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宫异常回声的有效诊断方式。方法对2009年10月到2011年10月在我院B超发现宫异常回声的42例患者,通过临床的手术获取病理,并进行诊断,将诊断的结果与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之后计算诊断的符合率。结果经过手术证实了此次的42例患者中子宫内膜癌有8例、子宫内膜息肉15例、黏膜下肌瘤12例、宫内膜囊腺样增生7例。超声诊断准确共39例,准确率92.83%;漏诊误诊的有3例,比诊率7.14%。结论对于患者出现的宫异常回声的现象,用B超检查诊断可以极大的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宫腔异常回声 阴道超声 鉴别 诊断
  • 简介: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全治疗是修复技术的尖端挑战,是血管外科医生心中的介入治疗“皇冠”。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在主任刘昌伟的领导下,通过努力钻研,近两年171例全治疗成功率100%,患者多为高龄重症,年龄最高者93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标签: 腔内介入治疗 主动脉扩张性 北京协和医院 腔内治疗 血管外科 修复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漏诊子宫粘连的原因,提高子宫粘连超声诊断率。方法对经宫腔镜手术证实为宫粘连的30例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宫粘连术前行超声检查27例,超声提示宫粘连5例,提示宫积液2例,提示宫内异常回声团9例,诊断宫正常11例,27例IUA的超声诊断率18.5%,漏诊率81.5%。结论超声容易漏诊宫粘连,对高危患者需仔细观察分析宫及内膜情况,特别注意细微的声像图特征,减少漏诊,提高诊断率。

  • 标签: 子宫腔内粘连 超声检查 漏诊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B超检查在肛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2月至2005年12月69例病人,其中男性39例,女性30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8岁。肛周脓肿32例,肛瘘19例,直肠癌12例,肛周直肠后间隙炎症6例。使用经直肠B超检查方法,检查肛肠疾病,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所见及病理诊断相对照。结果除6例肛瘘未能明确瘘管走行和瘘管内口、3例直肠癌未能明确诊断外(符合率分别为68.4%和75.0%),其余病例B超检查结果均与手术病理诊断相符合(符合率为100%)。结论直肠B超检查对肛周脓肿的定位、脓的大小及手术计划方面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对肛瘘管道的走行及其内口的定位、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及其范围方面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肛肠疾病 直肠腔 B超检查
  • 简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方法:1.常规Nesbit法,由浅入深切除,先切除后断血供;2.分割剥离切除法,先分割剥离后切除,先断血供后切除;3.剜除术。在前列腺增生症的外科治疗中TURP为金标准,而开放手术术后排尿功能最好。通过剜除术将TURP与开放手术的优点结合起来,用内窥镜镜鞘模拟术者的手指对腺体进行剥离,既强调微创又保证疗效。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剜除术 腔内 前列腺增生症 TURP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为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的11例患者资料,均接受治疗。总结其症状、手术方式、并发症、支架通畅情况并分析患侧上肢收缩压及血液峰值血流速的变化。结果11例患者均行腔支架成形术,手术均成功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69(30.1±23.4)个月;2例术中使用脑保护伞,其中1例行同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例因对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行支架植入术;1例术中发现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重度狭窄,一期行无名动脉支架植入术,半年后行左颈总动脉支架植入术。6例为股动脉入路,2例为肱动脉入路,1例经腋动脉与股动脉穿刺入路,2例为右颈部切开逆穿颈总动脉与股动脉联合入路。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6、7、12个月出现支架再狭窄,1例患者行无名动脉支架球囊扩张术,2例患者行再次支架植入术,术后支架血流均恢复通畅;1例术后14个月出现支架再闭塞,因临床症状改变不明显未干预,本组病例临床再干预率为3/11,一期通畅率为7/11,二期通畅率为10/11。10例患者术后症状较前缓解,1例患者右上肢无力无明显改变。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术前、术后右上肢收缩压、脉压差、无名动脉峰值血流速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疗效确切,应根据病变情况及患者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方案。

