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对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式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住院新生儿86例,把符合MAS诊断的新生儿分为合并PPHN组(n=26)和非PPHN组(n=60),所有MAS患儿在出生后24~48 h第1次采血检测血浆BNP水平并收集相关围产期资料,所有MAS患儿在病情加重时均再次采血,检测血浆BNP水平并完善血气分析、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PPHN组与非PPHN组间BNP水平、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A-aDO2)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BNP水平对PPHN预测的诊断效能及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结果PPHN组患儿出生后24~48 h血浆BNP水平[1 049.87(787.95,1 484.50)ng/L]高于非PPHN组[344.15(302.75,510.25)ng/L],差异有显著意义(U=68.50,P<0.01)。PPHN组患儿在病情加重时BNP水平[1 435.45(986.50,1 869.20)ng/L]、A-aDO2[(535.72±82.13)mmHg]明显高于非PPHN组病情加重患儿[632.54(479.35,867.23)ng/L,(388.75±78.78)mmHg](U=57.75,t=5.83;均P<0.01),而两组间OI(20.38±3.88,21.62±4.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P>0.05)。ROC曲线分析BNP水平对MAS合并PPHN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0.956(95%CI:0.889~0.989),血浆BNP水平最佳阈值>652 ng/L,敏感度88.46%,特异度95.00%。结论MAS新生儿血浆BNP水平的升高可提示PPHN的发生,其评估PPHN的特异度、敏感度均较高,可作为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 B型尿钠肽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关穴针灸联合胺碘酮治疗对持续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后早期复发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且接受首次射频消融治疗的85例持续房颤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针灸组(n=40)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从术后第1天起连续口服胺碘酮直至3个月,针灸组从术后第1天起每天双侧内关穴针灸20 min,连续1周,胺碘酮用法与对照组相同。分析两组术后及3个月随访时心率变化以及针灸组针灸过程中心率的变化、两组术后血清中炎因子水平及术后3个月内两组房颤复发率。结果消融术后和随访3个月时两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灸组心率在针灸结束后较针灸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前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炎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清目标炎因子水平较术前都有较明显升高,但针灸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3个月,针灸组的房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对33.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内关穴针灸是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早期房颤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其可以降低消融术后房颤的早期复发(OR=0.17;95%CI 0.05~0.63;P=0.008)。结论内关穴针灸联合胺碘酮治疗在降低持续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方面优于单独的胺碘酮治疗,这一效应与内关穴针灸能降低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血清中炎因子水平有关。

  • 标签: 心房颤动 电隔离 早期复发 内关穴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内关穴对右美托咪定诱发患者心动缓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麻妇科手术患者60例,年龄20~50岁,体重48~6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TEAS组(T组),每组30例。2组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随后静脉输注0.5 μg·kg-1·min-1,C组不电刺激内关穴;T组右美托咪定给药同时经皮电刺激双侧内关穴(频率2/100 Hz,疏密波,据患者耐受程度刺激电流强度5~10 mA,以中指及无名指轻微抽动为宜)。于输注右美托咪定前(T0)和输注右美托咪定10 min(T1)时记录MAP和HR,记录ECG,计算PR间期、QT间期、Tp-e间期和电生理平衡指数(iCEB),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2组HR减慢,QT间期和PR间期延长,C组iCEB增大,Tp-e间期延长(P<0.05)。与C组比较,T组T1时HR增快,PR间期和Tp-e间期缩短,心动缓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TEAS内关穴可降低右美托咪定诱发的心动缓发生风险,机制可能与其缩短心脏房室传导时间和减小心室复极异质有关。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穴,内关 右美托咪啶 心动过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D2(DR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DNA甲基化水平与持续姿势-知觉头晕(PPPD)发病的关系。方法对自2017年1月至6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43例PPPD患者(试验组)于收治时采集血样,对同期收治的未予选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或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类药物治疗的、且随访3个月以上头晕症状未再发而排除PPPD诊断的45例急性前庭外周眩晕患者(对照组)于随访时采集血样,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进行DR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的检测并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DR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阳性率(58.1%)明显高于对照组(15.6%),CpG岛位点甲基化率(0.15±0.18)明显高于对照组(0.04±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PPD发病可能与患者DR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DNA甲基化水平增高有关。

