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囊背心痰仪配合个体化护理对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肺炎患儿50例,时段: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个体化护理)和观察组(个体化护理+气囊背心痰仪),各25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高热、气促、肺部啰音、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更短,护理后观察组PaCO2水平更低,PaO2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重症肺炎患儿个体化护理配合气囊背心痰仪干预成效显著。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个体化护理 气囊背心排痰仪 护理效果
  • 简介:介绍了二炮总医院气压管道物流传输系统(PTS)的构成及安全应用情况,概括了该系统的安装工艺、应用经验及措施,为气压管道物流传输行业的建设和安全应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尤其为当前医院的扩建工程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气压管道物流传输系统 安装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肠癌术后患者管道滑脱的影响。 方法: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2 月,本院收治肠癌根治术患者 102 例,依循奇偶数法分组,分别在围手术期实施疾病基础护理(对照组)、全面护理干预(研究组),对比两组术后情况。 结果: 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胃肠蠕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 对照组 ( P<0.05 )。 研究组术后管道滑脱率(腹腔引流管、尿管)小于对照组 ( P<0.05 )。 结论: 肠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术后情况,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

  • 标签: 疾病基础护理 全面护理干预 肠癌根治术 管道滑脱
  • 简介:摘要:目的:在胸外护理中,管道标识对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不仅能够承载信息,还能够及时警示患者的机体变化,从而大幅度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胸外科患者的护理十分复杂,治疗期间多数患者需要管道置留,极易出现操作失误,很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为进一步探管道标识在胸外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形成本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至2021年期间所收治的40名接受心胸外科护理的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管道标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不良事故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管道标识护理,能有效的预防护理期间的意外事故,提高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建议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管道标识 胸外护理 安全管理 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西门子64CT颈部CTA低剂量低对比剂用量扫描方案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实施颈部CTA检查患者总计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CT扫描模式,观察组采取低剂量低对比剂用量扫描方案,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CTDIvol、DLP、ED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1分、2分、3分、4分人数占比为8.00%、16.00%、8.00%、48.00%,与对照组12.00%、12.00%、4.00%、52.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西门子64CT颈部CTA中应用低剂量低对比剂,对扫描结果不存在影响,且应用碘剂量和辐射剂量降低,且获取较佳的图像质量。

  • 标签: 低剂量 低对比剂 扫描 检查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 早期周围型小肺癌 应用 多螺旋 CT 技术诊断 、 鉴别的 效果 。 方 法 收集 201 9 年 7 月 至 2020 年 7 月 期间我院收治的 45 例 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 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 均行多螺旋 CT 技术诊断,以 手术病理 结果为标准,观察 多螺旋 CT 的诊断结果 。 结果 以 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 45 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多螺旋 CT 检出 39 例,诊断符合率为 86.67% ,灵敏度为 95.12% 、特异度为 50% 、准确度为 91.11% 。 CT 显示肿瘤形态,呈长条形 2 例,不规则形 5 例,类圆形及椭圆形 38 例;肿瘤直径为 5mm ~ 25mm , 平均 (15.07±1.29)mm ,病灶呈分叶征 18 例、毛刺征 15 例、胸膜凹陷征 10 例、边缘光滑整齐 2 例。病灶内部呈空泡征 10 例、密度均匀 10 例、小钙化 10 例、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 8 例、细支气管充气征 7 例。 结论 早期周围型小肺癌 采用 多螺旋 CT 诊断,分辨率高、扫描范围广、可清晰 显示 肺部 病变 情况,诊断准确率高 , 为 早期周围型小肺癌 的诊断鉴别 提供 有利的影像学 依据。

  • 标签: 多排螺旋 CT 早期周围型小肺癌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诊断中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从2010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31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分别给予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31例患者中有29例CT发现冠状动脉45个节段的狭窄,其中轻度狭窄29个,中度狭窄12个,重度狭窄4个。钙化性斑块4例,混合性斑块14例,非钙化性斑块27例。冠状动脉CT狭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冠状动脉造影。结论采用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变异型心绞痛的准确率较高,并能明确斑块的部位、范围,可以较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变异型心绞痛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痰护理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92例(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重度ARDS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46例)采用俯卧位通气联合常规护理,B组(46例)采用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痰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护理后,B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优于A组, P<0.05;结论:对重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在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2021年1月到2022年7月,选取疑似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辅助患者完成64螺旋CT检查、活检穿刺病理学检查,以后者为金标准,分析前者的诊断结果及诊断参数。结果:活检穿刺病理学检出9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肺小结节70例,早期肺癌22例。64螺旋CT的诊断准确度是97.20%、敏感度是97.83%、特异度是93.33%。64螺旋CT检查的肺小结节、早期肺癌诊断准确性与活检穿刺病理学检查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肺小结节、早期肺癌临床诊断中应用64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度更大,诊断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肺小结节 早期肺癌 64排螺旋CT检查 活检穿刺病理学检查 准确度 敏感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运用综合痰护理对改善其肺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综合痰护理。结果:施护前FEV1、PEF、FEV1/FVC 2组做对比差异甚微P>0.05,经施护与对照组相比,FEV1、PEF、FEV1/FVC均为观察组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咳嗽、喘息和肺部哮鸣音等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均为观察组更短P<0.05。结论: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运用综合痰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肺功能并促进病情康复及尽早顺利出院。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期 老年人 综合排痰护理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多模式促痰护理及家属陪伴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对象为我中心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70例,使用双盲法分组。参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实验组予以多模式促痰护理及家属陪伴护理。观察比对两组患儿的呼吸功能。结果:与参照组比较,实验组患儿的呼吸功能较为优异(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多模式促痰护理及家属陪伴护理的价值显著,能够有效提升呼吸功能,临床可以广泛使用。

  • 标签: 多模式促排痰护理 家属陪伴护理 小儿肺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在肝胆外科管道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肝胆外科留置管道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2例。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细节管理措施。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应用细节管理措施的实验组管道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肝胆外科管道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管道不良事件发生概率降低,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细节管理 肝胆外科 管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自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我医院收治的78例胃肠外科手术治疗且留置导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分的对照组和观察组给患者39例,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实施循证护理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胃肠外科管道护理管理工作而言,在实践的过程中,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落实循证护理模式,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因此,这种护理干预模式在临床实践中有应用的价值和必要,值得推行。

  • 标签: 胃肠外科 管道护理 循证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肠胃管道护理影响。方法:将120例肠胃管道护理患者,随机均匀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接受PDCA循环护理模式,然后通过数据比较,对两组患者康复实况及临床症状,进行科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接受PDCA循环护理模式后,临床症状高于对照组,康复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康复速度。

  • 标签: 胃肠外科 管道护理 PDCA循环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