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代满族诗人白金以写工业见长,先后发表了、、等十余部诗歌集.他的诗歌早年受时代局限,较为直白.中、后期深入生活,诗歌风格发生变化,具有"溶个性于社会性"的特点,同时明晓达意,诵读上口.白金的诗歌创作,为当代满族诗坛的繁荣做出努力.

  • 标签: 门金 诗歌 评论
  • 简介:诗歌是属于未来的,是由一代代更年轻的写作者来完成的。90后诗歌越来越证实了一种宏大的整体性诗学研究的不可能。换言之,个体的写作和文本的新鲜碎片已然成为这一庞大写作群体的整体表征。在文学生产和传播媒介的近乎革命性巨变的语境之下,90后是空前的获利者。文学阅读视野的广度、交互性的便利程度、整体修辞能力的提升以及表达差异性自我的强烈诉求都似乎让我们即将看到“崭新”的诗歌风貌和精神景观。

  • 标签: 诗歌风貌 90后 江湖 文学生产 写作者 诗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视觉显示终端(VDT)引起受检者视觉疲劳的差异和对视觉健康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纳入30名受检者,男7名,女23名,年龄23(23,25)岁,等效球镜度(-3.86±2.71)D,受检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的顺序先后观看类纸护眼屏及电视屏幕的视频,所有受检者在相同环境相同视角下观看视频30 min,观看前后分别填写视疲劳量表,测量调节、集合、融合等视觉功能指标并记录瞬目次数。观看视频前后各观测指标数据的比较根据数据正态性选择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Friedman检验及Wilcon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结果:观看2种屏幕后所有受检者的瞬目频率增加,看近的单眼、双眼正相对调节能力提高。观看类纸屏及电视屏前受检者的瞬目频率分别为15.7(11.8,17.3)、16.9(13.1,19.4)次/min,观看2种屏幕后分别为18.9(12.7,20.1)、20.4(15.3,21.9)次/min,2种屏幕观看后都较观看前瞬目频率明显增加(Z=2.82,P=0.01;Z=-2.27,P=0.02),但2种屏幕间无差异;观看类纸屏后视疲劳量表评分较观看前明显降低(P=0.02)且明显低于观看电视屏后(χ2=5.57,P=0.01),而观看电视屏前后量表评分无显著变化;观看类纸屏后看近水平外隐斜度数较看屏幕前增长明显(F=2.87,P=0.049),且明显大于观看电视屏后(P=0.049);观看类纸屏后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AC/A)相较观看电视屏后更低(χ2=2.99,P=0.03),但观看2种屏幕前后无明显差异;观看2种屏幕后,受检者右眼、左眼及双眼的正相对调节能力(PRA)都较观看前增加(F=11.01、5.01、10.00,均P<0.05),同时观看类纸屏后的双眼PRA较观看电视屏更高(P=0.02)。观看类纸屏后近眼位负融像破裂点,远眼位正融像恢复点较看屏幕前均有增加(P=0.02、0.04),观看电视屏后各融像性功能参数无明显改变。结论:短时间、中等距离观看VDT可引起视疲劳感受及部分双眼视觉功能指标变化;不同类型的VDT可对人眼的视觉功能产生不同影响,观看电视屏比观看低蓝光、无频闪的类纸护眼屏可能更容易引起视疲劳。

  • 标签: 视觉显示终端 视觉功能 视疲劳 对比研究
  • 简介:摘 要:随着信息媒体时代的发展,市场规模及品类极其丰富的今天,艺术设计作品的 审美意识和展现方式都有了各种各样的变革和更新,人们的欣赏接受能力和状态也

  • 标签: 视觉减压 视觉符号 视觉流程 情感关联
  • 简介:摘要:新时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质量的需求开始逐步地提高,并向着思想上的需求逐渐延伸。视觉传达设计不仅可以将视觉信息传递给大家,还可以保持有趣、新颖的设计思想。要求设计者具备独特的奇思妙想,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受众带来心灵和视觉的双重体验,另外一方面是为了提升行业的应用性价值。因此,文章首先提出了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之后,根据当前的创新原则,针对性地制定出科学的创新路径。

  • 标签: 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思维模式 创新
  • 简介: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得以发展的重要源泉,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结合当前时代发展趋势融入创新思维,而这也成为设计人员终身的追求。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品牌模式创新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设计人员需深度掌握创新的基本原则,并从多个环节入手,运用各项视觉元素,实现视觉思维模式的品牌创新。

  • 标签: 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思维模式 创新
  • 简介:摘要:视觉传达是一种通过视觉来进行信息传递,便于人们更好的了解信息的基本内涵的思维模式和信息传递手段,视觉设计是视觉内容丰富的有效途径,也是将视觉传达艺术的表现力不断提高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和探究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问题,寻找有利于思维模式的创新渠道,以期为促进创新思维更好的运用,推动视觉传达设计实现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 标签: 视觉传达 创新 设计
  • 简介:摘要:UI界面可以作为用户与终端之间交换信息的媒介,通过用户与机器之间的信息、资源交互,实现对图片排布的可视化。人们可以通过日常使用的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界面的操作。随着移动设备逐渐普及,受众群体对于UI界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界面排布具有简洁化、功能化等优势,还提出了针对UI界面的美观性需求。如果在此种情况下,无法实现对UI界面的美观程度设计要求,那么会导致使用用户的数据大幅度下降。为了进一步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保证开发成果符合大众需求,本文将基于视觉传达角度,对移动端UI界面视觉设计方法展开研究,在保证页面整体布局优化的前提下,实现现代化技术在其中的集成与融入。

