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脏创伤的CT诊断影像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脾脏创伤CT检查影像表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T诊断脾脏外伤的敏感性接近95%,正确率可达91%。结论CT能准确地显示脾脏的创伤,因而CT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脾脏创伤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煤尘肺在螺旋CT上的征象,进一步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1回顾性分析已经确诊并分期的55例煤尘肺患者X线胸片与螺旋CT影像表现,并分别统计出其百分比值。2收集有关文献报道的胸部平片与CT诊断结果的综合分析3对比CT与X线设备相关因素。结果CT征象多样化,并发症的检出明显高于胸片。CT设备的普及率及检查费用降低更能实现煤尘肺的普查率,煤尘肺的诊断更精确,分期更标准。结论螺旋CT在煤尘肺的大小结节显示、分布、分区明显高于普通平片,对于煤尘肺的综合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尘肺的诊断标准建议应以CT征象为主、胸片征像为辅。

  • 标签: 煤尘肺 螺旋CT 诊断 尘肺的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客观了解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临床诊断中施以CT平扫技术、CT增强扫描技术的价值。方法此次抽选79例因腹部肿瘤而于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入院检查的确诊患者,均存在腹腔转移现象,以CT扫查技术的差异分组39例甲组施以CT平扫技术,40例乙组则施以CT增强扫描技术,并将病理结果视作诊断工作金标准,分别统计两组病例检出结果及其符合率。结果39例甲组病例符合率69.23%(27/39),40例乙组病例为95.00%(38/40),(P<0.05)。结论临床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时,通过展开CT增强扫描技术,可提升临床诊断工作符合率,推荐选用。

  • 标签: 临床诊断 腹部肿瘤 CT平扫技术 腹腔转移 CT增强扫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PET-CT、MRI、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病理确诊为鼻咽癌患者32例,对患者术前PET-CT、MRI、CT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对各种检查手段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进行评价,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MRI对鼻咽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1.25%,特异性为68.75%;CT的灵敏度为78.13%,特异性为62.50%;PET-CT的灵敏度为96.88%,特异性为56.25%。结论PET-CT对鼻咽癌的诊断灵敏度较高,优于MRI和CT检查,然特异性较低,不及MRI与CT检查,三种检查手段各具优缺点,联合应用可使诊断率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关注。

  • 标签: PET-CT MRI CT 鼻咽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及多层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意义。方法从2010年10月到2013年10月,于我院共有86例病患被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所有患者采用CT及多层螺旋CT检查进行诊断,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X线检查进行诊断,对比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CT及多层螺旋CT诊断率为74.42%,对照组用X线进行诊断的诊断率为37.21,观察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多层螺旋CT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更加精确,效果更好,而且能为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该方法值得临床上推荐应用。

  • 标签: CT 多层螺旋CT 诊断 支气管扩张 探讨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和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5例,分别采用CT(对照组)诊断和增强CT(观察组)诊断。结果观察组患者最小种植灶大小、种植灶的长度和宽度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CT诊断对比,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更具优势。

