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40例使用呼吸机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发生VAP原因。结果有21例患者出现VAP,发生率为52.5%,原因为高龄、合并基础疾病、使用抑酸剂、误及机械通气时间长。结论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与年龄、基础疾病、抑酸剂、人工气道等多种因素有关,需实施针对性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从而改善预后。

  • 标签: 呼吸机 肺炎 原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面部脂术在美容中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面部脂术的90例患者,观察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9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面部脂术,满意度为97.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其中1例是因为面部运动过度,出现了部分淤青,1例是发生了血肿。结论面部脂术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面部轮廓,具有紧致皮肤以及瘦脸的功效,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面部吸脂术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机械排护理方法对于胸外科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机械排法,对照组使用人工排法,对比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机械排法,对于胸外科术后患者的排效果、排量改善更为有效,大幅降低了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率,是一种值得大范围推广的临床护理方法。

  • 标签: 胸外科术后 机械排痰法 人工排痰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热咳嗽兼食积采取小儿推拿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热咳嗽兼食积患儿6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前提下采取小儿推拿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接受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中医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中医症状积分(1.92±1.03)分明显比对照组(15.17±10.38)分低(P<0.05),且总有效率(86.66%)明显比对照组(63.33%)高(P<0.05)。结论小儿热咳嗽兼食积采取小儿推拿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积 痰热咳嗽 小儿推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PDCA循环提高老年患者标本留取率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4月-2016年7月,共入选研究对象138例,将4、5月份纳入研究的76例作为对照组,将6、7月份纳入研究的62例作为试验组,两组均进行标本留取,对照组总结标本留取失败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结合改善措施应用PDCA循环,对比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114例留取失败的原因包括患者少或不易咳出(45.0%),护士未告知患者留的意义及方法(30.0%)、患者转科或出院(19.0%)、患者拒绝留(4.0%)、患者经常外出无法留取(2.0%)。对照组医护人员掌握情况、患者及照护者掌握情况与试验组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标本留取成功64.49%与实验组留取成功82.1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可提高老年患者标本留取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 老年患者 痰标本留取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现全面开胸患者应用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全麻开胸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加强呼吸道管理,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8.87±2.41)d,低于对照组(24.61±4.01)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81±3.64)%,对比对照组(27.81±5.13)%有明显的提升;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51±1.33)分,也优于对照组(87.21±2.48)分,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疾病的知识普及,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肺炎治疗时,使用机械振动排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小儿肺炎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人工叩击排,观察组患者实施机械振动排;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做一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经过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恢复更加明;组间比较均为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机械振动排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小儿肺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培养在儿童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6年4月出院的儿童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培养所取标本合格程度,培养阳性率,以及所培养出的细菌与临床吻合度。结果对送检的458份标本进行分级结果A级标本128份,细菌培养阳性53份,阳性率41.41%,临床吻合率75.47%,B级标本140份,细菌培养阳性40份,阳性率28.57%,临床吻合率80.00%,C级标本123份,细菌培养阳性33份,阳性率26.83%,临床吻合率60.61%,D级标本67份,细菌培养阳性9例,阳性率13.43%,临床吻合率66.67%,四组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最高,D组最低,四组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临床吻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培养在儿童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有限,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痰培养 儿童 支气管肺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为预防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的产生,探讨预冲导管冲洗器对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的效果。方法选择近三年我院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传统封和预冲导管冲洗器封,对比两组外周静脉留置针堵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发生率为3.03%低于对照组的27.27%,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预冲导管冲洗器对预防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的发生,有效明显的效果,这种设备的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堵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冲式导管冲洗器 预防 外周静脉留置针 堵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室出血患者实施改良腰大池置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脑室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治疗,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改良腰大池置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96.67;76.67%)、术后3d血肿清除率(36.67%;10.0%)及血肿清除时间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室出血患者实施改良腰大池置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的疗效显著,清除血肿效果好,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改良式腰大池置管引流 脑室外引流 脑室出血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负压封闭治疗技术在毒蛇咬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毒蛇咬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患肢清创术+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第1d、3d、5d肿胀周径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肌酐、血常规、肌酸激酶和谷草转氨酶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伤口感染率为18.8%,与对照组的75.0%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负压封闭治疗技术在毒蛇咬伤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身体尽快恢复,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切开引流术。

