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胃网膜左系膜的完整切除及第4sb组淋巴结彻底清扫是系膜理论指导下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入口和重要步骤之一。4K腹腔镜具有更高清的手术视野及更细微的局部解剖辨识度。遵循膜解剖理念,借助4K腹腔镜的独特优势,可使胃网膜左区淋巴结清扫更加彻底,手术时间更短,微出血或者无出血,同时最大程度保护周围重要脏器及血管,提高手术根治性及安全性。笔者探讨4K腹腔镜胃癌根治中间入路胃网膜左血管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胃肿瘤 中间入路 胃网膜左区域淋巴结 淋巴结清扫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
  • 作者: 姜傲 邢晓虹 姜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8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26期
  • 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护理部,长春 130000,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血管内科 吉林省重大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长春 130000,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结直肠外科,长春 13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采用SAS、SDS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初次进食、肠鸣音恢复、初次排气和初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 d试验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可以加快其术后康复,消除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肿瘤 问题导向 腹腔镜 胃肠功能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全部患者均行腹腔镜胃癌根治。对照组常规静脉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方法基础上辅助以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中、术后一般情况、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72±10)h比(79±13)h,t=8.384,P=0.031;(11.0±1.7)d比(12.9±1.9)d,t=7.404,P=0.022];观察组与对照组腹腔引流时间分别为(8.4±2.8)d和(8.6±1.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8,P=1.092),引流量分别为(534±50)ml和(545±5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7,P=1.202)。与术前基础值相比,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在中均较稳定;拔管时对照组MAP[(104±5)mmHg,1 mmHg=0.133 kPa]高于观察组[(92±7)mmHg](t=7.383,P<0.01),也高于同组术前MAP[(92±9)mmHg](P<0.05)。观察组中心率低于术前及对照组同一时段的心率。观察组术后7 d内谵妄和可疑谵妄的发生率分别为3% (1/30)和7%(2/30),对照组分别为10%(3/30)和13%(4/30),两组谵妄和可疑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394、7.485,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降低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康复更快。

  • 标签: 胃肿瘤 老年人 右美托咪定 谵妄 住院时间 预后
  • 简介:摘要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已在临床上受到广泛认可。在中对于手术层面的识别非常的重要,正确的层次识别有利于间隙的游离、盆腔自主神经的保护,其对于手术成功与否以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尤为重要。中需注意直肠系膜与神经前筋膜之间游离,紧贴直肠系膜游离间隙保证直肠系膜的完整,以及实现肿瘤的根治性切除。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 简介:摘要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已在临床上受到广泛认可。在中对于手术层面的识别非常的重要,正确的层次识别有利于间隙的游离、盆腔自主神经的保护,其对于手术成功与否以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尤为重要。中需注意直肠系膜与神经前筋膜之间游离,紧贴直肠系膜游离间隙保证直肠系膜的完整,以及实现肿瘤的根治性切除。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 简介:摘要中自肠系膜下动脉下方切开乙状结肠系膜,游离Toldts间隙,暴露并保护左侧输尿管及生殖血管。切断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清扫253组淋巴结。切开乙状结肠侧腹膜,游离乙状结肠下段。提起肠系膜下动脉血管蒂(已切断),沿Toldts层面分离直肠系膜与骶前间隙,环形完整游离直肠系膜,于肿瘤标记处远端约5cm处以直线切割闭合期切断直肠肠管。肠管断端提出体外,距离肿瘤近端约10cm,切断乙状结肠肠管,并包埋吻合器钉座。行乙状结肠-直肠端端吻合(Dixon手术)。

  • 标签: 直肠肿瘤 机器人
  • 简介:摘要悬吊肝脏,于横结肠中部大网膜附着处向左切开网膜,分离切断胃网膜左血管,至胃短血管第二支,清扫第4sb组淋巴结;分离横结肠系膜前叶右侧部分至大网膜完全从结肠离断,显露胰头、十二指肠球部,离断胃网膜右动静脉,清扫第4d、6组淋巴结;从右向左,从下向上剥离胰腺被膜;显露胰腺上缘,分离肝总动脉表面,清扫第8a、12a组淋巴结;分离切断胃左动静脉,沿脾动脉向左分离至胃后血管为止,清扫第7、9、11p组淋巴结;解剖胃小弯区域,离断肝胃韧带,分离胃右动静脉并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的第5、12a组淋巴结;暴露右侧膈肌角,游离至食管裂孔,清扫第1、3组淋巴结。胃肠重建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行BillrothⅡ式吻合,共同开口以倒刺线缝闭。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胃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在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及可推广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65岁;(2)术前病理结果诊断为胃恶性肿瘤;(3)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评分0~1分:(4)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5)术前肿瘤临床分期为Ⅰ~Ⅲ期;(6)手术方式为完全腹腔镜或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7)消化道重建方式为uncut Roux-en-Y或Billroth-Ⅱ+Braun手术。