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喘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诊所收治的8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采取孟鲁司特钠治疗,试验组接受喘汤加减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前,两组肺功能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用力肺活量(1.9±0.3)L、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1.3±0.2)L、中医证候积分(2.5±0.8)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显效20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75.0%,P<0.05;(3)对患儿进行半年随访,试验组复发2例,复发率5.0%,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20.0%,χ =4.114,P<0.05。结论:喘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降低复发率,值得肯定。

  • 标签: 定喘汤 孟鲁司特钠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牙龈出血应用氯已定含漱液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菌斑抑制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牙龈出血患儿 54例入组,入选时间为 2017年 8月至 2019年 8月,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乙酰螺旋霉素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硼砂含漱液,观察组给予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菌斑抑制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 PLI、 SBI与 GI低于对照组, 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儿牙龈出血患儿行龈上洁术治疗的同时给予氯已定含漱液治疗,疗效显著,菌斑抑制效果显著。

  • 标签: 小儿 牙龈出血 氯已定含漱液 菌斑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氯己+西地碘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进行探究。方法: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院收治的9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观察。通过电脑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参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和西地碘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氯己治疗研究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比参照组高,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氯己定 西地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气管内镜检查中实施右美托咪、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方法:本次对2020.7-2020.9期间我院进行支气管内镜检查的患者实施抽取,例数为82,采取双盲法实现患者分组,研讨组(组内例数:41)实现右美托咪、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常规组(组内例数:41)实现丙泊酚麻醉,两组通过对比HR、不良反应进行麻醉效果分析。结果:对研讨组、常规组不良反应情况比对研究,研讨组不良反应比较情况显示优(P<0.05),两组患者T1、T2、T3、T4时期心率指标存在差异,研讨组心率指标更加稳定(P<0.05)。结论:右美托咪、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支气管内镜检查中麻醉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支气管内镜 丙泊酚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过敏性咳嗽患儿采取氯雷他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肺功能的影响 。 方法: 选择 2019 年 4 月到 2020 年 5 月来我院资料治疗的 110 例 过敏性咳嗽患儿开展本次的研究,随机数表方式分成参照组( n=55 )和实验组( n=55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雾化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 硫酸特布他林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 氯雷他糖浆治疗。分别评价两组患儿的 临床症状, 同时 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 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显著高于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儿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给予过敏性哮喘患儿常规药物治疗 + 氯雷他药物治疗,来哦小显著,能很好改善患儿的肺功能, 值得应用。

  • 标签: 过敏性咳嗽 患儿 氯雷他定 治疗 临床疗效 肺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对奶粉中的蛋白质检测进行对比分析,为实验室更快捷,准确开展测定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GB5009.5-2016第一法凯氏氮法和第三法杜马斯燃烧法对高、中、低三种不同蛋白质含量奶粉质控样品进行测定对比其精密度和回收率。结果  杜马斯燃烧法结果准确度,精密度,回收率为:凯氏氮法准确度精密度回收率为 结论 相较于凯氏氮法,杜马斯燃烧法具有快速,高效,绿色,因而在检测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上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杜马斯燃烧法,凯斯定氮法,奶粉,氮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盐酸右美托咪和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及护理观察。方法 选择性分析本院自2019年1月-12月收取的8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ICU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依照数字的形式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采取咪达唑仑及相应护理和盐酸右美托咪和咪达唑仑护理两种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镇静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镇静效果要低于观察组,数据差异性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分析有明显的变化;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是要高于观察组的,差异性存在统计价值。结论 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和咪达唑仑护理模式可以对ICU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起到镇静的效果,并且患者的满意度较佳,也会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此外,值得临床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盐酸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ICU机械 镇静效果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对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选择替诺福韦酯 +拉米夫药物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6年 05月~ 2018年 07月收治的 88例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治疗药物;对照组( 44例):选择拉米夫药物展开治疗;观察组( 44例):选择替诺福韦酯 +拉米夫展开治疗;对比治疗治疗。结果: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后 24w( 56.82%)、治疗后 48w( 68.18%) ALT复常率对比,观察组( 84.09%)、( 97.73%)均获明显提升( P<0.05);治疗前,在 HBV-DNA血清载量方面,组间差异不明显( P>0.05);治疗后 24w、治疗后 48w,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 HBV-DNA血清载量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减少( P<0.05)。