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测量产程进展度数、胎头下降距离评估产程进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于我院行阴道试产的孕妇100例。其中经阴道分娩82例(自然分娩75例,阴道助产7例),剖宫产18例。于产程中对孕妇行经会阴超声检查,测量产程进展度数、胎头下降距离。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分析产程进展度数、胎头下降距离与内诊检查胎先露最低点位置的关系;应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分析产程进展度数、胎头下降距离与孕妇分娩方式的关系;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孕妇产程进展度数变化速度、胎头下降速度差异。结果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产程进展度数、胎头下降距离均与内诊检查胎先露最低点位置呈明显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产程进展度数=-6.747X+0.057(R2=0.582,P〈0.001),Y胎头下降距离=-2.121X+0.074(R2=0.605,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产程进展度数〉125.5°,胎头下降距离〉39.5mm时,孕妇经阴道分娩的可能性较大。经阴道分娩孕妇第一产程活跃期产程进展度数变化速度为(19.3±15.4)°/h,胎头下降速度为(14.6±12.2)cm/h,均高于剖宫产孕妇的(2.4±4.8)°/h、(2.7±4.7)cm/h,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896、6.766,P均为0.000)。结论经会阴超声可用于产程进展监测。经会阴超声测量产程进展度数、胎头下降距离可为临床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简便、准确的评估产程进展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会阴 分娩过程 产程进展度数 胎头下降距离
  • 简介:背景:下肢X射线测量及CT重建的应用,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都有助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者更精确地安放假体。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前CT重建确定股骨髓内定位杆置入点对置换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其中置换前进行CT重建确定股骨髓内定位杆置入点的18个病例(CT重建组),其余病例术前未进行CT重建(对照组),在置换后3个月、1年、2年定期随访。结果与结论:置换后3个月、1年、2年随访与对照组比较,CT重建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总体功能和单纯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增高(P均〈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前行膝关节CT重建确定股骨髓内定位杆进入点有助于在置换中正确插入股骨髓内定位杆,更准确地进行股骨端的截骨以及膝关节假体的安放,能够更好地恢复下肢力线和膝关节的功能。

  • 标签: CT三维重建 膝关节置换 膝关节功能评分 X射线测量
  • 简介: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不同部位的胆道狭窄或闭塞,常规恶性肿瘤有胆管癌、胆囊癌、胰腺癌、肝癌和肝门部转移癌等。因为胆管梗阻,造成肝内胆汁淤积而进展为肝衰竭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导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肿瘤多为少血供肿瘤且血供特殊,发病隐匿,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全身或局部化疗疗效差,

  • 标签: 黄疸 治疗
  • 简介:实时超声心动图(real-timethree-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RT-3DE)以实时显示心脏的立体结构为特点,可动态直观地对心脏功能进行定量评估,相比二超声的二平面成像方式有较大优势.RT-3DE采用矩阵探头实时再现心脏立体构像,其全容积成像方式可在后处理中选取感兴趣区域或平面进行任意旋转、切割,并有效重建心腔结构以定量评估心功能.目前,RT-3DE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各领域临床研究,其相应的图像采集和后处理软件也在不断更新.笔者主要从心房容积测量、心室容积测量、心室节段运动等3个方面阐述RT-3DE评估心功能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有助于RT-3DE评估方法的选择及优化,提高其在心脏疾病早期诊断、临床干预和疗效评估等方面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定量评估 临床应用 心功能 三维立体结构 心脏功能
  • 简介:背景:椎间融合器的表面性征是制约其远期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如何优化可降解性融合器的生物活性和结构特征以适应细胞生长是仿生研制椎间融合器的核心步骤.目的:分析数字化影像学及表面修饰技术研制椎间支架的可行性,评估构筑生物支架的方法.方法:获取颈椎标本解剖数据,对相邻层匹配轮廓间表面进行重构来确定支架形貌,以Nd:YAG激光联合RGD表面修饰纳米级β-磷酸钙/壳聚糖/聚己内酯支架,观察支架形貌,测定支架的相容性、亲水性及降解力学特性.结果与结论:图像重构可提高支架外部轮廓的精确度,减少单纯理化制备过程的参数误差,使支架空间布局更加合理,联合表面改性后的支架拥有稳定的降解速率及良好的亲水表面,能达到椎间支架的力学要求,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椎间融合器候选材料.