排除新辅助治疗、中转开腹、有其他重要器官严重合并症以及病例资料不完整者。根据上述标准,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129例行腹腔镜胃癌手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情况;(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运用1∶1倾向评分匹配(PSM)后,两组各有40例入选,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腹腔镜辅助组相比,完全腹腔镜组手术主切口长度更短[(4.1±1.0)cm比(8.5±2.8)cm,t=9.375,P<0.001],术后首次进流食时间更早[4.0(3.0,4.8)d比5.0(4.0,6.0)d,Z=2.167,P=0.030],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更短[6.0(6.0,7.0)d比7.0(6.0,8.0)d,Z=2.323,P=0.020],但术后第1天和第2天疼痛评分更高,分别为[2.5(1.0,3.0)分比1.5(1.0,2.0)分,Z=1.980,P=0.048]和[2.0(1.0,3.0)分比1.0(1.0,2.0)分,Z=2.334,P=0.020]。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以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粪时间、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术后总住院时间和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最大径、肿瘤病理类型、淋巴结清扫总数目和淋巴结阳性总数目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5.0%(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99)。结论与腹腔镜辅助技术相比,老年远端胃癌患者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手术具有切口更小、术后首次进流食时间更早以及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更短的优势,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老年 安全性比较研究 腹腔镜手术,完全 手术,腹腔镜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调整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ACCI)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04研究中19家医院收治的242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54例、莆田市第一医院32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32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31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7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8例、梅州市人民医院8例、福建省立医院7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例、龙岩市第一医院6例、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4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例、广东省人民医院3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93例,女49例;年龄为62(23~74)岁。观察指标:(1)患者年龄分布与合并症及ACCI情况。(2)ACCI分组及临床病理特征比较。(3)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4)随访情况。(5)影响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的因素分析。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采用X-Tile软件(3.6.1)分析ACCI分组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3年无复发生存率影响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以逐步回归法纳入P<0.05的单因素指标和临床上与预后密切相关的变量。结果(1)患者年龄分布与合并症及ACCI情况。242例患者中,<50岁28例,50~59岁68例,60~69岁113例,70~79岁33例;合并轻度肝病、伴有终末器官损害的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肺疾病、不伴终末器官损害的糖尿病分别为1、1、2、2、6、8、9例。242例患者ACCI为2(0~4)。(2)ACCI分组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比较。X-Tile软件分析结果显示:ACCI=3为最佳分组临界值。根据ACCI最佳分组临界值将242例患者分为低ACCI组(ACCI<3)194例和高ACCI组(ACCI≥3)48例。低ACCI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合并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级、Ⅱ级、Ⅲ级),肿瘤长径,组织学类型(印戒细胞癌或低分化腺癌、中分化或高分化腺癌),肿瘤病理学T分期(T1期、T2期、T3期、T4期),化疗周期分别为(58±9)岁,(22.6±2.9)kg/m2,31例,106、85、3例,(4.0±1.9)cm,104、90例,16、29、72、77例,6(4,6)个;高ACCI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70±4)岁,(21.7±2.7)kg/m2,23例,14、33、1例,(5.4±3.1)cm,36、12例,3、4、13、28例,4(2,5)个;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37、1.98,χ²=22.64,Z=-3.11,t=-2.91,χ²=7.22,Z=-2.21、-3.16,P<0.05)。(3)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242例患者中,33例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局部并发症20例,系统性并发症16例,部分患者同时合并多种并发症。20例局部并发症包括腹腔感染12例,吻合口漏7例,切口感染、腹腔出血、吻合口出血各2例,淋巴液漏1例。16例系统性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11例,心律失常、脓毒血症各2例,肝衰竭、肾衰竭、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尿潴留各1例。33例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患者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Ⅰ级、Ⅱ级、Ⅲa级、Ⅲb级、Ⅳ级分别为3、22、5、2、1例。