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3

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冯凤英宋睿

冯凤英宋睿(昆山市妇幼保健所215300)

【摘要】目的:了解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2月到2012年4月来我们盆底康复门诊,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5~26次的10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人作为观察对象,把疗效评定分为4类:显效、有效、微效、无效。结果:100例病人治疗5~26次的总有效(显效+有效)率为78%;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10~15次者疗效较好;盆底肌肉锻炼42天以上者疗效较好。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10~15次的疗效确切,加上盆底肌肉锻炼42天以上者疗效更好。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9-0012-02

我国已婚已育的女性,45%都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绝大多数妇女对盆底肌肉功能认识不足,认为影响不大,即便有些不适,也羞于启齿,隐私部位,不便过多的让医生检查,加上医务人员的宣传不够,经济条件的限制等,使得很多病痛缠身的妇女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1]。我们采用法国杉山公司PHENIX生物反馈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本文通过对2010年12月到2012年4月来我们盆底康复门诊治疗的10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人的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以了解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观察对象2010年12月到2012年4月来我们盆底康复门诊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人共121例,其中6例病人还在治疗中,15例病人治疗1~4次,我们选择治疗5~26次的100例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年龄22~65岁,平均31.21±3.20岁。

1.2入选标准产后42天门诊、妇科门诊询问病史时,发现病人有尿失禁,大便异常(便秘、排便不畅感、无力排便),性生活不满意、性生活疼痛,阴道内异物感、小腹下垂感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症状;妇科检查时,发现有阴道壁膨出,阴道松弛,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体征。均无阴道电极使用禁忌证。

1.3诊断标准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以丰有吉、沈铿主编的《妇产科学》为准[2]。急迫(膀胱不稳定)性尿失禁以病人尿急时尿失禁,夜尿次数≥2次为准。混合性尿失禁以兼有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两者症状为准。性生活功能障碍以病人主观感觉性生活不满意或疼痛为准。便秘以大便≥2天1次为准。阴道松弛度测试以检查者手指为测量标准:可轻松进入二指并略有余地为轻度松弛;可轻松进入三指并略有余地为中度松弛;可轻松进入四指并略有余地为重度松弛。

1.4盆底肌肉肌力测试方法

1.4.1手测方法以《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为标准[3]。初试在产后42天检查时常规进行、妇科门诊发现症状或体征时进行,初试结果为0~3级,平均1.68±0.36级。

1.4.2肌电图(EMG)测试方法把肌电位探头放进患者阴道内,另一端连接于生物反馈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仪上,患者在生物反馈模块(黄色模块)指导下收缩盆底肌肉,初试在手测盆底肌力0~75天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前进行,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1~6秒分别为1~6级(初试结果为1~4级,平均2.09±0.20级),并测等位收缩肌电位(初试结果为1~8uv,平均2.86±0.33uv);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1~5次分别为1~5级(初试结果为1~5级,平均2.80±0.23级),并测等张收缩肌电位(初试结果为1~9uv,平均2.72±0.35uv)。

1.5治疗方法

1.5.1盆底肌肉锻练(又称为Kegel运动)盆底运动可将长收缩与短收缩结合起来,锻练慢收缩与快收缩的肌肉纤维。长收缩的方法为做缩紧提肛肌的动作,每次收紧不少于3秒,然后放松[4];短收缩的方法为做缩紧提肛肌的动作,每次收紧到最强力,立即放松。从手测盆底肌力当天开始,长收缩与短收缩相加从开始每天做10次也可,循序渐进到每天做300次以上也可,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宜。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进行,取站立位、仰卧和坐位等任何体位酌情锻练,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当天少做一些。

1.5.2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方案及选用原则孕期尿失禁伴产后轻中度阴道松弛者选用产后阴道松弛(BBe)1-3个方案加产后(BB)1-5个方案;混合性尿失禁伴(或不伴)性功能障碍、轻中度阴道壁膨出、Ⅰ度子宫脱垂者选用混合性尿失禁(CC)1-30个方案;急迫性尿失禁伴(或不伴)轻中度阴道壁膨出者选用膀胱不稳定性尿失禁(DD)1-15个方案;压力性尿失禁伴(或不伴)轻中度阴道壁膨出者选用压力性尿失禁(EE)1-15个方案;性功能障碍者选用性功能障碍(FF)1-15个方案;轻中度阴道壁膨出伴(或不伴)Ⅰ度子宫脱垂者选用脏器脱垂(GG)1-15个方案;轻中度阴道壁膨出伴大便异常者选用便秘(VV)1个方案加脏器脱垂(GG)1-15个方案。

1.5.3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方法应用治疗仪在盆底肌肉肌力初试后,根据病人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治疗刺激电流强度由0mA开始,逐渐增加到最大强度16~60mA(以患者有刺激感觉,但无疼痛为准),频率4~85Hz,波宽100~700us,治疗时间每次时间15~30min,每周1~2次,从方案1开始,依次治疗。