  • 标签: 仿生椎间融合器 图像 三维重建 纳米 融合器 表面改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cT重建定量研究椎间融合器并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失稳的术后及远期疗效。方法:临床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失稳患者,2007年11月~2011年3月142例行间盘切除、植入椎间融合器、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术后复查疗效随访。通过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分析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症状缓解、融合稳定性及融合器的沉降。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融合器 固定治疗 失稳 三维CT 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骨肿瘤患者CT扫描的人工髋、膝关节假体计算机辅助个性化设计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选取股骨恶性骨肿瘤患者,进行CT扫描,重建,计算机辅助术前规划、模拟手术和假体设计,发送STL文件定制个性化假体。依据术前规划进行保肢手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设计并定制了带定位标识的个性化人工股骨柄肿瘤假体和人工膝关节铰连式肿瘤假体,手术瘤骨切除彻底、假体安装顺利、位置合适,术后双下肢等长。结论基于CT重建能设计出带标识个性化人工关节肿瘤假体,有利于保肢手术精确恢复下肢长度和精确安装假体位置。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骨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联合肾脏血管造影(cTA)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4例鹿角形肾结石均行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结石清除率。结果全部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耗时1.0-2.5h,平均1.5h。出血量30-300ml,平均112+30ml。总结石清除率91.4%。结论CT重建联合肾脏CTA可提供肾盂肾盏集合系统、肾实质血管分布的清晰图像,并可发现结石和明确结石与肾盂。肾盏集合系统的关系,可在术前发现肾动静脉瘘。与静脉尿路造影相比较,CT重建更有利于确定经皮肾穿刺的部位及穿刺通道选择。对于鹿角形肾结石,CT重建联合肾脏CTA应该成为经皮肾镜取石术前一种常规的影像学定位方法。

  • 标签: 三维重建 CT血管造影 肾结石
  • 简介:背景:压疮的发,仁发展是一个由多种原冈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加之受到伦理道德和法律上的限制,无法值接尢人体上进行实验研宄。目的:建立Ⅲ期压疮豚鼠模型,为压疮预防、渗断、治疗和发病机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根据缺血-再灌注原理,利用自制建模装置对豚鼠(n=3)左侧大转子处间歇性施加不同压力6.65,13.30,19.95,26.60,33.25,39.90kPa循环,诱导Ⅲ期压疮的形成,从大体、组织病理和行为学3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备实验组创面颜色及形态学特征相似,但出现时间与压强大小成反比。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不同程度的痫理损害特征,6.65kPa组〈13.30kPa组,19.95kPa组〈33.25,39.90kPa组,其中13.30kPa压力时组织病理表现与人类Ⅲ期压疮最为近似。与对照组比较,施加不同压力的各组豚鼠饮食量、饮水量及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仃冠著性意义(P〈0.01):随着施加的压强增加,豚飘外观、精神状态、步态和性情逐步出现异常,其中6.65,13.30kPa组豚鼠行为异常最少。说明在13,30kPa压强下,采取缺血再灌注方式循环反复施加于豚鼠置侧大转予处,每天循环4次,连续12次(3d),后接5d硬痂下感染溶解期,可稳定重现Ⅲ期压疮创面,且对豚鼠行为学影响较小,可用丁需长期观察的压疮研究。

  • 标签: 压疮 创面 形态学 豚鼠 动物模型 组织构建
  • 简介:背景: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遭到破坏,引起脑水肿和脑出血,组织损伤程度加重。目的:总结分析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血脑屏障相关分子,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bloodbrainbarrierpermeability,"为检索词,检索近十年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以"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为检索词,检索5年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纳入与脑缺血再灌注及血脑屏障损伤密切相关的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选取17篇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从炎症因子的浸润,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解以及水通道蛋白的开放等方面总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相关分子,提出多因素多环节调控血脑屏障功能。CIR后血脑屏障开放的3h时间窗为急性期抢救缺血半暗带关键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后期修复作用也可为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 血脑屏障 缺血性脑血管病 炎症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自我国的科学家首次提出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后,由于此方法造模时间短,成模容易,重复性好等特点,目前此法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大量的文献报道。该模型引起的机体多组织、多器官、多水平损伤符合自然衰老规律,表现出与自然衰老相类似的生理改变。

  • 标签: 衰老模型鼠 D-半乳糖 免疫功能变化 造模时间 衰老规律 生理改变
  • 简介:纹理分析已在二超声图像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针对心脏和其他弥漫性疾病的组织定征具有较好作用。本文就纹理分析在二超声图像心脏、肝脏及乳腺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纹理分析 二维 超声检查
  • 简介:背景:混合物脑肽是从动物脑中提取的多肽混合物,含有神经生长因子成分。近年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与肝损伤密切相关。目的:使用自拟混合物脑肽观察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四氯化碳诱导形成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纤维化模型组、脑肽干预组和对照组。4,8周采集标本。通过活体解剖取门静脉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常规苏木精-伊红和网状纤维染色检测肝组织标本。结果与结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成功建立。脑肽干预组纤维化程度较纤维化模型组显著减轻,但肝组织炎症和肝细胞脂肪变性反而较纤维化模型组更显著。初步判断脑肽能够阻断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司能与神经生长因子有关。