低ACCI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局部并发症、系统性并发症分别为22、13、9例;高ACCI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1、7、7例;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系统性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4.38,4.66,P<0.05);局部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2.2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CI是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比值比=2.32,95%可信区间为1.04~5.21,P<0.05)。(4)随访情况。2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1~46)个月。随访期间,53例患者死亡,13例带瘤生存。242例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3.5%。低ACCI组患者随访时间为36(2~46)个月,随访期间,29例患者死亡,10例带瘤生存,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0.0%;高ACCI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5(1~42)个月,24、3例,47.4%;两组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0.49,P<0.05)。(5)影响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的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症、ACCI、肿瘤长径、组织学类型、血管侵犯、淋巴管侵犯、神经侵犯、肿瘤病理学TNM分期、术后早期并发症是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3年无复发生存率的相关因素(风险比=2.52,3.64,2.62,0.47,2.87,1.90,1.86,21.77,1.97,95%可信区间为1.52~4.17,2.22~5.95,1.54~4.46,0.27~0.80,1.76~4.70,1.15~3.12,1.10~3.14,3.01~157.52,1.11~3.5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CI、肿瘤病理学TNM分期、辅助化疗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3年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3.65,11.00,40.66,0.39,95%可信区间为2.21~6.02,1.40~86.73,5.41~305.69,0.22~0.68,P<0.05)。结论ACCI是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ACCI、肿瘤病理学TNM分期、辅助化疗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3年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全胃切除术 年龄 术前合并症 年龄调整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 术后早期并发症 预后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对胃癌根治老年患者围期认知功能及Ramsay镇静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择期拟行胃癌根治的65~75岁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组(A组和B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50例。麻醉诱导前,A组、B组分别静脉泵注0.5 μg·kg-1·h-1和0.3 μg·kg-1·h-1右美托咪定15 min,C组静脉泵注等负荷剂量的0.9% NaCl溶液15 min;随后A组和B组均以0.3 μg·kg-1·h-1的剂量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毕前30 min,C组泵注等负荷剂量的0.9% NaCl溶液至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价三组术前1天及术后第1、3、7天的认知功能,统计围期神经认知障碍(PND)发生率;比较三组术后30 min及术后24、48 h的Ramsay镇静评分。结果A组3例及C组3例因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转入重症监护室而出组。三组间术后第1、3、7天MoCA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A、B、C组术后第7天MoCA量表评分分别为(26.9±0.7)分、(26.6±1.0)分和(26.3±1.2)分,A组和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术后第1、3、7天PND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组均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术后30 min及术后24、48 h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C组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术后24 h的Ramsay评分均高于B组和C组(均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减少胃癌根治老年患者PND的发生,增强镇静效果,其中麻醉诱导前以0.5 μg·kg-1·h-1剂量给药效果最明显。

  • 标签: 胃肿瘤 麻醉 右美托咪定 认知功能 Ramsay镇静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途径已被大家广为熟悉并备受关注,但因其须遵循的条目繁多、且需患者高度依从,故并未普及。日本学者提出的非特殊准备胃癌根治术后ERAS管理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可选择方法,本研究对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中国临床进行验证。方法非特殊准备胃癌根治术后ERAS管理主要措施为:(1)术前经多学科诊疗模式讨论;(2)对患者行康复教育;(3)不常规行术前肠道准备;(4)术前常规放置鼻胃管减压,术后最快24 h内拔除;(5)适量补液;(6)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7)按需放置腹腔引流;(8)术后疼痛管理采用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及口服药物;(9)术后48 h开始注射低分子肝素及每日离床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10)术后饮食管理,期间辅以肠外营养;(11)术后24 h左右开始拔除导尿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科行胃癌根治治疗的2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入选标准:年龄≤75岁、术前经检查未发现有远处转移、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确定胃腺癌以及具备完善的临床病理数据及随访材料;排除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及胃切除史、中探查发现有腹腔广泛种植转移或恶性腹水、术后1个月内死亡以及残胃癌患者。