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1 个结果
  • 简介:对于易卜生创作的《玩偶之家》娜拉出走的原因,传统的解读基本都是以女性主义为视角的。本文针对娜拉出走的原因,从传统的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新的解读。

  • 标签: 男权社会 娜拉出走 原因
  • 简介:<正>从前,夏秋之间,逢上天气晴好的日子,我常顺着北京东路信步走到鸡鸣寺去。这里空气清新,十分静谧。山门上额书"古鸡鸣寺",光景跟现在仿佛。只是南侧紧靠着誌公祠,那边的大焚香炉,经常有烟气缭绕其间。拾级登山,在拐弯处抬头便见半山里横着一堵高耸的院墙,上面凸现出"古同泰寺"四个大字,还有"福、禄、寿"三星瓷质雕像嵌在墙体上方。沿砖砌的绿荫小道走上去,山上原来的寺门是朝东开的,两扇非常陈旧的木门,髹漆多已剥落。进门后右首有一佛龛,供奉送子娘娘,那塑像身上、手上被前来祈求子嗣的善男信女系满了大红丝绦,过了天井,正面是佛殿,与佛殿相连的东边的那间敞屋便是著名的豁蒙楼了。

  • 标签: 鸡鸣寺 北京东路 髹漆 瓷质 这一天 胭脂井
  • 简介:蒙古族民间舞蹈是蒙古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肢体语言展示了蒙古民族的审美观念。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原型是牧民的日常生活,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审美观念的反映。蒙古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种多样,内涵丰富且各具特色。本文把蒙古族民间舞蹈分为原始崇拜的舞蹈、宗教祭祀的舞蹈、民俗文化的舞蹈三类,分别从三个方面阐释其中体现的审美观念——“悲”。

  • 标签: 蒙古族 民间舞蹈 审美观念
  • 简介:意象主义是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其艺术技巧源起于中国古代,尤其是唐朝的诗歌。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似性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方式。研究意象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似性,有助于深刻理解意象主义作品的艺术特色,拓展意象主义作品的艺术欣赏视角。

  • 标签: 意象 相关性 相似性
  • 简介:《摩罗博士的岛》是科幻小说奠基人之一的H.G.威尔斯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着力考证了此小说中伦理、法律对兽人和兽人社会的形成与维系作用,探讨了一个自上而下在未经启蒙的兽人群体制定的伦理体系必然崩溃的原因,以及兽人的退化和兽人社会的崩溃对人类社会的隐喻。作者使用一系列符号作为道德在兽人社会中的具象化,比如"痛苦屋"、"赞美诗"、"肉食禁忌"等等,它们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自身道德和伦理禁忌起源的隐喻。兽人缺乏理解道德作用的智力,只是被迫遵守道德训诫,最终由于缺乏理性带来的对道德的自觉维护,小岛上的道德体系不可逆转地崩溃,作者借此隐喻了社会道德和人性的脆弱性,认为需要对人心中兽性的爆发永远警惕。

  • 标签: 《摩罗博士的岛》 伦理学批评 道德符号
  • 简介:我国古代小说,包括文言小说、白话短篇小说和中长篇章回小说,其中白话短篇小说作品数量最少,发展演进的线索也较为简单明晰。它只有两种类型: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宋元话本是明人在宋元说话艺人所说的“话”即故事的基础上整理、刊印出来的白话短篇小说作品,据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它们流传到今天的共56种,分别保存在明代嘉靖年间洪楩刊印的《六十家小说》(今存27篇,改书名为《清平山堂话本》)、万历年间《熊龙峰刊小说四种》、明末泰昌至天启年间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初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即“三言”

  • 标签: 宋元话本 白话短篇小说 拟话本 “三言” 长篇章回小说 《喻世明言》
  • 简介:《盗梦空间》是精神分析理论在艺术领域的成功演绎。影片对人类的无意识进行大胆的开掘和想象。从精神分析角度入手,我们不仅可以从内容方面发现影片的无意识症候,勘透主人公柯布的人格冲突,诠释费雪的"俄狄浦斯情结";而且可以从形式方面探索影片是如何体现这种无意识症候的,即运用"梦的生产"理论阐释影片中的象征和隐喻。

  • 标签: 人格冲突 俄狄浦斯情结 象征
  • 简介:本文考察了当代俄罗斯女性小说创作身体叙述的三种方式:一,记录女性身体所遭受的创伤、具有自然主义风格的写作身体的方式;二,张扬女性欲望与激情、将身体等同于女性性本能和性欲的写作策略;三,将身体作为一种象征和暗示置入文本的写作策略。每一种方式都在建立女性主体性、彰显女性自我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尝试,反映出女性的心理现实。

  • 标签: 俄罗斯文学 俄罗斯女性文学 身体叙述
  • 简介:论文分析了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异化与否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分析了戏剧中异化的人、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单向度的人,并从作者的批判和否定的主题与创新的写作态度探讨作品对现代人生存境遇的关注.

  • 标签: 《动物园的故事》 爱德华·阿尔比 戏剧 叙述方式 异化理论
  • 简介:独幕剧《重逢》是丁玲到解放区后创作的第一个剧本,也是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出现的第一个剧本。这部曾长期被遗忘的剧作,其实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平实质朴,带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在解放区戏剧中堪称佳作。

  • 标签: 丁玲 《重逢》 牺牲 爱情
  • 简介:论俄罗斯文学的“多余人”形象魏玲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许多俄国的优秀作家竞相以“多余人”作为自己作品的主人公。从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1825-183l)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1840)的毕巧林,到赫尔岑的《谁之罪?》...

