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骨科本科实习医生中采用动画模拟的方式,探究教学应用效果。方法:本案例选择的是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月到2022年4月的80名骨科实习生,依靠随机的方式,将其分入常规组和实验组里面,每组各为40人。常规组全部采用传统实习模式,实验组在传统实习基础上额外应用动画模拟。对比两组实习生CTDI-CV和CCEI得分。结果:在入组首日,常规组和实验组的CTDI-CV评分没有明显区别(P>0.05),入组结束后,实验组寻找真相为39.1±4.9,开放思想为43.4±5.3,分析能力为44.9±5.1,系统化能力为40.1±4.9,评判思维的自信为41.0±4.9,求知欲为45.3±5.4,认知成熟度为45.1±5.2,而常规组寻找真相为37.4±4.8,开放思想为41.2±5.4,分析能力为43.0±5.0,系统化能力为38.4±4.8,评判思维的自信为38.8±4.8,求知欲为43.2±5.2,认知成熟度为42.2±5.3,显然实验组更高,差异满足统计学要求(P

  • 标签: 三维动画 模拟教学法 骨科实习医生 实际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用超声诊断胎儿正常唇和唇裂的不同,并与传统二超声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月到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的25-40周68例胎儿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和二超声分别对所有胎儿进行现察。结果68例胎儿中,二检查能清晰检查到面部58(85.29%)例,超声能清晰检查到面部60(88.23%)例,两种检查方式的面部显示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二检查中,显示出完整的唇部结构45(77.58%)例,检查显示出完整的唇部结构52(86.68%)例,二超声检查出唇裂3例,超声检查出唇裂6例,相比较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超声能以较为清晰的图像,逼真、轮廓分明的将胎儿的唇部具体情况显示出来,可弥补二超声单一的黑白切面图像所存在的不足,且二者相互结合,在诊断先天性畸形具有可观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三维超声 胎儿 正常唇 唇裂 诊断评价 二维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实施胎儿唇腭裂畸形诊断过程中,分析二超声以及超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016年350例产前检查产妇作为实验对象;对于所有产妇,分别选择二超声以及超声的方法于临床展开胎儿唇腭裂疾病诊断工作,对所有胎儿唇腭裂畸形诊断结果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娩后实施颜面部检查后发现,表现出唇腭裂畸形的患儿14例(4.00%);临床通过实施二超声诊断后,最终表现出唇腭裂畸形的患儿10例(71.43%);临床通过实施超声诊断后,最终表现出唇腭裂畸形的患儿14例(100.00%);在诊断准确率方面,超声高于二超声非常明显(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产前检查工作对唇腭裂畸形胎儿实施诊断期间,合理选择超声诊断方法,同二超声比较,其获得的空间信息更为显著,可以将唇腭裂畸形疾病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

  • 标签: 二维超声 三维超声 唇腭裂畸形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中二超声的价值差异。方法: 腹腔镜检查确诊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共取41例,均为我院2019年09月至2021年06月收治,皆给予二超声检查,行回顾性研究,对比二超声检查结果,据此评估诊断价值差异。结果:腹腔镜检查确诊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共取41例,其中 1例双子宫,8例双角子宫,3例弓形子宫,21例纵隔子宫,4例残角子宫,3例单角子宫。二超声子宫畸形检出率63.41%(26/41),比超声97.56%(40/41)检出率低,P<0.05。结论:综上所述,超声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中检出率高于二超声,可重复性好,受客观因素影响小,操作简单,具有无创性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价值差异 诊断研究 超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二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唇腭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30例分娩及引产的胎儿唇腭裂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随访,并与产前和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0例唇腭裂中,经产后检查证实,有25例单纯唇裂,有5例唇腭裂。二超声产前检出17例单纯唇裂,4例唇腭裂,检测准确率达70.00%;超声产前检出23例单纯唇裂,5例唇腭裂,检测准确率达93.33%;对比结果显示,超声检查准确率明显优于二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二超声是胎儿唇腭裂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超声获取的空间资料较多,二者结合可有效提高胎儿唇腭裂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三维超声 二维超声 产前诊断 唇腭裂
  • 简介:目的:研究实时超声联合二超声在筛查早中孕期胎儿畸形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间于本院产科产检确诊为胎儿先天畸形的孕早、中期孕妇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二超声、超声检查。将胎儿娩出后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单用二超声、超声检查及二超声联合超声检查诊断孕早中期胎儿畸形准确率。结果:相较于单用二超声、超声检查诊断孕早中期胎儿畸形,开展实时超声联合二超声检查准确率更高,P<0.05。经实时超声联合二超声检查确诊的19例孕妇中,先天性心脏病、唇裂、腹裂、颈部水囊瘤、脑积水伴发脊柱裂分别5例、4例、4例、3例、3例。结论:将实时超声联合二超声应用于早中孕期胎儿畸形筛查中,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并可分辨胎儿畸形的具体类型。