  • 标签: 腔内治疗 无名动脉狭窄 无名动脉闭塞
  • 简介:摘要:急诊血管外科手术由于具有高并发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一直是急症外科手术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在传统的急症血管外科开放性手术中因创伤大,耗时长,难度大,造成围术期康复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近年来,急症外科由于手术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急诊都是通过手术来处理的,对传统急症血管外科的开放性手术起到了很好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

  • 标签: 血管外科 急症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急诊血管外科手术由于具有高并发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一直是急症外科手术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在传统的急症血管外科开放性手术中因创伤大,耗时长,难度大,造成围术期康复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近年来,急症外科由于手术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急诊都是通过手术来处理的,对传统急症血管外科的开放性手术起到了很好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

  • 标签: 血管外科 急症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主动脉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创伤性主动脉夹层(TAD)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1年6月至2019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Stanford B型TA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35~83岁[(56.2±12.9)岁]。主要为胸背部创伤,患者均接受TEVAR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肝素使用量、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脏器并发症等。比较术前、术后1 d脑钠肽、尿素氮、肌酐的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CT血管造影(CTA),主要观察支架的位置、术后逆撕、截瘫及漏发生等情况。主动脉CTA测量术前、术后6个月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最大直径、远端主动脉真直径,明确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36个月[(25.9±6.3)个月]。手术时间为60~200 min [(96.7±30.7)min],术中出血量为20~45 ml[(31.1±6.8)ml],术中肝素使用剂量为0~0.53 mg/kg[(0.4±0.1)mg/kg],术后ICU住院时间为1~7 d [(4.7±1.3)d]。7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胸腔闭式引流、气道管理及抗感染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并康复。2例患者术后出现肾功能异常,予以药物治疗好转。术前、术后1 d患者的脑钠肽、尿素氮、肌酐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TA复查示支架位置满意,没有逆撕、截瘫等严重并发症。1例Ⅰ型漏,瘤体未进一步扩大,患者病情稳定。术后6个月夹层动脉瘤直径为(34.4±5.0)mm,较术前的(38.2±5.6)mm缩小,远端主动脉真直径为(26.8±4.6)mm,较术前的(22.6±6.0)mm扩大(P<0.05或0.01)。结论TEVAR对心功能、肾功能等无明显影响,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主动脉重塑良好,是治疗Stanford B型TAD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主动脉破裂 主动脉,胸 血管内手术 人工血管
  • 简介:摘要胸主动脉修复术(TEVAR)现已逐渐成熟,成为临床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手段。治疗拥有创口小,围术期死亡率低的优点,但长期随访结果相比开放手术缺少明显优势。TEVAR术后胸主动脉段虽得到处理,但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在远期随访中会出现瘤样扩张、新发破口以及分支血管支配的器官缺血、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为减少该类并发症出现,在术前及时对血管解剖形态、血管壁及病理改变、相关脏器功能评价、支架种类选择以及支架放置方案作出分析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B型 远期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开窗技术在胸主动脉修复术(TEVAR)中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应用体外开窗技术在TEVAR中重建LSA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16例,年龄41~76(63±5)岁。67例中,B型主动脉夹层50例、胸主动脉瘤11例、壁间血肿4例、主动脉溃疡2例。观察患者TEVAR后的漏发生率,主体和分支支架的位置、完整性和通畅性,以及患者手术相关死亡率。