依据患者意愿,选取围手术期管理方式。有123例患者遵从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提出的非特殊准备ERAS方式(非特殊准备组)进行围手术期管理,80例接受传统围手术期管理(传统方法组),比较两组主要结局指标(术后住院时间和首次排粪时间、流质饮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再入院率)和次要结局指标(手术时长、中失血量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非特殊准备组与传统方法组主要结局指标相比,首次排粪时间[(3.6±1.1)d比(4.8±1.4)d,t=3.134,P=0.003]、首次流质饮食时间[(2.6±0.9)d比(5.5±1.6)d,t=15.105,P<0.001]、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9±0.5)d比(4.1±1.1)d,t=8.543,P<0.001]均较早,术后住院时间[(9.6±2.3)d比(12.9±2.3)d,t=5.020,P<0.001]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非特殊准备组胰漏[6.5%(8/123)比16.3%(13/80),χ2=4.964,P=0.026]、淋巴漏[1.6%(2/123)比13.8%(11/80),χ2=11.887,P=0.001]、腹腔积液[2.4%(3/123)比10.0%(8/80),χ2=4.032,P=0.045]和胃瘫[0.8%(1/123)比7.5%(6/80),χ2=4.657,P=0.031]的发生率均较低。但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肺感染以及肠粘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次要结局指标中,非特殊准备组的中失血量[(80.4±24.4)ml比(100.5±19.4)ml,t=3.134,P=0.003]以及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第1天:(4.4±0.3)分比(5.3±0.8)分,t=2.504,P=0.037]均低于传统组;但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特殊准备的胃癌根治术后ERAS方案有效、安全,对于中国胃癌手术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适用性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加速康复外科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行3D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在3D腹腔镜下完成消化道重建(毕Ⅱ式吻合),平均手术时间(210.1±41.3)min,中出血量(64.1±16.1)ml,淋巴结清扫数目(33.2±10.6)枚,术后住院时间(7.0±5.2)d。术后发生十二指肠残端漏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与3D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的近期疗效,以及在不同体质指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均经胃镜活检证实胃癌,肿瘤位置适合行远端胃癌D2根治;(2)经影像检查无肝、肺、腹腔等远处转移,无肿瘤直接侵犯胰腺和结肠;(3)术后病理分期Ⅰ~Ⅲ期;(4)手术期间无中转开腹或更换式;(5)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排除合并严重慢性基础疾病或其他恶性肿瘤者、肿瘤侵犯其他器官及远处转移者、以及胃良性肿瘤或胃肠间质瘤及复发性胃癌的患者。根据以上标准,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学部接受3D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的531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采用3D腹腔镜者344例(3D腹腔镜手术组),男性250例,女性94例,体质指数≥25.0 kg/m2者66例(19.2%),体质指数<25.0 kg/m2者278例(80.8%);采用机器人者187例(机器人手术组),其中男性122例,女性65例,体质指数≥25.0 kg/m2 69例(36.9%),体质指数<25.0 kg/m2者118例(63.1%)。两组基线资料及肿瘤病理学特征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以及不同体质指数亚组间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病理特征以及术后并发症率等指标。结果与机器人手术组比较,3D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29.1±12.4)枚比(25.2±9.0)枚,t=4.238,P<0.001],术后住院时间更短[M(范围):8.0(7.0~10.0) d比10.0(9.0~11.0) d,Z=-6.205,P<0.001],手术费用[(3.6±1.1)万元比(6.2±3.5)万元,t=-9.727,P<0.001]和住院总费用[M(范围):8.6(7.5~10.0)万元比12.8(11.7~14.1)万元,Z=-15.997,P<0.001]均较少,但首次排气时间偏晚[(3.9±1.0) d比(3.4±1.2) d,t=4.27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D腹腔镜手术组与机器人手术组手术时间、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率[10.8%(37/344)比12.8%(24/187),χ2=0.515, P=0.473]以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2.0%(7/344)比3.2%(6/187),χ2=0.294, P=0.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体质指数<25.0 kg/m2组中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减少基线偏倚;相比机器人手术组,3D腹腔镜手术组中低于50 ml出血量的比例更高[26.7%(31/116)比8.6%(10/116),χ2=13.065,P<0.001],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30.3±12.2)枚比(25.3±9.5)枚,t=-3.192,P=0.002],术后住院时间更短[M(范围):9.0(7.0~10.0) d比10.0(9.0~11.0) d,Z=-4.27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围手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体质指数≥25.0 kg/m2组中,相比机器人手术组,3D腹腔镜手术组中超过200 ml出血量的患者比例更高[18.2%(12/66)比1.4%(1/69),χ2=10.853,P=0.001],但术后住院时间偏短[M(范围):8.0(6.0~10.0) d比9.0(8.0~10.5) d,Z=-3.03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围手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3D腹腔镜和机器人下行远端胃癌D2根治均安全可行,近期疗效相当。