  • 标签: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多巴胺受体D2基因 DNA甲基化 CpG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治疗儿童难治癫痫持续状态(RSE)和超级难治癫痫持续状态(SRSE)的有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氯胺酮治疗的18例RSE及SRSE患儿的病例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按氯胺酮用药方式分为首剂负荷推注+静脉泵维持注射(泵维)组(7例)和单纯泵维组(11例);按癫痫持续状态临床控制情况分控制组(11例)和无反应组(7例)。组间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8例患儿中男9例、女9例,年龄6.7(4.5,9.0)岁;7例RSE,11例SRSE。4例于住院期间死亡。11例使用氯胺酮后RSE或SRSE控制,7例无反应。氯胺酮持续应用时间4(2,11)d。18例氯胺酮泵维剂量为2.2(1.2,5.3)mg/(kg·h)。控制组氯胺酮泵维剂量为2.4(1.3,6.0) mg/(kg·h),无反应组泵维剂量2.0(1.0,4.0) mg/(kg·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72,P=0.791)。7例负荷+泵维给药的患儿,RSE或SRSE均终止,负荷量1.5(0.3,1.6) mg/kg;11例泵维组患儿中4例RSE或SRSE终止。氯胺酮负荷+泵维组RSE或SRSE控制率优于泵维组(P=0.01)。氯胺酮用药期间8例唾液分泌增多,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氯胺酮治疗儿童RSE及SRSE有一定效果,负荷量联合泵维给药的方式可能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氯胺酮 儿童 癫痫持续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观察孕晚期宫内高雄激素环境下子代SD雌性大鼠新生期、青春期、成年期的体质量、体脂分布、持续低度炎症状态及胰岛素敏感性。方法通过对妊娠18~20 d SD孕鼠皮下注射2 mg睾酮获取孕晚期宫内高浓度睾酮组(简称宫内高雄组)的子代雌鼠(n=15),并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孕晚期SD孕鼠获取子代雌鼠为对照组(n=15),观察新生期(4 d)、青春期(15 d)、成年期(35 d)子代雌鼠的体质量、体脂体质量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时期子代雌鼠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tactic factor,MCP)-1的浓度;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腹膜脂肪组织中CD16的表达情况;取青春期、成年期子代雌鼠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受试验(intraperitone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GTT)。结果①宫内高雄组子代雌鼠新生期、青春期的体质量[(101.17±9.19)g、(211.61±11.94)g]高于对照组[(71.59±7.56)g,P<0.001;(189.85±6.97)g,P=0.003],体脂体质量比(0.16±0.18、0.27±0.20)高于对照组(0.11±0.17,P=0.002;0.21±0.18,P=0.006),而成年期子代雌鼠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宫内高雄组子代雌鼠不同时期(新生期、青春期、成年期)的体脂肌肉比(0.05±0.04、0.08±0.05、0.12±0.04)均高于对照组(0.08±0.05、0.13±0.07、0.18±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07,P=0.005)。③宫内高雄组子代雌鼠各时期血清中TNF-α含量及MCP-1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01,P=0.004);且腹膜脂肪组织中CD16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8,P=0.031,P=0.004)。④宫内高雄组青春期IGTT中120 min血糖[(165.00±58.68)mg/dL]明显高于对照组[(123.90±65.16)mg/dL,P=0.028],成年期的60 min[(189.73±69.87)mg/dL]、120 min血糖[(136.67±37.14)mg/dL]明显高于对照组[(170.18±32.66)mg/dL、(102.56±12.27)mg/dL](P=0.035、P=0.008)。结论孕晚期宫内高雄激素环境可导致子代雌鼠新生期、青春期雄激素过多及向心性肥胖,但该效应未延续至成年期;且可能对出生后子代的肌肉形成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孕晚期高雄激素暴露可使出生后子代雌鼠脂肪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持续至成年,并长期处于低度炎症状态;孕晚期高雄激素暴露可使出生后子代雌鼠胰岛素敏感性可从青春期至成年期持续下降,而且成年期表现更明显。