  • 标签: []三维超声 二维超声 早中孕期孕妇 胎儿畸形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对颈部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怀疑颈部动脉疾病的234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观察患者的病变情况。65例患者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DSA和3DCE-MRA血管资料。结果234例患者中有83例无异常(35.47%),151例患者颈动脉有病变(64.52%),总共266段,其中动脉狭窄89段(33.45%),动脉闭塞8段(3.07%),动脉粥样斑块91段(34.21%),动脉发育纤细48段(18.04%),术后复查7段(2.63%),动脉肿瘤3段(1.12%),动脉夹层11段(4.13%),动脉开口变异9段(3.38%)。对65例的130段血管与DSA比较,3DCE-MRA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以DSA为标准,3DCE-MRA诊断颈部5个部位血管病变的准确度分别为锁骨下动脉98.91%,颈外动脉98.63%,颈总动脉95.98%,颈内动脉97.01%,椎动脉94.03%。结论3DCE-MRA临床中诊断劲部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中可替代DSA,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三维对比剂 MR血管 颈部动脉 诊断价值
  • 简介: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飞速发展,通过将多模式的医学图像整合到手术导航系统中,可以有效提高外科手术的精确性和灵活性,增加手术安全性并缩短手术时间。我们对近年来新兴的基于超声成像的软组织外科导航技术,在医学外科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系统阐述了其原理、临床应用及优缺点。

  • 标签: 三维超声 软组织 导航 外科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护理。方法:选择 2019年 4月 ~2019年 10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 42例心房颤动者为研究对象,在其接受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术的围术期内开展针对性护理,分析结果。结果:成功 40例、术后依旧存在房颤者 2例。手术后有 2例患者发生心脏栓塞现象。 2例受试者出现下肢 DVT。对患者开展为期 12个月的随访,复发共计 6例。结论: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术治疗房颤安全性强,有效性高。在围术期内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为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 标签: [ ]射频消融 心房颤动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数字技术在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的应用。方法入组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115例(119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慢性静脉性溃疡患者,采集其下肢CT静脉造影数据,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图像分割及重建,然后对119条下肢静脉模型进行详细的手术方案设计及可视化手术预演,寻找小腿部、溃疡底部及其周边功能不全的交通支并准确定位,指导术中行大隐静脉激光闭合+交通静脉激光闭合术。术后根据手术效果,评价数字技术在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的应用价值。结果119条患者下肢静脉模型与实际患者完全吻合,深、浅静脉及各交通支相互关系清晰;术后119条肢体浅静脉曲张条消失,所有溃疡均在术后7-28天完全愈合,疗效满意;随访6-30个月,未见静脉曲张及溃疡复发。结论数字技术有利于下肢交通静脉的寻找及定位,准确处理功能不全的深、浅静脉及交通支,有利于激光闭合静脉曲张及下肢慢性溃疡的愈合,减少静脉曲张及溃疡的复发。

  • 标签: 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性溃疡 数字三维技术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病人腰痛,医生头痛。顽固性腰痛就是指的如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骨质疏松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古代医生没有什么好办法,我科运用针灸治疗配合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现在就2016年10到2017年10月的病例总结报如下。

