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4月17日~2017年9月28日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25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1.54±1.17)次、创面愈合时间(19.56±4.87)d、住院时间(23.38±8.22)d、治疗费用(6583.6±474.7)元;对照组换药次数(19.26±5.32)次、创面愈合时间(34.12±11.35)d、住院时间(36.15±10.68)d、治疗费用(8746.2±579.6)元(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引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改善创面血液循环,控制感染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创伤骨科术后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技术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小儿感染性创面的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对49例患儿的62个因机械外伤、烫伤或感染等所导致的深度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应用VSD技术进行前期清创治疗,待创面的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予以植皮等方法修复。结果49例患儿62个创面使用VSD治疗7~15d后,创面肉芽组织均能生长良好,植皮成活率在90%左右。未发现贫血、脓毒血症、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结论VSD技术应用于小儿大面积感染创面的修复,能够有效快速去除创面坏死组织,控制感染,刺激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病程,减少换药痛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软组织感染 修复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实践方法与效果。方法 : 在精神科各个病区开展有专科特色的优质护理,加大人力资源配置,改变原有的护理工作模式,公示并落实分级护理、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及标准,加强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开展特色服务,突出精神科护理安全措施的落实。结果 : 提高了精神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减少了护理文书的书写时间,增加了直接护理时间 ; 降低了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结论 : 开展优质护理对全面提升精神科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精神科 封闭病房 优质护理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科外伤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9月~2017年5月收治的372例骨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和(或)引流方法,观察组则给予VSD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创面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外伤患者进行VSD能显著改善创面愈合状况,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以及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骨科外伤 治疗效果 总结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对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护理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从我院所收治的患有慢性骨髓炎患者中抽选60例患者参与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护理结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法治疗慢性骨髓炎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在有效治疗的同时采用优质护理方法,能够提高患者恢复速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慢性骨髓炎 优质护理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颅脑血肿采用微创血肿碎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外伤性颅脑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n=34)与观察组(给予微创血肿碎术治疗,n=34),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结论外伤性颅脑血肿采用微创颅脑血肿碎术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外伤性颅脑血肿 微创血肿碎吸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鼻饲流程在预防昏迷鼻饲患者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到2017年8月收治的昏迷留置胃患者40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优化鼻饲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误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无误患者出现,对照组患者误发生率为25%,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有意义(χ2=5.7143,P=0.0168<0.05)。结论优化鼻饲流程在预防昏迷鼻饲患者误中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优化鼻饲流程 昏迷 误吸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和单纯全麻用于外科上腹部手术时术中及术后情况,为上腹部手术选择更多的麻醉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例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组(A组,n=30)和单纯全麻组(B组,n=30)。记录患者诱导前、诱导插管后、手术开始时及拔后HR、MAP、CVP;记录麻醉期间用药维持量、术毕拔时间、术毕清醒时间、术后出现疼痛的时间及躁动次数;并观察术后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情况。结果A组术中所需的丙泊酚、罗库溴铵、瑞芬太尼的剂量明显少于B组(P<0.05);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两组术后躁动、苏醒时间、拔时间及出现疼痛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A组满意率高于B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术中所需的静脉、吸入麻醉药量明显减少,拔时间缩短,苏醒时躁动发生率显著减少,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好。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全身麻醉 麻醉药剂量 血流动力学 术后苏醒时间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肺结核菌涂片阳性检出率常见因素与对策。方法资料来源于(2011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肺结核新发病例和管理的老病例结核菌涂片检验记录,取每一位患者清晨、即时和夜间的标本,每份涂片3张。结果2019例初诊可疑患者中,共查2019例,查率为100%,初诊病例阳性率(19.70%)明显高于复诊阳性率(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阳性患者中,15~20岁占5.83%,21~50岁占60.68%,51~70岁占33.50%;533例初诊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52,男性涂阳性率为20%,女性涂阳性率为19.13%,男女性别之间涂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33例初诊患者中,稀薄唾液样、泡沫、粘液、血、脓痰五种不同性状的液阳性率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影响肺结核菌涂片阳性检出率常见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检质量不好,检验人员不够认真,应采集质量较高的液,并加强结核菌涂片检查的实验室室间和室内质量控制。

  • 标签: 肺结核痰菌涂片 阳性检出率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标本未能在三天内及时留取,2小时内及时送检的原因,利用PDCA循环,提高住院患者标本留取的及时率。方法2016年3月—5月315例患者408例标本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8月283例患者372例标本作为实验组,运用PDCA循环,评价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以后,提高了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标本留取的及时率,从之前的57.5%上升至81.2%,达到了预期目标。结论PDCA循环有利于提高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标本留取的及时率。

  • 标签: PDCA循环 呼吸内科 痰标本 及时率
  • 简介:目的对从瘀论应用于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分别应用卡托普利常规治疗和平压散从瘀论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就临床效果而言,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94%vs.72%,组间差异经t和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瘀论应用于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对于患者血压控制方面以及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均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值得大力推广。关键词从瘀论;高血压病;临床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排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选取所在科室60例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实验样本为30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拍背排护理,研究组开展综合排护理,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患者的运动耐受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评分。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改善评分更高,运动耐受情况更好,P<0.05。结论给予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开展综合排护理干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运动耐受情况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 排痰护理措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热清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4%,对照组为80%,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小儿支气管肺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小儿呼吸道感染液中细菌分布情况,并进行药敏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住院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选取1200份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对致病菌株进行对应的药敏实验研究。结果在1200分液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228株,阳性率为19.00%(228/1200),其中主要为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格高菲肠杆菌,其次是流感嗜血菌、副流感嗜血菌、肺炎链球菌等。进行药敏试验发现,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格高菲肠杆菌均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和亚胺培南的敏感度较高,而对呋喃妥因耐药性较高。结论我院小儿呼吸道感染液细菌培养检测结果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和格高菲肠杆菌,且不同细菌对抗生素药耐药性不同,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用药。

  • 标签: 小儿呼吸道感染 痰液培养 细菌分布 药敏试验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肺胀、喘证范畴,何明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从虚、从、从气、从瘀论治四种辨证方法,以及十二种治法和用药经验,其中补虚、调理脾肺肾功能是治疗该病的基础,化痰、活血化瘀为治疗的重要法则,调整气机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脾肾同治 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