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饮食及运动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4月我科就诊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嘱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饮食及运动指导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血糖、妊娠结局情况。结果经饮食及运动干预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前0.5h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睡前血糖的控制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孕产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剖宫产、产后感染、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胎儿出现畸形、呼吸窘迫、窒息、早产以及死亡等情况的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饮食及运动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应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饮食及运动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量化运动量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BMI及腹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接受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量化运动指导,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BMI及腹围的影响。结果干预一年后,两组病人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腹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量化运动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BMI及腹围。

  • 标签: 糖尿病 量化运动 体质指数 腹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研究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运动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并进行相应的意义分析。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患者运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SFI、BASDAI、BASMI的测定结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护理模式后,试验组患者的BASFI、BASDAI、BASM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我院从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AS患者进行运动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治疗、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运动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持续肺康复训练对保持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后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6月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做为此次研究对象,借助于硬币分组的方法对此次研究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25例患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25例患者予以持续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训练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进行康复训练之前两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实验及Borg评分比较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不同的康复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实验及Borg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肺康复训练在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后运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持续肺康复训练 COPD 肺康复治疗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治疗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中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对其影响效果。方法在2013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100例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随机性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功能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障碍恢复情况。结果在治疗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促进技术 功能电刺激 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时间护理模式在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以及生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外伤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分段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实验组则接受时间护理模式干预,对比2组脑外伤患者护理后的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性。结果2组脑外伤患者经护理后的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接受时间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较好,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时间护理模式 脑外伤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康复中心治疗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42例,按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康复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还针对肩手综合征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病人护理前后Fugl-Meyer评分变化以及护理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SF-36量表各项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对促进病人整体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上肢运动功能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和观察组(分期康复护理),每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barthel(巴塞尔)指数及FMA(运动功能)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分期康复护理具有显著的效果,改善了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借鉴。

  • 标签: 分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 肢体运动 生活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健康教育联合有氧运动对大学生抑郁症的实际干预效果。方法以70例轻中度抑郁症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跑步、健身舞以及跳绳等有氧运动干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量表评分差异。干预后,对照组HAMD量表评分为(18.45±1.14)分,干预组HAMD量表评分为(13.98±2.5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健康教育联合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抑郁症症状,临床效果显著,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有氧运动 大学生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妊娠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再联合运动疗法,对比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测定、SAS和SDS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为(5.57±1.34)mmol/L、餐后2h血糖(6.18±1.42)mmol/L、SAS评分为(36.45±6.32)分、SDS评分为(35.62±7.84)分,以上4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不良情绪。

  • 标签: 心理护理 运动疗法 妊娠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隐匿性冠心病应用不同心电图法诊断的效果探讨。方法选取74例来我院进行冠心病诊断的患者进行研究,先对所有患者分别使用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法进行疾病诊断,之后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两种诊断方法检查疾病后心肌缺血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运动负荷心电图法诊断后心肌缺血检出率高,检测的特异性、灵敏性等指标均高于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数据对比后有着较大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匿性冠心病采用运动负荷心电图诊断价值高。

  • 标签: 冠心病 运动负荷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颅脑外伤术后并发癫痫患者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l5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术后并发癫痫的患者46名,平均分为对照组(n=23,不进行有氧运动)和观察组(n=23,进行3次/周的有氧运动)。在有氧运动干预前后使用心理疲溃感量表(MBI)和焦虑量表-14(FS-14)评估两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感中的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度持久的有氧运动能够缓解颅脑外伤术后并发癫痫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其焦虑状况。

  • 标签: 有氧运动 颅脑外伤 癫痫癫痫 心理压力 焦虑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死患者施以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对其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1月-2017年03月收治的5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数字奇偶法对脑梗死患者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对应的护理方法分别为常规康复护理以及分期康复护理;最终对两组脑梗塞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其生活质量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患者上下肢肌力评分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极为显著(P<0.05);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极为显著(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表现出的疾病恢复特点加以明确后,合理施以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此过程中做到循序渐进,最终对于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进行显著改善,有效体现出分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分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 肢体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胆碱能性荨麻疹为常见病,但并发过敏性休克临床少见,剧烈运动引发者更为少见,报道个案以期引起临床重视。方法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回顾分析个案病例。结果患者起病急,诱因明确,病史和临床表现符合剧烈运动引发胆碱能性荨麻疹并发过敏性休克诊断,抗过敏和抗休克治疗及时有效。结论本例患者由剧烈运动导致急性胆碱能性荨麻疹并发过敏性休克,临床少见,不可忽视。遇有剧烈运动及酷热、精神紧张、进食热饮或酒精饮料等诱因而引发的急性荨麻疹伴休克症状患者,应考虑到胆碱能性荨麻疹并发过敏性休克,要及时抗过敏抗休克治疗,以免延误救治时机。

  • 标签: 运动 胆碱能性荨麻疹 过敏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作用于老年脑血管出血患者中,对于改善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5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早期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上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加入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方法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脑出血 早期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2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银杏达莫与神经内科常规护理配合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开展中医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疗效、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ADD)评分及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相比于治疗前,均降低(P<0.05),ADL评分均升高(P<0.05);且组间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较之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HAMA、HAMD相比于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较之对照组(69.05%),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风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可改善其心理状态、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中风 中医康复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运动功能与胃肠激素和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时收治的36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45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同时将38例正常对照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其的胃固体排空功能进行检测,记录胃电节律,对所有人在空腹情况下血液中的胃动素、一氧化氮以及胃泌素的水平进行测定。然后使用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其心理因素进行评分。结果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固体排空时间相对缩短,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固体排空时间比较长。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电节律异常。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胃泌素以及一氧化氮的含量明显增加,血浆胃动素含量明显降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血清胃泌素以及血浆胃动素明显增加,一氧化氮显著降低。经过测试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存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观念、焦虑等不良情绪。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存在胃电节律异常、胃固体排空障碍,研究发现这两者之前存在一定的关联,一氧化氮、血液胃动素和胃泌素也发生了变化,心理方面均出现异常情况。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胃运动功能 胃肠激素 心理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系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办法;实验组实施系统康复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好,而且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显著,符合P<0.05的要求。结论采用系统康复治疗的办法对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实施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康复治疗 脑卒中恢复期 认知功能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药物加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人。参照组给予单纯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加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数据没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中西医结合药物加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药物治疗 运动疗法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在运能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70例,将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运动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运用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对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有显著帮助。

  • 标签: 康复护理干预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