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确诊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表现。其中女性9例,男性12例;年龄26~80岁,中位年龄53岁。4例行CT平扫检查,17例行CT平扫+增强检查。结果 肺部真菌感染无特殊临床表现,无特殊年龄段分布,3例为糖尿病患者,2例为癌症患者,余无特殊,病灶在肺叶分布无特异性,CT表现:病变大部分位于肺实质内,单发或多发,呈不规则实性肿块、实性结节、不规则空洞结节或片状,少部分病灶为支气管扩张伴结节,部分结节伴坏死,强化程度为无强化、轻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大部分病灶见浅分叶,边界模糊伴长毛刺、晕征、胸膜下糊墙征、鬼脸征、空气半月征、近端支气管扩张征象 。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部分病例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正确识别特征性影像对肺部真菌感染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肺转移瘤、 细菌性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进行鉴别 ,从而提高对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 标签: 胸部CT 肺真菌感染 影像表现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手法复位与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7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尺偏角(15.89±9.01)°、掌倾角(10.71±1.80)°、抓握力量(0.11±0.10)%、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53%,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与手法复位对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相当,临床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治疗手段。

  • 标签: 手法复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式分组,A组(n=50)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B组(n=50)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A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B组为92.0%,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较好,可结合患者骨折实际情况应用。

  • 标签: 手法复位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网球肘患者施行针灸联合手法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择从2017年11月到2019年1月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总共80例进行观察和研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常规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手法治疗,两组患者数目相同,比较经过差异化治疗干预后,组间患者疾病症状的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55.00%,患者治疗后各种症状的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网球肘患者施行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有利于患者肘部相关症状的改善,加强临床治疗的效果,可以作为网球肘临床治疗之外的辅助干预方法。

  • 标签: 肱骨外上髁炎 针灸治疗 手法治疗 临床疗效
  • 作者: 姜才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8-05-15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 2018年第05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推拿治疗手法在肩周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共28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前6个月收治的患者148设置为对照组,后6个月收治的患者140设置为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推拿治疗手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分别分析两组患者的肩周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质量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疾病症候评分(8.7±0.5分)与治疗效果认可度评分(8.9±0.2分)均高于对照组[(8.2±0.3分)与(8.4±0.3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治疗方法能够在优化肩周炎患者治疗效果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法效果的认可度。
  • 简介: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初期对部分屈曲角度不能超过90°的患者可能须进行麻醉下的手法松解,以改善关节活动度。本目的是评价全膝置换术后手法松解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患者(113膝)因术后平均10周时患膝屈曲角度≤90。而进行了手法松解。分别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之前、手术、手法松解前、手法松解后即刻以及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以量角器测量膝关节的屈曲角度。黑:90例患者中81例(90%)在手法松解后膝关节屈曲角度获得改善。膝关节平均屈曲角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102°,中皮肤缝合后111°,手法松解前70°。术后5年随访时膝关节屈曲角度较手法松解前平均提高35°(p〈0.0001,配对t检)。术后12周之内进行手法松解的患者与术后12周之后进行手法松解的患者相比,平均屈膝角度的改善程度无显著差,最终仍进行手法松解的患者其术前膝关节协会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未进行手法松解的患者(更痛,p=0.0027)。结论手法松解可以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术前疼痛明显的患者术后更趋向于须手法松解。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Ⅲ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手法松解 屈曲角度 疼痛评分 关节活动度 全膝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小儿股骨骨折患者采用回旋手法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 2016 年 08 月~ 2019 年 05 月收治的 66 例小儿股骨骨折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 33 例):采用小夹板外固定 + 回旋手法展开骨折治疗;对照组( 33 例):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方法展开骨折治疗;就 组间 患儿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长以及骨折愈合优良率展开对比。 结果: 治疗组小儿股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长、患儿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明显( P<0.05 );治疗组小儿股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 96.97% )高于对照组( 75.76% )明显 (P<0.05) 。 结论:回旋手法的有效应用,可使得小儿股骨骨折患者 患儿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长有效缩短,并将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提升,最终实现小儿股骨骨折患者有效预后。

  • 标签: 回旋手法 小儿股骨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践性教学模式在关节脱臼复位手法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来我院实习见习的临床专业 2015级与 2016级的学生 70名,并利用数字抽签法将之随机分成 A、 B两组( n=35)。对 A组实行实践性教学,对 B组实行传统教学。综合分析两组的教学效果,并对各组的综合成绩优良率作出比较。结果: A组的综合成绩优良率为 97.14%,明显比 B组的 80.0%高,组间差异显著( P< 0.05)。结论:于关节脱臼复位手法教学中积极采用实践性教学模式,可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度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实践性教学 效果 关节脱臼 复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手法治疗慢性颈痛孰优孰劣的问题。方法:将 160例慢性颈痛患者随机分为推拿、关节松动组两组,一周 3次共两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评分及舒适程度。 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改善(p=0.000),疼痛评分组间差异不明显,颈椎功能障碍评分有组间差异( p<0.05),舒适度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01)。 结论:推拿、关节松动均能明显改善慢性颈痛及其功能障碍,但关节松动改善功能障碍可能更明显,推拿患者舒适度高,可以考虑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 标签: 颈椎病 手法治疗 关节松动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