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文献调研、逻辑综合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化现状加以综述,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农村化加快的背景下,农村化家庭急剧增加,从而给社会及家庭直系亲人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体育休闲可以作为缓释农村家庭社会风险问题的有效手段,但农村老年人体育还是社会体育的一个盲区,还未进入政府职能部门的敏感视阈,这种现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悖。这里主要论述发展我国农村老年人体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同时提出建设性意见,旨在完善我国老年人体育事业的发展。

  • 标签: 农村空巢老年人 体育 发展 意义与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老人门诊及住院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的数据,对我国3 918名60岁及以上空老人的门诊及住院服务利用现状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老人4周就诊率为20.80%, 1年住院率为18.20%。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患慢性病数量、自评健康状况、抑郁程度与社会活动参与度是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年龄、患慢性病数量、自评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子女经济支持与医疗保险是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论老人的4周就诊率略低于一般老年人,而其1年住院率高于一般老年人,且老人可能存在医疗服务利用不足现象,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较复杂,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服务利用 空巢老人 门诊服务 住院服务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病,患者需长期用药治疗。因此,加强社区护理十分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糖尿病,阐述了糖尿病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社区护理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结合国内各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空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了综合阐述。希望能够使疾病的社区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 标签: 空巢老人 糖尿病 社区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老人的生活行为特征和照护需求。[方法]以观察法和访谈法了解社区老人的生活行为,自编生活行为特征及照护需求评估问卷,对湖北省咸宁市70名社区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社区老人并未满足良好的自我照护,生活行为的照护需求按顺位由高到低排列是卫生、如厕、起居、休息、家务;年龄、经济来源、患慢性病种数是影响其照护需求的主要因素。[结论]关爱老人的日常起居及进一步完善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空巢老人 生活行为 照护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人身体健康情况及护理需求,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抽样及调查问卷方法,对469名老人进行一对一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在调查过程中,老人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为85.29%,其中居于前五位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病、冠心病与慢性胃病。同时,老人护理需求前三位分别为慢性病指导治疗、健康体检以及心理疏导。结论老人的身体健康令人堪忧,护理需求大,因此应充分关注老人,做好生理、心理及健康方面的护理工作,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定期对空老热做好知识的宣教工作,从而改善老人的健康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空巢老人 身体健康 护理需求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人居家环境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市4个社区的老年人200名,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对照组老年人不给予社区护理干预,而实验组老年人则给予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老年人的居家环境安全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人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让老年人的居家环境有效改善,让老年人的居家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 标签: 护理干预 社区空巢老年人 居家环境 安全 影响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得到高度的关注,老人由于缺乏子女的陪伴,其身心健康问题更加突出,对此社区医院必须高度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依据老人实际的护理需求,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空老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对我国社区老人护理需求及护理对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阐述,以更好地提高空老人的社区护理质量,提高空老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社区 空巢老人 护理需求 护理对策 进展
  • 简介:目的:调查住院老人的焦虑抑郁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老年抑郁量表(GDS)对住院老人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15名住院老人中,95名(82.7%)存在焦虑症状,32名(28.3%)存在抑郁症状。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住院老人焦虑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有躯体疾病、经济压力和宗教信仰;影响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有躯体疾病、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子女探视间隔时间以及既往职业等。结论:住院老人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护理工作者应根据住院老人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善其心理状况,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住院 空巢老人 焦虑 抑郁 影响因素
  • 简介:美国学者K·M·迪特里克说,“人出生在各色家庭中,在成年后又有了自己的家,到了老年尽管这些是否发生变化,每个人仍会有自己感觉中的家”。对于我国老年人来说,特别是农村老年人来说,家不仅是一座房子,更是子女,一种天伦之乐和由中获得的安全与满足感。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小型化,农村“”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据全国老龄委“2007年农村和类空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数据分析(本文数据特别注明除外,均来自于此次调查),2006年我国农村老年和类空家庭3288万户,

  • 标签: 农村老年人 空巢家庭 群体 家庭结构 美国学者 社会经济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农村老人对老年常见疾病的预防需求,以期为相关服务工作提供必要参考。方法随机选择本市30例农村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对纳入本次研究的所有老人进行老年常见疾病预防需求的调查,并对所得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本组30例农村老人对老年常见疾病预防总体需求的评分结果为(3.43±1.12)分,其中日常生活指导平均得分为(2.85±21.23)分,精神心理需求的平均得分为(3.15±1.14)分,常见老年疾病预防知识健康宣教平均得分为(3.75±0.91)分;外界帮助平均得分为(3.14±1.5)分。结论农村老人对老年常见疾病预防需求相对较高且侧重方面存在一定差别,因此相关部门在对农村老人进行相关卫生服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老年常见疾病预防知识宣教,同时也要注意老人精神心理方面的需求,以便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农村老人心理以及生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农村 空巢老人 疾病预防 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住院的老年患者群体开展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加用心理护理干预之后的效果情况进行观察,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应用的效果和成效等等方面的情况。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住院老年人群体中,抽取70例进行对比对照的研究,将其随机分组设定观察、对照两组。人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仅有护理干预方法方面的差异之处,对照组常规开展临床护理,而观察组则在这些护理的基础上选择心理护理进行相应干预。对干预所有老年人的孤独量表(UCL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对比,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在分别处理之后发现,观察组所得结果中UCLA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相比之下护理满意率明显提高(P<0.05),护理效果要更好。结论 临床住院的老年人开展护理的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之后,老年人的各类负性情绪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优化,从而取得了更好的护理效果,让老年群体现有的满意程度得到了明显得到优化和提高。