  • 标签: 宫内高雄激素环境 子代 持续低度炎症 胰岛素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31(miR-31)、微小RNA-27b(miR-27b)表达水平对持续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房颤患者114例(持续房颤组),根据患者随访时是否复发房颤分为复发组41例和未复发组73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14例为对照组。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miR-31、miR-27b相对表达水平。分析持续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患者的血清miR-31、miR-27b表达水平与左心房内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相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31、miR-27b对持续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持续房颤组患者的血清miR-31、miR-27b相对表达水平较高(均为P<0.05);与未复发组比,复发组患者血清中hs-CRP、NT-proBNP水平、miR-31、miR-27b相对表达水平较高(均为P<0.05),左心房内径较大(P<0.05)。持续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患者血清miR-31、miR-27b表达水平与左心房内径、hs-CRP、NT-proBNP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31、miR-27b联合诊断持续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AUC为0.915,敏感度为80.50%,特异度为95.90%。结论血清miR-31、miR-27b可能参与了持续房颤的发生,且与房颤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房颤射频消融预后的判断指标。

  • 标签: 持续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微小RNA-31 微小RNA-27b 预后
  • 简介:摘要新发难治癫痫持续状态是一种罕见且高病死率的特殊临床表现,约一半以上的患者无法明确病因。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不清楚,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近年研究发现机体炎及免疫性反应可能参与致病过程,并基于发病机制角度将其称为“炎-免疫介导的癫痫脑病”。也有研究尝试基于炎及免疫机制的治疗方法,部分取得满意疗效,但多基于小样本病例回顾,目前仍缺乏相关指南。文中就目前对新发难治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作一综述。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 诊断 治疗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三尖瓣发育不良(TVD)的产前超声心动图特征,提高TVD的产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及山西省儿童医院产前诊断的7例TVD胎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总结TVD胎儿期的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7例TVD胎儿中,6例合并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功能闭锁并不同程度的肺动脉瓣反流,1例合并肺动脉发育细。TVD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为:①心轴明显左偏,心胸比值明显增大,右心增大,其中右心房显著扩大(本畸形重要特征);②三尖瓣瓣环位置正常,各瓣叶附着点正常,部分三尖瓣瓣叶增厚并关闭不全;③易合并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功能闭锁或肺动脉瓣重度狭窄;④彩色多普勒显示三尖瓣大量反流,流速<350 cm/s(本畸形重要特征);⑤合并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功能闭锁时,彩色多普勒显示动脉导管血流逆灌入肺动脉,肺动脉瓣可见不同程度的肺动脉瓣反流。结论胎儿期TVD具有典型超声心动图特征,主要为三尖瓣大量反流及右心房显著扩大,合并肺动脉瓣功能闭锁时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对产前咨询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产前 三尖瓣发育不良 三尖瓣反流 肺动脉瓣闭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细节护理对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细节护理),各34例。比较两组不良情绪评分、舒适度评分、检查依从、检查耗时、不良反应、血流动力学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舒适度评分、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其检查耗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较检查前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检查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实施综合细节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 标签: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 综合性护理 细节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房应变对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舒张功能负荷试验反应的判断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64例进行平板运动负荷超声舒张功能评估的患者,以运动负荷前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14、运动后E/e′>14为舒张功能负荷试验反应阳性,运动后E/e′<14为反应阴性。比较两组间运动负荷试验一般资料、左室内径、左房容积指数、收缩及舒张功能,以及左房应变参数。选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负荷前超声指标绘制ROC曲线,判断其对舒张功能负荷试验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E/e′及左房应变各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舒张功能负荷试验反应阴性组的运动负荷前E/e′低于阳性组(8.20±1.27对10.32±1.33,P<0.01),而各左房应变指标高于阳性组[储备功能(33.7±5.7) %对(26.5±5.5)%,P<0.01;通道功能(16.8±4.0)%对(11.8±3.4)%,P<0.01;泵功能(16.9±5.7) %对(14.7±5.5)%,P<0.05]。左房应变储备功能、通道功能及E/e′对舒张功能负荷试验反应均具有判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P<0.01)、0.62(P=0.04)、0.71(P<0.01)。结论静息状态左房应变能够判断舒张功能负荷试验反应,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进行舒张功能评估。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负荷 舒张功能 左房应变
  • 简介:摘要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持续感染是沙眼衣原体在对自身有害环境下为逃避宿主的抗感染免疫而形成的一种可逆状态。目前研究表明,接受同样暴露条件,仅少部分人在感染沙眼衣原体后出现持续感染状态甚至严重并发症,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现从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持续感染的发生、发展与各种暴露因素之间存在何种关联进行分析,以了解造成沙眼衣原体持续感染的可能暴露因素,为防治提供依据。

