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学界关于行政执法程序抗辩权概念诸观点具有一定启发与借鉴意义,但也呈现出些许缺憾。文章通过对现有概念反思与扬弃,重构了行政执法程序抗辨权内涵,展现了行政执法程序抗辩权外延,并阐明了行政执法程序抗辩权与行政执法程序抵抗权及行政诉讼辩论权等相关范畴界限。

  • 标签: 行政执法程序抗辩权 正式行政执法程序抗辩权 非正式行政执法程序抗辩权
  • 简介:职务犯罪是刑法理论中有争议一个概念.界定职务犯罪概念应当以现行刑法规定为依据;职务犯罪概念应当有广义狭义之分.职务犯罪与"公务犯罪"、"身份犯罪"之间存在包容被包客关系.

  • 标签: 职务犯罪 职务 公务 国家工作人员
  • 简介:在德国,假设承诺是最近十年才出现在联邦法院判例中新事物。它指的是:在医事手术上,如果医生向病人作了如实说明,病人也会作出承诺,那医生说明瑕疵不会使得其医事手术失去正当性。相对于事实承诺推定承诺,假设承诺没有弱化当事人自决权。由于病人同意手术决策以及相应手术侵犯,并非确切地由说明瑕疵所导致,所以它们两者之间不存在义务违反性关联,进而缺乏可归属性。即使医生采取了合乎义务替代性举止,结果发生概率也同样会达到相当确定程度。此外,依照“有疑问时,有利于被告人”原则,亦可得出有利于医生结论。在德国民事判例上,当事医生毋需为其说明瑕疵承担责任,基于统一法秩序原理,医生也不应承担刑事责任(除非构成未遂)。

  • 标签: 假设承诺 说明瑕疵 义务违反性的关联归属
  • 简介:源于我国传统所有权类型三分法"集体所有权"是一个不科学概念.这一概念混淆了所有制所有权关系;不利于与民法主体相协调,导致集体经济组织及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不全,难谓是真正所有权.此外,集体所有权还有否认法人所有权制度,导致重公轻私思想观念,主体立法,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国家所有权关系不明等弊端.因此,对集体所有权及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有必要重构.

  • 标签: 集体所有权 集体土地所有权 中国 宪法 土地权利 土地法
  • 简介:洗钱犯罪是指为了隐匿或掩饰因法定犯罪行为所取得财物真实性质、来源、地点、流向及其支配权或所有权而转移或转换该财产或协助与犯罪活动有关系之人规避其应负法律责任行为.它是一种派生性犯罪,既为某些特殊、严重犯罪所获资金合法化进行活动,也为其它一般性犯罪提供经费援助.故此,加大我国反洗钱对策研究力度,加大我国防范洗钱犯罪宣传力度,加大我国对经济犯罪案件侦查人员培训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洗钱犯罪 概念 中国 犯罪特点 侦查 犯罪预防
  • 简介:<正>目次:一、导言:对可接受性探寻二、围绕可接受性展开建议:平衡风险收益三、对可接受技术界定(一)抽样限制(二)复杂性(三)战略应答(四)个体差异(五)评估基准合法性(六)小结四、判定可接受权衡(一)度量主导思想

  • 标签: 风险 可接受性 权衡
  • 简介:法规范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法律概念,其蕴含着对征纳双方权益调制与事实、政策互动链接税法理念。由概念到制定具体化规则与在个案中直接适用是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主要方式。在规范层面来看,税法原则作用于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过程,表达了税法基本价值,起到发展税法作用。在背景层面视角下,税法上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过程体现出行政主导性。对此,功能主义立场与法律不完备性理论可以为其正当性辩护,证明其是宪制结构中必然制度安排。在中国语境下通往现代税法是一条泥泞之路:垄断式”行政权过于强势而亟需法治规训,立法权需回归人大并合理配置,规制征税机关规则制定权,并加快推动税务专门司法制度构建。

  • 标签: 不确定法律概念 具体化 行政主导 司法审查
  • 简介:<正>我国法律监督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监督基本思想为指导,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出发,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重要内容保证。我国法律监督民主、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了它具有一系列特色。为了正确认识我国法律监督概念,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法律监督 法律规定 国家机关 宪法规定 行政法规 监督者
  • 简介:行政相对人最初是作为与行政主体相对应主体而提出。原先由于对行政法性质存在不同看法,而产生许多不同学说,也由此产生相应不同行政相对人理论。现代社会文明进步,民主法制发展,现代行政发展,特别是'积极行政'发展,相对人身份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这些原先理论都是始料未及。故原先行政法中行政相对人理论由于社会历史实践局限性,不能全面揭示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内在联系,或者说原先行政相对人理论只适合当时实践需要,已经不再适合现代行政要求。实践不断发展,要求理论也要发展,现代行政发展,对我们行政法

  • 标签: 行政相对人 概念 行政主体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法 界定标准
  • 简介:法规竞合本质是刑事法律规范竞合,不是法律条文竞合.法规竞合是一种立法现象,不是犯罪形态.法规竞合是犯罪构成竞合,不包括法定刑竞合.法规竞合可以发生在基本犯罪构成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基本犯罪构成与修正犯罪构成之间.法规竞合包括外延包容、外延交叉、内涵从属三种逻辑模式.

