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CGF联合移植材料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6年3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1例上颌后牙区量不足患者,采用CGF联合移植材料小颗粒骨粉(Geistlich(Bio-Oss)12枚种植体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在上颌窦内,使用胶原膜覆盖窗。并对患者术后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上颌窦底提升高度、结合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通过观察所有患者术后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及结合情况良好,上颌窦底提升高度5.6~8.9mm,平均7.6mm,12枚种植体在使用过程中,未出现松动脱落现象。结论针对上颌后牙区量不足患者,采取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使用CGF联合移植材料植,可以有效提升上颌窦底高度,使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及结合情况达到理想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CGF联合骨移植材料 上颌窦底提升术 同期种植
  • 简介:1概述骨科医师在面对大面积的髋臼或股骨近端缺损时,打压移植(IBG)是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髋臼端IBG包括用打压颗粒填充空洞缺损,继之插入骨水泥或非水泥髋臼假体。股骨端IBG主要是用颗粒逆行填充股骨缺损并造就一个类似的髓腔,这样水泥股骨柄就可以顺利打入。这一技术对于一些年轻病人显的更有吸收力,因为这样做能潜在恢复一定的储备。在全髋关节返修(RTHA)中,最常见的缺损的原因是无菌松动、颗粒介导的假体周围溶解、假体移位、

  • 标签: 全髋关节 骨移植 返修术 生物学表现 临床应用 假体周围骨溶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3D技术进行术前预构,采用上臂外侧皮瓣游离移植联合自体残留掌骨基底关节块带蒂移位修复累及掌指关节的手部复杂缺损、重建患手掌指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手外科收治7例手部复合组织缺损并累及掌指关节近端半关节缺损的病例,常规术前应用3D技术,在电脑上用3D软件模拟手术,并打印患手实体模型,根据掌骨基底关节面倒置移位后掌骨缺损大小,对拟用上臂皮瓣的量和形态进行预构。术中按拟定设计方案,利用残留掌骨基底关节面,带蒂转位至掌指关节缺损处,修复关节囊,重建掌指关节;同时切取上臂外侧皮瓣修复掌骨骨骼及手背软组织缺损。术后所有病例进行早期系统康复锻炼,定期观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1~4年,移植皮瓣存活良好,骨折一期愈合,患手伸屈活动功能及握力恢复满意,皮瓣痛、触觉恢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显示结果:优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5.7%。上臂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患者对患手的功能和外观非常满意,并返回到日常工作岗位。结论应用3D技术进行术前预构,利用上臂外侧皮瓣游离移植联合残留带蒂掌骨关节面移位可精准、同期重建掌指关节功能并修复骨骼皮肤缺损,患手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为外伤性累及掌指关节的复合组织缺损的手功能重建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打印,三维 外科皮瓣 掌指关节 骨移植 组织移植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跟骨髓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初次清创并负压封闭引流7~21d、二次手术皮瓣修复的方法治疗慢性跟骨髓炎伴溃疡或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结果经清创、负压封闭引流7~21d,创面肉芽新鲜,无脓性分泌物,移植皮瓣全部成活,骨髓炎无复发,足跟部外形良好,感觉恢复好,耐磨擦能力尚可,能够负重。结论采用初次清创并负压封闭引流、二次皮瓣移植的方法治疗慢性跟骨髓炎伴有溃疡或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疗效好。

  • 标签: 骨髓炎 负压封闭引流 皮肤移植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环孢素A对吻合血管异体移植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改变的影响,探讨移植物血管动态变化的规律。方法建立兔吻合血管异体移植修复股骨大段缺损的模型,动物分为实验组(术后应用环孢素A)及对照组(术后未应用环孢素A),在不同时段取出移植物血管制作组织学切片,观察血管壁形态和结构变化,研究VSMCs的表型改变。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供体血管都呈进行性狭窄,血管内膜逐渐增厚,但实验组血管壁增厚的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实验组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型标志蛋白仅一肌动蛋白呈递减性表达;对照组也表现出同样的规律,但衰减速度明显快于实验组。结论吻合血管异体移植移植物血管发生进行性狭窄;环孢素A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VSMCs表型的转变,延长移植物通血时间。

