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宫颈物理治疗后的孕妇与正常孕妇的产程的各项指标,了解物理治疗宫颈对产妇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3.1-2014.1宫颈物理治疗后我院分娩的孕妇24例,与未经治疗的同期待产孕妇128例,通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产程的差异了解宫颈物理治疗对阴道分娩的影响。结果宫颈物理治疗后对产妇的产程无显著影响,对于有宫颈物理治疗病史的孕妇应给与充分阴道试产的机会。

  • 标签: 宫颈糜烂 物理治疗 阴道分娩 产程
  • 简介:摘要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电、声、光、磁等物理因子,同时,人类的健康也离不开这些物理因子,但是,这些物理因子如果过强,反过来还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过强的物理因子会给人类的机体带来损伤,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死亡。在我国物理疗法历史比较悠久,在很久以前人们就用物理因子治疗方法来治疗疾病,将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促进康复,人工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 标签: 人工物理因子 人类健康 治疗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造血生长因子)治疗EP方案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EP方案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rHG-CSF治疗,统计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不同骨髓抑制等级患者WBC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为9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结论rHG-CSF治疗小细胞肺癌EP化疗后合并骨髓抑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剂对深II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试验组52例创面使用rhGM-CSF凝胶剂,对照组39例使用安慰剂。观察其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深II度创面愈合时间为(17.3±1.6)d,较对照组(21.6±1.4)d明显缩短(p<0.01)。试验组10、14、21、28d的平均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0.1%、59.8%、89.6%和99.8%,均高于对照组12.4%、40.9%、76.3%和95.3%(p<0.01)。未见与受试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rhGM-CSF凝胶剂能促进烧伤患者II度创面愈合,并且有一定的安全性。

  • 标签: 烧伤 创面愈合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联合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于心功能和血压正常的患者,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颈动脉窦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先按摩右侧,无效再按摩左侧,每次5~10秒,切勿同时按摩双侧),咽喉刺激诱导恶心、呕吐等可终止心动过速或影响房室传导。结果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联合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作用显著。讨论治疗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联合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107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分析患者语言功能。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等WAB评分升高(6.35±1.46vs5.03±1.21分,7.38±1.69vs6.17±1.56分,7.82±1.75vs6.34±1.66分,4.90±0.81vs3.94±0.73分),AQ评分升高(55.8±6.2vs47.6±5.5分),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促进语言功能恢复,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 语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groupprptein,HMGB1)在促使人肾系膜细胞(humanrenalmesangialcell,HRMCs)增殖及分泌纤维化相关因子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梯度的重组HMGB1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肾系膜细胞,以CCK-8测定人人肾系膜细胞增殖情况,以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纤维化相关因子TGF-β1的分泌量,以real-timePCR法测定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PNCA蛋白的表达。结果一定浓度的HMGB1可刺激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细胞内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PNCA基因表达增加,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浓度增高。结论HMGB1通过刺激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并分泌TGF-β1参与了肾脏纤维化过程。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1 人系膜细胞 纤维化 TGF-&beta 1 增殖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2月到2012年4月来我们盆底康复门诊,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5~26次的10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人作为观察对象,把疗效评定分为4类显效、有效、微效、无效。结果100例病人治疗5~26次的总有效(显效+有效)率为78%;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10~15次者疗效较好;盆底肌肉锻炼42天以上者疗效较好。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10~15次的疗效确切,加上盆底肌肉锻炼42天以上者疗效更好。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肌肉锻炼 生物反馈 电刺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病人行下肢手术时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210例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25名患者下肢手术时应用常规硬膜外穿刺麻醉的方式,85例高危病人下肢手术时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观察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的高危病患,麻醉效果优秀率显著高于应用常规硬膜外穿刺麻醉的患者(P<0.05);两种麻醉方式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硬膜外麻醉并发尿储留37例。结论针对高危并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采取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降低患者术中疼痛刺激及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mdash &mdash 坐骨神经阻滞 高危病人 下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肿瘤内科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肿瘤内科介入化疗患者12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照病情采取化疗方案同时使用安慰剂,研究组采取治疗化疗的同时使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聚落刺激因子。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白细胞减少率、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聚落刺激因子治疗肿瘤化疗常见白细胞和骨髓抑制,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细胞抑制率。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聚落刺激因子 肿瘤 化疗并发症
  • 简介:摘要脑出血患者易出现体温异常,多为中枢性高热,是由于脑出血引起下丘脑综合征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为非感染性高热,多无寒颤,抗生素治疗效果差,体温在发病早期可骤然升高达39℃,多为稽留热,且皮肤干燥无汗,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物理降温则效果较好,现综述如下

