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德国民法典》第355条至第358条对联合合同的撤回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消费者基于特别法享有撤回权时,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撤回他同企业主订立的消费者合同。当事人应当互相返还取得的给付,返还不能时,作价偿还。当消费者合同受消费信贷合同的融资资助,并且两个合同构成经济上的整体时,任何一个合同的撤回延伸到另一个合同。但当贷款人直接将贷款支付给企业主,造成消费者无法自由支配贷款时,立法者打破了合同相对性原则,在消费者同企业主之间的返还关系上,命令贷款人承担企业主的义务,享有企业主的权利.同时,在贷款人同企业主之间的返还关系上应当适用不当得利法的规定。

  • 标签: 合同成立 贷款人 消费者保护 不当得利 合同相对性原则 《民法典》
  • 简介:<正>秘密侦查是侦查机关在相对人并不知悉的情况下实施或完成的各种侦查活动,相对人由于受到侦查人员的欺骗,或由于侦查人员隐瞒了侦查行为的进行,相对人对侦查活动的进行并不知情。秘密侦查根据手段的差异大致可以划分为依靠人力欺骗的乔装侦查(undercoveroperation)和依靠技术手段的秘密监控(covertsurveillance)两大类手段。其中乔装侦查又可以细分为线人侦查、卧底侦查、诱惑侦查等不同的类型,在乔装侦查手段中,线人侦查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类侦查手法,包括中国

  • 标签: 特情 秘密侦查 侦查人员 诱惑侦查 侦查活动 侦查行为
  • 简介:一、关于立功主体  刑法第六十八条和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关于立功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均把立功主体表述为犯罪分子,由此造成以下意见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依照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只有经过法院依法判决,才能确定被告人有罪。因此,立功主体必须是经法院判决确定的犯罪分子。第二种观点认为,立功主体仅指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不包括经法院判决确定的犯罪分子。刑法第六十八条把立功主体表述为犯罪分子与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原则不协调,应该修改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不符合刑法第六十八条的立法本意。该条规定的立功是狭义的立功,仅适用于正在受到刑事追诉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犯罪行为人(在程序上表现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而不适用于已被法院判决确定为有罪的犯罪分子。已被法院判决确定为有罪并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如符合刑法第七十八条(判处管制至无期徒刑的罪犯的立功)或者第五十条(死缓犯的重大立功)的立功条件,只能通过减刑程序处理。刑法和《解释》把立功主体表述为犯罪分子,其意是指审判组织在审理过程中认定的犯罪分子,而不是法院判决确定的犯罪分子。立功主体是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并已构成犯罪的人。...

  • 标签: 立功适用 适用问题 问题探讨
  • 简介:基于商事仲裁与民事诉讼在时效制度方面的联系与区别,本文对我国的仲裁时效制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作者撷取了办案实践中遇到的若干典型案例,并注意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修改中的发展变化,冀以使文章的讨论有的放矢。在本文的五个主要章节中,作者分别对仲裁时效中断的举证责任与采信标准、提起仲裁与仲裁时效中断的关系、合资(合作)纠纷案件中仲裁时效的判断、被法院裁驳的案件当事人向检察院申诉是否构成仲裁时效中断以及办理存在时效争议的仲裁案件时应当注意的程序问题提出了见解和建议。

  • 标签: 仲裁 时效
  • 简介:<正>一、一般性问题(一)关于民法典编纂方法的法国式(法学阶梯式)和德国式(潘德克顿体系)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二者当然各有所长、各有所短。2.二者都是历史的产物,是基于各自学术传统形成的独特产物,不能认为所有的内容都具有普遍性。3.二者也具有一些基本的共同性。法国式的人、物、行为编,德国将其放在总则编中。德国式的总则编是按照人、物、法律行为这样的顺序分章的。德国式法典编纂的特色体现为:严格区分物权

  • 标签: 民法典 法律行为 债权 人格权 民法总则 物权
  • 简介:罪犯矫正方法的选择,根植于人们的刑法理念。在行刑多元化的进程中,社区矫正渐成为热门话题。刚刚起步社区矫正不免带有实验性、探索性。面对现实与想象,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巨大差距,要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而不是简单的政治"作秀",还需要的观念的更新与不断的实践。

  • 标签: 社区矫正 矫正方法 暂予监外执行 罪犯 犯罪分子 社区资源
  • 简介:“飞车抢夺”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道路抢夺犯罪形式,是指行为人利用快速行驶的机动车(多为摩托车或者具有一定速度的非机动车),从被害人身边经过,趁其不备,夺取其财物的一种犯罪行为。其具有结伙性、隐蔽性、瞬时性、往往对被害人造成极大的人身威胁,关于“飞车抢夺”的行为定性有多种观点,本文从此类行为的本质特征及社会危害性进行分析,认为应对“飞车抢夺”行为以抢劫定性。

  • 标签: 飞车抢夺 定罪 非机动车 社会危害性 行为人 犯罪形式
  • 简介:体罚是一种以教育为目的,施加于犯有过错的学生身体之上使之感到疼痛,以纠正其错误行为的惩戒手段。美国的一些地区和学校通过立法或者学校政策授权教育者实施体罚,这有其宗教思想根源。美国也存在废除学校体罚的呼声。在允许体罚的地方,大都对如何进行体罚做出了一些较为明确的规定。法院通过对一些体罚诉讼案件的审理,确定了某些判断体罚的合理性或者过度的标准。过度体罚可能被判承担民事或者刑事责任。