  • 标签: 胃肿瘤,远端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三维成像系统 D2根治术 疗效,近期
  • 简介:摘要腹腔镜胃癌切除已被广泛应用于胃癌外科治疗领域,腹腔镜胃癌手术指征也在不断扩展。基于CLASS-01的研究结果,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已作为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推荐手术方式之一。随着胃上部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的比例逐渐上升。但是,由于肿瘤复发风险高和术后严重胃酸反流症状,近端胃切除的手术指征越来越严格。考虑到腹腔镜的微创优势,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腹腔镜近端胃切除仍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众所周知,淋巴结清扫是标准胃癌根治的关键步骤,根据日本胃癌协会(JGCA)胃癌治疗指南,近端胃癌根治的标准手术方式为近端胃切除联合D1(第1、2、3a、4sa、4sb、7组淋巴结)或D1+(D1淋巴结+第8a、9、11p组淋巴结)淋巴结清扫。笔者就近端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范围进行阐述,并对腹腔镜近端胃癌淋巴结清扫技术标准进行解读。

  • 标签: 胃肿瘤 近端胃切除 淋巴结清扫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存在团体干预在胃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肿瘤科化疗的8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化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存在团体干预。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Herth希望量表(HHI)、心理痛苦温度计(DT)、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oP-Q-SF、D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HI、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存在团体干预可有效降低胃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的疾病进展恐惧及心理痛苦,提升其希望水平和心理弹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胃肿瘤 认知-存在团体干预 化疗 疾病进展恐惧 希望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脏脂肪面积(VFA)对胃癌根治疗效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行胃癌D2根治的19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前影像资料。纳入标准:(1)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完整;(2)术前病理为胃恶性肿瘤,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胃癌;(3)术前无出血、梗阻或穿孔等并发症,无远处转移。排除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或基础情况差者、行急诊手术或姑息性切除者以及术前新辅助治疗者。通过软件计算VFA,根据日本肥胖协会标准,将VFA≥100 cm2定义为内脏型肥胖。将患者分为VFA高值组(VFA-H组,96例)和VFA低值组(VFA-L组,9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效果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FA对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测能力;采用Pearson χ2检验分析体质指数(BMI)与VFA间的相关性。结果VFA-L组与VFA-H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术前合并症、术前贫血、肿瘤TNM分期以及N分期、T分期和分化程度、手术方式、肿瘤切除范围、肿瘤位置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FA-H组患者比VFA-L组具有更高的BMI、更大的肿瘤直径、更低的合并低白蛋白血症者比例和更高的皮下脂肪面积(SF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FA-H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VFA-L组,而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少于VF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术后30 d内发生Clavien-Dindo Ⅱ级以上并发症主要为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包括漏、出血、感染及狭窄)、肠梗阻和切口感染,VFA-H组比VFA-L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更高[24.0%(23/96)比10.1%(10/99),χ2=6.657,P=0.010],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和切口感染发生率也均更高[10.4%(10/96)比3.0%(3/99),χ2=4.274,P=0.039;7.3%(7/96)比1.0%(1/99),P=0.033]。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BMI(OR=3.688,95%CI:1.685~8.072,P=0.001)和高VFA(OR=2.526,95%CI:1.148~5.559,P=0.021)是本组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VFA预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645,高于体质量(0.591)、BMI(0.624)和SFA(0.626)。相关性分析显示,BMI与VFA值呈现显著正相关(r=0.640,P<0.001)。