术后下床活动用时、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统计率、术后复发统计率。结果试验组术后下床活动用时、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指标数据更短,P<0.05,证明组间数值检验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统计率(5.71%)较对照组指标数据(25.71%)更低,P<0.05,证明组间数值检验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复发统计率(2.86%)较对照组指标数据(17.14%)更低,P<0.05,证明组间数值检验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予以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的效果相比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更优。

  • 标签: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 腹膜前间隙修补术 腹股沟斜疝
  • 简介:摘要目的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共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00例进行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手术及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分析两组患儿术中、术后用时情况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术后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疾病应用微创小切口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其疗效相对于传统术式更具优势,可降低手术用时,且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肾输尿管结石患者采取改良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本次研究共选取我院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间收治的肾输尿管结石患者 64 例,并将其进行分组对比,分组方式采取抽签法,将实施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的 32 例患者设为参照组,再将实施改良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手术进行治疗的 32 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 );术后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肾输尿管结石患者采取改良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 经皮肾镜手术 肾输尿管结石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比较植骨联合T型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7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5例采用植骨联合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60—78岁,平均(64.8±4.4)岁。22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外固定组),男6例,女16例;年龄60~82岁,平均(65.9±3.9)岁。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末次随访时测量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角度,并采用腕关节Gar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等。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2.2个月)随访。内固定组、外固定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2±2.2)、(10.3±1.9)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固定组患者掌倾角(11.44°±4.53°)、桡骨高度[(11.46±2.75)mm]明显优于外固定组[(7.61°±3.67°)、(6.89±2.9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及旋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Gar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优良率分别为88.0%(22/25)、59.1%(1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有l例患者拇长伸肌腱断裂,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外固定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骨折延迟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螺钉松动,1例患者发生腕关节僵硬。结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选择植骨联合T型钢板内固定能达到理想复位,能有效防止骨折复位丢失和�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骨板
  • 简介:目的探讨仰截石位下以经皮肾镜为主导联合输尿管镜双镜技术同期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间12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双镜组58例,采用仰截石位一期经皮肾镜为主导联合输尿管镜双镜技术进行治疗;传统组64例,常规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一期清石率、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改开放手术治疗,围术期无一例死亡。双镜组和传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7.5(40)min,90.0(44)min;一期清石率分别为95%,78%;住院时间分别为5.0(0)d,5.0(4)d;总的并发症(出血栓塞、感染性休克、其他脏器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3)、12%(9)。结论仰截石位同期双镜联合技术能明显提高上尿路结石的一期碎石清石率,在铸型结石、多发结石、合并肾内感染性结石等治疗方面有明显优势。

  • 标签: 斜仰截石位 肾造口术 经皮 输尿管镜 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小儿疝手术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术前滴鼻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于本院行小儿疝手术治疗患儿中筛选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8)。两组均于术前30min应用右美托咪定经鼻滴入,观察组同时经鼻滴入咪达唑仑,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面罩配合度、镇静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疝手术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术前滴鼻可获得良好应用效果,药物起效迅速,有助于提升镇静效果及患儿依从性,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值得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小儿斜疝手术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滴鼻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于围术期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观察组短于/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为5.26%,对照组为15.79%,P<0.05。结论:对于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及降低其并发症率。

  • 标签: 无张力修补术 腹股沟斜疝 临床护理路径 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并骨性关节炎(OA)选择改良外侧行小切口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组对象总计100例,均为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接受治疗的DDH合并OA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48例接受外侧 Gibson 入路关节置换术治疗者纳入对照组,接受改良外侧行小切口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患者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DH合并OA患者选择改良外侧行小切口关节置换术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关节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优势明显值得推荐。 

  • 标签: 外侧斜行小切口 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发育不良 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80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住院顺序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苏醒期躁动率。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腹股沟斜疝患者 麻醉苏醒期躁动 影响
  • 简介:各类疝修补术在各级医院已广泛开展,但术后疝复发及慢性疼痛是目前最需克服的难题[1],特别对术后需长期训练、执勤等部队官兵的术式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自无张力疝修补术开展以来,疝复发率已低于1%[2],但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却因术式及耗材的选择而维持在16%-62%[3]。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 部队训练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应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为257例腹股沟疝患儿采用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经脐单孔腹腔镜下.于体表应用普通针持持大圆针(1/2弧,11×34)刺入腹腔行疝囊高位结扎。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单侧疝手术时间8,15min.平均(10.25±2.12)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8—32min,平均(25.47±5.62)min;术后2—3d出院。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1.34±7.98)个月,248例(96.5%)患儿获得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应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患儿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 标签: 腹股沟 疝囊高位结扎术 大圆针 单孔 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