1.6疗效评定(在末次治疗结束时进行)标准显效:病人的症状、体征均消失;手测盆底肌力增加≥1级;EMG盆底肌力测试Ⅰ类肌纤维或Ⅱ类肌纤维肌力增加≥1级或肌电位增加≥1uv。有效:病人的症状、体征均减轻,或症状消失、体征无变化;手测盆底肌力增加≥1级;EMG盆底肌力测试Ⅰ类肌纤维或Ⅱ类肌纤维肌力增加≥1级或肌电位增加≥1uv。微效:病人的症状减轻;体征无变化;手测盆底肌力增加≤1级;EMG盆底肌力测试Ⅰ类肌纤维或Ⅱ类肌纤维肌力增加≤1级或肌电位增加≤1uv。无效:病人的症状、体征均无变化;手测盆底肌力增加≤1级;EMG盆底肌力测试Ⅰ类肌纤维或Ⅱ类肌纤维肌力增加≤1级或肌电位增加≤1uv。

1.7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采用JMTJFX.14简明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各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方案间疗效的比较100例病人治疗5~26次的总有效率为78%。各治疗方案总有效率(63.16~100%)间的比较均P>0.05,无意义。治疗时无体征者共22例,其中(显效+有效)者21例;有体征者共78例,其中(显效+有效)者57例,两者间比较x2=5.01,P<0.05,有显著意义,治疗时无体征者疗效较好。见表1。

表1各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方案间疗效的比较

2.2不同的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次数间疗效的比较治疗5~9次与10~15次间比较x2=14.29,P<0.01,有极显著意义;其余各组间比较均P>0.05,无意义。治疗10~15次的疗效较好。见表2。

表2不同的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次数间疗效的比较

2.3不同的盆底肌肉锻练天数间疗效的比较从手测盆底肌力开始到末次治疗结束为止,盆底肌肉锻练≥42天者82例,其中(显效+有效)者68例;盆底肌肉锻练≤41天者18例,其中(显效+有效)者10例,两者间比较x2=6.44,P<0.05,有显著意义,盆底肌肉锻练≥42天者疗效较好。

2.4不同的年龄间疗效的比较年龄≤39岁者91例,其中(显效+有效)者82例;年龄≥40者9例,其中(显效+有效)者6例,两者间比较x2=4.26,P<0.05,有显著意义,年龄≤39岁者疗效较好。

2.5治疗开始距末次分娩日期的长短间疗效的比较治疗开始距末次分娩日期<1年者81例,其中(显效+有效)者67例;治疗开始距末次分娩日期≥1年者19例,其中(显效+有效)者11例,两者间比较x2=5.53,P<0.05,有显著意义,治疗开始距末次分娩日期<1年者疗效较好。

3讨论

3.1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各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观察PHENIX生物反馈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仪配套专为每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设计一组相应的程序化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模式(1-30个方案)。生物反馈是指采用声音或视觉信号来反馈提示盆底肌肉的活动状态,从而协助患者正确而有意识地进行以收缩提肛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训炼。电刺激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唤醒本体感受器;(2)使肌肉被动锻炼;(3)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缴;(4)镇痛;(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3]。本资料中,疗效最好者分别为:治疗1次后大便异常症状消失;治疗3次后性生活疼痛症状消失;治疗4次后性生活不满意症状消失;治疗5次后尿失禁症状消失;治疗6次后小腹下垂感症状消失;治疗7次后阴道内异物感症状消失;治疗7次后阴道松弛体征消失;治疗8次后阴道壁膨出体征消失;治疗15次后子宫脱垂体征消失。100例病人治疗5~26次的总有效率为78%,各治疗方案总有效率(63.16~100%)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时无体征者、治疗10~15次者、年龄≤39岁者、治疗开始距末次分娩日期<1年者疗效均较好。综上所述,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方案设计合理、疗效确切。

3.2盆底肌肉锻炼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观察盆底肌肉锻炼是患者通过自主、反复地收缩和舒张盆底肌肉群,增强支持尿道、膀胱、子宫和直肠的盆底肌肉张力、增加尿道阻力、恢复松弛的盆底肌,达到预防和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和生殖器官脱垂的目的[5]。产后开始盆底肌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盆底肌功能的恢复,进而能有效促进产后女性性功能的恢复,而且开始锻炼的时间越早,恢复效果越好[6]。压力性尿失禁病人通过6周的盆底肌肉锻炼,30~40%的病人会有不同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本资料中,盆底肌肉锻练≥42天者疗效较好,配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各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更好。

3.322例效差(微效+无效)病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本资料中,1例急迫性尿失禁伴轻度阴道前壁膨出病人的年龄65岁,曾阴道分娩7次;2例混合性尿失禁伴中度阴道前壁膨出、Ⅰ度子宫脱垂病人的年龄分别为38岁、57岁,治疗开始距末次分娩日期分别为15年、34年,效差的原因可能为移位多年的脏器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有关,宜手术治疗。其余19例病人治疗5~11次,可能与治疗次数太少有关,尤其是5例混合性尿失禁伴中度阴道前壁膨出的病人,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有30个(可治疗30次),如能治疗20次以上,或在3月后作第二疗程的治疗可望见效,因为盆底肌-电刺激治疗的主要不足之处是治疗周期长、见效慢。

参考文献

[1]卢玲.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疗效的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杂志,2010,7(14):49.

[2]丰有吉沈铿主编.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88~394.

[3]麦秀莲,曹丽,龙丽珊.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J].海南医学杂志,2010,21(21):44~45.

[4]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48.

[5]邱海凡,张小芬.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后尿失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8(24):11.

[6]覃媛,黄丽梅,陈淑瑜,胡冰,黄宝良.盆底肌功能锻练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