结论: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替诺福韦酯 +拉米夫药物的有效应用,对于患者 ALT复常率的提升以及 HBV-DNA血清载量的降低,效果显著,最终对于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好转,奠定基础。    【关键词】替诺福韦酯;拉米夫;艾滋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效果    艾滋病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出现,均会对患病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如果两种疾病合并出现,则威胁性呈现出更为明显增加,对此需要及时展开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 [1]。本次研究将针对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明确最佳治疗方法,以此说明替诺福韦酯 +拉米夫药物应用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16年 05月~ 2018年 07月收治的 88例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治疗药物;对照组( 44例):男 30例,女 14例;年龄分布范围为 35岁~ 49岁,平均年龄为( 41.52±2.59)岁;病程分布范围为 4个月~ 10个月,平均病程为( 6.25±1.03)个月;观察组( 44例):男 32例,女 1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 37岁~ 51岁,平均年龄为( 41.53±2.63)岁;病程分布范围为 5个月~ 12个月,平均病程为( 6.29±1.06)个月;观察对比两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结果均无明显差异( P>0.05)。     1.2 方法 对于入组后的两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期间,对照组具体为:选择拉米夫药物展开治疗,用药方式为空腹口服,用药频率为 1次 /d,剂量为 100mg/d,为期 8w周治疗。观察组具体为:拉米苏药物应用方法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保持一致;此外,选择替诺福韦酯药物展开治疗,用药方式为口服,用药频率为 1次 /d,用药剂量为 300mg/d,为期 8w周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以及 HBV-DNA(乙肝病毒基因)血清载量。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用药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20.0展开数据分析,计数资料( ALT复常率)、计量资料( HBV-DNA血清载量)各以 n( %)、 表示,各行 X2检验、 t检验,结果 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LT复常率对比 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后 24w( 56.82%)、治疗后 48w( 68.18%) ALT复常率对比,观察组( 84.09%)、( 97.73%)均获明显提升( P<0.05)。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日渐增多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我国是成人乙肝病毒( HBV)感染的高发地区 [1]。 HIV和 HBV存在相同的传播途径,二者易发生混合感染,且相互之间影响艾滋病( AIDS)合并 HBV感染者的病情进展。我国 HIV和 HBV混合感染的发生率为 4%~ 11%,平均低于一般人群乙肝 HBsAg携带率( 9.09%),国内调查显示, HIV感染者中 HBsAg阳性率为 11.2%。 AIDS合并 HBV感染时,会对其病情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HBV是人类病毒性肝炎中最主要的病原体,全世界约有 20亿人感染 HBV,其中有 2.4亿人为慢性 HBV携带者。我国乙肝患者及携带者人数众多,每年有大量患者死于 HBV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控制 HBV复制,减少病毒引起的慢性细胞损伤,阻止疾病向更为严重的肝脏疾病发展是抗病毒治疗的意义所在。 HIV合并 HBV感染,二者对感染者的机体组织会产生叠加伤害,治疗时需同时控制,现阶段国家免费抗 HIV病毒治疗的药物中 3TC和 TDF对 HIV和 HBV两种病毒同时具有抑制作用。拉米夫作为核苷类似物之一,其表现出的抗病毒效果显著,其对于 DNA链合成以及延长可以显著抑制,但是此种药物的单独应用,难以获得理想效果 [2-3]。    替诺福韦酯作为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性药物之一,其在抑制新型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并且在抗病毒方面获得的效果显著,联合上述药物对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后,对于患者血清病毒载量的降低、体内 HBV复制的抑制以及血清 HBeAg转换的促进均可以获得显著效果 [4-5]。    观察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后 24w( 56.82%)、治疗后 48w( 68.18%) ALT复常率对比,观察组( 84.09%)、( 97.73%)均获明显提升;治疗前,在 HBV-DNA血清载量方面,组间差异不明显;治疗后 24w、治疗后 48w,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 HBV-DNA血清载量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减少,充分证明替诺福韦酯 +拉米夫药物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替诺福韦酯 +拉米夫药物的有效应用,对于患者 ALT复常率的提升以及 HBV-DNA血清载量的降低,效果显著,最终显著促进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好转。    参考文献     [1]刘胜昔 .替诺福韦与拉米夫联合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 72周疗效观察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 09): 992-994.     [2]马玉梅 .三联疗法治疗艾滋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 1例临床分析 [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6, 45( 11): 1043-1045.     [3]罗敬福,陈冰,杨夙昕,等 .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观察 [J].当代医学, 2016, 22( 13): 146-147.     [4]刘玉玲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療分析 [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21): 195-196.     [5]张毅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应用抗病毒治疗的护理观察 [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5): 194-19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肢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于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是于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8例上肢手术患者,将所有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臂丛神经阻滞,实验组上肢手术患者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对照组上肢手术患者应用等量生理盐水,对两组上肢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手术,实验组上肢手术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肢手术患者,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上肢手术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肢手术患者的疼痛评分,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上肢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联合臂丛神经阻滞,能有效提高阻滞效果,使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的缓解,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进行,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上肢手术患者 