  • 标签: 骨移植 环孢素A 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带血管蒂腓骨皮瓣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胫骨慢性骨髓炎伴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72例胫骨慢性骨髓炎伴缺失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均36例;研究组治疗中应用带血管蒂腓骨皮瓣移植与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通过治疗后,研究组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的肢体功能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慢性骨髓炎伴缺失患者选用带血管蒂腓骨皮瓣移植与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胫骨慢性骨髓炎 骨缺失 骨皮瓣移植 负压封闭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应用单层型+双层型人工真皮复合移植和双层型人工真皮移植修复下肢大面积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34例(37个创面)下肢大面积外露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7例;年龄9~67岁[35.5(29,45)岁]。小腿及足踝部外露面积≥10 cm2(短径≥2 cm)。20例(21个创面)Ⅰ期采用双层型人工真皮移植(A组);14例(16个创面)Ⅰ期采用单层型+双层型人工真皮复合移植(B组)。两组Ⅱ期均移植自体刃厚皮片。观察Ⅱ期术后2周及2个月创面总愈合率,比较两组Ⅱ期术后2周及术后2个月创面愈合优良率、Ⅰ期与Ⅱ期手术间隔时间。应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评估Ⅱ期术后5~6个月时两组植皮区瘢痕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个月[5(2,7.5)个月]。Ⅱ期术后2周及2个月创面总愈合率分别为81%(30/37)及97%(36/37)。其中术后2周创面愈合优良率A组为76%(16/21),B组为88%(14/16);术后2个月创面愈合优良率A组为95%(20/21),B组为100%(16/16)(P均>0.05)。A组中4个创面需要再次移植人工真皮完成外露创面覆盖,B组均单次移植完成外露创面覆盖。A组中剔除4例经二次人工真皮移植的患者,Ⅰ期与Ⅱ期手术间隔时间为20(16,21)d,B组为21(21,23)d(P>0.05)。Ⅱ期术后5~6个月时A组VSS评分为(9.2±1.1)分,B组为(8.0±1.2)分(P<0.05)。分项评分中色泽A组为(2.5±0.5)分,B组为(2.0±0.6)分;柔软度A组为(2.2±0.7)分,B组为(1.6±0.5)分,B组均较A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应用人工真皮移植可有效修复下肢大面积外露创面,单层型+双层型人工真皮复合移植可避免大面积下肢骨外露创面修复时多次移植人工真皮,且Ⅰ期与Ⅱ期手术间隔时间无明显延长,术后植皮区瘢痕色泽和柔软度得到改善,提高了创面修复效率和质量。

  • 标签: 皮肤,人工 真皮 小腿损伤 足损伤 伤口愈合 骨外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搬移联合皮瓣移植治疗重度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4月至2020年3月,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手足外科应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搬移联合皮瓣移植修复重度糖尿病足7例,按糖尿病足Wagner分级:3级2例,其中右足跟、足底深部溃疡合并脓肿、感染1例,左足趾溃疡并趾骨感染1例;4级5例,其中左足趾近、末节坏疽2例,右足第2趾近、中、末节坏疽合并感染1例,左足第4趾近、中、末节坏疽并感染1例,左足第4趾末节坏疽1例;创面面积2.0 cm×2.0 cm~6.2 cm×10.0 cm。修复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例,应用跖背动脉皮瓣4例,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皮瓣2例,皮瓣面积2.0 cm×3.0 cm~8.0 cm×14.0 cm。术后采用门诊复诊、电话、微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足部创面愈合情况、足背皮肤温度、下肢麻痹情况、外固定支架针眼渗出情况及小腿皮肤血运,并按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进行足部功能评定。结果术后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8.2个月,足部溃疡全部愈合,5例患肢疼痛消失,2例患肢疼痛明显减轻。7例均足部麻痹明显减轻,小腿皮肤温度升高(1.81±0.56) ℃,足部溃疡无复发。按AOFAS足部功能评分,结果属优3例,良3例,可1例。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搬移联合皮瓣移植治疗重度糖尿病足临床效果较好,是治疗糖尿病足的一种方法选择。

