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对晋东南晋的开口影疑喻母的读音进行了翔实的描写和深入的讨论。开口影疑喻母在晋东南晋中共有六种读音类型。文章对这六种类型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六种类型之间的演变关系。

  • 标签: 影母 疑母 喻母 晋东南晋语 读音类型 演变
  • 简介:摘要本研究拟从中介的视角对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的中介偏误进行分析,总结出高中生英语写作中中介偏误的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运用教材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矫治,运用教材中的优美语句或教材中的句子结构来构建学生正确的句法观。

  • 标签: 中介语 中介语偏误类型 应对策略 运用教材
  • 简介:本文总结了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实验20年的成绩,认为这一实验成绩突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语文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于有人主张降低拼音教学的要求表示了不同意见.认为今日语文教育应该结合信息处理的要求,重视以词为单位的拼音教学.加强拼音教学,是时代的要求.

  • 标签: 汉语教学 汉语教学改革 拼音教学
  • 简介:作为一种文化纽带和交际工具,汉语普通话正在超越国界而成为五大洲各地华人,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资源。这一历史性的新发展有益于华人,有利于中国,造福于全世界。汉语普通话正在快步走向世界范围内强势语言的最前列,这将是我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又一次伟大贡献。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借鉴英语的成功经验,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本着开放、宽松、包容的态度对我们民族共同的规范标准明智地从宽掌握,适度多元。在维护相对稳定的共同核心语言要素和高质量相互理解度的前提下,允许和尊重汉语普通话大家庭中各区域成员拥有一定的特色,给予境内外广泛存在的普通话变体以平等的地位和充分的尊严。既要维持大同,又要尊重客观存在而又合情合理的小异,让不同地区和不同背景的汉语普通话使用者平等分享对我们民族共同的所有权、监护权和解释权,从而强化普通话自身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以及使用者对她的认同度和归属感。这有利于在中国国内推广普通话,有助于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进汉语的国际传播,有利于在海内外汉语普通话语言社区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语音标准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其在百年国语运动中的历史使命,现在应该微调为“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这里“基础音”的意思不是要把地方普通话的语言特色塞进北京普通话,而是要让普通话的区域变体可以跟北京语音有所不同,但又不能差异太大,以免影响到语言交际的顺畅进行。

  • 标签: 汉民族共同语 标准 北京音 调整
  • 简介:湘西苗的“形+名”结构应该属于述宾结构,而且是述宾结构的一种特殊类别。这种结构在语法、语义的特征上都有表现。

  • 标签: “形+名”结构 特殊类别 动因
  • 简介:附在话题后的“可/倒好”,不做句法成分,已经发展为一个语用标记。在标记性质上,它们是对比标记、转折标记、反预期标记和话题标记;功能上,有承前启后,评注情态和停顿凸显的功能;其形成过程,与“反语”修辞手法的使用、“可”“倒”语义功能的保留、句法位置的黏着等因素有关。语用标记“可好”和“倒好”用法趋同,可以互相替换,但在一些具体语境中,二者有所差异。

  • 标签: 可好 倒好 语用标记 功能 形成
  • 简介:由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主办、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全国认知语言学与二习得研讨会”将于2016年10月29日-30日在山东财经大学舜耕校区召开,大会主题为“跨学科视角下的应用认知语言学研究”,主要议题包括:基于使用的二习得研究、双语语言能力与认知研究、应用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二习得的心理语言学与神经语言学实验研究、应用认知语言学的语料库研究、应用认知语言学与课堂教学等。

  • 标签: 二语习得研究 认知语言学 语言学研究方法 征文 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
  • 简介:黔东苗tiu33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符。tiu33符原来是一个特殊实词,是一个冠词性质的含有“这/那……范围”意义的特指词,具有修饰、限制功能范畴,经过词汇化后,变成构词语素以致处所格(地理)标记。

  • 标签: 黔东苗语 tiu33 词汇化
  • 简介:由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主办,宁波大学承办的“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与二习得研讨会”将于2014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宁波大学召开。会议主题是“认知语言学与二习得研究的融合”。具体议题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认知语言学理论原则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证研究;2)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学科建构;3)二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加工与表征;4)认知方式与二习得;5)认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交叉融合;6)语料库与应用认知语言学研究;7)神经认知语言学视野下的二习得研究。

  • 标签: 认知语言学理论 二语习得研究 宁波大学 应用语言学 神经认知语言学 语言学研究
  • 简介:摘要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2004年6月29日,“雾霾”一词开始在天气新闻中出现。当日的《北京日报》第八版发表题为《本市昨出现少见雾霾天》的报道。媒体的报道并非能让大众充分了解雾霾的严重性。本文将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探析雾霾新闻篇中的信息缺失现象。

