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除个别报告外,国内外绝大多数作者(包括本文作者)均常规采用正极在上、负极在下的沿脊柱长轴的纵向刺激法(以下称“纵向正置法”),即他们相信包括脊髓在内的下行传导应是阴极兴奋(Pfluger极性法则,1859)。鉴于学术会议上对此曾有争论,本文专门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 标签: 脊髓电刺激 河南省人民医院 极兴奋 极性法 超强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仿生物理技术联合穴位电刺激治疗子宫脱垂效果。方法对确诊为子宫脱垂POP-Q分度Ⅰ的26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30例,甲组采取盆底仿生物理技术加穴位电刺激治疗,乙组进行盆底仿生物理康复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及POP-Q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组明显优于乙组。结论盆底仿生物理技术加穴位电刺激治疗可全面改善盆底功能,对子宫脱垂的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仿生物理技术 穴位 电刺激 子宫脱垂
  • 简介:习惯上尿路刺激症状是指尿频、尿急、尿痛和尿意不尽的感觉,通常是合并存在的。尿急是指一有尿意即要排尿,常出现尿失禁。尿频是指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痛是指排尿时产生疼痛或烧灼感。这些症状是膀胱、尿道和前列腺区炎症的特征性表现。

  • 标签: 尿路刺激症状 排尿次数 产生疼痛 尿失禁 烧灼感 特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仿生物理刺激治疗对人工终止妊娠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行人工终止妊娠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采用仿生物理刺激治疗)和对照组(n=50,采用口服屈螺酮炔雌醇治疗)。观察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通过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文号:2016008)。结果①2组患者年龄、人工终止妊娠术次数、人体质量指数(BMI)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为(9.8±2.8) mm,对照组为(8.0±2.5) m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2,P=0.007)。此外,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分别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19、12.952,P<0.001、<0.001)。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螺旋动脉PI及RI分别为1.0±0.1、0.7±0.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9±0.1、0.6±0.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6、2.028,P=0.003、0.016)。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子宫螺旋动脉PI、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组内比较:t=3.261、12.432, P=0.010、<0.001;对照组组内比较:t=3.065、10.307, P=0.021、<0.001)。结论仿生物理刺激治疗修复子宫内膜效果优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治疗。由于本研究仅为回顾性研究,该技术在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证实。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药物疗法 流产,人工 子宫内膜 疗效比较研究 孕妇
  • 简介:双耳刺激为听障儿童口语康复提供先决条件,通过刺激获得双耳聆听技能更有助于听障儿童语言学习。本文介绍了双耳刺激的类型与形式,并针对听障儿童接受双耳刺激后听觉训练方案及随班就读后的康复指导要点进行了介绍。

  • 标签: 双耳刺激 听觉训练
  • 简介:摘要强迫症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程迁延,且难以治愈的精神障碍。强迫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的神经刺激技术,目前在神经精神疾病有着广泛的应用。经颅磁刺激治疗强迫症的应用正逐渐增多。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报道经颅磁刺激能改善强迫症症状并有助于提高其认知功能,但研究的刺激部位、刺激参数、样本大小和刺激时间长短不同,报告的临床疗效多不一致。特别是近几年来,关于强迫症的经颅磁刺激研究在靶点选择、刺激序列、刺激方式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探索。重点关注不同的刺激部位对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为强迫症的进一步干预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强迫症 经颅磁刺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物理方法机械刺激迷走神经加ATP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兴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下称室上速)患者,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在相同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物理方法机械刺激迷走神经加ATP治疗,对照组B组直接应用ATP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物理方法机械刺激迷走神经加ATP治疗室上速快速、有效、安全,效果明显优于单用ATP药物治疗。