  • 标签: 糖尿病足 Ilizarov技术 骨搬移 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汤联合经皮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骨折不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2例四肢创伤骨折后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分别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和中药汤联合经皮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膝关节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观察组的的两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药汤联合经皮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折不连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关键词四肢骨折;不连;中药;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术中图分类号R78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69-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移植治疗Riiedi-Allgowerm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Riiedi-Allgowerm型Pilon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移植治疗。术后随访,评定该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9~20个月。末次随访时按AOFA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7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62%。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移植是Rii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可靠的治疗方法,骨折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PILON骨折 RUedi-AllgowerⅢ型 切开复位内固定 同种异体骨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nterTan髓内钉联合股方肌蒂移植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其对血清B型尿钠肽(BNP)、纤维蛋白原(FIB)和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就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8例,均为股骨颈骨折。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InterTan髓内钉联合股方肌蒂移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BNP、FIB和P1NP水平。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观察组(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84.62%(33/39)、61.54%(24/3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278,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两组术后VAS评分逐渐降低,ADL评分逐渐升高。术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点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5.38%(6/39)、38.46%(15/39),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278,P<0.05)。术后24 h、48 h、72 h两组血清BNP、FIB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术后不同时点血清BNP和FIB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术后不同时点观察组血清BNP、FIB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均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血清P1NP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血清P1NP较术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血清P1NP水平组间比较及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nterTan髓内钉联合股方肌蒂移植治疗老年髋部骨折较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术中损伤也更大,但术后恢复情况更好,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可作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案供临床选择。

  • 标签: 髋部骨折 老年 InterTan髓内钉 骨瓣移植术 B型尿钠肽 纤维蛋白原 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治疗ARCOⅡB-ARCOⅢA期单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96例,按入选标准纳入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A)患者采用股骨头粗通道髓心减压,死刮除同种异体打压植术。观察组(B)患者采用股骨头粗通道髓心减压、死刮除同种异体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打压植术。其中A组男37髋,女11髋,年龄(34.96±6.27)岁,术前疼痛时间为7~12个月,平均疼痛时间9个月;B组男38髋,女10髋,年龄(35.09±5.55)岁,术前疼痛时间为7~13个月,平均疼痛时间9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A、B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患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9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60个月,平均42.6个月。末次随访时,A组和B组患者的患髋Harris评分较术前患髋Harri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71、-7.632,P<0.05)。末次随访时,B组患者的患髋Harris评分较A组患者患髋Harris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3,P<0.05)。前5例B组较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长,出血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0、-3.301,P<0.05)。术后康复时间B组患者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106,P<0.05)。术后股骨头塌陷发生率B组患者较A组患者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6,P<0.05)。无神经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能促进植愈合,缩短康复时间,患髋的功能恢复更好。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中出血相应增加。

  • 标签: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 髓心减压 打压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RN)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8月至2020年9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51例下颌ORN行游离腓骨瓣修复患者,其中男性109例,女性42例,年龄(54.1±10.1)岁(31~85岁)。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皮瓣存活率及术后功能等评价手术疗效。正态分布数据用“x¯±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用“M(QR)”表示,采用χ²检验进行差异分析。结果151例患者中,因鼻咽癌放疗造成的下颌ORN占79.5%(120/151);出现下颌ORN平均时间为放疗后5(6)年。受区吻合动脉以面动脉[57.2%(87/152)]和甲状腺上动脉[32.9%(50/152)]为主,二者皮瓣的坏死率[分别为10.3%(9/87)和10.0%(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9)。受区吻合静脉以颈外静脉[48.4%(135/279)]和面总静脉[26.5%(74/279)]为主;其中25例(16.6%)吻合1条静脉,126例(83.4%)吻合2条静脉,二者的皮瓣坏死率[分别为20.0%(5/25)和7.1%(9/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97例(64.2%)患者以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修复颌面软硬组织缺损;13例(8.6%)行数字化虚拟手术设计修复,其中5例同期种植牙修复。术后17例(11.3%)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3例(2.0%)出现上呼吸道梗阻。术后皮瓣成活率为90.1%(136/151),21例(13.9%)出现皮瓣血管危象,33例(21.9%)出现颌面部创口延期愈合。随访3~24个月,110例(76.9%)患者口腔内外无瘘口,118例(82.5%)患者术后开口度改善≥0.5 cm,135例(94.4%)患者疼痛得到缓解,97例(67.8%)患者可正常饮食或进食半流质、软食,137例(95.8%)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或基本满意。结论游离腓骨瓣是修复下颌ORN缺损的有效手段,术前血管评估有助于受区血管的选择,面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颈外静脉和面总静脉可作为主要受区血管。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修复利于口内外瘘口关闭,数字化技术可更精确恢复颌面部外形,并改善患者咬合及咀嚼功能,提高下颌ORN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骨坏死,放射性 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受区血管 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 数字化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带血运的髂骨瓣游离移植治疗前臂无菌性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了17例前臂无菌性不连的患者,其中尺骨8例,桡骨9例,均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植,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治疗。结果经过7-18月随访,17例骨折均得到愈合,其中1例患者出现术后髂部疼痛。结论吻合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不仅修复缺损,同时重建了移植块的血液循环,利于骨折愈合。