  • 标签: 住院群体 空巢老人 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 孤独感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 了许多“青年”,部分“青年”的奋斗精神出现了疲弱的现象。审视“青年”奋斗精神的现实状况,挖掘“青年”奋斗精神的必要性,找寻其奋斗精神的培育路径,从而激发“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奋斗、奋勇拼搏。

  • 标签: “空巢青年” 奋斗精神
  • 简介:2006年初,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翻译出版了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所著《大国的兴衰》一书,由此引发了中国学者对大国崛起的讨论,以《大国崛起》电视纪录片的热播为契机,大国经济研究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热点。然而,许多学者都忽视了一个问题,保罗·肯尼迪

  • 标签: 大国经济 美国耶鲁大学 大国崛起 中国学者 电视纪录片 翻译出版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团队干预对空老人抑郁孤独状况、幸福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调查深圳市福田区≥60岁居民老人情况,将轻中度抑郁老人15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予家庭医生团队综合服务干预方案,对照组予常规干预方案,干预时间为18个月。将干预前后试验组与同期对照组、无抑郁组(867例)的抑郁、孤独、幸福感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深圳市福田区老人检出率22.60%(1035/4580),老人抑郁检出率16.23%(168/1035)。有抑郁症状者GDS(t=42.33,P=0.00);UCLA(t=55.38,P=0.00)评分高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UNSH(t=-48.89,P=0.00);WHOQOL-BREF(t=-36.46,P=0.00)评分低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干预6、12、18个月GDS、UCLA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UNSH、WHOQOL-BREF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18个月GDS、UCLA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6、12、18个月的GDS、UCLA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NSH、WHOQOL-BREF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干预前后与无抑郁组比较,GDS、UCLA评分均高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UNSH、WHOQOL-BREF评分均低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8个月后,试验组抑郁(χ2=39.212,P〈0.01);孤独(χ2=47.997,P〈0.01)与干预前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医生团队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老人抑郁孤独状态,提高幸福感及生存质量,但干预后结果仍未达到无抑郁老人的水平。

  • 标签: 空巢老人 抑郁 孤独 幸福感 生存质量 家庭医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老人心理弹性、自我忽视与抑郁的关系,并分析抑郁在心理弹性与自我忽视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法,于2020年7—10月选取青岛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60名社区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老年自我忽视量表进行调查。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AMOS 24.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49份,有效回收率为98.04%。结果549名社区老人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总分为(64.30±14.57)分,老年自我忽视量表条目均分为(3.72±2.67)分,存在抑郁症状者174名(31.70%)。社区老人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简版老年抑郁量表总分呈负相关(P<0.01);除安全自我忽视维度外,老年自我忽视量表其余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1),与简版老年抑郁量表总分呈正相关(P<0.01)。抑郁在社区老人心理弹性和自我忽视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3.85%。结论社区老人的心理弹性可直接影响自我忽视,也可通过抑郁间接影响自我忽视,应关注社区老人心理弹性的提升,减少自我忽视的发生,以促进其健康老龄化。

  • 标签: 老年人 空巢 社区 抑郁 心理弹性 自我忽视
  • 简介:反映老人情感生活的故事片《大雪冬至》,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举办研讨会。本片通过讲述一个生活在北京胡同四合院中的孤独的老太太魏大雪与爱犬冬至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折射出当今中国社会老人的情感与生活状态。

  • 标签: 情感生活 空巢老人 中国电影 观摩研讨会 冬至 生活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老人患者,讨论影响因素与健康需求,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某社区的原发性高血压的老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选年份均集中在2010年1月-2015年1月,所有空老人均具备原发性高血压的疾病,患者总计500例。在研究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将老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健康需求进行调查。结果从统计的数据来看,独具老人356例,占比71.2%;子女探望较少(少于1次/月)289例,占比57.8%;文化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288例,占比57.6%;经济收入较少(低于5万/年)300例,占比60.0%;医疗自费387例,占比7.4%;病程较长(高于10年)291例,占比58.2%。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独居因素影响最大,高于其他影响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人需要子女陪同452例,占比90.4%;需要按时检查412例,占比82.4%;需要心理沟通397例,占比79.4%;需要适量活动400例,占比80.0%;需要服药看管439例,占比87.8%;需要饮食照顾470例,占比94.0%;需要日常生活干预489例,占比97.8%。结论老人多数都患有原发性高血压,自身的“”特点,在很多方面都对疾病的稳定和控制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通过对影响因素及健康需求进行调查,了解了日后老人原发性高血压的控制、干预要点,需在多个方面积极的努力,帮助老人更好的康复,减少自身的不良影响因素,延长老人的寿命,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空巢老人 原发性高血压 影响因素 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