结果67例患者中,有66例成功采用体外开窗技术重建LSA,技术成功率达98.5%;另1例因术中对位不准确转为烟囱技术重建LSA,术后均获随访(3~48个月)。术后即刻造影提示存在少量Ⅰ型漏3例,未予处理,术后3个月复查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提示漏消失;2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上肢乏力,其中1例伴头晕,均在随访过程中逐渐恢复,无肢体缺血坏死。随访中所有患者分支支架及主体支架均通畅并保持着良好的完整性,无主动脉覆膜支架移位、漏等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患者。结论体外开窗技术为TEVAR中重建LSA提供了技术支持,方法简单有效,短、中期随访结果满意。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术 体外开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修复术(EVAR)与传统开放手术(OSR)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瘤(cAA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北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4家中心的血管外科收治的144例cAA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EVAR组(n=114)和OSR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手术情况和随访结果。EVAR组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EVAR组近端瘤颈直径比OSR组更长,梯形瘤颈患者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3±3.59)mm 比(19.40±4.28)mm,t=3.162,P=0.002;36.0% 比 16.7%,χ2=4.069,P=0.044];EVAR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低于O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8.56±93.06)min 比(368.53±95.96)min,t=-10.915,P<0.001;(92.84±168.83)ml 比(1 370.00±1 019.52)ml,t=-12.579,P<0.001;(14.91±133.85)ml 比(1 375.00±1 300.18)ml,t=-11.055,P<0.001]。1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5.6±10.4)个月。术后随访EVAR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O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 比 40.0%,χ2=7.654,P=0.006;9.6% 比 40.0%,χ2=16.301,P<0.001);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组分析发现,常规EVAR组漏率高于非常规EVAR组(11.9% 比 0%,χ2=6.035,P=0.014);当瘤颈成角≥52°时,常规EVAR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成角更小者(29.6% 比 0%,χ2=6.486,P=0.011);对于梯形瘤颈患者的治疗,常规EVAR比非常规EVAR治疗漏率高(19.0% 比 0%,χ2=6.632,P=0.010)。OSR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伴随疾病有相关性,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合并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比例显著高于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75% 比 27.8%,χ2=6.451,P=0.011;25% 比 0%,χ2=5.000,P=0.025)。结论对于cAAA患者的治疗,EVAR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优于OSR。选择合适的患者及正确的治疗方式,可能降低EVAR术后并发症及漏发生风险。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治疗 开放手术 多中心研究 烟囱技术 开窗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开窗主动脉修复术在近肾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中的应用及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5例近肾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修复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入路、体外开窗技巧、主体支架半释放装置制作、随访资料等。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体外开窗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修复术,技术成功率100%。支架改装时间50~120 min;隔绝动脉瘤手术时间75~210 min。术后随访15~42个月,目前5例患者支架稳定,未出现支架相关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针对原发病因药物治疗,控制良好。结论体外开窗修复术治疗近肾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具有微创、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等优势,近中期疗效好。

