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该研究目的是探索人工智能ChatGPT辅助人体解剖混合教学模式。首先对目前ChatGPT应用于人体解剖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阐明传统教学和AI辅助教学结合的必要性。其次对融合ChatGPT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辨识与探讨,其中包括教学复杂性与学生适应性等。最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策略,构建一个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混合式教学框架,并开发与ChatGPT兼容的教学资源。该研究为人体解剖教学方法优化提供一个新视角,为今后创新教育模式打下基础。

  • 标签: ChatGPT 人体解剖学 混合式教学
  • 简介:摘要:人体解剖是所有学习医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入门基础课之一,它串联了各个章节的所有知识,与临床医学有紧密的关系,在医学学科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人体解剖的课程内容比较复杂,如果只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但学习起来枯燥,而且知识点很难理解,慢慢的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使人体解剖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引入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探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职业院校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 应用
  • 简介:目的应用数字技术模拟单髁术中定位过程找出国人股骨侧髓内定位杆的插入点,并进行尸体标本实验证实可行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性依据。方法成人股骨标本60根,来源于复旦大学医学院,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单髁置换术,数字组30根,对照组30根。数字组模拟单髁术中定位过程通过三维反求技术,找出股骨侧髓内定位杆的插入点,进行股骨侧定位截骨。对照组采用牛津微创置换(MP)操作手册推荐的方法找到插入点,即股骨钻孔位置必须在股骨前缘前方1cm处,且紧贴股骨髁间窝内壁内侧,进行股骨侧定位截骨。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股骨假体内外翻角(FCVA),胫骨假体后倾角(FCPSA)。测量统计数字组的插入点与股骨髁最高点水平线的距离来确定国人单髁置换中股骨侧髓内钉定位杆的插入点的理想位置。使用软件SPSS19.0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数字组和对照组术后的FCVA分别为(1.9±1.1)°和(2.5±1.4)°(t=-2.115,P〈0.05),FCPSA分别为(8.4±0.7)°和(6.8±2.0)°(t=4.414,P〈0.01),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数字组的FCVA及FCPSA更接近0°和10°,并且离散度小,更加精准。插入点的理想位置应在髁间窝最高点与髁间窝内侧缘中间距髁间窝水平线前方1.46cm左右的位置。结论应用数字化技术找出股骨髓内定位杆插入点进行膝关节单髁置换可以获得更为精确稳定的股骨假体力线。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简介:目的观察肘部尺神经的血液供应,设计带血供尺神经前置的手术方法。方法28侧防腐成人上肢标本,观察测量肘部尺神经血供来源和血管外径及血管长度的相关数据。4侧防腐成人上肢标本模拟临床,设计带伴行血管尺神经前置术。结果肘部尺神经血供有3个来源: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和尺倒返动脉后支。3条动脉从起始处至肱骨内上踝的距离分别是(15.2±0.9)cm,(4.8±0.6)cm和(4.7±1.1)cm。伴随尺神经行走的距离分别是(16±1.3)cm,(5.1±0.3)cm和(5.6±0.9)cm。结论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是完全可行的。

  • 标签: 尺神经 动脉 解剖
  • 简介:摘要步入21世纪以来,人们已经迎来了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种新的形式下,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是数量方面的需求,同时也需要医护人员高质量的服务。这就需要医护人员能够具备现代化的创新意识、科研精神,不断地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体解剖作为医学课程中的基础课,其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教师在人体解剖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护理技能为导向进行实验教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 标签: 护理技能 导向 人体解剖学 实验 教学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护理应用解剖微课资源库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实验组“传统教学 + 微课辅助教学”教学模式,与对照组“传统教学”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实验组 的实验成绩和期末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对微课辅助教学给予充分肯定,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护理应用解剖微课资源库有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解剖教学质量。

  • 标签: [ ] 护理应用 ,微课 ,解剖教学,资源库
  • 简介:摘要:中医院校是培养优质医学人才、传承中医文化的重要场所。在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中医院校的针灸推拿专业一直是高校的重点专业之一。为了保证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人体解剖”课程的教学探索及研究工作,才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专业知识、掌握并熟练运用专业技能。因此,为了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本文将对针灸推拿专业“人体解剖”课程教学中临床实践的渗透方法进行探索、研究。

