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77岁男性患者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前为预防感染予左氧氟沙星0.5 g静脉滴注。静脉滴注结束后3 h,患者躯干、臀部、四肢出现红斑伴瘙痒,2 d后出现发热,皮疹加重和大面积水疱;3 d后水疱破溃,尼氏征阳性。诊断: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考虑与左氧氟沙星有关。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和皮肤创面处理等对症治疗。15 d后,患者皮疹完全消退,创面基本愈合。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表皮坏死松解症,中毒性 输注,静脉内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呼吸系统疾病应用氨溴索氯化钠注射(国产)的效果展开研讨。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主体为80例本院在过去一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参附注射是我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融合发展的结晶,随着近些年对其作用机制的不断探索及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其适用范围不断拓展,尤其在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断得到肯定,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就参附注射的作用机制以及在危重症患者,特别是休克及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对将来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有所帮助。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重症 休克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运用依达拉奉所起到的干预效果进行深入探究。方法:以 2019.01-2020.01期间作为研究时段,选取我院于该期间段内所接纳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基于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 50例采用红花注射来进行治疗,观察组 50例则采用依达拉奉注射进行干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最终临床疗效进行数据的统计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变化均显著优于治疗前( P< 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变化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数据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 P< 0.05);同时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患者家属治疗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 P< 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依达拉奉注射对其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病症,提高整体疗效,临床运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依达拉奉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在恶性肿瘤癌性疼痛中使用复方苦参注射的影响和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30例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进行研究,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65例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复方苦参注射质量。治疗两个星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和治疗后疼痛情况。结果:对照组相对于观察组患者,经过两个星期的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低,但并发症出现几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说明P

  • 标签: 复方苦参注射液 柔性肿瘤癌性疼痛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急诊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 2017年 8月— 2019年 8月临床收治的脑梗塞患者 56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 28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对观察组采取丹红注射急诊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的时间和用药时间更短,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 96.43%,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 89.2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4.29%,观察组为 3.57%,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丹红注射急诊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急诊治疗 脑梗塞 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在急诊救治脑梗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12月 80例急诊救治脑梗塞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药物联合丹红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急诊救治脑梗塞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血脂指标;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诊救治脑梗塞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血脂指标相近,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血脂指标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丹红注射治疗急诊救治脑梗塞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血脂和改善神经功能,降低不良事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急诊救治脑梗塞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氨溴索注射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内收治的 50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参考患儿所行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其中 25 例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另外 25 例加用氨溴索注射治疗(观察组)。 结果: 观察组中 13 例患儿达到显效标准, 11 例患儿达到有效标准, 1 例患儿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0% ;对照组中 8 例患儿达到显效标准, 13 例患儿达到有效标准, 4 例患儿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总有效率为 84.00% 。观察组患儿的啰音消失时间为 4.02±1.01d ,明显小于对照组的 6.35±1.25d ,体温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也均小于对照组。 结论 : 支气管肺炎治疗期间常规需要给予抗病毒与抗感染治疗,而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注射能够辅助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患儿进一步感染的风险。

  • 标签: 氨溴索注射液 支气管肺炎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年 0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综合护理),各 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缓解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 97.5%,高于对照组的 8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7.5%,低于对照组的 17.5%,以上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开展积极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有助于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分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8例为临床观察对象,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段进行治疗,即采用利多卡因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相关心脏指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6.92%,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从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心脏指标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PR间期整体低于对照组患者,QT离散度度整体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观察组患者的整体心脏功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对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相比于以往采用利多卡因药物进行治疗的方式,药物具有更好的效果,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后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与药学进行探讨。方法:将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76 例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了观察组,对照组, 每 组各 38 例,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治疗的方案,观察组采取了 治疗方案,针对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效率、指标进行了相关的记录以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 要低,差异具统计意义( P < 0.05 ),并且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任何不良的反应。结论: 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效果非常好,并且用药安全系数较高。