  • 标签: 负压封闭治疗技术 毒蛇咬伤 应用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患的治疗效果均较为满意。结论对大面积皮肤缺损病患采取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但可以降低病患感染率及污染率,减少病患因每日多次换药造成的痛苦,同时还能够显著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封闭负压吸引 皮肤缺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骨科创伤干预的过程中,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40例骨科创伤患者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干预,并将其定为观察组,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干预,并将其定为对照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通过不同干预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针对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患者95.0%比较对照组82.5%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比较可见明显较低。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14.5±2.5天相比较对照组的23.2±1.9天而言,观察组明显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对于骨科创伤患者的疗效较高,同时能够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缩短了患者恢复的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骨科创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手部烧伤治疗的应用疗效。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3月104例手部烧伤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负压引流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手部烧伤恢复效果;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VAS评分、出院时间;患者植皮失败、交叉感染等的发生率。结果负压引流组手部烧伤恢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VAS评分、出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植皮失败、交叉感染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手部烧伤治疗的应用疗效确切,可加速伤口愈合和出院,减少抗菌药物应用,降低感染和植皮失败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手部烧伤 应用疗效
  • 简介:摘要德国外科医师Fleischmann等于1993年首次将创面封闭负压引流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并获得成功。1994年,裘华德教授将该技术引入我国,经过一系列改造,不断得到完善。现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广泛用于临床各个领域,在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国内已有数十家企业独立生产各自品牌的创面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套件,其种类不下百种。本研究试图收集常见的创面封闭负压引流套件,实测其各项物理系数,利用Abaqus软件构建其相应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机运算、分析,为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基础研究拓展视野,替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改进的方向。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ABAQUS软件 有限元模型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对象为骨科疾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对比的方式研究不同治疗方法的实际效果。通过对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可以表明,利用负压引流技术对骨科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速度较快,有效将治疗周期缩短,还能减少治疗费用。本文通过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再骨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旨在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科临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创伤中VSD封闭引流术的应用。方法选择20例四肢创伤的患者,均为我院骨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传统常规治疗(对照组,n=10)与VSD封闭引流术(观察组,n=1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四肢创伤病例植皮所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植皮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无感染事件,对照组3例,占30%,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四肢创伤病例,采用VSD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植皮所需时间,降低感染率,提高创面愈合率及植皮成活率,对保障患者获得良好预后意义显著。

  • 标签: VSD封闭引流术 四肢创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早在1993年由德国学者兼外科医生提出,并成功设计出专用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裘华德教授次年将该技术引入我国。经过一系列改造,该技术不断得到完善。目前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广泛用于临床各个领域,在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国内已有数十家企业独立生产各自品牌的创面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套件,其种类不下百种。本研究收集了常见的创面封闭负压引流套件,实测其各项物理系数,利用Abaqus软件构建其相应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机运算、分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该装置改良设计方案,为优化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参考。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ABAQUS软件 有限元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上,负压封闭引流(VSD)用于浅表创面处理和深部引流,本文目的在探讨VSD护理乳房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1年3月~2014年7月间行乳房术后发生或预计发生切口难愈合的患者病例4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用VSD术后引流,对照组用传统方式引流。比较效果。结果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切口或创腔延迟愈合率、切口愈合甲级、舒适度、平均拔时间、乳腺炎脓肿复发率,研究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VSD可减少皮下积液聚集、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提高皮瓣成活率、促进创面的愈合,提高切口愈合率,可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乳房 切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