中医情志治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应用右美托咪,探究其对肺脏保护作用及对炎症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根据使用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参与研究的7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注射右美托咪和生理盐水,并对患者的肺部功能及应激的反应状况和炎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1时、t2时,观察组炎症反应指标、肺脏保护指标、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肺癌根治术 老年 右美托咪定 肺功能 炎症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应用右美托咪,探究其对肺脏保护作用及对炎症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根据使用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参与研究的7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注射右美托咪和生理盐水,并对患者的肺部功能及应激的反应状况和炎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1时、t2时,观察组炎症反应指标、肺脏保护指标、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肺癌根治术 老年 右美托咪定 肺功能 炎症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老年手术患者实施右美托咪(Dex)辅助麻醉在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2019.01~2019.12于本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12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均行全凭静脉麻醉,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56例:常规麻醉;Dex组56例:加用Dex麻醉,以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完成对麻醉效果的评估。结果 Dex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波动情况均小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Dex组POCD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Dex能够减轻对老年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减少POCD的发生,对于改善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老年 血流动力学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右美托咪对骨科手术全麻患者麻醉深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骨科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等级在Ⅰ-Ⅱ级)[1],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各30人,两组患者都是在接受常规的全身麻醉以后完成的手术,其中对照组患者在进行麻醉诱导前的15分钟内泵注1μg/kg的生理盐水,而观察组患者在同一时间以同一剂量泵注右美托咪(DEX)。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进行过程各阶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镇静评分以及脑部状态的指数,以及患者在拔管后时的VAS评分。结果:采取DEX泵注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泵注后到拔管这段手术进程内的心率,是低于泵注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患者的,组间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插管前、插管后、手术中以及拔管后此些阶段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也是比对照组患者更低的,组间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插管前、插管后以及拔管后的阶段,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DBP)也是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组间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各阶段的血氧饱和度(SpO2)对比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骨科手术患者接受麻醉前预先泵注右美托咪可以使患手术中、手术后的镇静止痛效果提升,患者的插拔管反应得以降低,使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以更加稳定。

  • 标签: 右美托咪定(DEX) 骨科手术 麻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复合麻醉对脑功能区手术患者术中唤醒质量分级和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6月-2019年6月到我院治疗的30例脑功能区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注射,而实验组则采用右美托咪复合麻醉治疗。对患者的术中唤醒质量分级和应激反应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脑功能区手术患者的唤醒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入室前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t=0.18,0.19,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唤醒五分钟后实验组脑功能区手术患者的NE水平(288.32±36.12)和E水平(60.48±7.02)均低于对照组患者(422.32±43.88),(80.23±7.58),t=9.13,7.4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右美托咪对脑功能区手术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唤醒质量提高,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右美托咪定在临床对脑功能区手术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脑功能区手术 唤醒质量分级 应激反应指标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治疗中,对不同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抽取的病例均来自于我院在 2019年 2月到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通过介入封堵术进行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从中随机抽取出 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且均由 30例患者所组成,将通过丙泊酚负荷右美托咪进行麻醉的患者收纳入观察组,将通过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进行麻醉的患者收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气燥动概率、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气燥动概率、手术时间分别为:( 8.8±2.5min),( 0.0) %,( 70.17±17.9) min,对照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气燥动概率、手术时间分别为:( 14.2±2.9min),( 10.0) %,( 69.17±17.1) min,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气燥动概率差异比较显著,经过统计学软件计算,得出 P< 0.05的结论,证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相比, P> 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通过介入封堵术治疗中,通过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静脉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丙泊酚 氯胺酮 右美托咪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封堵术 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