  • 标签: 游离骨移植 血管蒂髂骨瓣 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芯减压植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股骨头坏死患者20例(30髋),男13例,女7例,年龄21~68岁,平均44.3岁。病程2~26个月。激素长期服用史9例,长期饮酒史6例,创伤史3例,特发性2例。摄双髋关节正位、蛙式位X线片、MRI片进行确诊。根据ARCO骨坏死分期标准所有患者均为Ⅱ期,其中15髋行髓芯减压植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组,另15髋行髓芯减压植作为对照组。术后定期随访,采用Harri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经平均22个月随访,治疗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58.24上升到86.39分,术后评分明显较术前提高(P<0.05);对照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57.57分上升到75.39,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芯减压植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髓芯减压植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髓芯减压 植骨 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软骨镶嵌移植术与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接收7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为35例。对照组实施微骨折术,观察组实施软骨镶嵌移植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软骨镶嵌移植术与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均能够发挥一定效果,但软骨镶嵌移植术更能改善患者膝关节损伤情况。 

  • 标签: 骨软骨镶嵌移植术 微骨折术 膝关节软骨损伤 H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失功再移植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肾再移植的9例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结果再移植成功为7例,其中3例人/肾存活1年,1例3年,3例4年;另外2例由于在肾移植过程中出现排斥反应加速状况,故切除移植肾,造成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结论针对肾再移植患者,对其实施完善而又正确的护理干预,乃是其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肾移植 术后 失功 再移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膜与自体髂骨联合移植在牙槽嵴裂植中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单侧唇腭裂牙槽嵴裂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自体髂骨松骨质移植联合口腔修复膜,观察术后效果,并分别于术后7d、1个月、3个月与6个月行X线检查。结果正常愈合19例(82.6%),另4例(17.4%)术后7d近牙龈边缘局部存在小裂缝,但在之后1周愈合;术后3个月行X线片,患者牙间高度均达到I级或II级;阻萌牙均在2~3周内开始萌出,发育正常。结论口腔修复膜与自体髂骨联合移植在牙槽嵴裂植中,不仅操作简单方便,同时具有较高的成效率,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牙槽嵴裂 口腔修复膜 自体髂骨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皮瓣游离移植重建部分手指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2020年1月,应用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皮瓣游离转移重建手指复合组织缺损9例,术中切取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腕横纹皮瓣和桡骨远端瓣,皮瓣面积2.0 cm×4.0 cm~3.0 cm×6.5 cm,瓣长度1.5~2.5 cm。术后半年内每月于门诊随访,半年后通过微信随访。结果本组9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嵌合皮瓣均成活良好;瓣平均愈合时间1.7个月;重建手指长度平均2.4(1.8~3.0)cm;患指外观恢复良好;供区瘢痕轻微;术后6个月皮瓣TPD平均为6.6 (5.3~8.6) mm,末次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功能:优7例,良1例,中1例。结论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游离嵌合皮瓣,可同时重建手指软组织和缺损,恢复患指功能及长度,改善患指功能及外观,供区损伤较小,是手指指体重建的简便方法。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 嵌合骨皮瓣 指损伤 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