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2 个结果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学亟待推进基础理论研究及知识生产,建构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对个人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的尝试,也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实例。个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开端、载体和归宿。个人思想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目标的直接客体,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自然个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人为个人”。要思想,既是人的内在动机又是内在机理。个人思想空间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真实场所,思想实践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需要注意的是,“人为个人”中的“人为”是个人之为与社会之为的协同,个人始终是社会中的个人。遵循个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统一规律开展积极的思想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充满情趣和富于意义的关键所在。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个人 思想空间 思想实践
  • 简介: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四个属性”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和特征所决定的,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价值。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发端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特殊使命,标注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本质属性”;时代性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指明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活力源泉”;原则性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高度组织性和严肃纪律性,明确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遵循”;战斗性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改造自身与改造世界的实践观点,契合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指向”。

  • 标签: 党内政治生活 党的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 政治生态
  • 简介:通过对马克思早期的文本分析不难发现,马克思思想与启蒙政治哲学的辩证关系不仅表现在对启蒙政治术语的运用上,更体现为对启蒙式的现代性政治的超越。从《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一方面沿着启蒙主义的道路猛烈抨击普鲁士的现实政治,另一方面则在“真理”的追求中体现出对启蒙的不满。马克思最初建构的唯物主义政治解放的愿景,不仅能够被归结为对黑格尔的国家和市民社会理论的纠正,更应该被理解为马克思政治哲学在历史唯物主义基质中的生成。

  • 标签: 政治哲学 伦理 马克思 真实
  • 简介:詹姆逊的意识形态叙事理论贯穿于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凸显出批评思想的重要方法。其理论来源主要包括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卢卡奇总体性思想、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布洛赫乌托邦哲学和阿尔都塞结构主义思想等。詹姆逊在'叙事'独特理解的基础上对之展开了深入分析,目的是揭示乌托邦化的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此需要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

  • 标签: 詹姆逊 意识形态叙事 文化政治学 批评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遵循。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 标签: 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建设 党内政治生活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增加了政治建设,并将其放在首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之灵魂,全方位把握其基本原则,即准确认识并处理好党内政治文化五个部分的本质特点,并从发挥党员干部的能动作用和全面释放法规制度的刚性力量两个方面明确其实现路径,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政治建设 政治文化 基本原则 实现路径 服务目标
  • 简介: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实施和推进这项工程必须遵循正确的指导原则。邓小平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作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必须兴利除弊,保持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有秩序地进行,党的领导是改革的根本立足点,是保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确保改革目标实现的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必须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正确地确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目标和步骤,高度重视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结合,不以搞运动的方法推行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勇于探索,审慎从事。重温邓小平的相关论述,对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政治体制改革 指导原则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历经60余年的发展,其教育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客观阐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对象性改造向主体性教育转变的历史过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性改造模式和主体性教育模式形成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辨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对象性改造向主体性教育转变的理论缘由,提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及对策,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 标签: 新中国 思想政治教育 对象性改造 主体性教育 模式转变
  • 简介:30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飞跃性发展,离不开我们不断增进的学科自觉。这种自觉表现在:学科的前辈们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科体系的不懈努力,学科对社会责任、政治责任的自觉担当,学者对学科理论体系的持续建构、对人才培养规律的积极探索。学科自觉的这些方面,应当贯穿到学科未来发展的每一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还应当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注入新的自觉,以新的自觉推动学科的新发展,开创学科的新未来。这种新自觉,尤其表现在自觉地植根生动实践、夯实基础理论、拓展宏观视野,自觉地走入历史深处、直面数据时代以及持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自性。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建设 学科自觉
  • 简介:<正>有些同志曾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丰富的,有过系统的论述,而经济思想则是比较贫乏的,即使有一些,也是可以包括在哲学思想之中的,因为毛泽东自己也谈过,“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难得分家。”在此,我想从如何正确理解“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难得分家”这一论点入手,谈谈对毛泽东的经济思想的认识。“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难得分家”,这是毛泽东在一九五九年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时,就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的关系而说的一段话。它表明了毛泽东的看法,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经济学说关系很密切,密切到难以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经济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 经济学说 经济理论
  • 简介: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转型和时代创新,整体而言是在'正道'上前行,但亦现未能'守正'之端倪: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存在着'唯现代化''去政治化''泛娱乐化''偏移植化'等偏向问题。管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偏向的症候,洞察其危害,剖析其成因,探讨守正之策,对促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发展,指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偏向 守正
  • 简介:好莱坞电影《疯狂动物城》展示了对乌托邦思考的不同维度,它将乌托邦作为一种实存形态加以叙述,而非如传统乌托邦叙事中那样将乌托邦设置为未来形态。通过这一实存叙事展示了对动物乌托邦世界三个致命敌人的思考:动物野蛮化、族群分裂、阶层固化。它们是动物乌托邦世界的三个致命的敌人,只有通过朱迪身上展示的信心、勇气和公众领域良好的引导才能有效地克服它们。动物城作为非自然存在的'编织物',本身就面临着自然界和非自然界的双重夹击,它体现为城邦之外的'午夜嚎叫花'和城邦之内的权力侵蚀,二者叠合在一起会'溶解'城邦这一伟大的'编织物'。由于自身的限制,'动物城'这一乌托邦不可能是完美、永恒的,其存在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乌托邦的意义在于对现实的超越,它将在尝试一切中获得永生。

