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伸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两组患者都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康复宣教,护理人员分别采用神经发育促进技术、Bobath技术及运动再学习法对患者进行训练。结果护理后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较护理前得到降低,但运动功能和ALD较护理前得到提高,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AL明显比对照组好。结论对患者采取护士延伸康复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最大化的利用康复医疗资源,使得发生误用综合征或失用综合征得到有效预防,患者的住院天数得到降低,病床周转率得到提高,重复住院率得到减少,医疗成本得到节约,家庭负担得到减轻。

  • 标签: 延伸护理 脑卒中 日常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是一个人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又是人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直接制约着学生个体、整体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固定下来的知识的概括化的结果。实践能力是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和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的能力。所以,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中专护生的教育至关重要。

  • 标签: 中专生 心理素质 教育 实践能力 培养
  • 简介:摘要概念图作为一种用图表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能够通过可视化的思维网络,开阔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总结,增强学生对烦琐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对概念图促进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阐述,并对概念图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概念图教学法在护理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与研究。

  • 标签: 概念图 自主学习能力 护理
  • 简介:摘要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反映了全民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我县医疗、保健、防疫各部门根据国家卫生基本政策要求,逐级落实各项具体医疗、保健、预防措施,提高了住院分娩率。降低了孕产妇和新儿死亡率。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0%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达到85%以上,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法律法规 孕产妇 新生儿 预防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16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1年后,观察组患者掌握疾病知识、生活方式、用药管理及心理调节各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癫痫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患者管理疾病的能力,从而减少了疾病复发,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癫痫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新技术及新理念的不断涌现对新时期医学影像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医学影像学研究生的培养应从良好的思想品德、创新性思维及创新性能力多个角度进行,同时还要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这是医学影像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

  • 标签: 医学影像 研究生 创新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性血管钙化大鼠血浆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回顾性总结40只实验动物大鼠的相关实验资料及生化检验结果,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钙化组大鼠主动脉钙的含量均值为(1.55±0.24)mmol/g,碱性磷酸酶含量均值为(55.60±9.33)U/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组织学考察结果方面,对照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值分别为(240.5±11.38)U/ml和(13.05±6.11)U/g,均明显高于钙化组,而丙二醛的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2.77±0.35)nmol/mlVS(21.33±7.12)nmol/ml(P<0.05)。结论组织内氧化与抗氧化功能的失调可能会促使血管钙化的形成,如果能够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会显著性改善血管的钙化现象。

  • 标签: 血管钙化 血浆 抗氧化能力 碱性磷酸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另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躯体性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工具性生活能力评分以及总评分等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对脑出血偏瘫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促进康复治疗效果。

  • 标签: 脑出血 康复护理干预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和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骨外科骨折患者11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骨折专科系统护理。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FuglMeye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与入院时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定显示,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专业系统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适宜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模式 骨折 自理能力 护理
  • 简介:摘要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探讨了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从实验室硬件建设,实验室软件建设即实验教学体系与方法的改革及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大学生 创新能力 硬件建设 软件建设
  • 简介:摘要通过确立实践教育理念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目标,构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层层递进;校内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相互呼应”的“三阶段、两平台”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方式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护理核心能力,以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 标签: 学生,护理 基于能力的教育 教学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就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到医学基础课程而言,如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提问能力成为摆在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种情况,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医学基础课中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浅见。

  • 标签: 医学基础课 学生 提问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二级医院注册护士文化能力的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二级医院681名注册护士,采用注册护士文化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量表总得分343.46±42.67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英语水平、有无涉外服务经验、有无接受过多元文化护理课程是注册护士文化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二级医院注册护士文化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为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需求,护理管理者需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法,以提高护士的文化能力

  • 标签: 注册护士 文化能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由学会独立设计教学标本,到亲自动手制作完成并应用于教学上的全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发挥其创新精神,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为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 标签: 实践 创新能力 解剖学 教学标本
  • 简介:摘要深入调查了解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急诊急救能力现状,总结分析其原因在于医院急诊科建设不完善;护理人员学历不够;护士配置不足,护患比例失调;护士编织不合理,待遇低,护士流动性大等有关。通过呼吁,在基层医院配备数量足够的护理人员,提高待遇,并通过一系列的专科培训及考核,对急诊科护士急诊急救能力可大大提高,杜绝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了医院的社会影响力。

  • 标签: 急诊急救 能力 现状 培训 提高
  • 简介:摘要临床实习是临床医生成长的重要环节,临床交流和沟通技术培养是医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基层医院临床教学中应如何加强医患交流与沟通技能的教育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阐述儿科医学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两方面分析儿科实习生在医患沟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再从新型医患关系、医疗纠纷以及医生专业要求等方面阐述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针对儿科专业的特殊性,提出了对基层医院儿科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建议。

  • 标签: 实习生 医患沟通 培养
  •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本科阶段实习,是医学生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临床医师培训的重要环节,而其中培养实习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非常重要。通过夯实基础知识、加强技能培训、重视教学查房及提高综合思维能力等方法,提升实习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水平,培养优秀的住院医师。

  • 标签: 血液科 本科实习医师 临床思维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个案追踪法在年轻护士临床能力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工作10年以下在临床工作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在2015年1月—12月应用常规考核方法,设为对照组;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应用个案追踪法考核,设为观察组,评价两组考核结果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能力考核评分(7.7±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考核得分(6.5±1.8)分,患者满意度评价得分(95.2±1.5)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分(90.8±1.1)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护士临床能力评估考核中应用个案追踪法可以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及服务满意度,有助于临床上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 标签: 个案追踪法 临床护士 能力考核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