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由于人类肝脏功能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对肝脏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变化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人类肝脏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其中肝细胞承担着肝脏几乎所有的主要功能,因此原代肝细胞被认为是开展相关研究的金标准体外模型,也是应用于临床肝细胞移植、构建生物人工肝系统的理想细胞类型。发展至今,人原代肝细胞已经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人原代肝细胞体外应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肝细胞 药代动力学 药物评价,临床前 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国民的生命健康。肝静脉癌栓(HVTT)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肝细胞癌合并HVTT的预后极差,国内外对其治疗的意见也未达成统一。目前,亚洲指南对于血管侵犯的患者,推荐多学科治疗。本文就目前临床上对肝细胞癌合并HVTT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静脉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发病率高、五年生存率低,中晚期HCC患者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手段匮乏。近年随着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的相继问世及在多种实体瘤治疗领域的应用,给中晚期HCC患者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和获益。伴随诊断随靶向药物的发展应运而生,其在优选特定靶向/免疫治疗药物的适用患者群体及改善治疗预后中的作用愈发凸显。现针对HCC靶向及免疫治疗相关的伴随诊断技术及应用予以述评,以期对HCC的临床精准诊疗有所启示。

  • 标签: 肝细胞癌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伴随诊断
  • 简介:[摘 要]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快且隐匿,死亡率高。文章阐释了国内外关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的研究现状,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 原发性肝细胞癌 影像学诊断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型肝细胞腺瘤(inflammatory hepatocellular adenoma,I-HCA)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9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28例I-HCA患者28个病灶的CEUS表现,观察其动脉期增强方式、达峰时增强的均匀性、包膜下增强血管影及病灶内部灌注缺损区的显示情况。将所有病灶分为最大径>5 cm组(9个)和最大径≤5 cm组(19个),并比较两组病灶CEUS表现的差异。结果28个I-HCA病灶在动脉期均表现为高增强,其中39.3%(11/28)呈整体增强,39.3%(11/28)呈向心性增强,21.4%(6/28)呈离心性增强,25.0%(7/28)的病灶呈不均匀增强,10.7%(3/28)的病灶内见灌注缺损区,64.3%(18/28)的病灶见包膜下增强血管影。最大径>5 cm组的病灶动脉期不均匀增强(P=0.020)和内部灌注缺损区(P=0.026)比例较高,但两组在增强方式、包膜下增强血管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及延迟期分别有42.9%(12/28)和57.1%(16/28)的病灶呈低增强。以CEUS"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高增强或等增强"为依据诊断良性病变,准确性为42.9%(12/28)。以CEUS"动脉期高增强、包膜下增强血管影、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高增强或等增强"中的任意一种征象为I-HCA的诊断依据,准确性提高至71.4%(20/28)。结论CEUS对炎症型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炎症型肝细胞腺瘤 增强方式 包膜下增强血管影
  • 简介:摘要阿司匹林作为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于消化道肿瘤有治疗和预防作用,肝细胞癌作为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寻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现综述阿司匹林对肝细胞癌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机制,以期为今后的相关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阿司匹林 肝细胞癌 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细胞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以突发颅内出血急性起病,术前诊断颅内转移瘤。于全麻下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细胞癌脑转移。术后复查MRI显示颅内多发转移瘤,辅以全脑放射治疗,出院1个后随访尚良好存活。结论肝细胞癌脑转移发病率低,临床少见。尽管其预后极差,但包括外科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肝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对于肝细胞癌脑转移应高度警惕。

  • 标签: 肝细胞癌 脑转移 临床特点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进展快且预后差,其发病机制异常复杂,涉及基因突变、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及表观遗传学改变等多个方面。自噬作为细胞应激时维持内环境稳定、促进细胞存活的基本生理现象,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在HCC中也不例外,自噬可通过上述分子机制参与HCC的发生发展。现就近年来自噬与HCC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自噬 癌,肝细胞 信号传导 表观基因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采用CT及MRI临床诊断的影像特征及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60例,采用CT增强和MRI扫描,对两种方法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CT病灶平扫检出率71.67%、动脉期检出率91.67%、门脉期检出率73.33%,延迟期检出率81.6%。MRI扫描T1WI检出率73.33%,T2WI检出率91.67%,动脉期检出率91.66%,门脉期检出率73.33%,延迟期检出率91.67%。结论肝细胞肝癌,螺旋CT及MRI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均较高,总体看来MRI诊断效果优于增强CT扫描,CT检查价格较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检查方式。