  • 标签: 视觉传达 移动端 UI界面视觉
  • 简介:《诗经》是中国题材的源头,其中亦不乏中国最早的送别,但由于历代经解的影响,《诗经》别诗经常被附会本事,强作他解。结合古今《诗经》笺解注译,考辨《击鼓》、《渭阳》等诗歌意旨,发现《击鼓》是一首征夫别妻之作,《渭阳》是赠物惜别之制,《崧高》、《烝民》、《韩奕》是祖饯仪式上的别,《有客》是最早的留别诗歌。还原这些诗歌送别的本来面貌,不难演绎出中国早期送别嬗变的特点。

  • 标签: 《诗经》 送别诗 诗旨
  • 简介:尼采不仅是对西方现代哲学有着巨大影响的伟大哲人。而且也是西方诗坛独具风格的卓越诗人。尼采的与哲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深深洋溢着哲理的美。透过,伟大的哲人让我们领略其内心的独白,触其灵魂的火花。而的形式则便于凝炼、准确、精辟地揭示尼采哲学的精髓。“超人”在尼采哲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尼采在诗歌《不嫉羡》中充分刻画了他心目中超人的具体形象:“他无视于你的群众是否向他歌颂!/他有遥视远方的犀利之眼/他并不注视你,他注视的是一颗一颗的星星!。”在这里,超人被置于神圣、孤寂、冷寞的地位,他追求着自身永恒的价值,而来自弱者的声音则永远被其踩在脚下。在诗歌《崇高的灵魂》中,尼采进一步解释了超人凌架于群众之上的理由:“他从高处不停地前进/所以,除了赞美/更让我们举起他/因为他来自上天!”在这里,尼采指出,超人之所以能凌架于群众之上,是因为超人的思想永远走在了群众的前头。尼采在诗歌《坠落》中还直言了超人的历史使命和支配作用:“他那明亮的辉光/将呈现在你黑暗的尽头。”从中,我们看到了全新的人——超人的形象,即超人是思想的先行者。诚如尼采所言:“‘超人’这个字是赋有很深刻的意义的,它是指某一类型的人,这种人与‘现代’人,‘善良’人,基督徒和其他虚无?

  • 标签: 尼采哲学 诗与哲学 西方现代哲学 诗歌 虚无主义者 历史使命
  • 简介:"在东晋分析"中古文学在东晋的历史命运","东晋"的阐释"东晋文学在中古的历史地位"。两晋之际,缘情派已往,赏意派方兴,浮竞心消沉,逍遥游盛行,体现在行文风格上,那便是"绮靡"风光不再,而代之以"忘言"的甚嚣尘上,因此""在东晋,重"理"而轻"文"。然而,若论"东晋"的,从文学的创作机制、阅读的趣味诉求与文学发展的实际进程而言,"赏意忘言"是"缘情绮靡"的必要补充与支撑。至于"赏意忘言"对后世文学发展的正面意义,便是陶渊明体与谢灵运体的问世。

  • 标签: 缘情绮靡 赏意忘言 抒情机制 阅读趣味
  • 简介:《邶风·燕燕》,齐鲁韩毛四家解释各异。本文从考证本事入手,继而以帛书就《燕燕》所发议论与之相对照,证明帛书所引为《鲁》《齐》之

  • 标签: < > < > < > < >
  • 简介:2009年10月12日晚,广州体育馆一片沸腾,“地头蛇”刘雯以4:3险胜同为孔门弟子的师姐郭跃,将“大众汽车2009年乒乓球女子世界杯”收入囊中,赢得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 标签: 广州体育馆 大众汽车 世界冠军 世界杯 乒乓球
  • 简介:火的夜晚你火焰一样的心,火一样的眼神火一样的名字无数个变形,在我的眼前飘摇让我开口歌颂造物主使冰一样的世界融化

  • 标签: 邱华栋 歌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这里介绍鲁迅一首佚和另一首译,两者都是讽刺。因为鲁迅诗文素以善讽著称,把这两首放在一起来谈,我想是合适的,又因为从来没有人专门研究过,现在提出来谈谈,也许有点特殊意义。

  • 标签: 佚诗 鲁迅 讽刺诗 译诗 诗文
  • 简介:<正>自从柏拉图将宇宙现象二分,认为诗人所模仿的是变动不居、没有永恒价值的外部世界的幻象,从而将诗人逐出理想国以后,无数诗人曾以为媒介思考和探索在生活中的功能和意义,本身成为诗歌的永恒主题之一。进入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运动,这一主题在美国最重要的现代诗人之一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Stevens1879—1955)的创作中得到最集中的表观。史蒂文斯的作品围绕着一个终极思考——现实与想像的关系,以及作为二者中介的诗人

  • 标签: 史蒂文斯 超级虚构 艺术想像力 感觉经验 现代主义 美国文学
  • 简介:纳博科夫用作画的方式书写小说,将小说视作绘画。这一书写特征可从三方面把握:一是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画家画作,它们帮助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二是作家常刻意将故事的讲述融入绘画的框架内,让小说的情节模仿画中的场景,达到“以入画”的效果。最后,纳博科夫视理想的创作与阅读为绘画,自觉地用五彩的文字进行着如画般的书写。画入入画、即画,生动地诠释了纳博科夫小说中“如画”的书写特征。

  • 标签: 纳博科夫 画入诗 诗入画 诗即画 “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