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次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04例(114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采取不同的根管治疗术,其中组Ⅱ51例(60颗患牙)予以一次性根管治疗,组Ⅰ51例(54颗患牙)予以多次根管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组Ⅱ患者术后疼痛率明显低于组Ⅰ,术后随访1年和2年,组Ⅱ患者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组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均有效,但相对来说,一次性根管治疗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多次法根管 一次性根管 牙体牙髓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灌肠替代结肠透析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改良灌肠,每个疗程15~20d。结果经临床观察,在缓解症状方面,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2组的疗效相似,而在尿毒症早期和中期疗效显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在降低血尿素氮、血肌酐,24h蛋白定量(g)方面治疗后2组虽均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速度快、幅度大。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改良灌肠替代结肠透析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临床应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能延缓疾病进展,是一种相对安全、高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肾功能不全 改良灌肠法 结肠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甘肃道地药材党参、黄芪、当归为基础形成不同组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治疗。通过对分子生物学指标的影响,即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LGC)敏感及特异基因CDX2的表达,探讨不同辨证治的作用靶点和作用强弱的异同,为临床更准确地立法组方,选择用药,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将70只Wistar大鼠中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空白组(分10只大鼠),造模组(分60只大鼠);空白组(常规饲养,每日灌胃生理盐水2ml),造模组按照以上造模方法进行造模,大概第16周,判断造模成功后,在存活的造模组中把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燥湿组和益气健脾化瘀组(各组10只大鼠),模型组予生理盐水(2ml/只)、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燥湿组和益气健脾化瘀组开始分别给予中药制剂2.7g/kg、5.4g/kg、5.4g/kg灌胃满16周后,处死全部大鼠,取材处理。结果治疗组干预均可以使CDX2的表达减少,与模型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健脾化瘀方要优于其它药物。结论各组中药均可以通过减少胃黏膜组织CDX2的表达达到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其中益气健脾化瘀方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作用要明显优于其它方。

  • 标签: 慢性萎缩性 胃癌癌前病变 CDX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对比一次性根管治疗方案与多次根管治疗方案在牙体牙髓病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患牙体牙髓病的231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中采用多次根管治疗的12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11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8%,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9%,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疗效与多次根管治疗方案相当,但其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复诊次数与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一次性根管治疗 多次法根管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内适量注气在腹腔镜胃溃疡穿孔缝合修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5年4月所收治的49例腹腔镜下胃溃疡穿孔缝合修补术病患,分为观察组24例(采用胃内适量注气进行诊断和治疗),对照组25例(未采用胃内适量注气进行诊断和治疗),比对两组不同方式下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在未采用胃内适量注气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情况下诊断时间显然比观察组要长;且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显然要比观察组要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内适量注气在腹腔镜胃溃疡穿孔缝合修补术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显著缩短诊断及手术时间,利于病患术后身体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 标签: 胃溃疡穿孔缝合修补术 临床效果 胃内适量注气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钙两种皮下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80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皮下注射方法,实验组采用注射器内少量空气皮下注射,12h后观察皮下出血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实验组皮下出血率及出血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时,采用注射器内少量空气皮下注射可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疾病的恢复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注射器内少量空气法 皮下注射 皮下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RUST)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验梅毒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接收的60例梅毒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象,再将同期在本院接受检查的55例非梅毒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象,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TRUST检验和ELISA检验,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TRUST检验和ELISA检验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对TRUST检验和ELISA检验的特异度以及敏感度进行研究。结果ELISA检验的特异度和敏感度都要显著高于TRUST检验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并且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差异P<0.05,ELISA检验的假阳性率要比TRUST检验的假阳性率更低。结论ELISA检验梅毒的特异度、敏感度要比TRUST检验高,并且其假阴性率要低于TRUST检验,由此看出,ELISA检验更适用于临床检验梅毒。

  • 标签: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 酶联免疫吸附法 梅毒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的临床应用效果,从而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检测方法。方法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期间共采集900份尿液标本,随机分组,即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组、显微镜检测组和干化学组,对三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红细胞和白细胞阳性检出率方面,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组和显微镜检测组与干化学组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组和显微镜检测组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的检测结果均较为准确,为了更好的保证检测结果,必要时可将两种检测方式有效结合,进而提升临床检验水平。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 显微镜检测法 干化学法 应用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根管术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基于床位单双号将88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术,对照组采用多次根管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平均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多次根管治疗方式,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迅速缓解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并缩短治疗时间,临床价值高。

  • 标签: 根管术 多次法 一次性 牙体牙髓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分型检测乙肝病毒B、C基因型的方法学的应用价值,掌握不同类型感染者的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诊疗的73例乙型肝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荧光定量PCR分型进行检测,判断患者基因型。结果利用荧光定量PCR分型成功分型70例(95.9%),其余3例(4.1%)未检出;70例成功分型的患者中,B型45例/61.6%,C型11例/15.1%,B/C混合型14例/19.2%,B型显著高于C型、B/C混合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分型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分型成功率较高,且乙肝病毒以B基因型为主。

  • 标签: 荧光定量PCR分型法 乙肝病毒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ho/ROCK信号通路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纤维化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5ml;模型组,每日腹腔注射4.25%的腹透液25ml;Fasudil组,每日腹腔注射含舒地尔(Fasudil)浓度为10mg/Kg?d的4.25%腹透液25ml。实验第28天,取壁层腹膜组织行HE染色,并测定壁层腹膜ROCK-1的表达情况及SOD、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asudil组不同程度腹膜厚度减少、胶原纤维沉积减轻,腹膜组织ROCK-1表达减少(P<0.05),MDA含量降低(P<0.05),SOD活性增加(P<0.05)。结论腹膜透析液激活了腹膜透析大鼠腹膜Rho/ROCK信号通路,促进腹膜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导致了腹膜纤维化的发生,ROCK抑制剂舒地尔能通过抑制此通路减少腹膜的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延缓腹膜纤维化进展。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纤维化 氧化应激 Rho/ROCK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胆囊良性疾病并行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病例,共110例,其中行“悬吊”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SILC)的病例有50例,行传统三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的病例有60例,比较两组病例的疼痛分级,住院天数,利用t检验,求出P值<0.05,得出结论单孔LC较普通三孔LC更具有快速康复的优势,明显减轻患者痛楚,并证明急性胆囊炎也可纳入单孔LC适应症。

  • 标签: 单孔腹腔镜(SILC)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微创外科 快速康复医学(FTS)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以便为其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于我院行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TAPP组)42例,并同期选取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Lichtenstein组)40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TAPP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Lichtenstein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的创伤性较小,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无张力疝修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腹膜前 无张力疝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