  • 标签: 美国学校 体罚 合理性 过度性
  • 简介:电子警务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高级发展阶段,也是公安信息化的重要领域之一。与以往的发展阶段不同,实现电子警务将是对传统警务方式和结构的全面改造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电子警务事业得以快速发展,但是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电子警务进行分析,结合电子警务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指出有碍于电子警务施行和发展的一些相关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 标签: 电子警务 现状 问题 对策
  • 简介:作为侦查学原理中必须涉猎的内容,侦查实验在诸多方面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侦查实验的界定,侦查实验的分类,侦查实验与审判实验和审查起诉实验的异同,侦查实验的法律规制等相关理论问题的粗浅探讨,希望对其理论甚至实践操作体系的日臻完善,能有抛砖引玉之效。

  • 标签: 侦查实验 审判实验 审查起诉实验 现场实验 诉讼实验 勘验实验
  • 简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而我们在网络上使用的QQ、电子邮箱、微博、网店、游戏账号及装备、宝藏等虚拟财产也在不断增加。但我国至今未有相应的法规对虚拟财产的继承予以规制,本文拟从虚拟财产的继承为切入点,对虚拟财产的继承做相应探讨。

  • 标签: 虚拟财产 继承 必要性
  • 简介:打击毒品犯罪的过程中对关系到罪与非罪、刑罚轻重的关键问题要慎之又慎,如毒品数量和明知认定问题。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数量不以纯度折算的不合理规定需引起反思,毒品累计应区分同种和异种毒品计算,有吸毒情节的贩卖、持有毒品中应不同对待吸毒行为来确定毒品数量。在毒品犯罪中只要行为人达到认识到犯罪的对象是“毒品”即可认定为明知.需注意的是对推定明知应谨慎使用,排除合理怀疑。居间介绍买卖毒品的行为应该分情况予以界定此行为性质和居间人地位。提供机会型和犯意引诱型的诱惑侦查不可一概作为合法辩护的理由。毒品犯罪罪数问题应予以区分认定。

  • 标签: 毒品数量 明知 居间介绍买卖 诱惑侦查 罪数认定
  • 简介:《民法总则》的制定是民法典编纂的关键一步。《民法总则》的制定受到中国当下的既有立法、法源体系结构以及民法典编纂的组织模式的深刻影响,强调对《民法通则》的继承,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民法总则》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所作出的抉择,对民法典分则的编纂会产生系统性影响,《民法总则》对具体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司法适用。但《民法总则》也遗留了一些问题,表现出与先前的立法类似的缺陷,并且制造出一些问题,例如对人格权问题的规定过于简略,不合理地拆分了债法体系。这些问题有待于在分则部分的立法中,以替代性的方法予以弥补。

  • 标签: 民法典编纂 民法总则 法律行为 人格权 债法体系
  • 简介: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对精神病人的实施强制医疗监督,主要从精神病人的交付执行、医疗活动、解除强制医疗以及受理精神病人监护人的控告和申诉等方面进行.只有设立强制医疗执行监督的专门法规,构建强制医疗程序监督的协作机制,建立强制医疗执行同步监督机制,加强检察院监所监察部门强制医疗执行监督的能力建设,才能保证法律监督的实效性.

  • 标签: 强制医疗 精神病人 检察监督
  • 简介:二十世纪以来,儿童权利保护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各国对于虐待儿童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我国,预防虐待儿童事业还处于初期时段,目前尚没有一部保护受虐儿童的专门政策性文件,分散在宪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刑法中的相关法律规定相对较为原则,不仅操作性差、约束力弱,而且存在法律监管盲区。因此,我国刑法应当尽快增设独立的虐待儿童罪罪名,放宽虐待儿童的入罪标准,将没有造成死伤但是性质恶劣的虐童行为予以犯罪化并纳入公诉案件受案范围,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 标签: 刑法 虐待儿童 法律缺陷
  • 简介:地方立法技术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试就目前地方立法中最突出的技术问题,包括名称及其相关问题,体例结构问题,地方实施性法规与原法律法规的关系问题,法律规范性条文与非法律规范性条文的关系问题,地方立法的语言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研究.

  • 标签: 地主立法 技术问题
  • 简介:第一,询问证人应个别进行。第二,询问不满十八岁的证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第三,侦查人员在询问证人时要文明礼貌,严肃认真,灵活多样,严格按政策和法律办事。使询问笔录客观、全面。第四,侦查人员制作的询问证人笔录,应交证人核对,对没有阅读能力的证人,侦查人员应向其宣读笔录,如有遗漏或者差错,侦查人员可以补充或者改正。最后让证人在笔

  • 标签: 询问证人 侦查人员 阅读能力 询问笔录 作证人 法定代理人
  • 简介:"人肉搜索"侵犯个人信息,严重侵犯公民隐私权,《刑法修正案(七)》提出了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但未将"人肉搜索"入罪,"人肉搜索"行为侵犯刑法保护的法益,并达到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应当在刑法中设置专门条款以规制"人肉搜索"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 标签: “人肉搜索” 犯罪化 隐私权
  • 简介:毒品问题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重大的社会问题,尽管各国都在积极的进行禁毒工作,但毒品问题依旧严重,甚至呈现出不断发展、恶化的趋势。中国作为受毒品毒害最深的国家之一,从古到今,可以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禁毒历程,但是,仍然没有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禁毒道路,其中原因不是没有很好的进行禁毒活动,而是对中国毒品犯罪的原因认识不够。

  • 标签: 毒品犯罪 禁毒工作 毒品问题 国家 中国国情 社会问题
  • 简介:我国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立了监护制度,但由于立法上的缺陷,致使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仍得不到保护,设立监护制度的目的难以实现.笔者就此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完善监护制度.

  • 标签: 监护 未成年人 精神病人 亲权 保护 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