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罗志田:《守先待后:史学在中国的地位及演变》(《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第1期)中国古人敬天而不曾尊崇一位绝对全能之神。在这样的世界里,历史和史学具有特出的文化地位。通过历史记载和叙述,史学说明韭论证着关于天道、人世,以及文化和政治认同等各项基本理念,也验证着君主统治的正当性。汉代独尊儒术后,史学的功能有所变化,但仍注重记录和传承,并越柬越带有守先待后的含义。历史撰述的体制化带柬相应的约束,为野史和传说留下了发展的空间。不间断的正史、相对随意的野史,以及伸缩灵动的民嗣传说,共同构成了今天的“历史知识”。这一切都因19世纪西方对中国的入侵而改变,不仅史学的社会地位摇摆不定,学校和公众所关注的历史内容也有很大的改变,出现了一些带有西方特色的中国历史言靛。

  • 标签: 史学 中国历史 文化地位 历史记载 政治认同 独尊儒术
  • 简介:陈其泰:《章学诚对"道"的探索及其时代意义》(《河北学刊》2012年第1期)《文史通义.原道》篇是章学诚历史哲学探索的代表作,他不作经院式探讨,而是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因而具有批判性和超前性的鲜明特色。他提出历史哲学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命题:其一,"道出自然","渐形渐著",存在不得不然的客观趋势。其二,应当区分推动形成万事万物的客观法则的"道"本身,和万事万物的具体形式;"言圣人体道可也,言圣人与道同体不可也";"学于众人,是为圣人"。其三,"道"与事功密切相连,六经不能穷尽"道",事变之出于后者,六经不能言,立言之士的责任是总结出新的"道"。诚如梁启超所言,章学诚的论述"实为乾嘉以后思想解放之源泉"。

  • 标签: 《文史通义.原道》 史学 《河北学刊》 历史哲学 章学诚 哲学探索
  • 简介:董欣洁:《中国的通史传统与世界史编纂》(《史学集刊》2009年第3期)中国的通史传统是指在长期、丰富的通史编纂实践中,中国历史学家逐渐形成的以通古今之变为核心的历史认识理论和通史编纂思想。通史传统是中国历史编纂学重要的理论遗产之一。

  • 标签: 《史学集刊》 编纂思想 历史学家 历史编纂学 认识理论 通史
  • 简介:朱维铮:《历史编纂学:过程与形态》;吴怀祺:《(周易〉与民族历史思维》;瞿林东:《中国古代史学家思想的几个特点——再论古代史学家与中国思想史》;陈其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朱政惠:《关于史学研究和海外中国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中国古代 民族问题 历史编纂学 中国思想史 中国学研究
  • 简介:在第一讲《概论》中(见本刊2001年第1期),我讲到,狭义地说,艺术史是关于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历史。广义地说,它是一种通过考察人类视觉创造遗迹而理解人类过去的人文学科。而这两种意义上的艺术史本身也合成了一个独特的知识宇宙。对于这个宇宙的探究便是艺术史学的任务。它旨在思考与批评艺术史研究中所出现的学术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目的与成果。

  • 标签: 艺术史 画论 绘画 艺术家 讲稿 独特
  • 简介:摘要:历史学科是基于对史料的考证和探索,不断揭露、理解真实的过去,进而发现历史的发展规律,为当下的发展提供借鉴。高中历史教师教学中可以从认识历史材料、区分史料真伪、提取有效信息以及树立实证精神四方面入手,将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 标签: 高中历史 史料实证 素养 收集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中古时代历史的研究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正经历一种突破性的进展,这种进展虽不像简帛文献的出土那样耸动学界的视听,但其意义却并不逊色,因为它为我们了解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层层面面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细节,使史家对这段重要历史时期的重构能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一走向多元,这正是现代史学所期望达到的境界。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史料分析 墓志 疏证 学分 中古时代
  • 简介:1986年,白寿彝先生所著《中国史学》(第一册)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至今已经过去整整三十年。重温此书《叙篇》关于中国史学研究的范围、任务、历史分期及其时代特点的论述,思考作者关于中国史学发展前景的观点,理解作者关于先秦时期史学面貌的叙述,有助于体会白寿彝先生对中国史学科的规划。在此基础上,观照这三十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路径,无论对未来的学科建设,还是对学者个人的发展,都会有所启发、有所助益。