  • 标签: 乌托邦 敌人 信心 勇气 引导
  • 简介:越南共产党是当今世界上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革新开放中,越南共产党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探索符合越南国情的政治建设举措,对党的性质和领导方式、执政方式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并促成二者的互动。越共的政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仍面临不少来自党内外、国内外的挑战。

  • 标签: 越南共产党 革新开放 政治建设
  • 简介:文章探究后现代女性主义如何在后马克思主义语境下,接受、借鉴和一定程度上超越阿伦特政治美学。文章运用性政治、美学、伦理等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以阿伦特政治美学的核心概念(判断、公共领域、行动、创生等)为主要分析对象,从'他者'哲学及'性别正义'视角切入,在政治与美学的互动阐释中探究后现代女性主义对阿伦特政治美学的接受。此外,以克里斯蒂瓦的'新女性主义'为例,从哲学、符号学视角探究后现代女性主义对阿伦特政治美学的继承与创新。文章旨在揭示阿伦特政治美学对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积极影响,帮助后现代女性主义者重新思考妇女解放、公民身份和革命之间的关系,最终展示作为新世纪女性的独特自我。这无疑对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艺理论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阿伦特 政治美学 后现代女性主义 克里斯蒂瓦
  • 简介:阿尔都塞认为,通过文本的理论配置功能,能够实现对社会空间的再叙述,再定义和再分类,从而将理论认识的立场和策略转化为一种阶级、政治、经济以及意识形态等权力和利益的分析,最终再造社会空间。而政治拓扑学空间就是通过理论配置的方式来表现一种新的社会结构(阶级、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阿尔都塞认为,无产阶级就是从这种社会结构中获得对自身的意识和关于资产阶级及其社会的认识,而这是无产阶级政治实践的必然前提与合法性基础,也是通达社会主义的必然之路。这二者共同构成阿尔都塞对马克思著作的解读方法,特别是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

  • 标签: 阿尔都塞理论配置 政治拓扑学空间 马基雅维利 《共产党宣言》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载体和方法是相互联系又有着不同内涵和边界的概念,它们同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形式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介'因素,共同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载体和方法也有着状态、特性和功能的不同,应强化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把三者统一于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载体 方法 关系
  • 简介: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的内容中,理论品质的丰富化和品质成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品质主要表现在:一是理论内涵的彻底性和意义诠释的普遍性、广泛性。理论内涵的彻底性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对人的关怀不断深化,理论对人们的正当需要予以全面关照和真切表达以及理论需要在相当程度上彰显某种价值或普遍性规则。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学 理论品质 成长 教育实践活动 学科创新 意义诠释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其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不能照搬照抄外国政治制度模式。

  • 标签: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 逻辑必然
  • 简介: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路线理论,为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尤其在当前执政形势严峻的现实下,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纯净党的执政队伍,改善党的执政作风更是起到了理论指导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党的群众路线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革命和建设 视域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