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椎弓螺钉治疗胸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30例胸腰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运用经皮椎弓螺钉治疗,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弓螺钉治疗后,平均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都较开放手术治疗短,且治疗后切口疼痛评分较开放治疗小,因此经皮椎弓螺钉治疗胸腰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存在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 开放手术治疗 胸腰段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固定治疗胸腰脊柱骨折脱位16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16例胸腰脊柱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椎弓固定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术后患者的脊髓神经压迫症状明显减轻,并且无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患者术后的椎体压缩比、椎管狭窄率和Cobb角均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11.7402、14.6539、10.0974,均P<0.01);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固定稳定,均没有发生切口感染、固定脱落、断钉或断杆等情况的发生,也未出现脊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椎弓固定治疗胸腰脊柱骨折脱位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比较短、疗效确切、患者恢复快和几乎无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椎弓根 内固定 胸腰段 脊柱骨折 脱位
  • 简介:目的复习一组应用中华长城椎弓螺钉系统复位并多节椎弓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技术对胸腰椎骨折复位及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2例,应用中华长城椎弓螺钉系统复位并多节椎弓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均于伤后4小时~2天手术,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25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无中严重并发症,神经功能A级7例中1例无恢复,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伤椎高度由术前51.30%恢复为95.94%,矢状面弯曲恢复正常,术后随访伤椎高度丢失1.27%,矢状面Cobb角增加1.54%,没有出现断钉,断棒等.结论应用中华长城椎弓螺钉系统进行多节椎弓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损伤可有满意的复位及固定效果,而且可有效预防远期纠正丢失及固定失败.

  • 标签: 骨折内固定术 胸椎 腰椎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椎弓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1~53岁,平均(32±2.5)岁。均采用经皮椎弓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伤口疼痛VAS评分,并通过X线片、CT扫描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矢状径占位(worter指数)的变化。结果手术时间为70-100分钟,平均80分钟,;中出血量30-110ml,平均为60ml,术后伤口疼痛VAS评分2-4分,平均3分。所有患者均得到12-18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术后均未发生固定失败,矫正椎体高度未丢失。结论经皮椎弓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同时经伤椎椎弓椎体内植骨可以有效填充椎体内骨缺损空腔,减少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 标签: 胸腰椎 骨折 椎弓根螺钉 经皮 经椎弓根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与伤椎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经伤椎固定)与对照组(伤椎固定),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长,输血多,但术后卧床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上升,而伤椎Cobb角降低,且观察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固定方式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均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经伤椎固定治疗更有利于重建脊柱生理序列以及恢复其稳定性,能维持脊柱较好的高度及曲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伤椎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叉MIS-TLIF联合经皮椎弓螺钉治疗邻近双腰椎管狭窄伴失稳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管狭窄伴失稳症的患者79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分配表分为交叉MIS-TLIF联合经皮椎弓螺钉治疗组(交叉组)48例、双侧传统MIS-TLIF治疗组(双侧组)3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通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 d、7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椎间融合率、临近退变率,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交叉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及术后3 d、7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1),术后3 d、7 d交叉组明显优于双侧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均明显优于术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临近退变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叉MIS-TLIF联合经皮椎弓螺钉治疗邻近双腰椎管狭窄伴失稳症患者,对腰椎后方复合体等解剖结构破坏少,中及术后出血相对较少,两组间椎间融合率、临近退变率相当,同时避免了传统双侧MIS-TLIF置钉及安装纵棒的困难,简化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显著。

  • 标签: 椎弓根钉 腰椎失稳 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MIS-TLIF
  • 简介:摘要报告上颈椎椎弓固定植骨融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与护理。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准备,术后加强观察及护理。

  • 标签: 上颈椎 内固定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治疗单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予以脊柱全镜下椎管减压经皮椎弓螺钉固定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收入的50例单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实施脊柱全镜下椎管减压经皮椎弓螺钉固定,分析治疗效果的可行性。结果 经对比,患者的手术时间是(113.02±19.52)min,中出血量(81.02±17.24)ml,住院时间(9.52±1.02)d;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生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VAS评分(1.00±0.25)分,随访时间(8.69±1.14)个月,愈合时间(4.26±1.24)个月。结论 施行脊柱全镜下椎管减压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治疗的效果确切,可以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脊柱全内镜 椎管减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牵引按压复位结合经皮微创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选择25例损伤平面以下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板减压的单纯胸腰骨折患者,首先进行中医复位后,在C形臂X线机定位下确定需要固定椎弓根部,做4个1cm长的切口,固定均在4个小切口内完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患者均恢复椎体高度并矫正椎体后凸畸形。平均手术时间约1h,平均出血量约80mL。结论中医复位结合经皮微创椎弓螺钉固定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具有复位好、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标签: 中医复位 胸腰椎 骨折 内固定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腰椎脊柱骨折采用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本科室的100例胸腰椎脊柱骨折病患,视不同式将其分为开放组与经皮组,均为50例,开放组采用开放式椎弓螺钉固定治疗,经皮组采用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治疗,对比其效果。结果对比两组病患的手术相关指标,经皮组的手术历时、切口长度、出血量均少于开放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病患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角均有明显变化(P<0.05),但两组组间后,差异不显著(P>0.05);开放组的总有效率是84.0%,经皮组是96.0%,经皮组比开放组高,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胸腰椎脊柱骨折采用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满意,具有手术历时短、切口小、出血量少等优势,可明显改善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角,值得推行。