  • 标签: 动脉瘤,假性 主动脉,腹 开窗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修复术(EVAR)的中长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540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接受EVAR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03例,女性37例,年龄(69±8)岁(范围:44~87岁)。收集患者合并症、术前动脉瘤参数、手术数据等资料,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并发症发生及二次干预等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Cox多元回归分析远期生存预后因素。结果492例获得技术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1.1%(492/540)。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3%(7/540)。489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1.7%(489/533)。随访时间45(63)个月(范围:1~133个月)。随访期间全因死亡104例,动脉瘤相关死亡31例,全因病死率21.3%(104/489),动脉瘤相关病死率6.3%(31/489)。1、3、5和10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5.1%、84.0%、69.5%和38.6%,免于动脉瘤病死率分别为98.4%、93.3%、88.4%和84.4%。随访期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0%(44/489),二次干预率为4.9%(24/48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HR=2.15,95%CI:1.41~3.26,P<0.01)、术前动脉瘤破裂(HR=2.72,95%CI:1.78~4.15,P<0.01)和短瘤颈(HR=1.97,95%CI:1.07~3.61,P=0.029)是EVAR术后远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EVAR治疗后患者的围手术期病死率低,技术成功率高,具有良好的中远期结果。

  • 标签: 主动脉瘤,腹 支架 预后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例胸主动脉夹层修复术(TEVAR)术后Ⅱ期弓部分支血管闭塞的临床及随访资料。2例患者Ⅱ期行腔介入手术,1例Ⅱ期行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转流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6 d。我们认为对于TEVAR术后Ⅱ期支架源性弓部分支血管闭塞,应根据病变的不同特点,尽早干预,可首选微创治疗,对于治疗困难者,可进一步行开放转流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台上预开窗主动脉修复术治疗累及内脏动脉的胸腹主动脉病变近中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8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34例术中应用开窗修复术治疗累及内脏动脉的胸腹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器械释放成功率、并发症率、死亡率,以及围术期和随访期并发症率、死亡率及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手术率。结果34例患者中共84条内脏分支通过开窗或开槽重建,其中有77条分支(91.7%)植入支架,包括33条分支植入裸支架,44条分支植入覆膜支架。器械释放成功率为97.1%(33/34),术中Ⅰb型漏1例,Ⅲ型漏1例,并发症率5.8%(2/34),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30 d死亡率为2.9%(1/34),CTA发现Ⅱ型漏1例、Ⅱ型合并Ⅲ型漏2例,肾功能不全2例,新发并发症率14.7%(5/34)。平均随访时间16.5(2~54)个月。随访至12个月患者23例,新发非主动脉原因死亡1例,总体死亡率为5.9%(2/34);右侧副肾动脉闭塞1例,新发并发症率为4.3%(1/23)。随访至24个月患者9例,无新发死亡,Ⅰb型漏1例,新发并发症率为11.1%(1/9),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手术率为11.1%(1/9)。结论台上预开窗修复术治疗累及内脏动脉的胸腹主动脉病变患者的近、中期结果安全、有效。

  • 标签: 胸腹主动脉疾病 内脏动脉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开窗支架
  • 简介:摘要报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例腹主动脉瘤修复术(EVAR)术后Ⅱ型漏行腹腔镜下肠系膜下动脉、腰动脉及骶正中动脉结扎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手术细节及治疗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60 min,术中失血200 ml,术中成功使用止血夹双重结扎发自瘤体前壁的肠系膜下动脉、2对发自瘤体后壁的腰动脉以及1根发自瘤体后壁的骶正中动脉。住院期间无血制品使用,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内包含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的三期CT增强扫描以及超声造影检查瘤均未见造影剂显影。说明采用腹腔镜技术结扎肠系膜下动脉、腰动脉及骶正中动脉处理EVAR术后Ⅱ型漏是有效、安全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胸主动脉修复术(TEVAR)与单纯药物治疗非复杂性急性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ATBAD)的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3例非复杂性A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8例,女性85例;年龄(60.3±10.2)岁。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治疗组(药物组,67例)和修复术治疗组(TEVAR组,136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资料和随访资料,评估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干预率。结果203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7±1.8)年(范围:3~84个月)。随访期间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3%(31/203),再干预率为10.3%(21/203),死亡率为6.4%(13/203)。TEVAR组主动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6.9% 比 9.6%;P<0.05)、再干预率(19.4% 比 6.6%;P<0.05)、死亡率(13.4% 比 2.9%;P<0.05)均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药物组相比,TEVAR组主动脉夹层破裂(7.5% 比 1.5%;P<0.05)、逆撕A型夹层(4.5% 比 1.5%;P>0.05)均未显示出更高的发生率。结论TEVAR治疗非复杂性ATBAD安全、有效。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非复杂性ATBAD患者接受TEVAR治疗显示出更好的近中期效果。

  • 标签: 腔内修复术 并发症 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外开窗修复术(TEVAR)治疗Ⅲ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分支血管的效果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Ⅲ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分支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行体外开窗TEVAR治疗,43例)和对照组(行单纯TEVAR治疗,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围术期情况;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支架通畅率、漏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再干预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支架全部释放成功。围术期,观察组出现1例轻微支架远端漏,对照组出现2例Ⅰ型漏。随访2年,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3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支架畅通率均为10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2/41)低于对照组(21.88%,7/32),P<0.05;两组患者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无再次手术者,对照组随访期间有4例再次行TEVAR治疗,观察组再干预率(0.00%,0/41)低于对照组(12.50%,4/32),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97.56%,40/41)与对照组(90.63%,29/3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体外开窗TEVAR治疗累及分支血管的Ⅲ型主动脉夹层,可明显减少患者短期并发症,降低术后2年的手术再干预率,患者远期预后效果良好。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DeBakey分型 左锁骨下动脉 体外开窗 腔内修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