  • 标签: 针灸推拿 人体解剖学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衡量临床医学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或衡量临床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的指标之一就是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学生是否能够把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过程中去。将哲学思维同医学理论有机结合,能够使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医学院的学生更好地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大有裨益。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过程中,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作为核心点,进而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和哲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 标签: 人体解剖学实验 教学 学习兴趣 哲学思维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3D打印端脑模型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入102名河源市卫生学校护理学专业学生,时间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行传统教学方式)与观察组(行3D打印模型、实物标本的自主观察学习)。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教学前,两组CTDI-CV评分、成绩测验评分无差异性(P>0.05);观察组寻找真相(54.19±1.78)分、开放思想(55.13±1.63)分、分析能力(56.52±1.51)分、系统化能力(56.69±1.66)分、批判思维的自信心(55.91±1.71)分、求知欲(56.24±1.82)分、认知成熟度(57.02±1.57)分、总分(396.71±17.27)分均高于对照组(46.92±2.75)分、(47.88±3.42)分、(47.86±3.36)分、(47.94±3.27)分、(48.17±3.32)分、(47.77±3.38)分、(47.35±3.24)分、(308.41±27.72)分(P<0.05)。观察组中央前沟(8.57±1.11)分、额中回(8.61±1.09)分、大脑纵裂(8.77±0.96)分、岛叶(8.91±0.73)分、角回(8.76±1.04)分、顶枕沟(8.88±0.84)分、胼胝体(8.73±0.85)分、钩(9.04±0.35)分、枕颞外侧回(8.94±0.44)分、中央旁小叶(8.96±0.72)分、总分(89.35±4.27)分均高于对照组(6.14±0.74)分、(6.21±0.67)分、(6.09±0.65)分、(6.57±0.58)分、(6.27±0.56)分、(6.44±0.83)分、(6.38±0.61)分、(7.01±0.11)分、(6.86±0.32)分、(6.39±0.59)分、(67.88±8.35)分(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98.04%高于对照组80.39%(P<0.05)。结论:3D打印端脑模型在该实验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端脑 人体解剖学 枕颞外侧回 大脑纵裂 胼胝体 角回 岛叶
  • 简介:目的探讨上牙槽后动脉(PSAA)与上颌窦底、牙槽嵴顶的位置关系,为上颌窦底提升术等临床口腔外科相关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2015年6-12月,对10%甲醛溶液固定的1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的PSAA进行解剖,观察PSAA的走行特点.分别以上颌窦底、牙槽嵴顶为参照面分为上颌窦底组、牙槽嵴顶组,以上颌第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第一前磨牙为标志点,分别测量PSAA与上颌窦底、牙槽嵴顶的距离.结果PSAA由上颌动脉进入翼腭窝前发出,沿上颌骨体颞下面下行,发出分支与上牙槽后神经伴行进入牙槽孔;继而在上颌体内或上颌窦黏膜外经过上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尖上方呈弓形向前上内走行,并发出分支止于上颌磨牙及前磨牙牙槽突颊侧牙根和黏膜.PSAA在上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处与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逐渐加大,分别为(15.57±0.53)mm、(16.07±0.30)mm、(18.96±0.43)mm、(21.27±0.61)mm,与上颌窦底的平均距离逐渐加大,分别为(6.68±0.26)mm、(7.26±0.34)mm、(8.54±0.45)mm、(9.81±0.4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PSAA在由上颌第二磨牙向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走行过程中,与上颌窦底和牙槽嵴顶的距离均在上颌第二磨牙处最短,与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距离逐渐加大,准确测量PSAA在不同标志点与上颌窦底、牙槽嵴顶间的距离,为临床口腔外科相关手术提供可靠的解剖依据,有助于减少术中PSAA的损伤.

  • 标签: 上牙槽后动脉 上颌窦 牙槽嵴 解剖学
  • 简介: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症伴咯血患者的供血动脉解剖分型及DSA表现。方法收集接受经导管动脉栓塞术的支气管扩张症伴咯血患者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结合胸部CT及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定其供血动脉,分析供血动脉的解剖分型及DSA表现。结果62例患者均在栓塞过程中接受DSA检查,21在栓塞治疗前接受增强CT检查。DSA示10例单纯支气管动脉供血;34例异常支气管动脉供血,其中主干型14例(支气管动脉增粗、纡曲扩张11例,支气管动脉瘤样扩张3例),网状型12例,多种动脉交通吻合型8例;18例非支气管源性动脉供血,其中肺动脉供血4例,肋间动脉供血12例,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形成吻合血管网者2例。结论支气管扩张症伴咯血与供血动脉的解剖异常有关,了解其解剖特点有利于临床开展介入治疗。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咯血 解剖学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动脉
  • 简介:目的寻求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足部组织游离移植再造拇、手指及关节功能的新方法,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足部跖底与跖背动脉系统进行显微解剖研究。设计并应用逆行游离、吻合跖底动脉的足部组织游离移植术治疗76例拇、手指及手部关节缺损患者,其中第二足趾移植58例,第二足趾复合组织移植4例,近侧趾间关节移植8例,Mu甲瓣移植6例。分析总结其疗效。结果第一跖底动脉解剖恒定,到第二足趾的分支粗于第一跖背动脉。75例患者全部成活,移植部位外观良好,功能明显改进,总成活率为98.7%。另1例行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术患者因顽固性动脉痉挛而改用锁骨下皮管包埋。结论应用逆行游离跖底动脉为蒂的足部组织游离移植术可以克服其它方法存在的血管解剖变异较大、操作复杂、费时等不足,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成功率。