  • 标签: 胸腰椎段脊柱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治疗时给予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96例行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患者为基础护理组,48例患者为手术室护理组。比较指标为腰椎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手术室护理组护理后的JOA评分、SF-36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基础护理组,数据分析后证实P<0.05。手术室护理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基础护理组,中出血量少于基础护理组,数据分析后证实P<0.05。结论:腰椎骨折患者情况特殊,行动不便,心理负担较大,在治疗时开展手术室护理可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让患者更好地应对治疗与康复中的问题,应当推广手术室护理。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腰椎骨折患者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伤椎置钉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手术的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开放手术组和微创手术组,每组各39例,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总长度、中及术后出血量、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次均费用,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s角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受伤原因、伤椎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在手术切口总长度上与开放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时间上长于开放手术组,住院时间要小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次均费用比开放组要高;中及术后出血量微创组要明显少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透视次数微创组要明显多于开放组;两组病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在伤椎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s角这两个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未见明显伤椎高度丢失。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相当,但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恢复更快,对患者更有益。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微创 伤椎置钉 经皮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弓螺钉固定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中选择无神经损伤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做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后,对照组使用传统开放椎弓螺钉固定,观察组使用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分别于手术相关指标及椎体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中出血量等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较对照组高,Cobb角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可有效提升患者椎体恢复情况,在手术方面的表现也更为突出。

  • 标签: 微创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 手术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腰椎骨折患者椎弓螺钉固定护理的应用研究。方法:采集2021.10-2022.10我院70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观察组(35例,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与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2组均行椎弓螺钉固定,比较2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结果:2组术前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第1d、术后第3d,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术后第1d、术后第3d、术后第7d,腰椎功能评分,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对腰椎骨折椎弓螺钉固定患者实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缓解痛苦,改善腰椎功能。

  • 标签: 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弓螺钉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弓螺钉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例。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X线片显示固定牢固,螺钉无折断、松动,椎间植骨融合良好,融合率为96.3%,无椎间隙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根据JOA评分系统,优18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2.5%。讨论采用全椎板减压椎弓螺钉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可以充分减压并且保持脊柱稳定。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椎弓根螺钉固定 植骨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椎弓螺钉固定方式对治疗脊柱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5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脊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按入组顺序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螺钉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椎弓螺钉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螺钉松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螺钉松动率为19.4%,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螺钉松动率(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情况累计13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数累计为5例,对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椎弓螺钉固定手术对于脊柱损伤患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治疗后稳定性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椎广使用。

  • 标签: 脊柱损伤 经椎弓根螺钉固定 临床疗效对比
  • 简介:目的:分析上胸椎椎弓螺钉固定的并发症,总结其手术技巧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采用T1~4椎弓螺钉技术治疗的各类上胸椎损伤68例(共384枚螺钉),上胸椎骨折/脱位45例,均行Ⅰ期后路切开复位固定;结核合并后凸畸形23例,均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后路矫形。所有患者结合中胸椎椎弓四壁探查、术后手术椎体X线片、CT扫描,观察螺钉椎弓的位置、角度及与椎弓壁的关系和距离。结果椎弓壁损伤54枚(14.06%),其中外侧壁损伤39枚(10.16%),包括Ⅰ级损伤27枚(7.03%),Ⅱ级损伤12枚(3.12%);内侧壁损伤15枚,均为Ⅰ级损伤。无1枚螺钉损伤上下壁,无1枚螺钉同时损伤超过2个壁,无中置钉失败,螺钉松动位移2枚,创伤患者Frankel分级无加重,非创伤患者脊髓功能JOA评分由术前的5.9分提高至术后的11.5分,未发现植骨不融合、假关节形成或不稳表现。结论上胸椎椎弓螺钉固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相对安全的操作方法。术前详细分析影像学资料、熟悉局部解剖特点、掌握合理的置钉技术,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脊柱损伤 胸椎 内固定 并发症
  • 简介:【 摘 要 】 目的: 讨论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效果分析。 方法 : 选取我院治疗的 腰椎骨折的患者 80 例 ,均使用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治疗。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手术室护理,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 结果 : 在治疗前,实验组的椎体前缘高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别较小 ( P > 0.05 )。在治疗后,实验组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 P<0.05 ) 。 在治疗前,实验组的 Cobb’s 角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别较小 ( P > 0.05 )。在治疗后,实验组的 Cobb’s 角小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 P<0.05 )。 实验组中有 1 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有 1 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有 0 例患者发生钉帮松动或断裂;对照组中有 3 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有 2 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有 3 例患者发生钉帮松动或断裂;差别较大 ( P<0.05 )。 结论 : 在使用 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患者中使用手术室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骨折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方案以及价值,为腰椎骨折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行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治疗的70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常规护理)、试验组(n=35,手术室护理)。对比2组腰椎骨折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腰椎骨折手术患者手术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期间配合手术室护理,可以降低手术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骨折 手术室护理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