  • 标签: 胺碘酮 快速性心律失常 安全性与药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归脾汤加减联合低老年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的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将从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中进行抽取,共计抽取70例参与本文研究,入院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并将其按照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对其采取西医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实验组,对其实施中西医联合治疗,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心房充盈情况、舒张期心室充盈情况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归脾汤 加减联合 胺碘酮 老年慢性心衰 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心梗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 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22例。总结对心功能评分、睡眠质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评分、睡眠质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急性心梗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突出,值得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梗 患者 抢救 效果 睡眠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 5月至 2020年 7月,共有 110例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在本院就诊治疗,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用治疗(对照组, n=55例)、美托洛尔 +联合治疗(观察组, n=55例),获取两组患者的用药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用药前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水平对比,不存在差异( P>0.05) ;两组用药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水平对优于用药前,观察组用药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水平对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用药后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两组用药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联合应用、美托洛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水平及心功能,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胺碘酮 美托洛尔 冠心病心律不齐 左心室射血分数 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 倍他乐急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 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 52 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时间为 2019 年 2 月 ~12 月。分组时采用数字奇偶数法,将 52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 26 例。对照组 26 例患者单独给予治疗,研究组 26 例患者则给予 + 倍他乐克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研究组疗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更高,组间数据差异较大( p < 0.05 )。 结论:对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 + 倍他乐克急诊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

  • 标签: 胺碘酮 倍他乐克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冠心病治疗中采用丹参Ⅱ A磺酸钠注射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2020年 5月在我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患者 100例进行观察研究,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 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丹参Ⅱ A磺酸钠注射对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情况及心绞痛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结论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进行对比,证明采用丹参Ⅱ A磺酸钠注射治疗冠心病有良好的疗效及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指标,缓解患者的症状,具有很高的临床学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 社区医院 冠心病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小剂量与盐酸普罗帕片治疗小儿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1 月 ~2020 年 4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68 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进行观察,采集随机抽签的方式对患儿分组,对照组使用盐酸普罗帕片治疗,观察组使用小剂量,对比两组的疗效。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 94.12% ( 32 例),高于对照组的 76.47% ( 26 例),组间差异显著, 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 T3 是( 1.22±0.34 ) ug/L , T4 是( 80.12±0.37 ) ug/L , TSH 是( 2.44±1.18 ) mIU/L ,较之对照组组间差异 P > 0.05 。 结论: 小剂量治疗小儿快速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且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物显著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剂量胺碘酮 盐酸普罗帕酮片 小儿快速性心律失常 临床效果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参麦注射联合 丹参注射 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 的 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医学样本勘验观察法 ,选取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1 月 以来 我院 收治 60 例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 ,等 分为 对照组和观察组 , 给予对照组丹参川芎嗪注射治疗;观察组应用参麦注射联合丹参注射治疗 , 临床观察两组 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 结果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疗效 优良率上数值对比分别为 96.67% ( 29 / 30 )和 70.00% ( 21/30 ),有统计学意义 ( X2=9.621 , P=0.012 , P<0.05 )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上差异显著 ,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 结论:参麦注射联合 丹参注射 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 的临床疗效 确切,且可显著改善患者 血液流变学 结果,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实施。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来对羟喜树碱注射药品中的有关物质与含量展开有效检测。方法:设定甲醇 -水为流动相,采用 Ultimate XB-C 18柱实施检测,设置值为 4.6×250mm, 5μm,检测波长设置为 370nm,流速数值是 1.0mL·min-1,柱温设定为 35℃,完成检测准备工作后,即可进行后续的检测。结果:检测有关物质的结果如下:杂质与羟喜树碱物质之间的分离度达到相应标准,喜树碱为主要杂质,其与羟喜树碱的实际线性范围检测在 0.2到 1.0μg·mL-1间,相关系数大于 0.9997,最低检测限 0.3ng与 0.2ng。含量检测的结果如下:在 4.0至 36.3μg·mL-1的范围中,羟喜树碱呈现出现象相关系数是 1.0000,针对 3个厂家提供的处方工艺,实施了高中低三种围绕浓度的回收率检测实验,检测结果均未超过 100%到 102.0%的范围, RSD数值高于 0.02%,低于 0.7%。结论:本次试验中使用的检测方法的准确率水平高,专属性相对较强,可帮助增强羟喜树碱注射药品质量控制工作的系统化,实现全面的药品质量控制需求。

  • 标签: HPLC 羟喜树碱 有关物质 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