  • 标签: 机械刺激 ATP 室上性心动过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尿路刺激征患者内科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多饮水,可饮白开水或糖水,使尿量增多以冲刷尿路,减少炎症分泌物对膀胱刺激,这对减轻尿路刺激征是重要措施之一。另外,分散病人注意力,听音乐、做松弛术或与病人谈话,可使排尿次数减少。体温>39℃时,应进行物理降温,酒精擦浴,冰袋放在大血管处,必要时可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 标签: 尿路刺激征 内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患者在临床护理中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保持电解质平衡,做好预防血栓形成的护理,做好饮食指导。结果使患者能正确面对病情,自我保健能力明显增强,并且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结论是提高了疗效和生活质量,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护理健康宣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尿频、尿急、尿痛,这些困扰我多时的症状估计很多中老年人都有,不过,前不久在一位老中医的帮助下,我试用了以下方子:车前草100克,淡竹叶12克,甘草10克,冰糖适量。将车前叶、淡竹叶、甘草洗净后共同放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1大碗,加入冰糖,入沙锅中稍炖,代茶饮用。每日1剂,连用7~10日为一疗程。效果还挺不错,多年困扰一扫而空。

  • 标签: 尿路刺激症 前叶 治疗 中老年人 代茶饮用 淡竹叶
  • 简介:摘要:在针灸治疗疾病时,不同的针灸刺激量起到的作用也显著不同。为了能够保证针灸治疗达到最佳效果,要科学合理地把握针灸刺激量,并结合不同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避免针灸刺激过度或者针灸刺激量不足,给患者造成痛楚以及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情况。

  • 标签: 针灸治疗 刺激量 穴位 病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咽腔电刺激联合酸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4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C组。A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低频咽腔电刺激治疗,B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酸刺激治疗,C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低频咽腔电刺激+酸刺激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C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整体吞咽功能优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表面肌电图(sEMG)最大波幅值、吞咽时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sEMG最大波幅值高于B组和A组,吞咽时程短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低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咽腔电刺激联合酸刺激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促进sEMG最大波幅的升高,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康复。

  • 标签: 低频咽腔电刺激 酸刺激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表面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电刺激组45例及对照组1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电刺激组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刺激强度分别为20、40和80Hz(各15例),30min/次,2次/d。治疗前及治疗4周采用日本洼田饮水试验判断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计算总有效率。结果电刺激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其中80Hz治疗强度者阳性率高于其他频率治疗者,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确切,80Hz刺激强度的效果最为显著。

  • 标签: 吞咽障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刺激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一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诊治的DAS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刺激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比较两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VEGF分别为(7.98±1.14)μg/L、(168.78±10.28)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0±1.10)μg/L、(110.34±10.47)ng/L,观察组NSE为(7.57±1.17)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66±1.30)μ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23.90、10.60,均P < 0.001)。观察组Frowen吞咽功能量表(Frowen)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HISS)评分分别为(2.47±1.16)分、(7.03±1.1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5±1.10)分、(9.66±1.20)分(t=12.31、9.53,均P < 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35/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28/36),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为(160.40±8.3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6.74±8.10)分(χ2=4.57,P=0.03;t=7.25,P < 0.001)。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DAS,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吞咽功能,临床效果显著,有一定的价值和创新性。

  • 标签: 卒中 吞咽障碍 电刺激疗法 经颅磁刺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为提高脑深部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总结其手术技术要点。方法2000年3月~2011年10月年共有222例患者进行了DBS手术,其中帕金森病207例,特发性震颤5例,肌张力障碍10例。刺激靶点355个,其中丘脑底核325个,腹中间核14个,苍白球内侧部16个。穿刺点锐性切开蛛网膜和软脑膜、合理应用微电极记录、术中应用戴立体定向仪复查磁共振、延伸导线与刺激电极接头埋置和固定在枕骨骨槽内、脉冲发生器在锁骨上固定是本组手术技术的要点。结果本组术后1年、3年、5年UPDRS评分,关期改善率55.8%,53.4%,45.2%;开期改善率22.5%、23.2%、20.4%。并发症包括无症状性皮层出血、电极过深、皮肤破溃感染等。结论严谨和细致的外科操作,掌握手术技术要点,可提高DBS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脑深部刺激 手术技术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