  • 标签: 白寿彝 《中国史学史》(第一册) 三十年 继承 发展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1-19
  • 简介:传统史学的历史——个人、事件的时间,这固然反映了史学科学化程度的加深和史学家对历史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化,艺术的史学

  • 标签: 史学共性 史学艺术 艺术史学
  • 简介:班固的史学思想主要是:封建正统史观;天人感应神学观;人性“三品”说的唯心史观;历史变化的观点。班固的史学思想在我国史学上有一定的地位。首创纪传体断代史,开拓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严肃认真的写史态度,史学与文学浑然一体,使《汉书》在史传文学上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班固 《汉书》 史学
  • 简介:传统史学的历史——个人、事件的时间,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历史的认识进展到新的深度,即指史学自身目标的完成——史学美的展现

  • 标签: 史学共性 史学艺术 艺术史学
  • 简介:传统史学的历史——个人、事件的时间,艺术的史学,这固然反映了史学科学化程度的加深和史学家对历史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化

  • 标签: 史学共性 史学艺术 艺术史学
  • 简介:该文对构成"中国美术史"词汇的若干基本概念:中国、美术、美术史、作品等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并进而指出:由于这些概念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比较复杂,在指代意义上也多有变化。所以就不能用铁板一块的既有认知观念去加以理解,而必须以历史发展的动态眼光与原境视角去观察思考;并进而从美术史学科建构的角度去重新考量在新的学术发展背景与格局下,中国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叙述体例、研究视角与分析方法该如何进行必要的改革与调整。

  • 标签: 概念 中国 美术 美术史 作品 复杂性
  • 简介:被中国人称为“吉祥鸟”、“东方宝石”、“国宝”,陕西人民评为省鸟的朱鹩,自1981年在陕西省洋县重新找回七只野生种群之后,全国人民极为关注。二十多年来,洋县人民付出了艰辛,牺牲了眼前诸多利益,不惜代价进行拯救与保护,终于使其种群数量恢复到六百余只,而目野化放飞试验已经获得成功。朱鹩重新飞归大自然,在华夏的碧空中自由翱翔,已不再是遥远的期望了。

  • 标签: 史料 1981年 “国宝” 种群数量 人民 陕西省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中尉的美育事业一度出现勃兴之势,新中国第一本以“美育”命名的刊物《美育》也在这一时期出现。然而,由于出现了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 标签: 美育 20世纪80年代初 天地 史料 90年代 新中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88年底,《美育》杂志终刊,但却以《真善美》为后继刊物,双月刊。1989年初,《真善美》第一、二期合刊出版。在署名“《真善美》编辑部”的《(美育)更名(真善美)致读者、作者》一文中,编辑部阐述了更名的理由:“为了适应改革潮流,更迅速地切入生活,经过反复酝酿、论证和征求读者意见,《美育》决定改名《真善美》,以便更能显示刊物的独家特色和满足读者的要求。”又言:“改版后的《真善美》,

  • 标签: 真善美 美育 杂志 史料 读者意见 编辑部
  • 简介:秦统一中国后确立的集权制度,为我国古代统一王朝政权体制铺垫了基础,并随着不断演进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核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课标上看,这一部分主要应指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对中国社会文明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重点在于开创。因此,本人将重点定位于"中央集权"的概念及形成特点的认知;难点定位于这一制度影响深远的原因。我校是省级重点中学,

  • 标签: 课堂生成 史料展示 建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