  • 标签: CT 腹部肿瘤 腹腔转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动--门脉分流在进行MSCT诊断的时候所呈现出的影像学的表现。方法选择2009年~2012年期间采用64排的螺旋MSCT进行检查的160例的患者的资料。通过对患者肝脏的扫描图像进行分析,进而讨论MSCT对于诊断患者的肝癌动--门脉分流所呈现的影像的表现。结果在就诊的160例肝癌动门脉分流的患者中,有100例是早期就进行了MSCT的诊断还有DSA的造影检查,另外的60例患者是属于在发病后较晚的时间才进了MSCT和DSA的诊断。诊断结果显示,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诊断DSA都比MSCT的诊出率要低。结论MSCT对于肝癌动--门脉分流的诊断是一种较为简便和明确的方式,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肝癌动--门脉分流 MS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疾病患者行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以提高磁共振成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云南省中医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120例进行乳腺磁共振增强患者。结果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一例出现身体不适及异常,检查成功率100%。结论熟练运用各阶段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乳腺MRI增强扫描中出现的不良后果,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 磁共振成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磁共振增强扫描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MRI(0.15T)对50例颅脑疾病(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肿瘤性病变40例,非肿瘤性病变10例)做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全部病例均注射了Gd-DTPA顺磁造影剂,通过增强前后MR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增强扫描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肿瘤性病变中明显强化占82.5%(33/40),轻度强化占7.5%(3/40),无强化占10%(4/40)。非肿瘤性病变中无一例明显强化,轻度强化占30%(3/10),无强化占70%(7/10)。经卡方检验,肿瘤性病变强化明显,与非肿瘤性病变者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磁共振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及肿瘤的定性诊断,有助于显示肿瘤病灶大小、形态和数目,有助于鉴别肿瘤有无术后复发或残留,是MRI检查颅脑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颅脑疾病 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肾结核患者均经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资料。结果肾髓质单发或多发囊腔23例(71.88%),常呈囊状低密度影并围绕肾盂似“花瓣”样排列;肾盏、肾盂、输尿管壁不规则增厚23例(71.88%),伴管腔狭窄或扩张;各种钙化16例(50.00%)。以及肾脏体积增大17例(53.13%)或缩小5例(15.63%).肾外形分叶伴积水20例(62.50%)及肾功减退17例(53.13%),以及自截肾1例(3.13%)。结论肾结核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像上具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对肾结核的诊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胸部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胸部外伤的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经CT检查发现胸部外伤患者中肋骨骨折44例,其中7例为单纯肋骨骨折,另37例为复合伤;胸骨及肋软骨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4例,锁骨骨折2例,合并胸椎或腰椎骨折4例;创伤性湿肺及肺挫伤21例,肺撕裂伤、肺血肿及肺气囊11例;血胸14例,气胸2例,血气胸4例,皮下及纵隔积气3例,支气管破裂2例,膈肌损伤1例,心包积血1例;合并肝破裂1例,脾破裂2例;合并颅脑损伤4例,合并四肢骨折7例,骨盆骨折1例。结论螺旋CT能及时、准确地对胸部外伤进行诊断,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是常规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胸部外伤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梗阻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胆道梗阻患者30例的CT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胆道梗阻CT定位明确,准确率高。肝门段梗阻4例,胰腺上段梗阻7例,胰腺段梗阻8例,壶腹段梗阻11例。结论CT通常可作为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检查,CT检查目的是①确定是否胆道梗阻。②了解梗阻的平面和范围。③分析梗阻的原因。

  • 标签: 胆道梗阻 CT表现 梗阻性黄疸
  • 简介:摘要CT机在日常的应用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和CT机内部构件磨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CT机出现运行故障,就会导致CT机的诊断功能不够理想,导致误诊或是漏诊的情况,不利于医院发展。故此,需要对CT机的基本维修方法展开分析,并进行总结,形成一套符合CT机的基本维修方法,为CT机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积极推动医院发展。

  • 标签: Ct机 故障 基本维修方法 总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特征,评价螺旋CT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的CT平扫、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表现。结果CT平扫中8例病灶呈稍低密度,5例为等密度,1例为稍高密度,1例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皮质期明显强化为14例,中度强化1例。强化为均匀或不均匀。肾实质期扫描肿瘤密度迅速减退,肾盂期的扫描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CT诊断为肾癌8例,诊断肾肿瘤4例,误诊为错构瘤、炎性假瘤、脓肿各1例。结论小肾癌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皮质期扫描应作为小肾癌CT常规扫描

  • 标签: 小肾癌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随着CT的发展,其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对外伤性神经系统疾病。CT是一种迅速、准确、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可确定病灶的部位,大小及其与颅内重要结构的相互关系。能多次反复地进行动态检查,以证实严重颅脑损伤后颅内病灶的发展情况,推断其预后并指导治疗,具有临床重要价值。

  • 标签: 颅脑损伤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卵巢肿瘤患者影像征象,以提高对该病CT、MR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及CT/MR图像特点。结果共计41个病灶,手术及病理证实体腔上皮来源滤泡囊肿3个,黄体囊肿1个,粘液性囊腺瘤2个,浆液性囊腺瘤5个,囊腺癌8个,卵巢癌术后复发4个,内膜样腺癌5个;性索间质来源硬化性间质瘤1例,卵泡膜细胞瘤3个,颗粒细胞瘤2个;生殖细胞来源囊性畸胎瘤2个,卵黄囊瘤1个;转移性Krukenberg瘤4个。结论卵巢肿瘤CT及MR表现有一定特征,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卵巢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肿瘤CT表现,良性1例,恶性5例,均行平扫与增强检查。结果CT对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周边特征等都能清楚显示。结论CT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病人的病史、年龄、部位有助于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是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诊断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CT及超声联合CT三者在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发现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共72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行64排螺旋CT及彩超检查,检查后行穿刺活检及病理学诊断。结果各影像学手段在检测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方面比较,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超声与CT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0,P=0.62>0.05);超声与超声+CT检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Z=-2.94,P=0.00<0.01);CT与超声+CT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P=0.03<0.05);超声+CT与病理学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4,P=0.10>0.05);从漏诊率方面,超声+CT检测明显优于超声与CT检测。结论超声+CT的联合运用可以显著提高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率,降低漏诊率。

  • 标签: 肾上腺占位性病变 超声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