  • 标签: 衣原体,沙眼 持续性感染 暴露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术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与批判思维现状,探讨批判思维与手术护士急救能力的相关。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21年9月1—5日选取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手术的15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手术护士急救能力测评问卷与批判思维能力问卷对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手术护士急救能力与批判思维的相关。此项研究共发放问卷158份,回收有效问卷152份,有效回收率为96.20%。结果152名手术护士急救能力总分为(109.25±6.39)分,批判思维能力总分为(312.36±12.94)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手术护士急救能力总分与批判思维能力总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救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有相关关系,对于手术护士而言,批判思维能力越高,急救水平越高。

  • 标签: 护士 手术室 急救 批判性思维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兔眼跨巩膜持续给药、静脉给药与结膜下注射治疗实验表皮葡萄球菌眼内炎的效果。方法纳入研究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质量2.0~2.5 kg,随机分成3组:静脉给药组、结膜下注药组及跨巩膜持续给药组,每组各10只。均在兔右眼接种0.1 mL 100 CFU表皮葡萄球菌后24 h开始进行治疗。静脉给药组每天静脉滴注20 mg去甲万古霉素,平均滴注持续时间1 h以上;结膜下注药组隔天一次结膜下注射浓度为20 mg/mL的去甲万古霉素0.3 mL;跨巩膜持续给药组每天以流速0.1 mL/h,浓度20 mg/mL在眼球筋膜囊下持续给药7 h。接种后每天行裂隙灯显微镜眼前段检查及眼底镜检查,并记录炎症评分。第8天处死动物摘除眼球,做石蜡包埋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三组症状炎症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93.53,P<0.001;F组别=4.07,P=0.028),跨巩膜持续给药组症状炎症峰值为(19.8±4.3)分与静脉给药组(24.3±4.08)分,结膜下注射组(24.3±6.77)分相比,炎症评分明显降低(t=4.81, 5.00; P=0.022, 0.018)。病理炎症评分比较,3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43, P<0.001),跨巩膜给药组较其它两组眼球各部位病理炎症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01)。结论跨巩膜持续给药方式治疗实验表皮葡萄球菌眼内炎较静脉给药及结膜下注药更有效。

  • 标签: 给药,持续,跨巩膜 给药,静脉 注药,球结膜下 眼内炎,表皮葡萄球菌性,实验性
  • 简介:摘要报道1例椎管内室管膜瘤转移至心脏的病例。患者男,65岁。入院后发现右心房占位性病变,以“黏液瘤”行肿块切除。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排列呈片状,可见管膜腔隙,肿瘤细胞立方形或多角形,细胞核卵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患者3年后再次入院,CT发现全身多处静脉内瘤栓及骨质多发转移。行髂骨穿刺活检见大量血管周围假菊形团。两次标本免疫组织化学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核旁点状阳性,N-MYC基因未见扩增。患者第二次入院穿刺确诊后行化疗1个周期,出院后4个月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既可发生在结构心脏病与遗传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也可见于心脏结构正常的人群。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影响不同,有的预后良好,有的可致明显心悸与黑矇,甚至心脏猝死。为了让基层医院的医生能更好地认识心律失常,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降低心律失常死亡率,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撰写了"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期望该共识基层版有助于促进我国基层医生规范化诊治心律失常。

  • 标签: 室性心律失常 共识 心脏性猝死 药物治疗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导管消融
  • 简介:摘要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近期对2016年《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发布了《2020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本文对专家共识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解读,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共识并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指南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性猝死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