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80例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锁定加压钢板法治疗)、对照组(石膏外固定法治疗)各40人。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且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法治疗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法 石膏外固定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 of proximal humerus,OFH)患者疼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53例老年OFH患者(2021年4月-2023年4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7)、常规组(n=26)。常规组接受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接受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锁定钢板治疗。对比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住院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常规组。结论  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OFH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  抗骨质疏松药 锁定钢板 老年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对于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坚持服用药物时间长短不同分为A组(小于1年),B组(1-3年),C组(大于3年),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的VSA评分、ODI指数、Cobb角变化、椎体丢失高度、骨密度及再发骨折例数。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三组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C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B组的改善程度优于A组。结论PKP是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手段,长期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全身骨痛情况,增加骨密度,减少再骨折发生率。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抗骨质疏松药物 椎体压缩骨折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20例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患者和20例骨质疏松初次骨折患者分别作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两组骨折患者骨折情况、骨折位置以及相关指标结果加以分析探讨。结果治疗组中股骨近端患者3例,椎体骨折患者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例,其中股骨近端骨折、椎体骨折以及肱骨近端骨折三个不同骨折部位的分布情况分别是15.00%、45.00%以及30.00%,和对照组患者三个不同骨折部位的分布情况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患者大多数都是年龄较大、女性患者,需要针对此类骨折患者的风险因素加以分析和探讨,进一步提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 再骨折 临床风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探讨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风险因素,为临床防治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取我院收治的148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骨折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骨折80例)与实验组(再骨折6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以及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其发生再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BMD-T值、既往脊柱或者髋部骨折病史、女性、高龄、平卧至站位转换时间>20秒为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风险相关因素。结论骨质疏松骨折初次发病患者仍然具有较高的再骨折发生率,应告知患者定期接受复查以评估骨密度,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特别是既往有脊柱或者髋部骨折病史的高龄女性患者,应积极服用药物,进行骨质疏松治疗,并开展针对性的运动协调技能以及防跌倒训练,有效预防再骨折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再骨折 临床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术后新发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122例。排除失访、死亡病例,最终入组患者104例,随访期间根据患者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组,新发骨折组41例,未发骨折63例为对照组。收集纳入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等一般资料,用双能X射线吸收仪测定骨密度T值,检测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将HOMA-IR≥1.73定义为IR,IR患者又可分为低IR组(<2)、中IR组(2~6)和高IR组(>6)。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指数、术前VAS评分、术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骨折组骨密度T值低于对照组,IR发病率和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5);HOMA-IR预测术后新发骨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以>1.91的标准预测约登指数最高为0.688,灵敏度为87.80%,特异度为80.95%;各亚组骨密度T值比较:低IR组>中IR组>高IR组(P<0.05),新发骨折发生率、HOMA-IR比较:低IR组<中IR组<高IR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骨密度T值呈明显负相关(r=-0.516,P=0.000),与新发骨折发生率呈正相关(r=0.259,P=0.012),骨密度T值与新发骨折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r=-0.225,P=0.029)。结论IR与骨质疏松程度密切相关,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合并IR患者术后新发骨折的风险更高,可作为新发骨折的预测因素在临床应用。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骨密度 老年 骨质疏松性骨折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患者再发骨折中使用延续性护理,分析该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主要选自于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所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骨折患者,选取的人数为80人。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划分成为两个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当中各有40例患者。分别对两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和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分析,观察组患者其护理依从性38(95.0%)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32(80.0%),且观察组护理技能、护理服务态度、疾病康复状态等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再发骨折使用延续性护理,其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同时还可以提高护理的质量,在临床当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广泛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护理依从性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微创术后患者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3年1月,入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微创术后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微创术后患者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进行12个月随访,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微创术后再发骨折患者17例(14.16%),未再发骨折患者103例(85.83%);其中性别、年龄、骨水泥渗漏、遵循医嘱要求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恢复期意外事故是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微创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微创术后患者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较多,患者及临床需引起重视。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微创术 再发骨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中所具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1.01-2022.03病例系统中选出的75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设置探究组患者37例,参照组患者38例,前者采取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后者采取传统护理,其他条件保持基本一致。结果:在探究组和参照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后,探究组患者VAS评分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当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接受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后,疼痛情况得到有效改善,进而满意度也得到明显提升,所取得的护理效果优于传统护理,可见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 疼痛护理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中应用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对其腰背疼痛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患有老年骨质疏症且伴有腰背疼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经过3个月的护理,实验组患者的腰背部VAS平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质疏松且存在腰背部疼痛的患者,护理中增加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有效减轻了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症状,且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疼痛护理 腰背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实施疼痛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和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护理3个月之后,疼痛评分为6.15±0.87,生活能力评分为87.26±6.39;观察组患者在护理3个月之后,疼痛评分为4.32±0.75,生活能力评分为91.79±6.11。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实施疼痛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腰背疼痛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能力,因此该疼痛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疼痛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骨质疏松症疼痛护理方案对咯阿年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接诊的86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开展研究,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疼痛护理方案),各43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疼痛护理方案的作用效果较明显,利于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症 疼痛护理方案 腰背疼痛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