  • 标签: 脑出血 中枢性高热 物理降温
  • 简介:摘要物理学对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物理上的新发现或新技术,为医疗实践和医学研究提供了更方便、更精密和更先进的仪器和诊疗方法。

  • 标签: 超生成像 X 射线影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抗感染及促造血的作用。方法将76例CAA患儿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rhG-CSF治疗。结果研究组AN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WBC(外周白细胞)、Plt(血小板)、Hb(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个数、粒系增生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感染发生率及感染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CAA患者,科学、规律、尽早的采用rhG-CSF治疗可以有效提高ANC数量,降低感染发生率,促使造血功能恢复。

  • 标签: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儿童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抗感染 促造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雾化吸入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50例接受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应用常规漱口液含漱即5%利多卡因、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B122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每1-2小时漱口一次,观察组25例应用常规漱口液含漱,并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雾化吸入,即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ug加入生理盐水100ml放置冰箱冷藏室备用,每天3次每次10ml雾化吸入,比较两组口腔黏膜炎的反应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7)。黏膜反应情况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雾化吸入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口腔黏膜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口腔黏膜炎 疗效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鲜胚移植与冻胚移植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入进行体外受精的OHSS高危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进行鲜胚移植的患者共计69例为鲜胚移植组,进行冻胚移植的共计74例患者为冻胚移植组,对比两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中、重度OHSS患者的临床体外受精中选用鲜胚移植与冻胚移植,妊娠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两者妊娠率基本一致,在鲜胚移植过程中如患者存在OHSS高风险,可选用冻胚移植其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鲜胚移植 冻胚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刺激脑瘫鼠运动区头皮投影对脑瘫鼠脑内微环境及MAP-2表达影响。方法制备脑瘫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分别在7d、14d、28d时间段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变大脑皮质MAP-2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在同时间段与正常组比较,MAP-2阳性表达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同时间段与阳性对照组比较MAP-2阳性表达更佳,荧光的亮度明显,条理清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同组间28d与7dMAP-2阳性表达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电针刺激脑瘫鼠运动区头皮投影,可改善脑瘫鼠缺血缺氧损害后的脑内微环境,促进MAP-2的表达,从而加快了神经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的生物学行为的修复过程。

  • 标签: 脑瘫 微环境 电针 MAP-2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益骨汤联合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鲑鱼降钙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益骨汤联合TEAS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分别为(4.215±0.759)、(2.175±0.82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说,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采用益骨汤联合TEAS进行临床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况,还能改善骨密度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益骨汤 TEAS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配合Kegel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力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13年12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300例,采用法国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FHENIX,U4,观察治疗前后肌力及肌电值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肌力恢复较快,49%患者肌电值有所增加,对比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配合Kegel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力康复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配合Kegel训练 产后肌力康复 肌电值提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在神经定位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4月—2018年3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神经定位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观察组在上述麻醉基础上实施右美托咪定滴鼻,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各时段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情况、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入手术室时两组患者MAP、HR、SpO2、Ramsay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切皮时、手术进行20min时观察组MAP、HR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但SpO2组间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镇痛不全、呼吸抑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定位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中,右美托咪定滴鼻应用效果理想,可缓解患者麻醉不适感,止痛效果理想,并可确保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性较高,推荐推广。

  • 标签: 神经定位刺激器 臂丛阻滞麻醉 右美托咪定 滴鼻 血流动力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