结论VFA≥100 cm2是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VFA能更好地预测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胃肿瘤 肥胖 内脏脂肪面积 术后早期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影响严重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寿光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行胃癌根治患者46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严重胰瘘将患者分为严重胰瘘组(n=24例)与非严重胰瘘组(n=4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早期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预测胃癌术后严重胰瘘发生的第1、3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的截断值,并比较不同淀粉酶分组的胰瘘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严重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术后第3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脾切除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后预测严重胰瘘发生的第1、3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浓度(D-AMY)截断值分别为2 156 IU/L、596 IU/L,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胃癌术后第1、3天,高淀粉酶组胰瘘发生率为26.2%(16/61),明显高于低淀粉酶组的0.8%(3/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2,P <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肥胖,脾切除,胃癌术后第1、3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高于截断值是影响严重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肥胖,脾切除,胃癌术后第1、3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高于截断值是影响严重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第1天D-AMY > 2 156 IU/L和第3天D-AMY > 596 IU/L可作为胃癌术后预测严重胰瘘发生的截断值。

  • 标签: 胃肿瘤 胃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胰腺瘘 引流液 淀粉酶类 敏感性与特异性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近年来腹腔镜胃癌根治逐渐成为非晚期胃癌的主要手术方式,随之而来的并发症逐渐被认识。术后胰瘘作为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达5.3%~11.8%,高于开腹手术。这可能与腹腔镜操作的局限性及中胰腺钝性损伤密切相关。术前腹部CT中P-A长度和UP-CA角度、体质量指数、术后3 d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术后胰瘘发生率呈正相关。一种带有温度感控功能的超声刀及胰液渗出可视化系统有助于预防术后胰瘘,然而机器人手术和术前使用生长抑素不能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在胰腺上淋巴结清扫时需要进行方法改进,如"左侧入路""胰腺中间入路"等,"T"形纱布或组织悬吊装置可减少对胰腺的损伤,胰腺创面喷洒"生物胶"可减少胰液渗出。术后需要保持引流管通畅,若出现胰瘘,采用双套管冲洗+生长抑素持续微泵进行处理。笔者主要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的术后胰瘘原因及围手术期相关预防策略,望能给术后胰瘘的诊治提供一些线索。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 术后胰瘘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2月至2010年12月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CLASS研究组)腹腔镜胃癌外科多中心临床数据库中16家医院收治的652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91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52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9例、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43例、江苏省中医院25例、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14例、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12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2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例、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9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7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7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42例,女210例;年龄为(57±12)岁。患者均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4)随访情况。(5)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或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652例患者中,617例行D2淋巴结清扫,35例行D2+淋巴结清扫;348例消化道重建方式为Billroth Ⅱ吻合,218例为Billroth Ⅰ吻合,25例为Roux-en-Y吻合,61例为其他;12例行联合脏器切除;569例中输血,83例中未输血。65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87(155,240)min,中出血量为100(50,150)mL。(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652例患者肿瘤最大径为(4.5±2.0)cm;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6(19,35)枚,其中>15枚570例,≤15枚82例;淋巴结转移数目为4(1,9)枚;肿瘤近端切缘为(4.8±1.6)cm,肿瘤远端切缘为(4.5±1.5)cm。652例患者中,肿瘤Borrmann分型为Ⅰ~Ⅱ型255例,Ⅲ~Ⅳ型334例,缺失Borrmann分型资料63例;肿瘤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171例,低-未分化430例,缺失肿瘤分化程度资料51例;肿瘤病理学T分期T2期、T3期、T4a期分别为123、253、276例,病理学N分期N0期、N1期、N2期、N3期分别为116、131、214、191例,病理学TNM分期Ⅱ期、Ⅲ期分别为260、392例。(3)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652例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间为3(2,4)d,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4(3,5)d,首次进食全流质食物时间为5(4,6)d,术后住院时间为10(9,13)d。652例患者中,69例发生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 Ⅰ~Ⅱ级、Ⅲa级、Ⅲb级、Ⅳa级并发症患者分别为60、3、5、1例。同1例患者可合并多种并发症。手术并发症和系统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分别为十二指肠残端瘘(3.07%,20/652)和呼吸系统并发症(2.91%,19/652)。