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檀香是一种极其珍稀的名贵木材,是一种古老的药用植物,其药用价值极高。从檀香中提取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倍半萜类为主。另外,还发现了许多单萜烯和木酚素等化合物。檀香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在调节胃肠功能、抗肿瘤、抗氧化和改善神经功能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檀香的文献及有关典籍的基础上,对檀香的化学组成及其药效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檀香类药用植物的研究现状,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和应用檀香资源奠定基础。

  • 标签: 檀香 药理 化学成分 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语法是医古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比较难以掌握的部分.要掌握它,必须要攻克三个难关,即实词活用、虚词、特殊句法.现就这三部分的学习,谈一些教学体会,仅供同道参考.

  • 标签: 医学教育 医古文 语法 学习
  • 简介:为满足临床医生学习掌握呼吸机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知识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水平,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将继续举办全国“机械通气临床应用学习班”,由俞森洋教授主讲,邀请国内著名呼吸界专家罗慰慈、刘又宁、王辰、蔡柏蔷、林江涛教授等讲课。记继续教育学分8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2004-03-02-033(国)]。时间暂定为2004年10月10日至15日,欢迎报名参加。

  • 标签: 学习班通知 机械通气 通气学习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岗松(BaeckeafrutescensL.)枝叶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杨梅素(2),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3),杨梅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5),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苷(6),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7),槲皮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9),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10),myricetin3-O-(2′′-O-galloyl)-α-Lrhamnopyranoside(11),myricetin3-O-(3′′-O-galloyl)-α-L-rhamnopyranoside(12)。其中化合物5~12为首次从该植物枝叶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岗松 化学成分 黄酮类
  • 简介:从苏木(CaesalpiniasappanL.)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出1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考察分别鉴定为菜油甾醇(1),原苏木素A(2),胡萝卜苷(3),β-谷甾醇(4),熊果酸(5),齐墩果酸(6),缠结素(7),丁香树脂酚(8),3,4,5-三甲氧基苯酚(9),丁香醛(10),松柏醛(11),香草酸(1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13),3,8,9-trihydroxy-6H-ben-zo[c]chromen-6-one(14),苏木酮A(15)。化合物5~7,9~13为首次从苏木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苏木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产地佛手药材的化学成分,并对不同产地的佛手药材进行种质评价。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分析鉴定10个不同产地的佛手药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统计处理试验数据,讨论区分不同产地佛手药材的特征性成分。结果结果表明10个不同产地的佛手药材中,福建、安徽、江苏等产地的佛手药材化学成分近似,而四川、云南、广西等产地的佛手药材具有相似性,产地广东梅州、广东潮州、广东肇庆的佛手药材相似,浙江的佛手药材化学成分与其他产地差异较大;找到了区分10种不同产地佛手药材贡献值较大的9种化学成分并进行了初步鉴定。结论10个不同产地的佛手药材化学成分存在差异,可能与药材的产地不同密切相关;应用UPLC/Q-TOF-MS方法快速分析鉴别,为佛手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 标签: 佛手 化学成分 UPLC Q-TOF-M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6年7月30~31日,由北京大学药学院主办,深圳福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独家赞助的“癌症化学预防论坛-北京2016”顺利召开,来自国内外多家知名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化学预防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 标签: 植物化学物质 化学预防 癌症 中药 饮食 北京
  • 简介:社会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基于这种需要,学院成立了实验教学中心,将基础化学实验单独设为一门课程,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从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及创新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出发,建立了一套教学内容新颖,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合理,循序渐进、层次分明、过渡自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培养的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 标签: 基础化学实验 教学内容改革 “三基” 创新能力 协作能力 实验教学内容
  • 简介:成功地导入课程引言对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阐释引言在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介绍几种常用课程引入方法。

  • 标签: 引言 医用化学 教学过程
  • 简介:目的确定可用于分析和鉴别何首乌和制何首乌的特征成分,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何首乌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5-HMF)、儿茶素、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0.5%醋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min,5%A;10~30min,5%→10%A;30~45min,10%→90%A),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0nm;柱温35℃。将12份何首乌和制何首乌样品中6种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结果用SPSS11.0软件进行组间t检验统计处理。结果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没食子酸、5-HMF、儿茶素、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进样量分别在0.00821~0.4105μg(r=0.9999)、0.00329~0.1645μg(r=0.9998)、0.01417~0.7085μg(r=0.9996)、0.3294~16.47μg(r=0.9999)、0.03002~1.501μg(r=0.9998)、0.08962~4.481μg(r=0.9995)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均在96.1~104.2%,RSD均〈4.0%。样品测定结果显示,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中6种成分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制何首乌中没食子酸、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均高于何首乌,但二苯乙烯苷低于何首乌。结论建立的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5-HMF和儿茶素差异显著,可用于鉴别何首乌与制何首乌。

  • 标签: 何首乌 没食子酸 5-羟甲基糠醛 儿茶素 二苯乙烯苷 大黄素
  • 作者: 汤海棠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2期
  • 机构:广东凤城司法鉴定所汤海棠摘要:药品检验工作难度大,需要有效技术的运用,才能实现药品的有效监管。基于此,分析化学分析技术在药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 简介:对酸浆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反复硅胶、葡聚糖凝胶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波谱以及质谱方法鉴定其结构。从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酸浆苦味素P(1),4,7-二去氢新酸浆苦味素B(2),酸浆苦味素D(3),5α-羟基-25,27-二氢-7-去氢-7-脱氧新酸浆苦味素A(4),4,7-二去氢酸浆苦味素B(5),熊果酸(6),汉黄芩素(7),布卢门醇(8),川陈皮素(9),甘草素(10),五味子醇甲(11),5-羟甲基-2-呋喃甲醛(12),5-(羟甲基)-2-(二甲氧基甲基)呋喃(13),1-O-[3—O-2-甲基-5-(2,3,4-三甲基)苯基-2,3-戊二醇1-β-木糖-(1→6),β-D-半乳糖苷(14)。其中,化合物14是一个新的化合物,化合物7-11和1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酸浆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 简介:课堂是传授知识开发智能的场所,课堂讲授又是教学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讲授效果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我们多年从事有机化学教学工作,在如何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授课质量上作了一些努力和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一、预习引路,发现问题课前预习,学生可以自我调节,掌握听课的主动权,在听课时有条不紊地把自己预习中所发现的问题与教师讲授的内容、思路相对照,找出差异,并在听课过程中逐步调整自

  • 标签: 化学课堂 授课质量 思维能力 有机化合物 教学效果 教学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