  • 标签: 跖底动脉 跖背动脉 足趾移植 手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级、2020级口腔医学学生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3月-2021年04月,将2019级学生作为对照组和2020级学生作为观察组,分别给予线上教学模式和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的实验标本考试评分、课前小测评分、随堂小测评分和教学满意度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 结论 在系统解剖教学中引入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SPOC 混合式教学 系统解剖学
  • 简介:目的对比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和Magerl侧块螺钉固定技术神经根(前支和后支)损伤的潜在风险。方法应用经关节螺钉和Magerl侧块螺钉两种固定技术,固定C3-7节段,每种技术使用2具标本和20枚螺钉。使用直径为3.5mm、长度为20mm的螺钉进行过度穿透侧块腹侧皮质固定。仔细解剖颈部的前侧方,观察螺钉与脊神经前、后支的关系。结果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总体神经损伤比例(45%)明显低于Magerl侧块螺钉固定技术(9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关节螺钉和Magerl侧块螺钉固定技术引起的神经损伤均最多见于脊神经后支,分别为25%和45%。结论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神经根损伤的风险低于Magerl侧块螺钉固定技术。

  • 标签: 下颈椎 经关节螺钉 侧块螺钉 脊神经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 从临床医学生解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 3D打印与解剖教学相结合模式对提升医学生人体解剖学习的影响。方法 招募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5月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在校医学生 66名,分为 3D打印模型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组 33人。两组学员在年龄、性别、学习时长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传统教学组由教师主导,采取常规教学手段进行学习; 3D打印模型教学组结合基于人体影像学数据制作的三维重建文件以及 3D打印模型进行学习。结果 两组教学模式解剖理论考核成绩比较显示, 3D打印模型教学组学员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 P<0.001);两组教学模式学习兴趣及学习满意度调查显示, 3D打印模型教学组的学习兴趣( P<0.001)及学习满意度( P<0.001)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解剖教学能提高临床医学生学习效果,值得发展。

  • 标签: 3D打印 解剖学 教学 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3Dbody于课程《系统解剖》呼吸系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本校2019级本科开设《系统解剖》两个班级,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验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实验教学中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用3Dbody解剖软件。由同一实验教师完成实验教学后,应用笔试和解剖结构辨识测试来评估教学效果,用问卷调查来评价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主观感受。结果:实验学生考题回答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解剖结构的辨识准确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对呼吸系统解剖的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3Dbody可以提升本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值得在医学院校推广应用。

  • 标签: 3Dbody 系统解剖学 呼吸系统 实验教学
  • 简介:目的:通过观测骶骨侧位前上方“非安全区”的解剖数据,为经骶1(S1)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用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18具正常成人骶骨防腐标本。行骶骨“非安全区”测量:应用游标卡尺及直尺测量S1椎体中线前后径长度(D)、测量骶骨翼斜坡在S1椎体投影的长度(L);圆规找到S1椎体前缘在椎体与骶骨翼移形侧面的投影点,游标卡尺测量两点间距离(H)。以L为底,H为高,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S1椎体“非安全区”面积,并比较不同性别间的S1椎体“非安全区”面积。结果去除观测中变异较大的4具标本,余14具中,男(7例)、女(7例)S1椎体D分别为(27.68±0.90)mm和(26.30±2.38)mm,L分别为(23.62±2.62)mm、(22.05±1.25)mm,H分别为(17.70±0.98)mm、(16.40±1.03)mm。骶骨“非安全区”的面积分别为(209.10±30.99)mm2、(180.79±15.21)mm2,男、女骶骨“非安全区”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70,P〉0.05),且面积较恒定。结论S1椎体侧位前上方存在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的“非安全区”,且面积较恒定。避开“非安全区”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可有效减少螺钉误置的危险。

  • 标签: 解剖学依据 骶髂关节 安全区 螺钉固定 骶骨翼 椎体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