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高血压临床治疗中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效果、安全性评析。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为高血压患者,收集时间为2021.2-2022.2,通过硬币法分组,112例分成甲组、乙组,病例各为56例,苯磺酸氨氯地平、常规药物治疗,降压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比较的内容。结果:血压水平变化情况相比:甲组、乙组经过各自的治疗后,SBP、DBP均下降,其中甲组的下降幅度优于乙组,且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甲组低于乙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高血压的治疗既可以保证良好的临床效果,又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高血压 苯磺酸氨氯地平 安全性 临床疗效
  • 简介:1例64岁和1例46岁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服用来米特后出现双手麻木、痛觉过敏、足下垂等症状,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神经病变后,及时停药,上述症状好转;并对来米特致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文献复习,总结其发生特点、诊断、危险因素等,-旦明确是由于药物导致的外周神经病变后,应立即停药,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 标签: 来氟米特 周围神经病变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吸入麻醉剂的毒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肝脏损害、肾脏损害和心血管抑制方面,其在生殖毒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含吸入麻醉剂不但在细胞水平上能够影响细胞的分化,还能在分子水平上破坏染色体DNA的结构,但其具体作用机制现在还不十分清楚,本文就吸入麻醉剂的生殖毒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氟代烃 吸入麻醉药 生殖毒性 遗传毒性
  • 简介:注射用磷霉素钠,由东北制药总厂生产,产品说明书标明本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肠道感染、败血症、骨髓炎等,可与其他抗菌素联合应用治疗由敏感菌所致的重症感染。用法用量:静脉滴注,磷霉素钠4~12g先用灭菌注射用水适量溶解,

  • 标签: 磷霉素钠 培氟沙星 配伍禁忌
  • 简介:喹诺酮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第四代衍生产品,口服吸收良好,血药浓度高,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从而在临床应用上日益广泛。通过介绍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进展、不良反应以及安全性监测现状,就合理安全用药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以期为喹诺酮在临床上的安全有效应用提供借鉴。

  • 标签: 氟喹诺酮 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安全性
  • 简介: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基团的引入而获得一系列体外抗菌活性高、体内药动学性质优良的喹诺酮类化合.鉴于其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诸多优点,已成为广泛应用于抗感染化疗领域的一线药物.值得重视的是随着该类新药品种的不断研发与应用,在抗感染药物中所占市场份额的逐年扩增,所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也屡见不鲜,尤其是对不同喹诺酮类药物大量的结构修饰已导致大范围的ADR出现.有的品种甚至因其可能的严重ADR而停止研发、临床试验和临床使用.

  • 标签: 临床安全 喹诺酮类药物 安全应用
  • 简介:目的制备来米特凝胶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壳聚糖为凝胶材料制备来米特凝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来米特含量。结果来米特质量浓度在10~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0.67%(n=6)。结论制备工艺合理、简单,含量测定方法可行,制剂质量稳定。

  • 标签: 来氟米特 壳聚糖 凝胶剂 质量控制
  • 简介:药品是把双刃剑,疗效与不良反应并存。药品除治疗作用外,也存在危害性,它能损害患者,造成残疾,甚至死亡,正所谓“是药三分毒”。一类药物的生命周期,自有其周而复始的客观规律,但临床滥用和过度应用也难脱其咎。半个世纪的痕迹,铭记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抗菌业绩和市场兴衰史,同时也带来数以亿例计的危害和不良反应,发人深省,再好的药品也经受不起“折腾”。因此,重温“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从药品上市和流通的全程(设计、研发、审批、生产、流通、应用和保管)进行反思和严格管理,提高警戒意识,随时防范,减少危害,无疑是对患者和公众有所裨益的好事。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安全性 药品上市 不良反应 治疗作用 生命周期
  • 简介:目的:制备来米特贴片,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和离体透皮吸收行为.方法:以聚异丁烯为压敏胶制备来米特贴片,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来米特的含量,按(2000年版)方法进行体外释放度的测定,利用改良Franz扩散池研究贴片的透皮吸收行为.结果:该药体外释药特性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速率为64,57μg·cm-2·h-1/2.离体透皮吸收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渗透速率为5.99μg·cm-2·h-1.结论:来米特贴片是皮肤控释型透皮给药制剂,为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了新的给药途径.