  • 标签: CT扫描 MRI扫描 肝细胞癌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敲减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OGT)对肝细胞脂肪合成的影响。方法建立L02正常肝细胞脂肪变模型,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OGT及O-连接糖基化(O-GlcNAc)表达。建立L02细胞OGT敲减细胞系,油酸诱导后检测其脂质形成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脂肪合成相关酶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Western blot显示L02细胞脂肪变后OGT及O-GlcNAc表达均升高(P < 0.05)。shOGT慢病毒感染L02细胞后,OGT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油红O染色显示, L02 shOGT细胞内脂质减少,qRT-PCR显示系列脂肪合成酶:乙酰辅酶A羟化酶、脂肪酸合成酶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蛋白水平与mRNA相对表达量一致。结论敲减OGT后可通过降低O-GlcNAc水平抑制肝细胞脂肪合成。

  • 标签: 脂肪肝,非酒精性 脂肪合成酶 O-连接的β-N-乙酰葡糖胺化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
  • 简介:临床上多与TACE联合应用治疗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但对于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治疗尚未见报道,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TAI)或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    虽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首选手术治疗

  • 标签: 伴门静脉 栓治疗 治疗进展
  • 简介:目的建立鲫鱼肝细胞彗星试验方法,检测重铬酸钾致鱼肝细胞DNA损伤作用。方法制备鲫鱼原代肝细胞悬液,以0.5,0.25和0.1mM重铬酸钾染毒细胞1.5h,彗星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结果重铬酸钾各浓度作用组细胞平均拖尾长度和拖尾细胞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且0.5和0.25mM作用组细胞平均拖尾长度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鲫鱼肝细胞彗星试验方法成功建立,重铬酸钾具有致鱼肝细胞DNA损伤作用。

  • 标签: 重铬酸钾 鲫鱼 肝细胞 彗星试验 DNA损伤
  • 简介:对比增强CT是临床评价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疗效的常规成像技术。近年来,随着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更新,超声检查在HCC诊断与疗效评估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且具有安全性高、操作便捷、费用低廉等优点。本文主要对超声技术在TACE治疗HCC疗效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细胞 超声检查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 简介:<正>浏览近期文献报道,目前在国外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研究,仍不失为影像界关注的“热点”课题。肝脏影像学新进展使小型肝细胞癌(smallHCC_s)的发现成为可能,而且随着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得以诊断的无症状病例数已有显著增加。有人曾评价了各种影像技术对直径小于3厘米的肝细胞癌的相对探测能力,超声的敏感度为55%

  • 标签: 肝细胞癌 影像研究 加权像 MR成像 肝肿瘤 造影剂
  • 简介:目的探讨在ConA诱导肝细胞损伤过程中的Fas抗原的表达情况以及CsA干预对其损伤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ConA(20mg·kg^-1)于BALB/c小鼠作为试验组;提前半小时予以CsA(25mg·kg^-1)后再按试验组处理作为CsA组。观察血清中ALT、AST含量动态变化及肝组织细胞Fas抗原表达。结果试验组血清中ALT、AST进行性升高,在12h时与对照组、CsA组比较均P<0.01。试验组有大量Fas抗原表达的肝细胞,且数量逐渐增多、信号逐步增强。对照组和CsA组血清中ALT、AST变化不大,肝细胞Fas抗原表达不明显。结论Fas配体-抗原系统介导了ConA所致肝损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激活是其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机理。

  • 标签: FAS抗原 CONA 肝细胞损伤 T淋巴细胞 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