  • 标签: “多余人” 《叶甫盖尼·奥涅金》 俄罗斯文学 毕巧林 屠格涅夫 洛莫夫
  • 简介:哈洛薇夫人站在自家维多利亚式小楼卧室敞开的窗户前,注视着小汤米·莫里斯。在酷热难耐、空无一人的操场上,小汤米正无力地走着。他扇着衬衫衣角,想让自己凉快些,然而一点效果也没有。他捋了捋黏糊糊的额头上的头发。其他孩子懒散地站在靠近教室搭建的一个凉棚底下,那里可以躲避中午的烈日。值日的老师是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小姑娘,她也站在凉棚下面。她朝汤米喊了一声什么,可汤米没有理会她。汤米终于走到操场中间,他疲惫地弯下腰,捡起地上的那条羊毛围巾——早晨,他把围巾戴在他堆的那个雪人的脖子上了。

  • 标签: 酷热难耐 摇摇头 学校大门 午饭时间 屁股坐 乌云密布
  • 简介:《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中影响巨大的长篇小说。书中的两个形象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几乎家喻户晓。堂吉诃德作为一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主人公形象出场,而桑丘是作为一个反衬人物出场,其具有早期资产者的雏形。朱光潜曾评价:堂吉诃德是一位可笑的理想主义者,而桑丘是一位可笑的实用主义者。

  • 标签: 堂吉诃德 桑丘 对立互补
  • 简介:约翰·邓恩重视对人生进行玄学思考,也关注自然,尤其是关注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具体而言,邓恩充分利用了动植物意象书写其人生态度与自然观。在他的诗中,主人公经常与动植物互换与易位,显示出诗人倡导人类与动植物具有联系性、平等性、共生性和包容并存关系。并且邓恩是一位有着生态世界观的诗人,人类与动植物和谐共存的理念深深扎根在他的诗中。正是在这种世界观的指引下,他的诗歌具有了超凡的魅力。

  • 标签: 邓恩 动植物 人类 生态世界观
  • 简介:《冰与火之歌》是由美国著名科幻奇幻小说家乔治·马丁所著的史诗奇幻小说系列,它被认为是奇幻的“反传统先锋”,与一般的主流奇幻作品有着显著的区别,小说中大量现实主义元素的植入无疑让这个架空的史诗巨作显得逼人的真实,这也是它能成为奇幻文类扛鼎之作的原因所在。了解小说中的现实主义元素,能让读者更确切地感受到这一世界的真实存在。

  • 标签: 《冰与火之歌》 乔治·马丁 史诗 奇幻 POV
  • 简介:性爱描写在“反面乌托邦三部曲”,即《我们》、《美丽新世界》和《1984》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情节构建的基础,也是作家深刻思想的体现。“越轨”的性爱关系是主人公反叛行为的表现,而性与爱的完美结合以及由此而发的人性,则是作家对抗“反面乌托邦”的最后希望。

  • 标签: 反面乌托邦 人性
  • 简介:《色·戒》的王佳芝和《洛丽塔》的洛丽塔都是现代文学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同时代表了评家较少关注的童女(child-woman)群体。童女身上那种停滞、凝止的美感使其成为男性肉体猎逐和审美消费的对象,而她们自己也有意无意地迎合了男性的这种性别消费心理,通过自我妓女化色情化的女性扮演,试图解放自身的欲望和行动力,从而到达自我建构和自我强化的目的,然而这种扮演违背了人性,使其灵魂和肉体承受了极大的扭曲与异化,最终导致了她们的堕落与毁灭。本文从童女自身角度切入,揭示其悲剧根源,洞开一个女人何以成为女奴的内心世界。

  • 标签: 《洛丽塔》《色·戒》 童女
  • 简介:本文主要考察布宁小说创作运用的非语言系统的民俗象征,如基督教民俗文化的象征、实物的象征、色彩的象征、信仰民俗象征等.并从这一角度分析布宁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的安排、对审美意境的透视等方面的特点,揭示作者创作浓郁的民俗文化特色及其艺术表现手法的独到之处.

  • 标签: 小说创作 象征 符号解读 布宁 艺术表现手法 语言系统
  • 简介:《金色笔记》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空间特征显著的代表作品。本文从工作空间、政治空间和私人空间三个层面解读了小说呈现的二十世纪中期的日常生活空间及其对个体自我的破坏性影响:工作空间为符码操控造成个体自我严重分裂,政治空间极为荒诞使个体处处身不由己,而代表私人空间的自由女性公寓只有在主人公的梦和崩溃�

  • 标签: 中的异化 异化空间 空间困境
  • 简介:元明戏曲作品每每写及古俗的抛绣球择婿事象。作为一种风俗文化的母题,剧作描写客观地反映了它的细节、内涵、旨趣及作用,由一个侧面透示着社会历史生活的印记。对此类母题予以考察,有助于开阔戏曲学研究的视域,对构建"戏曲民俗学"交叉学科不无启迪意义。故本文不揣浅陋,摭其数端,略加考索。

  • 标签: 元明 戏曲 抛绣球 母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