  • 标签: 脑肽 四氧化碳 纤维化 神经生长因子 组织构建
  • 简介:<正>患者1男性,62岁。因左侧间歇性跛行2个月于2010年3月10日入院。查体:左小腿下端及左足皮温较对侧明显降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左足第一趾末端紫绀。下肢彩超检查诊断:左侧腘动脉瘤并瘤腔栓塞及右侧腘动脉瘤。下肢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检查:右侧腘动脉瘤,而左侧仅显示腘动脉中断、闭塞,未能显示左侧腘动脉瘤瘤体(见图1)。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及长期吸烟史。2010年3月15日手术治疗:经腘窝后路显露瘤体大小约2.5cm×2cm,瘤腔内血栓

  • 标签: 动脉瘤破裂 假性动脉瘤 自体大隐静脉 手术治疗 高血压病 血栓栓塞
  • 简介: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逐渐深入,临床工作中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欧洲5健康量表做为一种普适性健康评估量表,因其良好的信度、效度及简便易行在国内外临床工作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本文对于欧洲5健康量表在肾脏相关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完善肾脏病医师对这一量表的认识,丰富肾脏病患者生活质量这一领域的方法学研究。

  • 标签: 欧洲5维健康量表 肾脏病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以卵清蛋白为致敏原,建立具有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为主要特征的大鼠模型,观察大鼠模型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及病理改变。方法: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10只,变应性鼻炎对照组10只,变应性哮喘组10只,变应性哮喘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变应性鼻炎模型和变应性哮喘模型鼻黏膜及肺组织中EOS、MC的表达。结果:变应性鼻炎组、变应性哮喘组大鼠卵清蛋白激发后出现了典型的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哮喘症状(评分〉5分),鼻黏膜和肺组织可见较多的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且两组鼻黏膜和肺组织中EOS、MC数明显多于相应对照组(P〈0.05)。结论:卵清蛋白致敏SD大鼠能够成功建立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动物模型,有望为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的诊断、治疗及研究工作提供有效方法及组织形态学依据。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比较自控硬膜外阻滞麻醉、自控静脉麻醉和笑气吸入种方法的分娩镇痛效果和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例产妇为笑气组、自控硬膜外阻滞组、自控静脉麻醉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分娩过程中,笑气组给予吸入含50%笑气与50%氧气的混合气体,自控硬膜外阻滞组联合注入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自控静脉麻醉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对照组未给予镇痛药物。分别观察4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①镇痛效果比较:自控硬膜外阻滞镇痛分级0级42例,自控静脉麻醉组43例,笑气组6例,对照组0例(1级:阻滞组7例,静脉组6例,笑气组39例,对照组0例)。4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②产程时间比较:镇痛3组的产程均较对照组缩短,有显著差异性(P〈0.05);③4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自控硬膜外阻滞麻醉、自控静脉麻醉用于分娩有确切的镇痛效果,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副作用,可在有一定医疗条件的医疗单位应用;笑气吸入用于分娩,有较好镇痛效果,且方法简单,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尤其适用于基层单位。

  • 标签: 无痛分娩 自控硬膜外麻醉 氧化亚氮 自控静脉麻醉
  • 简介:乳腺癌是美国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和第2大癌症死因,2009年中估计有192370个新发诊断病例同年死亡40170人。尽管从1990年以来乳腺癌的病死率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但在年龄20~59岁的女性中乳腺癌仍然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原发性乳腺癌 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应用MRA对比观察一次注血法和二次注血法制造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差异。方法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一次注血组(17只)和二次注血组(18只),分别以生理盐水(对照组)及自体动脉血(注血组)注入枕大池。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3、5、7、9、11天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MRA技术观测基底动脉管径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动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基底动脉管径造模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次注血组造模后3天神经功能损伤最明显,基底动脉于造模后1天发生收缩痉挛,于造模后3天痉挛达到高峰,管径为造模前的68.18%,后逐渐恢复正常。二次注血组造模后5天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最明显,基底动脉于造模后1天发生收缩痉挛,于造模后5天痉挛达到高峰,管径为造模前的56.72%,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兔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是制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良好方法;采用MRA技术可活体观测脑血管痉挛。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动物模型 磁共振血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