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200例,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取常规康复训练+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为观察组,择单纯性常规康复训练的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在治疗前两组BI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无意义(P>0.05),经治疗之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对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经颅磁刺激治疗可实现对患者BI评分的提升;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经颅磁刺激治疗可实现对患者NIHSS评分的降低。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提升患者康复功能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康复疗效 应用效果 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经皮穴位电刺激大肠俞穴和白环俞穴对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肛周脓肿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VAS评分、曲马多注射情况以及术后睡眠质量。结果术后8h、24h、48h,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注射曲马多注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可减轻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的疼痛。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肛周脓肿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刺激疗法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0例,乙组40例。术后分别予以常规干预与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乙组膀胱功能恢复率为95.0%,高于甲组73.3%,差异显著(P<0.01);乙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甲组、残余尿量少于甲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甲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接受电刺激治疗,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减缩住院时间。

  • 标签: 宫颈癌 电刺激治疗 膀胱功能恢复 尿潴留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对耳屏揉搓及穴位按压刺激对无痛肠镜检查术后患者催醒效果。方法按标准选择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边拍打边叫唤促使患者苏醒;观察组采用对耳屏揉搓及穴位按压刺激及叫唤促使患者苏醒。结果观察组首次出现应答反应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在催醒时显著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对耳屏揉搓及穴位按压刺激,可兴奋大脑皮层,加速各种反射恢复,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无痛肠镜 对耳屏 穴位刺激 催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和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治疗组TERESA-神经肌体仪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腰腿功能评分调查表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愈显率分别为82.22%和51.1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2.89±0.78)分vs对照组(5.74±1.46)分和Oswestry评分治疗组(14.36±3.17)分vs对照组(24.26±4.53)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效果肯定,能显著降低患者疼痛感,改善腰腿部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软组织损伤 神经肌肉电刺激 神经肌体仪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症病人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抑郁症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抑郁症病人接受氟西汀口服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余50例抑郁症病人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抑郁症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抑郁症病人接受不同治疗措施之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临床中针对抑郁症病人,为其提供经颅直流电刺激进行治疗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抑郁症 经颅直流电刺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经颅磁刺激仪治疗失眠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眠患者应用经颅磁刺激仪治疗时,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路径护理对留置针刺激性药物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50例使用留置针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把患者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刺激性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P=0.046)。结论临床路径护理对留置针刺激性药物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刺激性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路径护理 留置针 刺激性药物 静脉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刺激胎心监护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收治的82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B超+自测胎动方式进行检测,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无刺激胎心监护进行检测,统计两组患者新生儿窒息发生概率和胎儿窘迫检出率。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胎儿窘迫检出率为91.2%、51.2%;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9.8%、29.3%,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进行无刺激胎心监护联合B超+自测胎动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无刺激胎心监护 B超诊断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瘫患儿采用家庭物理疗法的价值。方法选取80例来我院进行疾病诊断以及治疗的患儿进行研究,待确诊为脑瘫后,制定常规康复方案给予患儿针对性的康复治疗,之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再次进行家庭物理治疗,记录以及对比两组患儿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数据。结果经过常规康复+家庭物理治疗的观察组儿童患者的治疗效果理想,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儿童经常规康复治疗同时,要求医生联合家庭物理疗法进行辅助治疗,以促使患儿肢体控制能力得以增强,缓解运动障碍,可以正常化的开展日常生活、学习工作。

  • 标签: 脑瘫 儿童 家庭 物理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刺激器指导下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从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1月间接诊的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中选择64例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32例患者采用腰-硬联合穿刺麻醉,研讨组32例患者采用神经刺激器指导下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结局。结果数据显示研讨组DBP、SBP在麻醉后各个时间段都优于参照组,特别是麻醉后即刻下降,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神经刺激器指导下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神经刺激器 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 老年患者 下肢手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64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康复训练)与实验组(32例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与改良Barthel量表同期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O5)。结论对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康复训练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尖锐湿疣是临床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常发在肛周、生殖器等部位。在我国,近几年来发病率出现明显上升,其传染性较强,有一定的潜伏期,患者的遵医行为差,治疗后易复发,临床的治疗及护理目的是减少复发。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尖锐湿疣物理治疗及护理的相关资料,对近年来的物理治疗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物理治疗 尖锐湿疣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行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与盆底肌肉锻炼联合干预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266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行盆底肌肉锻炼)与实验组(增加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临床干预情况。结果实验组盆底肌功能得分、尿失禁得分、子宫脱垂得分、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与盆底肌肉锻炼联合干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效果显著。

  • 标签: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 盆底肌肉锻炼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肌力及疲劳度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9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49例)和对照组(B组,49例),予B组阴道哑铃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予A组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肉肌力、疲劳度及盆底肌电压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肌肉肌力、疲劳度及盆底肌电压均较训练前显著改善(P<0.05);相比于B组,A组盆底肌肉肌力、盆底肌电压显著升高,疲劳度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不仅显著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功能,还降低疲劳度,可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康复训练 生物反馈 产后盆底肌力
  • 简介:摘要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更是成为一名物理治疗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物理治疗技术(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用)》涵盖了物理治疗专业的整个范畴。本文主要阐述《物理治疗技术》精品课程建立的必要性,旨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培育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素养。

  • 标签: 康复治疗学 现状 《物理治疗技术》 精品课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检验方向班本科生开展物理诊断学理论教学及临床见习的效果。方法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2016级1~2班76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检验方向班本科生对物理诊断学理论教学及临床见习的效果是肯定的,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对检验方向班本科生开展物理诊断学理论教学及临床见习是可行的。

  • 标签: 检验学 专业分化 物理诊断学 理论教学 临床见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肺部物理疗法与传统排痰方法在重度脑卒中患者排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重度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排痰方法排痰,实验组患者采用胸部物理排痰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排痰量以及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排痰量多于参照组,且实验组的各项血气指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排痰法相比,胸肺部物理疗法对重度脑卒中患者的排痰效果更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通气与换气功能。

  • 标签: 胸肺部物理疗法 传统排痰方法 重度脑卒中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肺部物理疗法与传统排痰方法在重度脑卒中患者排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重度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排痰方法排痰,实验组患者采用胸部物理排痰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排痰量以及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排痰量多于参照组,且实验组的各项血气指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排痰法相比,胸肺部物理疗法对重度脑卒中患者的排痰效果更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通气与换气功能。

  • 标签: 胸肺部物理疗法 传统排痰方法 重度脑卒中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功能性凝胶联合物理治疗高危HPV感染合并CIN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的300例高危HPV感染患者,300例患者中使用的物理治疗主要包括激光、微波、冷冻、电灼、手术切除(妇科的LEEP刀等)、光动力疗法等,确诊时间为2016年2月—2018年9月。选号法等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病人施加物理治疗,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联合瑞琳他抗功能性凝胶,考察hr-HPV-DNA阴转率、CIN治愈率、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各项考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人(P<0.05)。结论瑞琳他抗IGy多克隆抗体复合植酸铜功能性凝胶联合物理治疗高危HPV感染合并CIN患者,有助于巩固物理治疗效果,防止复发、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提高HPV转阴率、CIN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IgY多克隆抗体复合植酸铜功能性凝胶 联合物理治疗 疗效分析 HPV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