  • 标签: 来氟米特 贴片 体外释放 透皮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的药理特征与用药评价。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过酮类药物的患者84例,调查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表现和类型、给药途径和给药类型对不良反应的影响等,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特征与用药评价。结果:本组患者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0%(11/84),不良反应类型较多,其中以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比最多;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静脉滴注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给药途径,且P<0.05。结论: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临床表现出多种类型的不良反应,给药类型对不良反应均有影响,在临床使用时应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药理特征 用药评价
  • 简介:患者男,65岁,因间断鼻衄3个月,于2006年4月22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4年,长期服用缬沙坦80mg/d,血压控制在120/80mmHg(1mmHg=0.133kPa)左右。2005年4月确诊为冠心病,长期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30mg,1次/12h治疗。同年9月始,服用阿司匹林100mg,qn。用药前查凝血四项、生化全项、血沉、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均正常。

  • 标签: 阿司匹林 全血细胞减少
  • 作者: 李海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李海艳每个宝宝都是家里的小天使,宝宝在降生以后,新手爸妈的角色会突然发生变化,对如何护理宝宝并不完全了解;而很多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则有一些老的观念和陈旧的想法,不符合科学实际,例如宝宝出生后就开始喂蛋黄等提高营养。长此以往,宝宝不但得不到照护,而且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那么如何更好的照顾宝宝呢,本文中含有超全的幼儿护理常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对雌性小鼠卵巢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方法将40只妊娠小鼠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只。研究组于妊娠第5~20天以150mg/(kg·d)LAS灌胃染毒,对照组小鼠同期每天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两组均正常分娩,观察其子代雌性小鼠发育情况至10周龄,在子代雌性小鼠发情间期处死,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子代雌性小鼠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睾酮(T)等类固醇激素水平,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并对其卵巢中类固醇激素急性调节蛋白(StAR)、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子代雌性小鼠研究组13只,对照组15只;与对照组子代雌性小鼠比较,研究组子代雌性小鼠的血清类固醇激素水平、血清SOD活力及卵巢StAR和P450scc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血清MDA水平则升高(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子代雌性小鼠血清SOD活力与其血清类固醇激素水平及卵巢StAR和P450scc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正相关(r=0.866,0.805,0.798,0.836,0.818,0.897,P〈0.05),其血清MDA水平与其血清类固醇激素水平及卵巢StAR和P450sccmRNA相对表达量则呈负相关(r=-0.811,-0.835,-0.872,-0.818,-0.806,-0.857,P〈0.05)。结论LAS可影响雌性小鼠卵巢类固醇激素合成,而氧化应激可能为LAS影响卵巢类固醇激素合成的机制。

  • 标签: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雌性 小鼠 卵巢 类固醇激素 合成
  • 简介:目的评价两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手术病例80倒,随机分为重比重组(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1.5m1+10茗葡萄糖1ml)和轻比重组(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1.5ml十注射用水4.5m1),每组各40倒,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技术经L2—3间隙实施腰麻,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镇痛和肌松均能满足手术需要,与重比重组相比,轻比重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长,运动恢复时间较快,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轻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运动阻滞恢复快,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较重比重组在剖宫产手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比重 甲磺酸罗哌卡因 腰麻 剖宫产术
  • 简介:患者女,46岁。因乏力、纳差20d,皮肤黄染10d,于2005年7月22日入院。患者因患高血压及高脂血症,于2005年6月20日起服用降压药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mg/d、降血脂药洛伐他汀40mg/d、阿昔莫司250mg/d治疗。服药10d后,患者出现全身疲乏,食欲不振,未引起重视。继续服药,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出现恶心,胃部不适,停服洛伐他汀和阿昔莫司。10d后,上述症状仍继续加重,出现全身皮肤及肢体瘙瘁,遂停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 标签: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阿昔莫司 洛伐他汀 肝损害 氨氯地平片 皮肤黄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修复面部脂溢性皮炎皮肤屏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29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为例,患者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结果:症状积分、痊愈率、TEWL、角质层含水量、表皮皮脂含量指标变化均比较好。结论: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修复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安全性较高,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可在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的治疗中积极使用该方法。

  • 标签: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面部脂溢性皮炎 皮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