69例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转归并出院。(4)随访情况:6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0~19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4个月。298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中,255例术后≤5年复发转移,其中远处转移、腹膜转移、局部复发、多处复发转移、其他部位复发转移分别为21、69、37、52、76例;43例术后>5年复发转移,上述指标分别为5、9、10、4、15例;两者复发转移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5.52,P>0.05)。术后≤5年和>5年复发转移患者病理学TNM分期Ⅱ期、Ⅲ期分别为62、193例和23、20例,两者病理学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5.36,P<0.05);病理学T分期T2期、T3期、T4a期分别为42、95、118例和9、21、13例,两者病理学T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P>0.05),进一步分析,两者病理学T2期、T3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52,2.08,P>0.05),两者T4a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84,P<0.05);病理学N分期N0期、N1期、N2期、N3期分别为19、44、85、107例和12、5、18、8例,两者病理学N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4,P<0.05),进一步分析,两者病理学N0期、N3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6.52,8.47,P<0.05),两者N1期、N2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85,1.18,P>0.05)。652例患者术后中位总生存时间为81个月,10年总生存率为46.1%,其中病理学TNM分期Ⅱ期、Ⅲ期患者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9.6%、3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5.29,P<0.05)。进一步分析,病理学TNM分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ⅢB期、ⅢC期患者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6%、55.8%、46.9%、37.1%、24.0%,5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5.06,P<0.05)。病理学T2期、T3期、T4a期患者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2%、46.5%、41.5%,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39,P<0.05)。病理学N0期、N1期、N2期、N3期患者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7%、56.2%、48.5%、26.4%,4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4.89,P<0.05)。(5)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低-未分化),病理学TNM分期,病理学T分期,病理学N分期(N2期、N3期),术后化疗是影响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总生存率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45,1.64,1.37,2.05,1.30,1.68,3.08,0.56,95%可信区间为1.15~1.84,1.32~2.03,1.05~1.77,1.62~2.59,1.05~1.61,1.17~2.42,2.15~4.41,0.44~0.7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4 cm,肿瘤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病理学TNM分期Ⅲ期是影响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48,1.44,1.81,95%可信区间为1.19~1.84,1.11~1.88,1.42~2.30,P<0.05),术后化疗是影响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总生存率的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0.57,95%可信区间为0.45~0.73,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肿瘤学疗效满意。病理学TNM分期Ⅲ期、病理学T4a期、病理学N3期患者术后≤5年复发转移比例高,而病理学TNM分期Ⅱ期、病理学N0期患者术后>5年复发转移比例高。肿瘤最大径>4 cm,肿瘤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病理学TNM分期Ⅲ期是影响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化疗是影响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总生存率的独立保护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CLASS研究组 腹腔镜手术 局部进展期胃癌 D2淋巴结清扫 远端胃切除 10年总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开放前列腺癌根治(ORP)与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LRP)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不同式疗效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52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ORP组和LRP组,其中ORP组21例,LRP组31例。分析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操作时间、中出血量、输血率、膀胱颈-尿道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花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尿漏、标本切缘阳性率、清扫淋巴结数目、淋巴结阳性检出率、引流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即刻尿控率、术后6个月尿失禁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RP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而且在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方面与ORP相近。对于有条件的基层医院而言,LRP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基层医院泌尿外科医师开展。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