  • 标签: 生态语言学,新闻,缺失, 雾霾
  • 简介:篇是一个充满争议并且广受关注的概念。在相关学界讨论语篇的众声喧哗中,“修辞结构理论”(RST)以其独特的切入点引起广泛而持续的兴趣。这是一个以“修辞”的名义研究篇组织原理的理论模式。它通过识别使篇的多模态成分得以组合为功能单位的“修辞关系”,揭示由处在不同层面的这些关系自下而上递进交织而在篇中形成的全覆盖、级差化的单一修辞结构(singleoverarchinghierarchicalrhetoricalstructure),为判断语篇的连贯性确定了一个独特的标准,同时也为理解语篇的总体目标及其实现方式提供了一个不无启发的视角。然而,假如将修辞结构理论置于当代修辞思想及篇理论发展的大视野中加以考察,则不难看出将该模式用作阐释工具所造成的问题远超过它所能提供的帮助。考虑到语境已成为主流篇研究的着眼点,修辞结构理论对文本本身的专注凸显了其阐释能力的局限。另一方面,该理论所预设的“修辞”及“修辞关系”与修辞学界对“修辞”的主流理解也相去甚远。将“连贯”确定为探索篇组织原理的核心议题尤其使人对这一模式的“修辞”属性生疑。对修辞研究而言,该理论的真正价值或许在于它将注意力引向在篇研究中构筑起一个有别于主流路径的修辞视角的可能性,促使修辞学家思考跟篇及其概念化相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 标签: 语篇 修辞结构理论 修辞关系 连贯 “辩动”
  • 简介:摘要语言态度研究历来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本文以问卷的形式,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研究云南预科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少数民族和英语的语言态度。研究发现预科少数民族学生在总体态度上对普通话持最积极的态度,其次是本民族,最后是英语;好听度和亲切度上,本民族的得分高于普通话,普通话在有用度方面得分高于本民族,而社会影响力上,普通话和本民族的得分相同,不管是哪个维度,英语的语言态度都是最低。

  • 标签: 三语态度 预科 少数民族
  • 简介:《土话指南》、《沪指南》同是北京官话《官话指南》的沪译文。文章利用《土话指南》、《沪指南》的异文材料,对其中的甚词进行对比研究,以此揭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沪甚词的使用面貌以及与官话甚词的主要差异。研究显示,这两个版本间沪甚词的用法差异已经表现出当时沪部分甚词新派与老派用法的分野;其中甚词后置与前置语序、方言特征词与通用词的选择等都是导致新老派分化的因素。

  • 标签: 《官话指南》 《土话指南》 《沪语指南》 甚词 沪语 新派老派分野
  • 简介:“一两话”和“一文两体”是两岸的语文生活现状。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背景下面对当前两岸关系和研究未来发展,作者认为,现代汉语的本体研究和语言规划,都需要一个视角的转换。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汉语词汇系统的丰富化现象;反映“一两话”语言实际的新型词典的编纂;“两话”在交流中的融合趋势以及两岸在语言规划项目上合作的可能性等。“一两话”和“一文两体”的语言观念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协调一致,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强化民族认同、促进两岸和平统一需要文化基础的构筑,新视角下的语言本体研究和语言规划的设计,将对此有所贡献。

  • 标签: 两岸 一语两话 一文两体 差异 扩容 词典编纂
  • 简介:在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下,第二届词典学与二教学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11月6-8日在四川外语学院召开。本次大会与会代表共103名(包括来自英国、美国、丹麦、新加坡等国的多名专家),共收到会议论文98份。本次会议的主旨发言(plenarysession)和小组讨论(groupdiscussion)及相关内容具有创新性、时代性和应用性三大特征。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二语教学 词典学 时代性 创新 应用
  • 简介:第六届亚太地区二习得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学术研讨会定于2008年3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工作语言为英语。国外参会者会务费为1250元人民币(合160美元),国内参会者为600元人民币。交通费及食宿费自理。大会主题为“二习得”,涉及双语研究、多语研究、儿童二习得、语音学/音位学、词汇学、形态学、句法学、口头篇、书面篇、语用学、研究方法、课堂认知、社会文化视角的二习得、社会语言学视角的二习得、普遍语法、测试、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等。正式邀请将于2007年10月9日前发出。

  • 标签: 二语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 学术研讨会 亚太地区 中国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