  • 标签: 法规竞合 基本犯 交互竞合
  • 简介:科学技术发展使得鉴定意见成为新"证据之王",而鉴定意见相关制度建构应基于对鉴定意见合理界定。在不同诉讼体制下,对鉴定意见界定有所不同。通过比较"鉴定意见"与英美法系国家"科学证据"、"专家意见"及德国诉讼法中"鉴定结果"等概念,认为界定鉴定意见应紧扣其诉讼关联性、科学性、意见性三个基本属性,科学性与诉讼性统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统一是鉴定意见基本特征。由此,对于司法实践中存在各类"专家意见",应具体分析其是否具备鉴定意见特征,进行合理定性及定位。

  • 标签: 鉴定意见 概念 特征
  • 简介:金融企业集团是指主导业务是金融业务各企业法人集合而成经济意义上实体,控制企业可对各受控企业施加控制.其中,控制是企业集团特征,而主导业务是金融业务使得金融企业集团区别于一般企业集团.控制包括形式上控制(即控制企业持有受控企业一定比例以上股权)实质上控制(即控制企业能够实质上对受控企业业务经营财务策略等方面施加影响),形式上控制是可以推翻.主导业务是金融业务应以企业集团中全部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占据企业集团所有成员资产总额比例以及金融机构数量占据企业集团全部成员数量比例来衡量.

  • 标签: 金融企业集团 控制 金融
  • 简介:我国大陆学术界从不同视角对行政协助概念进行了描述,其中不少阐释颇具启发意义,但有些观点值得商榷,需要在对行政协助概念诸要素详加评析基础上,重塑行政协助概念。所谓“行政协助”,是指在公务启动之后、行政职权行使过程中,由于法律因素或者事实因素限制,行政主体无法自行执行职务或者自行执行职务会带来严重不经济,基于公共利益需要,向无隶属关系行政主体提出协助请求,由被请求主体在自身职权范围内对请求主体行政职务从旁帮助或者由请求主体与被请求主体共同针对行政相对人行使行政职权,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行为及其制度。

  • 标签: 行政协助 概念 评析 重塑
  • 简介:法益侵害说并非结果无价值论附庸,把法益侵害说等价于结果无价值论,其实是混淆了不同层次问题;我国当下通行法益概念是实证主义法益概念,被理解为"法律保护利益",它受到规范违反说论者批判,但这些批判并未触及真正问题:过度形式化造成内涵缺失使其丧失过滤功能;在德日两国,法益概念已经完成或正在经历前实证主义转向,这种前实证主义法益概念具有限制刑法不适当扩张功能,通过对其主要作用场域考察,可以初步认为这种视角下法益概念与本土刑法学术及实务之间具有相当契合度;前实证主义法益概念优于实证主义法益概念,前实证主义法益侵害说优于规范违反说,因此前实证主义法益概念应被提倡。

  • 标签: 法益侵害说 规范违反说 实证主义法益 前实证主义法益
  • 简介:合同定义无疑是一个国家合同法律制度重要基础,但越是如此基础性问题,越容易引起学术上困惑争议。本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条合同定义出发,结合欧洲,尤其是意大利当代合同法基本理论,对合同定义中一些基本问题,如合同多义性,合同与合意关系,影响合同定义因素(尤其是合同概念"基因型"),合同定义方式,以及合同与债,合同与法律行为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分析探讨。在合同多义性以及影响合同定义因素方面,通过考察不同合同概念基因型对合同定义影响,进一步阐明合同概念基因型对整个合同法学研究重要意义。

  • 标签: 合同法 法律定义 合同概念的基因型 意大利法
  • 简介:无论在我国法学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在认定刑法中暴力时都极易与胁迫、伤害、行凶、强制及恐吓等相关概念相混淆。事实上,暴力与这些概念都有不同含义,并存在相关界限,具体而言,暴力与这些概念在内容、程度、对象、效果、范围行为时间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区别。

  • 标签: 刑法 暴力 胁迫 伤害 行凶
  • 简介:金融商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发展催生了金融消费者主体形成,而基于信息不对称金融业者和金融消费者之间不公平交易关系,使得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日益成为金融法核心各国金融监管重要目标。金融消费者保护关键节点在于金融商品销售过程,以"推介行为"这一总体概括所有与金融商品有关销售行为概念入手,探讨金融商品销售环节中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与金融消费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从金融商品销售过程中说明义务、适合性原则等角度论述对金融机构以及从业人员约束,从而实现金融商品、金融服务统合立法、统一监管突破,达到倾斜保护金融消费者目的。

  • 标签: 金融推介 说明义务 适合性原则 横向统合
  • 简介:<正>清末中国所面临国内外形势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国文明所面对绝非是"某个粗蛮不文、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马背上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必将对自己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文明"。当国门洞开之后,西学东渐便是国人不能回避事实。西学进入中国定然以"士大夫"阶层作为媒介与桥梁,因此,士大夫们对西学认知、汲取程度便自然对国内政治发生相应影响。随着时局不断恶化,士大夫们

  • 标签: 筹备立宪 档案史料 国内政治 官治 价值取向 宪政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