  • 标签: 电针灸 三维牵引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越来越多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留乳房治疗,一些新的微创治疗手段如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技术、高能射频治疗技术、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亦见诸于乳腺癌原发肿瘤的治疗。无论采用何种保留乳房治疗方法.都需要在治疗前对肿瘤大小、分布范围、浸润深度和是否存在多中心或多灶性做详细了解,以明确治疗靶区,保证足够的治疗范围,

  • 标签: 乳腺肿瘤·螺旋·CT·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时间 -容积曲线在评价肾移植前后左室收缩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实验组为尿毒症欲行肾移植患者 40例,分为肾移植术前组( A组)及术后 1年组( B组),对照组为健康成人 39例。对受试对象应用实时全容积成像技术获取图像,并计算 16、 12、 6个不同节段的收缩末期最小容积时间标准差及心率校正值。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A组中各 Tmsv值及其标化值明显增高( p<0.01); B组中 Tmsv值及其标化值部分参数增高( p<0.01或 p<0.05)。 A组中各 Tmsv值及其标化值较 B组明显增高( p<0.01)。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时间 -容积曲线 肾移植 左室收缩同步性
  • 简介:目的对大鼠皮肤创伤愈合形成的瘢痕进行重建和体积定量,探索其在创伤愈合实验研究瘢痕评价中的应用。方法Wistar大鼠8只,麻醉下制背部直径8m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术后1个月取愈合区皮肤常规固定,制备等距连续石蜡切片(切片间距为200μm),HE染色。光镜下采集组织学照片,依据瘢痕的形态学特征圈定瘢痕图像。利用Imaging-Sur3D专用计算机软件对瘢痕进行重建和体积计算。结果每份标本获得含瘢痕组织的等距连续切片15—20张,经重建得到愈合组织中瘢痕的立体形态,似呈残存树桩样,中央较大,周边呈不规则根状伸入正常真皮。瘢痕平均体积为4.2924-1.009mm^3。结论重建技术重现了皮肤创伤愈合中瘢痕的真实形态,获得的体积参数可作为创伤愈合实验研究中瘢痕评价的定量指标。

  • 标签: 创伤愈合 瘢痕评价 三维重建 体积定量
  • 简介:本文叙述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光学原理,以花粉颗粒为例,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示镜对生物组织进行连续“光学切片”断层扫描,并重建其结构。结果显示重建后的图像为高分辨率的原色图像,可沿着X,Y,Z轴旋转或其它任意角度显示。

  • 标签: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三维重建 花粉 组织结构
  • 简介:目的了解膝关节血管分布和血供模式,为微创化全膝关节置换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1例新鲜成人下肢标本动脉血管改良显影剂灌注后,薄层CT扫描,Mimics10.0软件重建下肢骨与血管;对标本解剖观测。分析膝关节局部血管走行及分布特点,了解各知名血管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入路的关系。结果血管显影清晰,伪影少。重建了膝关节的骨性结构和血管的(3D)模型。股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和股深动脉等血管的分支在膝部交通、吻合,形成可分为髌网、股骨外侧髁和内侧髁网、髌下网等的膝关节血管网。膝关节置换术,经股肌下/经股肌入路时肌肉关节支是防止神经、股动脉损伤的安全标志,应尽可能保留;膝下外侧动脉应注意保护。结论结合CT/MRI、计算机图像处理、3D重建技术,可以直观立体再现膝关节结构及其血供特点,为临床手术入路选择提供直观的参考。

  • 标签: 膝关节 动脉 成像 三维 关节成形术 置换
  • 简介:医学重建技术是通过对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进步处理得到形态的影像重建技术。近年来,医学重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肝癌诊疗过程中发挥着显著作用,重建可以清新真实地反映肝内管道系统及其与肿瘤的相对位置关系,明确肿瘤的侵犯范围,并根据重建结果制定治序方案。本文对医学重建技术的出现及发展过程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重建技术在肝癌术前诊断、术前评估、外科治疗、预后评估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归纳总结。

  • 标签: 计算机技术 CT 三维重建 肝肿瘤 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