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相较常规正畸治疗,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主要基于加速牙移动生物机制的前提下进行,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在降低或避免牙齿脱矿、牙周炎等不良反应中起着积极的意义。同时,此方法可达到局部加速的目的,有利于促进正畸牙齿运动的加快。本文主要为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加速牙移动生物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骨皮质切开术 正畸 加速牙移动生物学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血清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18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给予2种方式检查,一是血清检验,设为A组,二是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设为B组,比较2种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比较阳性率,A组为86.41%(159/184),B组为91.31%(168/184),经数据比较,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比较不同病程的检出率,A组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血清检验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均是有效的诊断方式,临床上,可根据患儿实际病情,选择恰当的诊断方式,确保诊断效率。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血清学检验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黑龙江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病特征、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1例布鲁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均符合布鲁氏菌的临床检测标准。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7岁~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10.2)岁。结果14~64岁为布病的高发年龄段;布病的高发季节为3-6月,养殖户是最主要的易感者;牛羊是布病的最主要的传染源;参与研究的患者89例均伴有流行病史、另有12例患者感染原因不明。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共有98例,多汗52例,乏力42例,关节痛39例,腰痛19例,头痛13例,睾丸附睾疼痛8例,行走障碍9例,肝肿大24例,脾肿大33例。结论鲁氏菌病有较多形式的临床症状,患者的会在不同的科室进行第一次诊断,检验医生会根据长时间不明的高烧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的临床特征防止布鲁菌病发生,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孕产妇产前检测免疫检验的临床应用及对降低不良分娩发生率的价值。方法 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孕产妇168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抽签法分成各有84例常规检验组以及常规检验+免疫检验组,并对两组的疾病检出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分娩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从产妇疾病检出率上看,常规检验+免疫检验组明显较高,与常规检验组相比显著(p

  • 标签: 孕产妇 产前检测 免疫学检验 不良分娩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种用药方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方法选取2017年至2018年入治我院儿科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29例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比较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经济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B、C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A组,B组患儿的成本均低于A、C两组,A组、C组患儿的成本/效果比均高于B组患儿,A组、B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患儿,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患有急性上呼吸道的小儿采用口服克洛己新干混悬剂进行治疗,药效与注射剂相差无几,成本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儿治疗依从性高,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用药方案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药物经济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0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EB病毒血清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重庆市永川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000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检测,分析该疾病患儿EB病毒感染情况。结果:不同年龄组之间的NA-IgG、VCA-IgG、VCA-IgM、EA-IgM以及 EBV-DNA 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NA-IgG以及VCA-IgG阳性率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越高。VCA-IgM、EA-IgM以及EBV-DNA中,12岁以下,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越高;但在13岁以上,这三种指标的阳性率显著降低。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多合并EB病毒感染,可通过EB病毒血清检测能够有效鉴别该疾病患儿有无感染EB病毒。

  • 标签: 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血清学检测 EB病毒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针对分子生物技术在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中的临床应用及思考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期间,对122例孕产妇开展产前三级预防,其中61例在常规三级预防基础上应用分子生物技术,记为观察组,另外61例采用常规三级预防,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孕产妇配合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低于对比组(P<0.05),两组孕产妇配合度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孕产妇在怀孕阶段对其开展产前三级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将分子生物技术应用在三级预防中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同时开展产前三级预防能有效提高孕产妇的配合度。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技术 出生缺陷 三级预防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对乙肝病毒血清的检验效果。方法:以100例乙肝患者为我院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给予对照组(50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验,给予实验组(50例)应用化学发光法检验。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阳性率为62.00%,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定性、定量检测率分别为60.00%、52.00%、24.00%、42.00%和60.00%,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对于乙肝病毒血清的检验效果更加显著,更加有利于诊断准确率的提升。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A)技术在心肌桥-壁冠脉血管形态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9年01月-2020年12月本院纳入的97例心肌桥-壁冠脉患者,均实行螺旋CTA并与CAG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应用效果。结果 相比于CAG,CTA评估的浅在型和深在型MB-MCA患者MB长度均相对较高;97例患者中,冠脉MB-MCA检出105段,相比于CAG,CTA在诊断MB-MCA类型中CAG诊断结果存在一致性(P

  • 标签: CTA 心肌桥-壁冠脉 血管形态学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于2020年3月-2022年2月开展研究,将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7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血常规阳性检出率高于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P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100例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病患,所有病例均抽取空腹静脉血6ml,并分装在A、B两个试管中,A试管(A组)进行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B试管(B组)进行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然后对比检验结果。结果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阳性检出率B组更高,对比A组有统计意义(P〈0.05)。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粒细胞、单核细胞阳性检出率B组略高,但对比A组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的阳性检出率更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准确度的数据参考,具备一定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传统的手术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外科医师学习切开、止血、缝合、打结等最基础的操作时,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提出将短视频充分应用于手术教学,建立基于新技术及新器械的短视频教学数据库,形成一套完整的手术短视频教学体系,并且随着新技术与新器械的不断涌现而增添数据库内容。

  • 标签: 手术学教学 短视频教学数据库 创新性思维
  • 简介:【摘要】 目的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1月我院收集的血常规检验阳性样本120份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份。对照组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比较检验效果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可以提高血常规检验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筛查应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查(TCT)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92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比较TCT检查、HPV基因分型检测与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以及二者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结果 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TCT结果阳性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HPV感染率升高(P

  • 标签: 宫颈癌筛查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冠疫情防控下开封市妇幼保健院医院儿科疾病谱调查、流行病特征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初至2020年1月底期间于开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16586例患儿为疫情防控前组,2020年2月初至2022年1月底期间于开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12293例患儿为疫情防控后组。统计两组患儿男女比例、年龄分布以及疾病构成比例。结果:疫情防控之前,男女比例为1.10:1,疫情防控之后,患儿总数量明显下降,男女比例为1.05:1;在疫情防控前后患儿在各个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基本没有变化,主要分布在1岁至7岁之间,并且主要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在疫情防控之后患有意外伤害和生长发育相关疾病的患儿占比有所提高。结论:疫情防控期间患儿数量明显下降,但是患儿男女比例以及年龄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别,同时意外伤害和生长发育相关疾病占比有所提高,临床应给予重视,及时调整医疗资源,保障患儿的健康。

  • 标签: 新冠疫情 疾病谱 儿科 流行病学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SDPL1在肝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预测SPDL1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GEPIA2.0、HPA、UALCAN及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SPDL1表达对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利用LinkedOmics、GeneMANIA数据库探讨SPDL1在HCC发生中的可能机制。结果:SDPL1 mRNA在HCC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P53突变型HCC中SPDL1mRNA表达在较未突变者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在不同民族、性别、年龄、BMI、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SPDL1mRNA高表达组HCC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无病生存期、肿瘤无复发生存期、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均低于低表达组(P<0.05)。PPI分析显示NEK9、KNTC1、ZW10、UBXN1、YLPM1等蛋白与SPDL1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KIF18A、LMNB1、BUB1B、TTK和SGOL2等蛋白在HCC中与SPDL1共表达,这些蛋白能够促进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定位、DNA复制、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重组等,引起肿瘤染色体不稳定性。结论:在HCC中,高表达的SPDL1可能通过引起肿瘤的染色体不稳定,促进HCC的发生及发展,并成为判断HCC患者预后新的生物指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